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煜华
文化建设作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五位一体”总体布局之一,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精神动力、精神力量和精神支撑。党的十九大报告鲜明地提出在新时代要“坚定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通过文本比较,这些新发展或是在十八大报告文本基础上的调整概括,或是概括后提出的新观点、新举措,又或是对十八大至十九大期间重要观点的再肯定。
对比十八大报告,十九大报告一个显著的变化就是将“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单独提出并着重强调。一是阐释了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的内在关联。十八大报告对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相关论述散见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在“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和主导权,坚持正确方向,提高引导能力,壮大主流思想舆论”中虽提到了主流意识形态的引导能力,但却未明确指出意识形态与文化建设的内在关系。相比之下,十九大报告则在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战略部署中重点阐述了意识形态工作的重要性,概括为“意识形态决定文化前进方向和发展道路”。二是部署了意识形态领域领导权的建设工作。虽然十八大和十九大报告都提出了要“牢牢掌握意识形态工作领导权”,但十八大报告却未展开全面部署。而十九大报告有针对性地提出要“推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深入人心”;在意识形态的理论建设方面,提出要“加快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加强中国特色新型智库建设”;在意识形态的传播手段方面,强调要“高度重视传播手段建设和创新”;在意识形态的阵地建设和管理方面,提出要“加强互联网内容建设,建设网络综合治理体系,营造明朗的网络空间”;在落实意识形态工作责任制方面,提出要“注意区分政治原则问题、思想认识问题、学术观点问题,旗帜鲜明反对和抵制各种错误观点”。这些新部署为新时代开展意识形态工作,牢牢掌握意识形态领导权明确了方向,更为建设具有凝聚力和引领力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提供了政治保障。
十八大报告首次明确界定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但由于时代及实践的局限,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以及如何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等问题未作相应回答。十九大报告则在第七部分重点论述了以上问题。一是强调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重要作用,即“是当代中国精神的集中体现,凝结着全体人民共同的价值追求”。二是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培育和践行两方面作出具体阐述。在培育层面,既强调培育的价值旨归是“培养具有民族复兴担当大任的时代新人”,又提出要从“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环节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贯穿于社会发展各方面,从而形成其情感认同和行为机制;在践行层面,既强调要坚持全民行动,如“干部带头,从家庭抓起,从娃娃抓起”,又提出要与深入挖掘、继承创新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从以“教育引导、实践养成、制度保障”等环节发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引领作用,到社会不同群体如何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再到如何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使之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真正融合,这些举措虽较为宏观,但却直击文化建设面临的现实问题。
十八大报告着重阐述“全面提高公民道德素质”,主要从道德建设的迫切性、道德建设的内容及道德教育的方式三个层面展开论述。十九大报告则将思想和道德一同纳入到新时代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中来阐述。一是凝练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十八大报告对思想教育的重要作用没有明确阐释,只是散见于“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中,其作用概括为凝聚共识。十九大报告着重突出了思想道德建设的重要性,即“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二是概括了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内容。针对当前多元社会思潮如历史虚无主义、极端民族主义等,十九大报告提出要通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历史观、民族观、国家观、文化观”,而十八大报告中却无此论述。再如,相比于十八大报告中推进公民道德建设工程的目的是要“营造……社会氛围,培育……良好风尚”,十九大则概括为“激励人们向上向善、孝老爱亲、忠于祖国、忠于人民”。另外,强调“科学精神”和“科学知识”也是十九大报告中文化建设战略部署的亮点所在。
“以文艺育人”“以文艺化人”是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关于文艺建设思想的重要理念。在丰富和改善文化生活的举措方面,十八大报告从文化事业的角度如文化惠民工程的推进、公共文化设施继续免费开放、开展全民阅读活动、“扫黄打非”等方面进行了相应阐述。而在十九大报告中,重点将“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作为推动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兴盛的一大战略部署,明确指出“社会主义文艺是人民的文艺”,并从文艺创造、文艺创作、文艺创新、文艺队伍建设四个层面论述了如何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在文艺创造层面,提出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深入生活、扎根人民”,既突出了人民是贯穿文艺创造整体过程的主线,更加体现出发展社会主义文艺要始终坚持人民性;在文艺创作层面,提出要坚持“三精”相统一,即“思想精深、艺术精湛、制作精良”,不断推出“四讴歌”(讴歌党、讴歌祖国、讴歌人民、讴歌英雄)的精品力作,更加注重文艺创作质量的提升,突出党和国家对文艺创作党性和人民性的培育;在文艺创新层面,提出要“提升文艺原创力”,倡导三讲(讲品味、讲格调、讲责任),抵制三俗(低俗、庸俗、媚俗),更加注重文化的内涵式发展,更加强调在坚持党性和人民性的基础上还要坚持科学性;在文艺队伍建设层面,提出要“造就一大批德艺双馨名家大师,培育一大批高水平创作人才”,更加强调德才兼备的文艺创作人才。
十八大报告关于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发展的论述散见各处。十九大报告对此的论述更加凸显出体系化、制度化。比如,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要“加快构建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相统一的体制机制”。又如,在文化事业发展中特别强调要“加强文物保护利用和文化遗产保护传承”,这既是对历史的尊重,又是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的具体表现。再如,为了满足人民对新时代美好生活的新期待,提出要“加快推进体育强国建设”。此外,相比于十八大报告中要“促进文化与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提高文化产业规模化、集约化、专业化水平”,十九大报告新提出要“健全现代文化产业体系和市场体系,创新生产经营机制,完善文化经济政策、培育新型文化业态”。推动文化事业和文化产业发展的目的是为了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提高国家文化软实力就必须要注重文化传播。关于文化传播,从十八大提出要“构建和发展现代传播体系,提高传播能力”“扩大文化领域对外开放,积极吸收借鉴国外优秀文化成果”到十九大报告强调要“推进国际传播能力建设,讲好中国故事,展示真实、立体、全面的中国”“加强中外人文交流”,更加明确地指出要用中国话讲中国故事,用中国故事提升中国国际话语权,彰显出新时代的文化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