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析新媒体语境下的国际传播要点

2018-02-23 05:09
新闻传播 2018年19期
关键词:信息

(中国传媒大学 北京 100024)

引言

随着全球经济、文化一体化时代的到来,我国与世界的关系越来越密切。身处复杂的世界环境,我国时刻受到来自各个国家的关注。一个国家形象的建立与这个国家声誉的好坏密切相关,同时还关系到国家的全面发展和利益。而一个国家国际传播能力对国家形象的建立与国家声誉的传播起到重要作用。国际传播能力是一个国家文化实力的重要标志。然而目前我国国际传播能力还没有适应我国综合国力的发展水平,多年来,在国际传播领域我国处于弱势地位,一直在向西方国家学习。因此,分析当前国际传播的主要特征,探索新媒体语境下的国际传播要点,提升国际传播能力的发展速度是我国新闻媒体工作者必须要面对的重要课题。

1.新媒体简介

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广播、报刊、电视等形式来说,近几年形成的新的媒体形态,主要通过数字技术体现。同时通过移动网络、通信网络技术等多种渠道配合数字电视机、电脑、手机等显示机器,为使用者带来多种信息和保证使用者休闲阅读、观看、交流服务的媒体形态。新媒体特征既海量又共享、既交互又即时、既个性化又社群化、既虚拟又现实。互联网用户可以在任何时间和地点使用各种移动终端检索信息和交换意见,并进一步对互联网用户无论是工作还是日常生活都起到良好的引导作用。可以说,新媒体在社会和经济发展中起到指导服务工具的作用。除此之外,新媒体在国际交流方面,在提升我国国际形象方面都发挥着重要作用,因此说新媒体应用于开展国际交流工作,是非常有意义的。

2.国际传播特征

2.1 互动互融性增强

互动互融性逐渐强化后,给国际交流的全面性、纵深性带来优势,同时增强国际间交流的影响力,这样国际传播网络的新媒体的开放性得以彰显,同时自我利益实现。它凭借快速、方便、低成本优势在全球各个角落传播各种信息。而且各个国家都能够通过新媒体方式开展信息的交流并且提高自己国家的国际声誉。

2.2 信息透明度高

随着马航客机失联事件的发生,信息透明度越来越高,监督主体的作用也随之下降,使公众舆论的焦点越来越快。因为马方的信息发布太过模糊和滞后,很多中国人都有强烈的不满,地方政府对新媒体的利用不够恰当。事件处理过程中,出现沟通不当,甚至失误的情况,使马来西亚在国际上的影响更加不利。这种现象证明了新媒体正处在新的历史机遇。面对信息透明度强化、关键作用转向基层网民的趋势,世界各国的各种舆论焦点正在扩大,各国热点事件将进一步形成。

2.3 网络舆论失控

网民的言论发表自由度越来越呈现不受控制趋势。由于网络渠道的拓宽和国际传播的深化趋势,无论网民言论传播的方式还是表达的内容都无限多样。在新媒体环境下,主观的猜测和评论的方式盛行,传统媒体的实事求是原则失去阵地,然后是新闻报道变得越来越复杂和误导,这很容易误导观众的情绪和真实场景。形成许多负面影响。这说明,新媒体在发布信息时存在有利和弊病两方面特征,优势方面是有利于国际信息的传播和获取速度提高,同时弊病表现在客观上造成多种主观判断失误而误导网民民意。出现网络舆论走入误区难以控制的局面。

3.国际传播的主要因素

为了适应国际新媒体技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国必须更深入发展和应用各种新媒体技术项目,面对一系列的重大国际事件,以确保更多的国际话语权。为把国内事件消息传播给世界提供一个合理的解释平台。使我国信息传播得到保证。

3.1 实事求是报道原则

我们应该落实实事求是的报道原则,争取国际传播中的话语权。要想在国际传播过程中实现报道真实、清楚、有效,这就要求新媒体新闻信息的传播速度比传统媒体从业者的速度要快。同时,新闻媒体要不断完善自身,争取专业发展的快车道,通过思维层面培养科学的媒体意识,为未来的知晓、阐述、解释等观念的实施奠定基础。

3.2 传播正确、理性信息,引导负面意识

传播正能量信息,保持专业的理性态度,带动网民从低级娱乐和负面情绪中走出。目前,社交网络中的信息传播之快几乎类似飞行的速度。面对这种环境,新媒体从业者应该建立并时刻保持理性思维,把引导国际舆论和人们情绪的消解作为首要任务。在具体实践中,应当积极促进新媒体高速反应的技术开发,为第一时间介入相关新闻和信息的传播提供技术支持,才能充分发挥对舆论的积极引导作用。

3.3 以事实为依据发挥关键人物公众影响作用

为了实现国际传播的实时性,应当培养更多专业国际媒体发言人展开国际交流,引导外国公众意愿代表参与国际事务的新媒体平台,从而发挥自己国家声誉来影响各个国家。为此,我国新媒体还应当强化媒体从业人员的国际竞争力,以便于在国际传播中拥有自己独立的地位。

目前,国内新媒体行业与各行各业一样,改革的步伐不断加大,在世界各国间的影响一天天壮大,多种新媒体业务在世界各国展开。例如,中国的网络电视台花了近5年左右的时间,在纽约、巴黎、新加坡等主要海外城市成功建立了工作站点。内容的传播已经超过了世界上210个国家和地区,建立了视频播放工作站和数量极大的视频。与此同时,中国网络电视台还分别开放了在非洲、俄罗斯、拉丁美洲等地区的网站建设项目本地化,创建了7个本地网站,并努力进一步加强国际话语权。

4.国际传播发展趋势

4.1 构建信息传播的命运共同体

当今时代所有事务都能通过互联网产生联系。各民族间鸿沟逐渐被消除,冲突在被逐渐溶解,为了实现共同的建立世界信息传播新秩序,不仅要让世界各国人们之间,财物之间相互联系,形成开放和分享的世界,还应该把全球文化资源、信息和新闻也都相互连接,让各国网民自由平等的访问和共享。只有全世界人类团结一致,才能克服危机和困难。建立媒体社区互惠平台,实现技术、人员、渠道共享,努力创造条件,建立如“丝绸之路”的电视媒体联盟国际合作社区等国际媒体社区平台,推动我国媒体同时联合带动开发国际新闻平衡。它也遵循主体和附属风格的媒体资源统一配置模式,带动各国媒体集团或组织开展互动新闻传播报道,实现分工、合作,优势互补,这样双赢的媒体社区模型,才能更高效、先进,全面覆盖世界信息网络。

4.2 构建具有综合性的价值和话语体系

构建具有本民族特征同时兼容世界各民族文化特征的价值机制和话语机制。新制度既不应像从前那样以西方为中心,也不应改编为以东方为中心,而是要构建一个包容开放的体系,它是全世界和全人类都可以接受的,基于跨文化的交流;这一体系既能保证本民族特征不受外来影响而改变,也能在这个全球平台上保留一席之地,这样在全球新的制度下,不断吸收各种先进的理念使本民族内涵更加丰富,外在形象更加高大,使两者都能找到新的复兴和辉煌的途径;需要尽快消除和打破两者之间的隔阂,找到共同点,扩大共同点,弥补不足。

4.3 促进全新传播结构和机制建立

在全球经济一体化、信息传播全球化的今天,国内传播与国际传播的原有界限正在瓦解与模糊。一种互相渗透融合共享的机制正在酝酿成立,建立科学、有效、分级的通信结构和机制。新通信机制的构建是一个从硬件到软件、从系统到过程的深刻变化。这也是一个从浅到深、从内到外、从下到上的系统工程。通信基础设施强调全球联通,需要高效、安全、稳定的通信设备和通信技术。沟通渠道强调通畅;媒体强调更丰富、更立体、更系统的形式;交流内容强调真实、有用和互相渗透和分享。作为第一个提出并大力实施新世界主义的国家,中国必须主动带头。首先,以市场运作的方式,开展全球规模的大型基础设施建设,搭建国际交流的新平台。二是积极采取兼并、收购、重组等多种战略措施,加大对外扩张力度。强大中国媒体国际传播能力,也鼓励包括海外华人资本和企业在内的私人资本和企业参与到媒体全球化的进程中,提高媒体的国际竞争力、传播能力和影响力。第三,要进一步加快和完善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与发展。鼓励媒体机构推动科技创新驱动,全面升级手机智能加速新闻客户端新闻制作系统,丰富“互联网+媒体”合作机制,成为世界上最先进、最大、最完善的信息传播主体。

网络思维是一种新的思维方式。这种思考主要是思考如何利用互联网技术更好地服务于人类社会。从产品的生产来看,传统的思维是生产什么客户需要什么,客户没有选择的主动权,因为产品少,为了满足需求,我们必须购买一定的产品。互联网思维下的生产是由客户需求决定工厂生产、甚至个性化服务引导的。因此,网络思维的一个重要思想就是关注受众。在国际通信系统建设中,有必要进行互联网思维。有必要从听众的关切、需要和共鸣进行国际交流。这样才能使国际社会得到更广泛的承认,尊重各国的风俗习惯和法律法规等。尊重不同,学会宽容,更好地传播和提升自己。

4.4 构建多种文化元素内容生产与传播队伍

随着全球信息交流合作一体化和市场化形式日渐形成,对立转向协商、闭关锁国改变为增加交流、单一传播变为多角度多方向传播,这样的理念正在被全球国家认同,这样的理念正好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倡议相吻合。因此,更新传统观念,顺应时代潮流,让内容的生产和传播积极地服务于新的世界主义和人类命运共同体的构建,是中国媒体的使命和责任。中国媒体不仅要培养当地跨文化新闻采集和编辑人才,也要积极招募和吸引世界优秀人才,不仅要形成一个强大的以信息传播为主业的人才团队,也应鼓励和欢迎所有愿意参与生产和传播新的世界性的内容的各类有志之士,包括个人、集团、企业、社会组织、国际组织以及其他不同民族和国家的传播主体,使用多语种、多媒体进行多方面地、多维地、全方位地和公正地做世界新闻的客观和真实的报道,可以按照西方报道中国的方式采编西方信息、按照世界媒体惯用的报道方式传播全球新闻信息,使我国国际传播辐射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强大。新世界主义的提出和推广,既符合世界格局的大变化和时代的大趋势,也符合大国崛起的历史经验和中国崛起的内在要求。中国在西方取得突破,在东方走向世界,是一项重要的外交战略。这充分体现了中国领导人的高度政治智慧。这给中国的国际交往带来了无限的想象空间和巨大的发展机遇。中国的国际交往必须顺应时代潮流和历史潮流,振奋精神,奋发图强。一方面,我们必须坚持国家的根本利益、重大关切、文化基因和地方特色。另一方面,它具有全球视野和国际情怀,从“共建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角度对公众开放。积极向国际社会传播和讲述中国故事和新的世界主义。

结语

综上所述,在国际交流领域中,语言和渠道越来越多。为了吸引更多的外国群体并在引导整个国际舆论方面发挥积极作用,中国必须在新媒体的背景下协调其他国家的文化习俗和社会价值观。我相信,从长远来看,中国将在国际传播领域赢得更多的赞誉。

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互联网时代的到来给人类社会带来了巨大的变化。在这样一个特殊的历史时期,中国迎来了传播文化、传播秩序、构建国际舆论环境的新机遇,也面临着许多新的挑战。一方面,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将有助于中国打破西方发达国家控制的全球舆论场,使中国的声音响彻全球。另一方面,中国仍然面临着国际通信体系滞后的挑战,缺乏国际交流体系的经验,以及西方国家利用互联网技术向中国舆论施压。因此,构建国际交流体系有利于实现中国梦,最终实现和谐社会。

猜你喜欢
信息
订阅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超市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展会信息
信息
健康信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