张胜伟
电视节目同期声一般运用在分场景进行画面的拍摄,在拍摄过程中熟练运用电视节目同期声可以使被摄人物不同坏境下进行活动的表演所产生的声音都很真实。例如拍摄写实类的新闻故事或者通过电视节目来还原事发现场的情景,电视节目同期声就是引领观众进入到事件情节中一个最有效方式。那么,我们又该如何通过各种技巧合理有效地运用电视节目同期声呢?
在这个网络风靡的时代,电视仍然没有被新时代的多媒体硬件所取代,自然有其独特的优势。电视本身最突出的特点体现在视听方面,通过屏幕镜像的播放,可以使观众直观看到播放的内容,感受视觉冲击,再辅以对应的声音,使观众可以更深入地感受电视内容,牢牢吸引观众的注意力,使观众感受到那种身临其境的效果。
那么,同期声在电视节目中又有什么意义呢?例如,一些法制频道的节目为还原案发现场,需要根据受害者或犯罪嫌疑人的口述来模拟案发时情况,但在电视节目中需要避免一些暴力、血腥的场景,这时就需要一些特效声音或旁白来表达这段情节,这也就是我们通常认知的“同期声”。
官方角度所解答的“同期声”一般是指对同期的录音或者未录音的部分进行主动的配同期声,并且要将同期收进来的录音进行完善、修改、更正,剔除不能播放的无意义的杂音。
同期声是电视节目制作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根据电视节目拍摄时的不同画面和内容进行不同的同期声录制。如果画面和声音之间的配合效果好,可以更清晰形象地还原故事内容或拍摄现场。同期声还可以渲染电视节目中镜头画面的氛围。如果在电视节目制作中,同期声出现时再辅以一些相应的背景音乐或特效声音,会增强观众对电视节目内容的代入感。
电视节目在制作时制作人要认真的区分主观声音和客观声音,并且对其进行合理的配置和运用。例如,新闻记者在进行新闻采访时,就要对现场情况进行迅速辨别,分清需要采访不同的对象,采访后在制作节目时要对于对象的身份和言论进行主客观、次重点区分。避免在后期剪辑时过多代入主观剪辑(如现在比较流行常说的“孤儿剪辑”),人为地引导观众的想法,这是有失偏颇的,会影响电视结节目的客观性、真实性,使电视节目趋向于娱乐化。
在电视节目进行某个新闻事件的播报时,一般在故事阐述的结尾,需要该内容相关领域专业人士进行点评,那么,这时的同期声就需要具有代表性、权威性和典型性。首先该专业人士自身就需要具有代表性,且在同期声中所发出的观点和内容需要具有权威性,在表述观点时应被观众所信服。在播放之前,制作人也需要斟酌专业人士的观点,避免播放出片面、模棱两可的内容,降低电视节目的公信力。
从人的生理感官上来讲,大段大段的同期声容易使人产生听觉疲劳。因此,我们在使用同期声时要注意避免出现大段的同期声或呆板单调的同期声内容。选择和制作同期声时也要紧密围绕电视节目的主题,选择富有感染力、真实可信的同期声去丰富电视节目的内容,提升电视节目的高度。
此外,画面、同期声和解说词需要相互呼应,360度环绕观众的生理感官,营造身临其境的效果,在制作电视节目时也要注意画面、同期声、解说词互相协调互为补充,统一为电视节目主题进行服务,使之融为一体。
在现今这个时代,一提到电视节目,或者在网络上搜索电视节目,所出现的相关字符都是“台本”“炒作”“雇的演员”等负面词汇,早期媒体人所坚守的电视节目“真实性”原则,被远远抛到了脑后。
这是一种不健康的电视节目市场现象,电视节目制作人为获得高收视、高话题、高热度,会邀请高流量的明星按照台本演绎各种奇葩行为,阐述奇葩言论;成本较低的电视节目会选择具有演戏天赋的普通人,按照已设定号的台本去表现出极端的个性,演绎具有冲突内容的事件,以猎奇视角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
以上行为导致现在的电视节目制作氛围趋向于畸形,而这种“人为制造”的同期声突出特点在于使电视节目丧失了最基础的“真实性”,也违反了媒体从业人员的职业道德。通过欺骗观众来达成某种目的,但谎言终究会被戳穿,当观众发现这个问题,媒体行业所失去的就不仅仅是观众的信任,那将是一个行业公信力的丧失。
在同期声录制过程中,节目制作人要善于发现被采访者的性格特点,在录制或拍摄时,拍摄被采访者正常的言论和行动。制作人不要过多干涉被采访者的意图和行动,杜绝这种“台本类”的现象。
电视作为视听兼备的具体特点成为传播内容的第一信息媒介,也是观众享受娱乐和精神生活的首选途径。然而,在当今日趋激烈的媒体竞争环境下,给电视节目同期声的制作带来了诸多挑战。电视节目同期声既是声画统一,也是声解释画,是电视节目中的重要有机组成部分,电视节目同期声是一般的文字和画面都无法代替的,因此,在未来电视节目同期声运用中,应让同期声和电视画面相互补充、互相呼应,使整个电视节目效果锦上添花。
参考文献:
[1]刘洪艳.电视节目制作[M].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2015.
[2]赵淼石.电视节目策划[M].重庆:重庆大学出版社,2016.
[3]郭艳民.3D电视节目创作研究[M].北京:中国电影出版社,2013.
[4]徐威.电视节目声音与制作[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