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日报在大型赛事报道中的实践与创新

2018-02-23 03:58李静茹
新闻研究导刊 2018年3期
关键词:孙杨栏目赛事

李静茹

(三亚学院,海南 三亚 572000)

微博作为新媒体的代表,是一个基于用户关系实现信息分享、传播以及获取的平台,更注重时效性和便捷性。随着许多媒体纷纷进驻微博平台,其中最有影响力的当属人民日报的新浪官方微博(以下简称@人民日报)。@人民日报自开通以来,通过及时更新内容和主动发声成为纸媒中最具影响力的微博。而在里约奥运会的报道中,@人民日报微言大义,正当其时,赢得了网民的信任与肯定。本文将研究对象界定为@人民日报的赛事报道,以8月6日里约奥运会开幕为界点,至8月22日里约奥运会闭幕作为结束,笔者主要研究这段时间@人民日报对里约奥运会的报道。

一、@人民日报里约奥运会报道的样本分析

(一)基于报道数量的分析

在报道数量上,笔者统计@人民日报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共推送奥运新闻574条,新闻总量785条,奥运新闻占新闻总量的73%,相比较,关于伦敦奥运会@人民日报推送的奥运新闻数量为256条,通过对比可以看出,@人民日报对大型赛事愈发重视。在报道时间上,从@人民日报的微博推送我们也可看出,一般微博的发布时间集中在上午,然后陆续推送直到午夜12点,会及时发布期间的重要赛事,过了午夜12点,第二天的消息一般是从凌晨3点以后发。在重要赛事中我国运动员夺金后会及时发布消息,平均每天发布40条赛事微博,时间分布符合网民的日常作息时间。

(二)基于报道形式的分析

在报道形式上,采用了“栏目名+题目+重要内容+网址链接+图片视频”的形式,以“一起看奥运”为话题,大量运用文字、图片、视频、长微博等。在栏目设置上,主要分为实时报道类、传播知识类、观点评论类、网友互动类这四大类型。实时报道类栏目主要有新闻“快讯”“奖牌榜”“赛程预告”等,及时报道奥运赛场上的比赛结果、比赛过程、夺金热门以及我国奥运运动员取得的成绩;传播知识类栏目有“夜话奥运会”,一般会将当天重要的新闻事件以图文形式写出;观点评论类栏目每天在凌晨发布,以充满感情的语言、平民的视角、国家高度的立场对奥运赛事进行犀利的评论,赢得网友的一致喜爱,如8月22日凌晨,发布的“里约奥运不再唯金牌至上,也会为对手喝彩”等;在网友互动类栏目中,@人民日报在奥运会期间设置“话题讨论”,鼓励网友的参与和关注,还有如“微议录”等汇集网友观点的栏目。

(三)基于报道内容的分析

在内容发布方面,@人民日报发布的奥运内容广泛,涉及里约奥运会的方方面面,主要具有以下几个特点:一是更新及时、内容丰富。里约奥运会期间,@人民日报既报道了奥运会我国运动健儿的得奖情况,也对赛事背景、奖牌榜、运动员以及其他方面做了全面介绍,全时段监测新闻。二是主动发声,针砭时弊。在里约奥运会中,@人民日报能及时澄清热点问题,正确引导舆论。里约奥运会赛场上主办方弄错中国国旗,@人民日报第一时间发声“这才是五星红旗正确的打开方式”并配有正确的中国国旗照片;在运动员孙杨错失金牌后,@人民日报发文称:“孙杨不哭,只慢了一点点”,可以说,@人民日报里约奥运会的报道内容弘扬了主流价值观,对舆论发挥了强有力的引导作用。三是话语清新,贴近民生。@人民日报用清新自然的语言风格报道里约奥运会,如“微议录”“小调查”以及网络热词、表情包等,贴近生活实际,还有诸如“看了里约奥运,才发现90后已统治世界了”等迎合受众喜好的内容推送,让受众在获取奥运信息的过程中体验到乐趣。

二、@人民日报里约奥运会报道的实践创新

(一)多种报道形式融合传播

在里约奥运会的报道中,@人民日报纯文字的新闻报道已经很少见,最基本的标配是文字+配图,其推送的每条奥运新闻几乎都采用了图片、视频、GIF动图等直观、可视化、有趣味的形式,用户可以戴上耳机一边听新闻一边看图片,让用户体验达到极致。多种报道形式的融合传播不仅适应了新媒体的传播特点和大型赛事报道的需要,而且真正实现了奥运新闻的时效性、现场感、娱乐化,为用户打造一对一的奥运盛宴。

(二)人文视角

在以往媒体对奥运会的报道中,报道重点大多是对得奖者的赞美,对冷门项目和没有夺牌的运动员关注甚少。在里约奥运会中,@人民日报的报道框架更加成熟。里约奥运会开幕前夕,《人民日报》就刊发了文章《涵养理性包容的国民心态》,对赛前网络舆论场呈现的包容心态予以了肯定,在杜丽痛失首金后@人民日报发文鼓励,肯定了运动员的努力,不管是孙杨400米自由泳摘银还是宁泽涛出局,都在用一种包容的心态为他们点赞。运动员傅园慧夺得仰泳100米铜牌,@人民日报对傅园慧的表情包进行了“炸裂式”的传播,还为她专门刊发了一期号外。@人民日报对运动员的肯定彰显了奥运精神,而不是“唯金牌”论。

(三)舒缓民意,引导主流舆论

在新媒体大放异彩的时代,微博极大地弥补了传统媒体新闻报道时效滞后的缺陷,抢占了第一时间就等于掌握了话语权。人民日报官方微博的粉丝量达5000万,在里约奥运会期间,关于奥运赛事的微博转发数量惊人,最高的一条是中国女排夺得冠军后,@人民日报发文“为中国女排转”,转发数量达到13万,其中主要围绕女排精神展开话题讨论,传播效果远远超过了传统媒体的报道。正确引导舆论、舒缓民意成为@人民日报肩负的重任。回顾里约奥运,自开幕式以来,国旗乌龙事件、霍顿讽刺“孙杨是嗑药的骗子”等许多事件屡次引起网民热议。舆论场上@人民日报迅速及时地回应争议事件,在面对国家尊严事件,如里约奥组委弄错五星红旗事件、吕斌遭遇黑裁判等涉及竞赛公平事件时,绝不含糊地坚决表明立场。@人民日报的赛事报道已不再停留在提供信息的层面,而是通过“给读者更多信息,引发思考”和“发出中国的声音”“传播积极向上的奥运观”等方式来引导舆论,这正是@人民日报在里约奥运会中的作为。

三、新媒体时代大型赛事报道的优化策略

在新媒体时代,要想做好大型赛事报道就必然要探索新媒体报道的优化策略。笔者认为,首先要将新闻策划理念贯穿赛事报道的全过程。在大型赛事报道中,读者想了解更全面的赛事消息、赛事日程以及独家新闻。这就需要媒体精心策划并有效整合新闻资源,不仅要提供新鲜及时的赛事信息,而且要提供有深度、有内涵的评论。只有满足了受众的多重需求,才能提高受众对媒体的认可度,才能赢得更大的发展空间。更重要的是,通过精心设计和策划的报道有明确的目标和报道方案,应该报道什么,如何报道,这些都是新媒体在大型赛事报道中至关重要的环节。

其次,应该增强互动,提高用户体验。互联网时代,用户至上,微博平台可以多采用网络直播和发布精彩视频的方式提高用户体验。另外,要加强微博与用户的互动。微博对于用户的评论基本保持沉默,这让用户的体验感大大下降。所以应该加强与受众的互动,并选取有特色的评论“置顶”,让受众感到自己面对的是一个充满人情味的小编而不是一个冷冰冰的平台。用户的观点和评论也是精品内容的一部分,用户参与内容生产是提升体验的一种有效方式。

@人民日报在里约奥运会中实现了大型赛事报道的突破与创新,相信在媒体融合时代,主流媒体的新闻报道发展与转变的问题,将持续成为新闻界深入探索的一个课题。大型赛事报道既是风口也是突破口,告别里约奥运会,东京奥运会和北京—张家口冬奥会的赛事报道一定会更加成熟,真正为用户打造一场高级定制的奥运盛会。

[1]赵振宇.新闻报道策划[M].武汉大学出版社,2008:6-7.

[2]张英.体育新闻报道[M].杭州:浙江大学出版社,2007:46-47.

[3]蔡雯.媒介融合前景下的新闻传播变革——试论融合新闻及其挑战[J].国际新闻界,2006(5):31-32.

猜你喜欢
孙杨栏目赛事
本月赛事
去旅行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孙杨夺冠
河南省体育馆近年承办的主要赛事
栏目主持人语
“大师问答”栏目问答精选
“大师问答Ask the Guru!”栏目问答精选(二)
栏目制,为什么这样红
孙杨的“反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