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续护理模式对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效果的影响

2018-02-22 06:45陈小英
实用中西医结合临床 2018年12期
关键词:盆底肌力产后

陈小英

(江西省永丰县人民医院 永丰331500)

产妇分娩后常常出现盆底功能障碍并发症,包括大小便失禁、盆腔器官脱垂、性功能障碍等,易对其身心健康及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1]。因此产妇产后进行盆底肌训练对恢复其盆底肌功能、预防并发症有着重要意义。但部分产妇缺乏对产后康复训练的认知及重视,使得出院后盆底康复锻炼依从性降低,不利于产后康复[2]。为进一步提升产妇产后康复锻炼效果,本研究将延续护理模式用于产后妇女盆底肌功能锻炼中,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7年5月~2018年7月收治的90例初产妇作为研究对象,以护理方式的不同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各45例。研究组年龄22~33岁,平均年龄(27.51±1.52)岁;体质量指数22.5~28.4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5.47±1.57)kg/m2。参照组年龄21~34岁,平均年龄(27.53±1.55)岁;体质量指数 22.8~28.5 kg/m2,平均体质量指数(25.49±1.53)kg/m2。两组产妇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 纳入与排除标准 (1)纳入标准:均为初产妇,足月单胎;均为自然分娩;无产科合并症或并发症;患者及家属自愿签署同意书。(2)排除标准:精神疾病者;神志不清、意识、智力障碍者;剖宫产者;不能接受随访者;临床资料不完整者;无法配合研究者。

1.3 护理方法

1.3.1 参照组 行常规健康教育:记录产妇联系方式,于产妇出院后第1、2周常规电话随访,1次/周,第3周开始每2周随访1次,以后每个月随访1次。随访内容有掌握产妇身体状况、康复锻炼进度、病情变化等,并耐心对产妇进行康复锻炼知识宣教,纠正其错误认知与锻炼方法,提醒产妇定期入院复诊。

1.3.2 研究组 在参照组基础上实施延续护理模式。成立延续护理小组,小组成员包括责任护士、随访医师、门诊产后保健医师、盆底诊疗医师及护士等。第1阶段(出院后1周内):由责任护士指导产妇在家进行盆底肌锻炼,即行缩肛运动,3次/d,10~15 min/次。盆底诊疗中心护士对产妇进行电话随访,了解产妇锻炼情况,耐心解答其疑惑。第2阶段(出院后1~4周):对产妇进行家庭随访,医生现场指导产妇进行盆底功能锻炼,纠正其错误姿势与方法,根据产妇家庭环境及生活习惯为其制定合理的产后康复计划,同时加强对产妇的饮食、生活习惯、功能锻炼等指导。第3阶段(产后1~6个月):保健门诊护士对产妇进行盆底障碍疾病相关检查,并根据产妇实际情况,进行阴道哑铃、电刺激、生物反馈等康复锻炼指导,每月对产妇随访2次。(4)第4阶段(产后6个月以上):对产妇进行回访,测评其盆底肌力。

1.4 观察指标 (1)比较两组产妇产后盆底肌锻炼依从性,锻炼依从性即产妇完全按照医嘱进行康复锻炼。(2)记录两组产妇尿失禁发生率。(3)观察两组产妇盆底肌张力良好率。产后6个月,产妇取站立位,阴道锤放至阴道内并观察阴道锤脱落情况,若阴道锤在15 min内不脱落即为盆底肌张力良好。(4)测定两组产妇干预前后的盆底肌力,评价为Ⅰ~Ⅴ级,≥Ⅲ级表示肌力良好。(5)分别于干预前后测量两组产妇腹部皮皱、BMI。(6)采用生活质量综合评定问卷(GQOLI-74)评估两组产妇生活质量,量表内容包括生活状态、躯体功能、心理功能及社会功能4个维度,分值越高提示产妇生活质量越高[3]。

1.5 统计学方法 数据处理采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计量资料以(±s)表示,行t检验,计数资料用率表示,行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锻炼依从性、尿失禁发生率及盆底肌张力良好率比较 研究组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张力良好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两组锻炼依从性、尿失禁发生率及盆底肌张力良好率比较[例(%)]

2.2 两组干预前后腹部皮皱及体质量指数比较干预前,两组腹部皮皱、体质量指数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腹部皮皱、体质量指数明显低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腹部皮皱及体质量指数比较(±s)

表2 两组干预前后腹部皮皱及体质量指数比较(±s)

体质量指数(kg/m2)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参照组组别 n 腹部皮皱(cm)干预前 干预后45 45 t P 2.77±0.42 2.78±0.43 0.112>0.05 2.37±0.21 2.61±0.38 3.708<0.05 25.47±1.57 25.49±1.53 0.061>0.05 21.16±0.78 23.54±1.24 10.898<0.05

2.3 两组盆底肌力比较 干预前,两组盆底肌力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盆底肌力Ⅰ~Ⅱ级及Ⅲ级者均少于参照组,Ⅳ级及Ⅴ级者多于参照组,P<0.05,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3。

表3 两组盆底肌力比较[例(%)]

2.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 干预前,两组生活质量评分比较无显著差异,P>0.05;干预后,研究组躯体功能、健康状况、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4。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表4 两组干预前后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分,±s)

社会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研究组参照组组别 n 躯体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健康状况干预前 干预后心理功能干预前 干预后45 45 t P 41.39±2.15 41.43±2.20 0.087>0.05 63.51±2.75 50.15±1.67 27.856<0.05 42.20±2.64 42.22±2.61 0.036>0.05 65.84±3.41 52.76±1.89 22.506<0.05 54.69±3.24 54.73±3.21 0.059>0.05 70.13±4.51 53.84±2.63 20.931<0.05 50.28±4.39 50.32±4.37 1.092>0.05 71.65±4.68 59.43±3.49 14.041<0.05

3 讨论

产妇在阴道自然分娩过程中因筋膜、盆底肌扩张过度,会降低阴道弹性,导致肌纤维部分出现断裂,进而引发产后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4]。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为初产妇常见的产后并发症,会对产妇生活质量造成严重影响,因此产后进行盆底功能康复锻炼对促进盆底肌功能快速恢复有着重要意义。但部分产妇缺乏康复锻炼相关知识及监督,容易降低盆底功能锻炼依从性,影响锻炼效果,不利于提升生活质量。

传统护理模式缺乏系统、全面的产后康复锻炼方案,产妇通常通过入院复诊才能获取相关康复锻炼知识,依从性容易降低,难以进行系统、持续性的盆底功能康复锻炼,导致锻炼效果不佳[5]。延续护理为整体护理的一部分,指将住院护理服务延伸到家庭的一种新型护理模式。近年来人们对自身健康需求不断增加,而延续性护理可有效满足其生理、心理、社会等多方面的需求,可使其了解疾病相关知识,同时起到促进产妇身心健康的目的。护理人员在对产妇实施延续性护理的过程中,不仅能了解产妇身体状况、康复锻炼情况等,还能通过收集产妇要求与意见不断改进护理措施,调整护理干预方案,在满足产妇需求的同时有效提升整体护理质量[6]。本研究通过成立延续护理小组,由经过专业知识与技能培训的医务人员对产妇提供科学、合理的住院健康教育及一系列出院后延续性、系统性的护理干预措施,在实施护理措施的过程中建立良好的医患合作关系,形成全面、系统的延续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护理质量[7]。通过对产妇进行电话、上门等随访,掌握其康复锻炼情况,纠正其错误认知与锻炼方法,指导产妇进行正确的盆底康复锻炼,可促进产后盆底肌功能快速恢复,积极预防尿失禁、子宫脱垂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可有效提升其生活质量。

本研究结果显示,研究组锻炼依从性、盆底肌张力良好率明显高于参照组,尿失禁发生率低于对照组(P<0.05);干预前,两组腹部皮皱、体质量指数、盆底肌力以及生活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干预后,研究组腹部皮皱、体质量指数、盆底肌力Ⅰ~Ⅱ级及Ⅲ级者均明显低于参照组,盆底肌力Ⅳ级及Ⅴ级者、躯体功能、健康状况、心理功能、社会功能评分均高于参照组(P<0.05)。提示延续护理模式可有效提升产妇锻炼依从性,促进盆底肌力恢复。综上所述,产妇行延续护理模式的应用效果显著,可提升其盆底康复锻炼效果与锻炼依从性,减少尿失禁等盆底功能障碍疾病,促进盆底功能快速恢复,提升生活质量,值得临床应用。

猜你喜欢
盆底肌力产后
等速肌力测试技术在踝关节中的应用进展
盆底肌生物电刺激在产妇盆底肌松弛护理中的应用
盆底仪在阴道分娩后尿潴留治疗中的应用
两种盆底修复系统在盆底重建手术治疗中的效果比较
探讨子宫压迫缝合术在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作用
产后出血并发症的输血治疗及预后
产前宜凉,产后宜温
28天肌力恢复,告别夏日肌肤后遗症
散打训练对大学生肌力与肌耐力的影响
造就美肌力 一日之际在于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