融媒体时代电视访谈节目的发展困境

2018-02-23 05:09
新闻传播 2018年19期
关键词:鲁豫有约媒介融合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 200241)

中国电视历经三十多年的发展,在今天媒介融合的生态环境中早已机遇不再。广播媒体的渠道拓展、互联网文化产业的探索等等,都给电视节目的创新带来巨大压力。在电视媒介中,其他类型节目不断拓展内容、丰富形式,电视访谈节目只有逆势而上、转型创新,才能在电视产业中长盛不衰。以先进的制播技术为基础,融合其他媒体的创作方法,不仅是电视访谈节目寻求突破的转型路径,更是整个电视行业提升自己的时代趋势。

一、媒介技术升级,新型节目冲击

媒介融合的基础是媒介在技术层面的融合。媒介的作用是传递知识、传播观念、发布信息,其传播目的的统一性使各种媒介形态: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网络等在发展过程中相互交织,形成“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局面。

在传统媒介形态之下,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人或语言丰富生动,或形态端庄优美,或谈吐幽默风趣,或个性开朗睿智,都能在电视行业中占据一席之地,甚至一些知名的访谈节目主持人可以被成功打造为该频道的一张名片,摇身变成大众视野中的“明星”。这种培养模式既依托于传统媒介形态下各类媒介传递信息比较单一的特点,又因为电视巧妙地把声音和画面结合了起来,通过声画的融合给观众打造一个“拟态”环境,产生“我在现场”的感觉,电视观众想要了解“明星”不再是一种奢求。电视栏目可以邀请嘉宾做客,和主持人共同塑造一个谈话场域,观众置身其中,倾听嘉宾的故事,满足与嘉宾“面对面”的心理需求。

在融媒体背景下,媒介技术更新、文化产业飞速发展,越来越多的电视栏目也在创新求变。自2014年,电视产业掀起一阵引进版权的浪潮,观众视野中涌现出一批参与性强、内容丰富、环节多样、嘉宾吸睛的高收视率真人秀节目,尤其以浙江卫视的《奔跑吧兄弟》为开端,各大卫视纷纷把发展势头转向电视真人秀节目,高价购买国外制作机构的节目版权,引进摄制团队,寻求市场突破。新的发展形态下,电视访谈节目的活跃度不及真人秀节目,所呈现的内容和形态也十分“落伍”,观众觉得没有那么“好看”了。以高端人物访谈为噱头的大牌访谈节目不“接地气”,难以和观众产生情感共鸣。电视访谈节目发展境况的转变来自新兴节目崛起带来的收视压力,与此同时,其他类型的电视节目也每况愈下。

二、制播体制陈旧,创新动力不足

电视访谈节目的市场份额逐渐缩减,同质化就是一个由来已久的问题。频道资源缺乏开发整合、电视产业转型、行业收入分配问题、人才创新管理等多个方面造成电视访谈节目运营能力的下降。媒介融合之前,作为各大卫视的主流节目形态,其播出总量相当庞大,但节目内容愈加缺乏新意。以“影视新作推广”为内容的访谈,剧组主创人员前往做客,大谈剧目内容、拍摄体会、点滴故事等“老问题”,对观众没有吸引力,这些熟悉的面孔、重复的故事会在各大卫视辗转,很难让观众产生心灵的共鸣。

在媒介融合之前,电视访谈节目的形态优化极度缺乏。无论是高端的节目访谈《杨澜访谈录》,还是“名人的客厅”《鲁豫有约》,还有诸如《超级访问》《非常静距离》等收视率还较为可观的节目,在电视产业的发展进程中都没能摆脱陈旧的“你问我答”的节目形式,甚至连主持人的开场白和结束语都十年如一日。

当然,电视节目的创新是一个团队、甚至一个行业的发展问题,目前在我国的“制片人中心制”的节目制作流程中,电视节目主持人参与节目的内容创作和素材采集较少,在节目制作过程中的发言也很有限,这是我国电视行业长期以来行政化运作的结果。在新的市场条件下,各级电视台正逐步走向“制播分离”,把节目创新机遇“赠予”制作单位。

三、盈利能力不济,市场回报低迷

曾经火热的访谈节目诸如《康熙来了》、《超级访问》、《艺术人生》遭遇收视率下滑后纷纷退出电视舞台,《鲁豫有约》也命运惨淡,不断转换播出平台,在真人秀大潮中寻求形态融合为创新点。这从根上来说是收视市场的选择,是盈利模式的溃败。

拿《康熙来了》说,其2004年开播,节目以泼辣的谈话风格、当红明星坐镇、宽松的制作环境和互联网传播迅速走红,很快就培养起大量忠实受众。直至节目停播的消息发出,互联网的“刷屏”就可反映出这档节目多么“火爆”。

凭借着凤凰卫视强大的主持人营销战略,鲁豫伴随着《鲁豫有约》这档节目被人们所熟知,辗转到国内的电视平台播出后,同样赢得观众的青睐,甚至鲁豫的私生活都一度成为互联网的热点。即使如此受到观众的认同,其年收入也不过几千万元,栏目的制作成本上升、盈利能力不佳、收视率下滑等多方面的因素,使整档节目的运转十分艰难。

和《鲁豫有约》不同,《杨澜访谈录》定位于“高端人士”,其采访对象诸如基辛格、克林顿、希拉里等等,都在国际政治圈占有一席之地。纵然如此,面对“泛娱乐化”的电视发展环境,大众也并不买账这档曲高和寡的访谈栏目。在收视率方面,只能说《杨澜访谈录》的影响力远大于收视率。

四、访谈内容乏味,文化视野狭隘

融媒体是媒介在意识或者说理念层面的融合。在传统媒体时代,人们对媒介的功能理解单一,受众群体的需求狭窄,媒介形态改革进程缓慢。随着互联网技术的不断升级,人们在信息爆炸时代的收视需求千变万化,传统媒介形态对受众吸附能力变弱,各种媒介只有选择相互融合才能存活。传统电视访谈节目邀请的嘉宾都是当前红极一时的明星、资深的艺术前辈、各行业的精英等等,他们在电视舞台上不仅仅是与嘉宾对话,更是要把自己的高亢状态展现在所有的电视观众面前。为了树立一个良好的公众形象,嘉宾们彬彬有礼、落落大方,巧妙地避开当前的一些社会非议,节目主持人很难挖掘到嘉宾的“亮点”,满足观众的窥视欲望。

嘉宾开始奋斗中的艰难、精神和身体上的压力、家庭的默默支持和关怀、广大粉丝的信赖终于成就了他们今日的辉煌成就,这些陈旧的话题、重复的“套路”不仅使受众对节目产生厌恶,也使访谈节目的制作团队很难有创作热情。长此以往,一些访谈节目便走向庸俗化甚至低俗化,以嘉宾的隐私为切入点,暴露嘉宾的一些糗事、难堪,甚至把一些负面评论作为访谈的首选内容。这种品位极低的“创新”不仅达不到提升收视率的效果,反而导致公众不再信任电视媒体发出的信息,整个行业的声誉都受到损伤。

在电视产业制造“全民娱乐”氛围的发展环境下,一个全新的融媒体时代对电视访谈节目提出的迫切要求就是创新。节目的创新总是机遇与挑战并存的,观众收视需求的差异、节目形态创新的变化,都给制作团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主持人要走出演播室融入各种不同的摄制环境;拍摄队伍要找准拍摄角度、精选拍摄素材;嘉宾要深度参与节目、表现真实状态;剪辑者要在大量的素材中寻找高水准的采访和拍摄内容,并把它融合在一个50分钟左右的时间里精彩地呈现给受众。

今天的电视节目创作者们比以往任何时候都要有责任和义务去重建访谈节目这样一个公共话语平台,用更有深度和更有内涵的优秀访谈节目留住广大观众的心。不做一档敢于改变自己的栏访谈目,就很难在电视行业获得一席之地。《鲁豫有约大咖一日行》就是传统优质电视节目对自我的一次突破和救赎,是节目创新转型的一块“试验田”。尤其是“成功学”盛行、“心灵鸡汤”遍地的当下,青年人更需要“榜样的力量”鼓励自己前行。加入真人秀元素很好地满足了观众对名人生活的窥探心理。相信更多的电视访谈节目只要透过媒介环境的变化,积极创新、充实内容,把每一次媒介变迁中积累的经验放眼当下,因时制宜地为电视访谈“造血”,敢于探险,新的发展机遇便在手中了。

猜你喜欢
鲁豫有约媒介融合
村企党建联建融合共赢
融合菜
从创新出发,与高考数列相遇、融合
《融合》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对话《鲁豫有约》制片人许小浒:《鲁豫有约》是能量传播的黄埔军校
《鲁豫有约》节目的优秀元素研究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