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满堂灌”的传统教学方法并不能让所有学生感受到篮球运动的乐趣,也不能提升篮球技能,甚至还会打击部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在高中体育教学中运用分层教学法就能有效解决上述问题。分层教学是一种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的教学方式,从学生的实际需求出发,让不同学生都能在篮球课上学有所获。
1.符合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新课标指出:开展体育教学要根据高中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关注学生体能发展的个体差异与性别差异,注重区别对待,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模式正是根据学生实际情况的不同所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体现着因材施教的要求。篮球本来就是全民运动,无论篮球技术好坏,都可以体验篮球运动的快乐,在练习中提高自身能力。另外,篮球运动也要求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开展不同程度的练习。比如,部分学生虽然有比较熟练的篮球技能,但缺乏爆发力,教师就要在这个方面对学生加强训练;部分学生有比较好的协调性,也有一定的爆发力,但身体耐力性差,对篮球技能掌握还比较生疏,教师就要着力培养学生的耐力性与技能。因此,为适应篮球运动的发展规律,开展分层教学是非常合适的教学方法。
2.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随着新课改的不断进行推进,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成为教育界的共同认知,在日常教育教学活动中尊重与凸显学生的主体地位也是素质教育的要求。同时,新课标还指出:要尊重学生的学习需求,增强学生的内在学习动力。以往以全班学生为单位,采取整齐划一的教学方式与评价方式容易出现学生学习不平衡的现象,如在开展行进间运球练习时,篮球基础比较好的男生可以比较轻松地完成,可是与篮球接触不多的女生却比较难以完成,导致一些学生跟不上老师的步伐,长此以往会打击一些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而分层教学法就是将相同特性的学生分在一组,每组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让每个学生都能参与进来,如此不仅使每个学生都在已有基础上得到发展,还会保护学生的自尊心与自信心,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
3.增强学生的合作与竞争意识。培养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是高中体育教学的重要任务,包括运动能力、健康行为与体育品德。其中,体育品德包括顽强拼搏的体育精神、公平正义的体育道德,以及团队合作、相互尊重的体育品格。在篮球教学中,采取分层教学法对于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有着积极作用,尤其是可以培养其合作与竞争意识。比如,为了增加教学趣味性,体育教师会在教学中穿插一些小比赛,每组学生都想赢得胜利,于是他们之间相互鼓励、相互支持,有的小组成员会制订比赛策略,有的会分享一些篮球技巧,有的会叮嘱同伴注意安全,在比赛中体会到合作的重要性,从而增强合作意识。凡是比赛都有胜负,为了获得胜利,每个学生都勇敢顽强、超越自我,体育能力相对较低的同学更是不抛弃、不放弃,因而开展分层教学对学生竞争意识的培养也是有所裨益的。
1.教师转变教学观念。教师转变教学观念,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开展分层教学的前提。过去教师在体育课上总是采取“满堂灌”的教学方法,忽略学生的实际需求,未能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性。开展分层式教学要求教师充分了解班级学生的实际情况,对学生进行分层,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开展相应的教学,而且随着教学的不断推进,教师还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对分层进行及时调整,保证课程内容符合每个学生的发展。
2.教学内容的层次性。开展分层教学要求教师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预设相应的教学内容,让教学内容的层次性与完整性相结合。学生存在客观的个体差异,反映在体育学科中,主要是表现在对体育运动的兴趣、对体育知识的学习与掌握能力、身体情况等。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通常将学生分为体育能力较弱、中等、优秀3个层次,并设计相应的教学内容。比如,对于篮球接触比较少、技能差的学生主要以基础动作的练习为主,并分散处理动作难点,帮助学生掌握动作要领;对于篮球本身就打得好的学生就要加大难度,多进行综合性的强化练习。
3.教学评价的层次性。以往体育课程的评价都是量化的,通常以考试成绩评价学生。开展分层教学时,由于每层学生的进步是不一样的,不能用统一的标准去衡量所有的学生,因而应该重视学习过程的评价,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采取具体化的评价方式。比如,分组评价就是要以实力相当的组内成员为单位,对学生平时的课上表现、技能提升等方面进行评价,这样对学生来讲比较公平,也能体现教学评价的价值。
1.分层练习的方法。结合八年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篮球运动的发展趋势,开展分层式篮球教学时要在不同阶段采取相应的训练方式,以下以篮球运球练习为例展开探讨:
第一阶段为篮球分层练习的初级阶段,即低段,这时主要围绕篮球运球的基本姿势、原地运球、行进间运球的基础动作进行练习。①基本姿势:对学生篮球运动的基本动作进行集中练习,包括运球的手型、运球的高度、拍球的位置、脚的站位等;②原地运球:对高、低、交换运球的基础动作进行练习,为了对学生原地运球动作进行固定与强化,可以采取变化节奏、变化高低、运球报数、规定时间、次数等手段;③行进间运球:集中训练学生行进间运动的基本动作,重点针对学生运球的高度、拍球的位置、身体的姿势等方面进行规范与强化。
第二阶段为篮球分层练习的中段,这时主要围绕行进间运球、原地变向运球、行进间曲线运球的篮球技能进行练习。①行进间运球:教师可采取急停急走、运球接力、规定时间、规定路线等手段锻炼学生行进间快速运球的技能,增强学生的运球熟练度;②原地变向运球:教师可以采取加大变向幅度、单边改变变向次数、拉球过障碍等手段,训练学生原地高低变向运球的掌握程度;③行进间曲线运球:教师可采取高低变向过障碍、绕“8”字运球、单手运球绕杆等方式让学生集中锻炼曲线运球的篮球动作,提高学生对篮球的控制能力。
第三阶段为篮球分层练习的高段,这时主要围绕原地突破运球、行进间突破运球来集中锻炼学生对篮球的控制能力,增强学生的运球技能。①原地突破运球:重点在于强化对学生原地转身运球与晃动运球技能的训练,教师需要重点针对前插方向、推拉球的部位、手脚配合、运球姿势等方面对学生的动作进行规范;②行进间突破运球:重点在于强化对学生行进间运球过人的组合动作进行集中训练,教师可以利用规定区域运球过人、曲(直)线运球过障碍等手段加强学生对篮球的掌控能力。
2.分层式篮球的实施途径。
(1)利用课堂时间开展分层教学。体育课堂是学生系统学习与练习篮球技能的主要场合,教师要提高教学效率,把握好宝贵的课堂时间开展分层篮球教学。体育教师要充分了解高中体育课程标准,明确教学任务与教学目标,结合本校体育特色发展需求,以及校园场地与器材等实际情况,适当改变体育课程设置,加强对篮球课的重视,增加篮球课课时,并按照篮球校本教材各阶段的教学案进行分层练习。
(2)利用大课间时间进行分层练习。课堂时间毕竟是有限的,与其他学科相比,体育课尤其是篮球课的课时明显偏少。虽然素质教育不断推进,但是应试教育对教师、学生的影响仍然没有消除,学校和教师都格外重视语、数、外这些学科,经常会发生体育课被占用的现象,因而单纯依靠课堂时间进行篮球练习是远远不够的,体育教师需要充分利用大课间的时间,让学生进行篮球练习,增强体育锻炼效果。大课间通常为二十分钟左右,大课间活动主要有两部分:一是分班分区域进行各水平段篮球练习,二是全校学生一起做篮球技术操或篮球韵律操,让篮球成为学生每天都会进行的体育运动。
(3)积极进行篮球体育社团建设。《普通高中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指出:本课程具有实践性,强调以身体练习为主要手段,关注学生进行运动技能学习,积极参加课内外体育锻炼、体育社团活动与体育竞赛活动。体育教师要积极与学校沟通,争取在每星期抽取一下午的时间,如每周五下午进行全校范围内的社团活动,包括男女生篮球基础班与提高班4个社团,根据学生的性别、年级、篮球水平等实际情况进行分组,并给每个社团安排专门的篮球教练进行分层指导与训练。
除了积极组建篮球社团外,体育教师还应当鼓励学生利用课余时间进行锻炼,如早自习之前先到操场上跑跑步,进行运球练习等;体育教师要与学生家长进行有效沟通,让家长重视孩子的体育锻炼,有条件的还可以进行亲子互动,进一步激发学生的体育兴趣;体育教师还可以组织学生观看篮球比赛,增加教学趣味性,并培养学生的竞技精神与合作精神,培养学生的体育品德。
3.分层式篮球的评价机制。学校的各体育项目都分别对男女生制订了相应合理的达标指数,在每学期末对学生进行测试。除了每学期末进行学习评价之外,分层教学更重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将学生分成条件基本相同的小组,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测试,让教学目标与学生的个体要求相结合,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有所收获与提高。
综上所述,分层教学法是体现学生学习主体性,将因材施教落实于课堂实处的教学方法。无论是在平时的体育教学中还是在校本课程的开发应用中,教师都要积极开展分层教学,让每个学生都有最大限度的收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