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桐君
摘要:近年来,“境外游”“移民潮”和“留学潮”的不断升温,英语的语言学习从校园化向社会化辐射;随着“互联网+”时代伴随着智能终端和无线网络的广泛普及已经从固定终端向移动终端演进,英语的学习已经从师生的面对面转变为“屏对屏”。这其中“零基础”英语学习者的数量持续攀升。面对这些较为特殊的群体,该如何利用“互联网+”开展教学,是一个必须思考的问题。本文将以此为出发点,探讨“互联网+”时代“零基础”英语的教学和学习方法。
关键词:移动“互联网+”平台 零基础 英语教学 教法
中图分类号:G34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5349(2018)02-0201-02
随着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境外游”“移民潮”和“留学潮”在近年来呈持续高涨的态势。中国旅游研究院与携程旅游联合发布的《向中国游客致敬——2016年中国出境旅游者大数据》显示,2016年,我国出境旅游人数达1.22亿人次,主要国家为泰国、日本、美国、马尔代夫、新加坡、澳大利亚等;2017年初联合国发布的《全球移民报告》显示,2016年,中国人选择移民热门国分别是美国、加拿大、英国、爱尔兰、西班牙、澳大利亚、新加坡等国;教育部发布的留学数据顯示,2016年各类留学回国人数为43.25万,九成以上留学国家为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10国。上述三个数据不难看出,围绕以英语为母语或通用语的国家产生的出境活动占据了总出境活动的90%以上。英语产生的世界效应正随之增加,重要性不言而喻。由此激发的“零基础”英语水平的学语者们开始通过多种方式突破英语学习的瓶颈。“零基础”学生的教学比有一定基础的要困难很多,对教学方式和教法能力和水平的考验是巨大的,在对其接受方式和应用能力上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一、“零基础”英语学习者的特点与问题分析
所谓“零基础”英语学习者是指那些从未接触过或仅识记英语字母、少量单词,或曾经学习过英语,经过长期的岁月已然无所记忆的学生。①这类学生一般已成年或工作,因为多方面的需要,被迫而学英语,以满足自身需求。
(一)世事纷扰带来诸多牵挂
因为一些工作或生活上的问题,“零基础”英语学习者一般需要经历被动式的接受英语学习到主动式的寻求英语学习的过程。这一过程中,面临着来自各方面的压力,包括经济压力、工作压力、人际交流压力及外部环境压力等。不可避免的导致了因压力产生的厌学情绪和在学习过程中受世事牵绊而分心的情况。因此,潜心研读成为这类人群学习的首要条件。
(二)错过佳期遂感后悔莫及
大多数“零基础”学习者并非真的是“零基础”水平。有些曾在接受正规系统教育的过程中,或多或少地接触了英语,但因一时的失误,痛失学习时机。而一项生理学研究表明,个人在幼儿时期,尤其是5~8岁期间是学习语言的最佳时期。随着年龄的增大,对外语学习的能力将逐渐下降。这无疑成为其另一不利因素。
(三)追求速成致使难以静心
“零基础”学习者多是迫于无奈之选,功利心理较浓,以快速获得一纸证书为主要目的,本身对英语毫无兴趣可言。无法静心,学习效果可想而知。
二、“零基础”英语学习的教学方法
针对“零基础”英语学习者的特点,制定行之有效且解决上述问题的教学方法至关重要。
(一)主题与任务教学
主题教学法是注重对语言的实际应用,将英语的基本语法隐形在主题教学环节中,模仿母语的学习过程,以营造良好的语言环境为目的,让学生能够大量地接触并使用英语交流,形成语感。
任务教学法是根据学习者的自身情况,结合其实际需求制订完整的学习计划和学习方略,按照任务制定的模式,由浅入深、逐步递进地完成项目任务,从而迫使学习者激发自主学习的效果。
(二)自讲与即兴教学
语言的学习是一种思维方式的有效延展,对学习者心理会产生一些效应。自讲教学法以消除负面的心理效应为主,以学生自我讲授为中心,通过自己讲、自己听,自己问、自己答消除心理和生理上的学习障碍。
即兴教学法是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学习的情况随时调整教学思路,按照学生的思维引导模式,配合其完成语言学习的过程。在这一方法中,教师的角色仅仅是“搭词”。
三、移动“互联网+”平台“零基础”英语教学模式探析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的普及和无线网络覆盖范围的延伸,移动“互联网+”时代逐步代替了传统的交流方式。英语教学线下教学也渐渐进入便捷、高效、低成本的在线教学环境。不受时间和空间限制,没有面对面交流的危机感,强化以互动为中心,拓展线性的思维模式成为当今英语移动在线教学模式的主流形态。
(一)多平台的思维模式与能力培养
在过去的线下教学过程中,“零基础”的英语学习者“吐槽”最多的是教师的教学方法。甚至有些学生会因为个人差异问题对教师的教学水平产生质疑。面对移动“互联网+”时代,一个智能终端可以快速下载多个APP平台或关注不同的微信公众号,通过其自主学习的方式寻求到合适的教学方法和学习方式,如百词斩、知米软件系列。语言的学习首要突破的关键内容是词汇和语法,“零基础”英语学习者可以选择使用图像的词汇记忆、配合句型的语法运用,通过跟读、互动、录音、自动识别判定等多种交互方式完成学习。语言教学主要是培养交际能力和思维能力,在诸多移动平台上,多以这两种能力为主要技能培养模式,使用区别于母语的内容讲授、互动答疑、人工智能识别的作业或考试评判等,如有道精品课、沪江网校。
(二)语言环境的创设与沉浸式学习
语言学习最有效的方式是建立语言环境,同时使学生能够沉浸式地置身其中。智能终端APP平台提供的一些环境创设全面涵盖英语学习氛围,英英方式传达情景内容,人机交互式的传递实时信息,通过对生活环境和学习场景的设定,使英语环境与实际环境密切关联,形成全景式的交流。如微信公众平台中的薄荷阅读。
(三)跨文化障碍的即时破解
英语作为世界上使用最广泛的语言,不仅是联合国的工作语言,而且还是一门“科学语言”,用英语撰写的著作或文献占到了全世界的三分之一以上。使用英语创造的艺术、科技作品也是世界流行。这些文化层面的内容能够利用移动智能终端实现对比,实时地解决中国农耕文明与西方工业文明的差异,机器学习功能对学习者大数据搜索后的实时分析和针对性的跨文化内容推送,较好地激发“零基础”学生对英语的热爱,尽早转变被迫学习的心理情绪。
(四)年龄与阶层的模糊
“零基础”英语学习者心理障碍中的第一个问题便是年龄。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彻底解决了年龄与阶层不同属的问题。网络背后的个体,模糊了年龄和身份,每个终端的使用者都只有英语交流这一个目的,单纯的动机、相同的目标与追求、个性化的方案定制成为破解英语学习瓶颈新的切入点。
四、结语
时代变迁、文化演变、科技创新为“零基础”英语学习者带来了一丝清凉的慰藉。当前,移动“互联网+”的英语教学已经初具规模,基于教育平台运营的课程、直播点播等正在朝着数字化、信息化、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互联网4.0时代即将到来,如何为“零基础”英语学习者提供从英语知识服务向环境服务、教学解决系统方案方向发展,还值得我们在技术层面和教育领域开展更深层次的探讨。
注释:
①本文中所指的“零基础”英语学习者不包括那些尚未参加义务教育的学龄前儿童。
参考文献:
[1]王琳. 自然拼读经验简化法[J]. 海外英语:上, 2015(18).
[2]徐建荣,梁丽丽. Phonics 在英语学习中的重要性研究[J]. 科学中国人, 2015(36).
[3]杨春,李箐.中外合作办学英语教学模式改革初探[J]. 沈阳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12(7).
[4]夏亚娟. 浅谈任务型教学法在中外合作办学班英语教学中的应用[J]. 湖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13(33).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