岳立春
[摘要] 目的 分析在妊娠期糖尿病过程中注射胰岛素治疗的孕周选择和最终的妊娠结局。方法 研究对象选择该院2014年1月—2017年12月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两组患者均注射胰岛素治疗,观察组于孕周≤32周治疗,对照组于孕周≥32周时治疗。对两组患者的治疗前血糖值、分娩前血糖值(空腹、餐后2 h)进行比较,并对两组患者的妊娠结局进行比较,判断注射胰岛素治疗的最佳时期。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在血糖水平方面,观察组患者的分娩前血糖值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妊娠结局方面,观察组的不良妊娠率为8.3%,对照组的不良妊娠率为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注射胰岛素有利于控制患者血糖水平,对宫内不良环境进行改善,为了保障妊娠的安全性与新生儿生命质量,建议在孕周≤32周对患者行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案,在今后的相关治疗过程中可以参考使用。
[关键词] 胰岛素治疗;妊娠期糖尿病;孕周选择;妊娠结局
[中图分类号] R59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2-4062(2018)11(a)-0073-03
妊娠期糖尿病即在妊娠期间发生的糖耐量异常,也是常见的妊娠期间并发症。通常情况下病因与胰岛素抵抗、遗传因素等多个方面的条件有关。但如果无法准确地对疾病进行诊断治疗和控制,不仅会导致胎儿畸形、先兆子痫等后续疾病,威胁母婴生命健康安全,还有导致新生儿死亡的可能性。目前胰岛素治疗也是相对有效的治疗方案,在妊娠前期确定糖尿病的严重程度,在医生协助下通过治疗来控制血糖值,保证妊娠期间与分娩期间的血糖保持在空腹血糖控制在3.3~5.6 mmol/L;餐前30 min:3.3~5.8 mmo1/L;餐后2 h:4.4~6.7 mmol/L;夜间:4.4~6.7 mmol/L。该次研究也是以此为基础展开,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研究对象选择该院收治的120例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并按照数字随机法将其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60例。观察组患者年龄22~37岁,平均年龄(27.2±3.2)岁,空腹血糖值平均为(7.33±1.5)mmol/L。对照组患者年龄19~37岁,平均年龄(26.8±3.3)岁,空腹血糖值平均为(7.41±1.3)mmol/L。纳入标准:所有患者均符合妊娠期糖尿病的临床诊断标准,即空腹血糖≥5.1 mmol/L,服糖后1 h血糖≥10 mmol/L,服糖后2 h血糖≥8.5 mmolL,其中一项指标超过诊断标准即可诊断为妊娠期糖尿病。通过糖筛查实验,包括空腹血糖值测定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结果,表明出现了临床特征。既妊娠期有多饮、多食、多尿症状,或外阴阴道假丝酵母菌感染反复发作,孕妇体重>90 kg。另外,患者妊娠期间的胎儿过大4例、羊水过多5例。排除标准:患者确诊为免疫系统疾病。研究经过伦理委员会批准,所有患者与家属均签署知情同意书。患者在一般资料上的数据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数据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所有患者行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案,在治疗前基于饮食控制、药物治疗、运动恢复等基础性治疗方案。观察组于孕周≤32周治疗,对照组于孕周≥32周时治疗。采用短效胰岛素在患者一日三餐及睡前之前进行皮下注射,药物剂量为4~6 U,然后按照患者每日的血糖值控制情况决定是否要增加或减少药量。血糖标准为:餐前血糖保持在6 mmol/L以下,餐后2 h血糖值保持在7 mmol/L以下,夜间血糖维持在5.0~7.0 mmol/L。
1.3 观察指标
比较两组患者的治疗前血糖值、分娩前血糖值(空腹、餐后2 h)和妊娠期妊娠结局,以此作为治疗判定依据。
1.4 统计方法
该次研究中的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 22.0统计学软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以(x±s)表示,计数资料采用[n(%)]表示,组间结果比较分别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結果
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值并无显著差异,经治疗之后,在分娩前空腹血糖值和分娩后餐后2 h血糖值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在妊娠结局方面,观察组共有1例早产、2例妊娠期高血压、2例巨大儿,不良妊娠率为8.3%,对照组共有1例早产、2例妊娠期高血压、2例巨大儿,不良妊娠率为17.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论
一般情况下妊娠期间的糖尿病会有两种情况,一种是患者在妊娠前已经被确诊为糖尿病,即“糖尿病合并妊娠”;另一种类型则是患者在妊娠前糖代谢指标正常,但妊娠期确诊为糖尿病,即该次研究中的“妊娠期糖尿病”(GMD)。这一疾病在糖尿病孕妇中的比例非常高,我国的发病率通常在5%以下,但近年来有明显升高的趋势。通常来说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在产后血糖能恢复正常,但是患2型糖尿病的风险程度会明显提升,由于疾病对于母婴的影响程度均非常显著,临床上也一直高度重视疾病的诊断和治疗工作。考虑到妊娠期间患者会出现明显的多食、多饮、多尿症状,所以针对病因采取早期治疗方案具有显著的现实意义。伴随着妊娠的进展,妊娠期糖代谢会出现复杂变化,如果患者出现血糖波动,严重时会出现酮症酸中毒的症状[1]。妊娠期糖尿病会造成不良宫内环境,从而造成胎儿的血糖水平过高,增加巨大儿和死胎风险,而巨大儿的分娩又增大了胎儿窒息和胎儿窘迫的风险[2]。尽早改善孕妇的血糖情况,对于胎儿的正常发育非常重要。
目前妊娠期糖尿病的病因并不明确,一般认为与胰岛素抵抗、白细胞抗原等因素之间存在联系。由于妊娠之后胎盘合成的孕激素会逐渐提升,孕期组织对于胰岛素的敏感程度会下降,导致孕妇的血糖水平一直处于较高的阶段,机体通过胰岛素分泌来保持糖耐量的正常。一旦分泌的胰岛素无法代偿变化,患者血糖会出现持续增高,不仅增加了胎儿肝脏的糖原、蛋白质合成,孕妇自身的抵抗力也会明显下降,需要积极采取治疗和干预的方案[3]。
该次研究的数据对比当中,观察组与对照组之间在妊娠结局上有明显差异,研究结果也表明胰岛素并不会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对其造成不良影响,同时也不会产生胰岛素依赖。研究中选择在32孕周以前开始使用,这阶段的胰岛素用量最大,抗胰岛素样物质分泌量也达到了最高峰阶段,同时也是胎儿生长的关键时期。从部分不良反应的分析上,了解到妊娠期糖尿病的并发症可能与胰岛素抵抗有直接关系。但是采用早期胰岛素治疗之后,患者的血糖值可以保持在稳定的状态,尤其是胰岛β细胞的调节功能恢复到正常状态,物质代谢恢复正常,对于胎儿的不利影响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也同时得到了降低[4]。在研究中发现,早期治疗的观察组患者的血糖值得到了较好的控制,其分娩后的空腹和餐后2 h血糖值均低于晚期治疗的对照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孕妇血糖水平的改善又会直接影响妊娠结局,减少宫内不良环境对新生儿的影响。这说明注射胰岛素的早期治疗较晚期治疗有更好的疗效。
在治疗妊娠期糖尿病的过程中,治疗时机非常重要。一般情况下过早用药的效果不佳,患者此时往往还存在早孕反应,胰岛素的用量也较少,治疗效果不佳。由于妊娠作用,患者的胰岛素用量会大量增加,其用量与孕周保持同步增长趋势[5]。随着妊娠期的结束,大部分患者的胰岛功能都能够自行恢复,可以停药。即使患者妊娠前就患有2型糖尿病或I型糖尿病,妊娠结束后也可以恢复之前的药量。总体来看,在胰岛素的使用剂量上也应该进行合理规划。通常来说,初期以小剂量为主,每次的调整幅度以2~4 U为宜,距离合理血糖范围越接近的情况下,调整服务也应该越小[6]。另外,应该结合患者的整体血糖趋势来调整剂量,且不宜过于频繁。需要注意的是如果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的肾糖阈下降,即便其血糖处于正常范围,尿糖很有可能也呈现出阳性,所以在胰岛素的使用上不可仅仅依靠尿糖检测结果来调整,必须要以血糖水平来作为用量调整的判断依据[7]。
综上所述,为了保障妊娠的安全性与新生儿生命质量,建议在孕周≤32周前对患者行注射胰岛素治疗方案,控制患者血糖水平,降低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在今后的相关治疗过程中可以参考使用。
[参考文献]
[1] 耿蔷, 肖小敏, 潘观玉.妊娠期糖尿病患者孕中期至孕足月胰岛素抵抗变化的临床分析[J].重庆医学, 2010, 39(14):1860-1862.
[2] 邱丽玲, 翁建平, 郑雪瑛,等.胰岛素泵治疗的1型糖尿病合并妊娠患者孕期胰岛素剂量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 2017, 97(8):577-580.
[3] 冯静, 王新玲, 李红艳,等.胰岛素两种给药方式对高龄妊娠期糖尿病患者相关指标的影响比较[J].中国药房, 2017, 32(15):2032-2035.
[4] 李利平, 姜宏卫, 庞秋霞,等.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标准对妊娠期糖尿病患者母婴结局的影响[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6, 24(5):416-418.
[5] 张书梅, 王云飞, 李学全,等.胰岛素联合二甲双胍对妊娠期糖尿病孕婦妊娠结局及新生儿的影响[J].中国妇幼保健, 2017, 32(12):2545-2547.
[6] 徐利珍, 游爱平, 刘岑.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治疗起始孕周与妊娠结局的关系[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5):148-149.
[7] 蔺和宁, 罗娟, 蒙玉河,等.胰岛素对不同孕期妊娠糖尿病患者血糖水平及妊娠结局的影响[J].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2016, 16(5):904-906.
(收稿日期:2018-08-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