龚焱利 陈红玉
支气管哮喘从70年代起,发生率便呈上升趋势,主要表现为喘息、咳嗽、咳痰,属于慢性呼吸道疾病,可发生在各个年龄段,无年龄、性别区别,主要特征为气道反应性强,虽然目前临床上,尚未研制出完全治愈的药物,但通过合理的治疗方案,能够在根本上控制疾病,缓解咳嗽等症状,增加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改善病情[1]。而本资料旨在探索不同干预方式在支气管哮喘患者中的临床意义,具体见下文。
1.1 一般资料 选择2016年5月至2017年5月期间收治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共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各60例。入选标准:(1)自愿加入本次实验者。(2)符合支气管哮喘临床诊断标准者。(3)能够完整表达自我感受者。观察组中,男32例,女28例;平均年龄(63.85±3.36)岁;平均病程(5.81±1.41)年;诱发因素:因吸入过敏原诱发27例;因呼吸道感染诱发22例,因其他原因诱发11例。对照组中,男33例,女27例;平均年龄(63.24±3.53)岁;平均病程(5.54±1.87)年;诱发因素:28例因吸入过敏原诱发;23例因呼吸道感染诱发,9例因其他原因诱发。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对照组采用常规处理,除了加强晨间干预治疗外,还需根据患者病情,给予相应的药物治疗。观察组采用个体化系统性需求干预,主要措施如下:(1)建立个人档案:为了保证治疗方案的针对性,需在患者入院后,立即建立专属的护理档案,档案内容包括患者年龄、性别、病史、过敏史、家族遗传史、家庭状况、文化背景、当前病情等,同时还需全面评估患者家庭支持情况、对疾病知识掌握程度、对健康知识了解度、心理状况等情况,并将所有评估结果详细记录在档案中,利于日后治疗方案进行[2]。(2)个性化需求干预:结合患者档案资料、性格特点、病情,制定合理和科学的干预治疗方案,同时还需考虑到患者经济条件、家庭情况,主要措施如下:①心理疏导:根据患者入院时心理特征和当前情况,实施不同沟通技巧,尽可能缓解患者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并在每日晚间6:00时进行心理沟通,通过一对一宣教,拉近护患关系,让患者感受到医务人员的热情和关心,增加患者信赖感和安全感[3];②健康教育:为了提高患者依从性,还需通过发放健康卡片、开展健康讲堂、一对一宣教模式,让患者明白哮喘发病机制、饮食方案、治疗作用性以及配合医务人员的必要性,在加强日常生活治疗基础上,还需进行用药指导和监督[4];③加强家庭支持和社会支持:告知患者家属,此时的陪伴对患者病情恢复的重要性,时刻给予患者关心、安慰、鼓励,让患者感受到爱与归属感,并尽可能满足患者生理、心理需求[5];④自我管理:结合患者学历、性格特点,告知患者日常生活中注意事项,比如禁止在花粉、毛屑多的地方停留过长时间,以免诱发哮喘的发生,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6];⑤氧疗处理:对于哮喘患者而言,目前常实施吸氧治疗,为了缓解哮喘症状,需将氧流量维持在3L/min左右,且监测呼吸频率、血压、心率1次/30min,保证氧疗效果,同时注意高浓度的吸入,以免出现中毒反应。
1.3 观察指标 (1)对比两组患者的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ACT评分(哮喘控制测试评分表,患者病情控制能力越好,分数越高)、哮喘持续频率、哮喘发生次数、生活质量量表评分(通过《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从社会功能、物质生活、躯体功能、心理功能维度评估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总分100分,总评分<55分表明生存质量较差)。(2)干预后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哮喘患者疾病控制情况采用哮喘控制测试进行评估,该评估包含5个问题,满分25分,满分者记为完全控制,20~24分为控制良好,评分<20分为未控制,疾病控制率=(完全控制+控制良好)/例数×100%。
1.4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软件。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n或%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x±s)
2.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 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生活质量比较[分,(x±s)]
2.3 两组疾病控制率比较 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疾病控制率比较[n(%)]
支气管哮喘属于慢性疾病,具有病程长、病残率高、预后差、复发率高等特点,在呼吸科较为常见,早期临床上常实施雾化、氧疗、药物治疗,能够在一定程度上缓解症状,对此还需加强病因治疗,从而在根本上控制病情发展,减少哮喘发生次数[7]。
个体化系统性需求干预能够在患者生理、心理、精神方面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且通过健康教育和心理疏导,能通过增强患者自我保健意识,改善焦虑、抑郁、不安、紧张等负面情绪,通过自我管理和氧疗干预,能够杜绝过敏原的接触,从而在根本上控制哮喘的发生,减轻患者咳嗽、喘息等症状,同时个体化系统性需求干预能够根据患者不同性格特点、病情进行相应的干预措施,从而保证干预治疗服务的针对性,避免不必要的治疗资源浪费,利于病情控制[8]。
本组资料显示,观察组患者健康知识掌握度评分、ACT评分高于对照组,哮喘持续频率、哮喘发生次数优于对照组(P<0.05)。实施个体化系统性需求后,能够提高生活质量(P<0.05)。观察组总控制率95%,对照组患者总控制率83.33%;观察组患者的总控制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表明实施个性化系统性需求干预后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降低哮喘持续频率和哮喘发生次数,提高疾病控制率。
总之,个体化系统性需求干预具有科学性、合理性等特点,用于支气管哮喘患者中,能够提高患者生活质量,降低哮喘发生率和持续频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