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闻思
由于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痛风的发病率逐渐升高。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紊乱和(或)尿酸排泄减少所引起的一组代谢性疾病[1-2]。在痛风的病程进展中,过饱和的尿酸盐可以沉积至皮下、关节、韧带、肌腱等部位,形成痛风石,痛风石好发于四肢远端的关节附近[3]。痛风石易侵蚀和破坏软骨、滑膜、肌腱、韧带等组织,引起手足畸形及关节功能障碍,处理困难[4]。2013年5月至2016年5月,作者通过内外科配合治疗11例手部痛风石的患者,取得较为满意的效果,现总结报道如下。
1.1 一般资料 本组11例中,男9例,女2例;年龄47~82岁,平均63.2岁;病程5~23年,平均14.7年;部位:均发于背侧的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且为多发,其中右手3例,左手2例,双侧6例,均在指间关节、掌指关节或手指掌侧存在凸起的痛风石,伴有关节活动障碍,4例患者已出现痛风石破溃,术前检测血尿酸浓度为460~810μmol/L,均高于正常范围。X线检查均可见偏心性穿凿样骨质破坏及痛风石,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甚至消失[5]。自2013年3月起本院开展关节双能痛风结晶分析,之后的7例患者均行此检查,可以更清晰地明确痛风石的范围及位置[6]。
1.2 术前治疗 (1)非药物治疗:入院时即对患者进行健康教育,避免高嘌呤饮食,对于肥胖者,建议采用低热量饮食,增加运动量,以保持理想体重,严格禁酒,饮水量>2000ml/d,以保持尿量,调整生活方式和饮食结构是痛风长期治疗的基础[7]。(2)药物治疗:严格按照原发性痛风诊断和治疗指南[7]。包括降尿酸药物:别嘌醇片,初始剂量100mg 1次/d,以后每2~4周增加100mg,直至100~200mg,3次/d;促尿酸排泄药物:苯溴马隆片,初始剂量25mg 1次/d,渐增至50~100mg,1次/d,根据尿酸水平调节至维持剂量,并长期用药;碱性药物:碳酸氢钠片,0.5g,3次/d;非甾体抗炎:痛风引起的疼痛常是患者最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问题[8]。予以口服依托考昔片,60mg 1次/d。本组11例患者术前尿酸经过用药后降至206~411μmol/L,接近或基本接近正常。
1.3 手术治疗 单侧患者在臂丛麻醉下进行手术,双侧患者在全身麻醉下进行手术。手术切口均以痛风石突起最高处切取,注意保护皮肤,充分显露痛风石,在尽量保留韧带、肌腱、关节囊及骨质的前提下尽量切除痛风石,手指侧方的痛风石在显露及切除过程中应注意保护指神经及血管,浸润于肌腱韧带骨膜中的痛风石用刮匙反复清理,常规3000ml生理盐水用脉冲冲洗器进行反复冲洗,必要时可在显微镜下操作,取部分组织常规送病理检查,反复冲洗干净后松开止血带,充分止血后缝合切口,切口内放置引流条,适当加压包扎。本组11例中1例掌指关节破坏严重,2例指间关节破坏严重,均予以克氏针融合关节。2例指间关节处痛风结石在切除后导致伸肌腱中央腱缺损,予以Ⅰ期移植掌长肌腱修复。
1.4 术后治疗 (1)药物治疗:术后48h拔除引流条,定期换药,2周拆线。继续口服依托考昔片60mg 1次/d,与术前用药时间相加≥1个月,以起到预防急性关节炎复发的作用[7]。尿酸偏高者继续口服别嘌醇片、苯溴马隆片及碳酸氢钠片,尿酸正常者口服苯溴马隆片及碳酸氢钠片,用法同术前。(2)换药与功能锻炼:术后:换药2次/d,每次换药时将引流条向切口外抽出5mm,保证引流通畅,加压包扎,根据换药情况择期拔除引流条。术后第3天,除3例关节融合患者及2例肌腱移植修复患者外,其余患者均在指导下进行适度的掌指关节、指间关节屈伸功能锻炼,以防关节僵硬。关节融合患者术后2个月拆除克氏针,肌腱移植修复患者术后石膏固定4周后拆除,逐步开始功能锻炼。
本组所有患者的术后病理检查结果均确诊为痛风石,术后拔除引流条时间为1~3d,术后10例患者切口Ⅰ期愈合,无痛风结晶渗出、皮肤坏死、切口感染等情况发生,仅1例切口出现愈合不良,有痛风结晶反复渗出,考虑为过早拔除引流条所致,予以换药处理3周后愈合,术后所有患者痛风石未复发,手部外观良好,除关节融合患者,其余患者手指屈伸功能恢复良好。典型病例见图1。
图1 患者,男性,60岁,双手部多发痛风石9年。A:入院时情况,可见双手指间关节及掌指关节多发痛风石形成;B:X线片可见质破坏及痛风石,关节间隙明显变窄甚至消失;C:双手双能痛风结晶分析,可见多处痛风石;D:术后3周双手情况
目前在临床上,痛风石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手术的适应证[9-10]主要包括:(1)痛风石发生破溃,开始排出粉笔灰样的物质,为防止继发感染行痛风石切除。(2)痛风石突于皮肤表面,影响美观。(3)引起患肢疼痛,肢体畸形及功能障碍。(4)压迫神经,导致麻木或活动障碍等神经症状者。(5)降低尿酸,控制痛风发作。对于痛风石的切除手术及术后治疗,作者具有以下经验:(1)痛风石周围的皮肤多质地较薄,术中应小心保护皮肤。(2)在尽量保留韧带、肌腱、关节囊和骨质及不损伤血管神经的前提下应尽量切除痛风石。(3)对于浸润于肌腱韧带骨膜中难以清除的痛风石,可通过脉冲用大量生理盐水反复冲洗,必要时可在显微镜下操作。(4)术后积极换药,充分引流。
但痛风石的治疗仅通过外科手术是不够的,围手术期的内科治疗也相当关键,手术前因通过饮食控制、药物治疗等手段将尿酸降至正常或接近正常水平,因为高血尿酸患者的痛风石呈半液体状态,在手术时难以彻底切除,导致手术的失败,而尿酸正常患者的痛风石多呈固态,更有利于切除[4]。此外,在手术过程中,部分血尿酸盐结晶会发生溶解,被血液吸收,易导致术后早期痛风急性发作。再者术后出现尿酸应激性地增高,会影响术后的切口愈合,不利于早期功能锻炼恢复正常的手部功能。基于以上原因,在围手术期通过内科治疗将尿酸控制在正常水平或接近正常水平,能够保证手术的顺利进行,有效避免术后痛风急性发作,并能降低切口愈合不良的概率,是治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环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