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刚
摘 要:就整个高中物理的学习内容而言,摩擦力可以说是学好物理这门课的敲门砖,也是高考物理中不容小视的“拦路虎”,这也使得不少学生“谈摩擦力色变”;对物理老师来说,摩擦力教学也是一块颇难啃的骨头,首要任务就是该如何让学生直观感受摩擦力,助力其体会摩擦力的概念。主要就摩擦力及摩擦力在电磁场中的相关内容进行探讨。
关键词:高中物理学习;摩擦力;电磁场;实例应用
一、摩擦力的定义及分类
摩擦力,可以说是产生即为了阻碍的一种力,就定义来看,可以理解为拉扯在一起的双方相悖行走或刚有这种想法,就被一种力道阻止了,这种力,就是摩擦力。当然,摩擦力的产生是有条件的,比如首先要两个研究物体间亲密接触的部分要粗糙,其次是两者要有将动或已动的撕膜,缺一不可。总的来看,摩擦力分类呈“三足鼎立”的形式,即静摩擦力一方、滑动摩擦力一方和滚动摩擦力一方,各独领风骚。但就高中物理学习层面,一般不涉及滚动摩擦力的研究分析。
二、摩擦力考查热点问题分析
其实高考之所以被人称为“需要破兵斩将才可过的独木桥”,难度高高,压力重重,最主要的原因应该是高考的考查内容并不偏爱重难点,而是独宠学生普遍容易混淆、晦涩生疏的知识点,而恰巧,摩擦力就在高考“恩宠”的那一列。在这里,我们找出几例典型问题进行分析。
1.摩擦力方向判定问题
因为摩擦力“阻碍运动”这一角色设定,考生审题时往往条件反射式判定摩擦力方向应该异于物体运动方向,而忽略了在经典的传送带问题上,当传送带匀速工作时,不论上行、下行,摩擦力始终与运行方向一致,造成大意失分。
2.摩擦力大小判定问题
就高中物理考试内容来看,静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考查问题常常撂倒一大片考生,关键问题还是在于对静或动摩擦的判定不当。当然,重难点还是在静摩擦力大小的判定多一些,要重点注意研究对象的状态——运动或静止都是影响静摩擦力大小判定的关键因素;而滑动摩擦力的考查,详记f=μN公式进行计算,一般问题不大。
3.摩擦力做功判定问题
高考中摩擦力做功問题可以说热度一直居高不下,尤其是摩擦力做功不仅仅在于正、负功的取舍;当然也还有不做功的情况,但是一定会涉及到能量转换问题(例如冬天时的搓手取暖、远古时的钻木取火)。单拎出一类与其他内容加以结合进行考查,难度指数不断提高,不少考生在这方面失分颇多。
三、针对摩擦力教学的几点建议
1.教学内容的多层次设计
在“摩擦力是高考考查重点,师难教,生难学”的事实前,教师除了接受,还应该试图去努力改变现状,在教学上多下功夫。尤其是教授摩擦力内容时,不应该刻板按课本知识来进行备课,做课本的搬运工,而应该进行合理的课堂层次设计。比如,先进行概念授课,让学生了解何为摩擦力,并提出自己的见解及疑惑之处;其次,进行动手实验操作,让学生亲身体会摩擦力及其产生条件;最后一步,开展小组讨论活动,并对摩擦力考查试题进行总结分析,得出解题思路。
2.情景设置在教学中的适当应用
有概念理解,有实验操作,有思路分析,都是为了更有把握应对考试,但是学习不仅仅是考试,更多的,我们还要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尤其要重视一个课题在生活中的应用。所以,对这点,受条件约束,有些工业应用学生并不能实地体验。但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视频放映或者微化模型进行模拟演练来进行摩擦力情景设置加深学习。
3.注重学生的课堂反馈情况
教学应该是一个师生互动的环节,除了老师在授课方面做出的努力外,还要重视学生在授课结束后的反馈情况,给学生以展示自己观点及问题的机会,同时对学生反馈过程中暴露的错误之处加以指点,让学生对摩擦力方面的学习体会更透彻一些。
四、关于摩擦力的应用举例
如果学生学着把学习到的知识应用于生活,并善于观察,便可发现生活中处处有摩擦力的舞台。
1.日常生活中的应用点滴
我们常穿的鞋子时间久了便会有鞋跟磨损的状况,这是大地与鞋子亲密摩擦造成的;洗衣机能够免掉人力洗衣,这是脏衣服与洗衣机内水的“亲昵”摩擦的作用;还有我们平时用拖布拖地,用抹布擦桌子,用黑板擦擦板书等等,能够获得洁净的地面、桌面还有板面,这都少不了摩擦的功劳。
2.日常娱乐时的应用举例
我们踢足球时,没人阻拦足球也会慢慢停下,这就是操场对足球的摩擦阻碍作用;我们组织骑行活动时,自行车的刹车系统就是应用了摩擦力,且车轮上的花纹图案,不是为了美观,而是用来增加摩擦的一种道具。
3.日常出行交通的摩擦应用
嘟嘟鸣笛的火车头就是依赖于火车的车轮与铁轨间的不停摩擦来给后面各节车厢供给拉力的;而我们的汽车发动机,也是需要借助与皮带的摩擦来给发电机助力的。
高中三年,是让人又爱又恨的时光,恨它的艰辛苦涩,又爱那些年辛勤付出汗水、青葱懵懂的自己。想要对得起这三年,最直接的努力便是学好这三年的每一点滴知识,拿一张耀眼的成绩单来画上终点。尤其是经过了师生合作攻关,去跨过摩擦力这一高考大关,那种油然而生的骄傲感,意会而不能言传。
参考文献:
[1]曹立娟.高中物理摩擦力学习的认识误区与点拨[J].学周刊,2014(23).
[2]杨文斌.高中物理复习[M].外研社,20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