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琼海市第一小学 莫磊
青少年参与吸毒,现已成为备受社会关注的突出问题。青少年吸毒不仅是对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巨大破坏,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青少年吸毒还会助长毒品犯罪,进而破坏社会治安,造成财富损失,并且不断腐蚀其他无辜青少年陷入吸毒、贩毒,走上其他违法犯罪的道路,败坏社会风气。
“禁止吸毒要从娃娃抓起。”这句话点出了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的重要性,也让学校明白了肩上的担子很重。那么,小学该如何开展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才能把这项工作做实做好?我认为,应多建进度只是传播点,让毒品预防教育落地开花。
抓住特殊的时间节点开展毒品预防教育,是一个比较好的措施。特殊的时间节点主要指每年的“6.1”《禁毒法》颁布实施纪念日、“6.3”虎门销烟纪念日、“6.26”国际禁毒日等这些意义重大的主题日。在这几个特殊的时间节点,政府职能部门会开展相应的活动,全国各大新闻媒体也会对各地开展的形式多样的禁毒活动进行相关的报道。我们学校也根据不同的节点开展丰富多彩的毒品预防教育活动,分为学校大集体宣传活动和班级小集体教育活动。在特殊的时间节点开展活动,使活动的意义更突出、效果更显著,学生在学校参加了相关主题活动后回到家里,报纸、电视、电脑、手机上的新闻这个时间段也是相关内容报道节点,对孩子们是及时的二次教育,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教育作用。
主题班队会是学校比较有效的毒品预防教育手段之一。我校经常性利用周一早上第一节班会课时间,要求各班开展“珍爱生命、远离毒品”“珍爱生命、远离毒品”“小手牵大手,大手护小手”“健康人生 绿色无毒”“美好新海南 绿色无毒”等主题不一的禁毒预防教育主题班队会,班主任首先利用多媒体等各种教学手段组织全班同学认真学习有关毒品的案例剖析,接着要求学生分组讨论案例,最后每组推进一名同学汇报本组的收获。通过班主题会,各班统一进行一次禁毒知识的专题学习,通过观看录像资料,禁毒幻灯图片,使用现代化信息手段,上好禁毒知识一堂课,增强学生的防毒、拒毒的针对性和科学性,有效地提高了学生对毒品危害性的认识和自己抵制毒品的能力。
我校为了突出禁毒教育活动的多样性,组织开展了禁毒征文、禁毒演讲、禁毒手抄报比赛、禁毒主题书法、绘画比赛、书画展、禁毒主题课本剧、小品等文艺汇演等系列活动,既丰富了校园文化生活,又对学生认知毒品危害产生了“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的宣传教育效果。
校园载体1——校园电视台。我校校园电视台由学校信息办管理,电视信号覆盖到每一间教室,校园电视台通过采访摄像、制作剪辑等专业技术的磨炼,在不断地摸索与学习中练就了较高的协调能力和组织能力,是学校最重要的校园宣传平台。为了更好地做好毒品预防教育,我校经常组织全体师生观看禁毒宣传片。如观看《中国禁毒数字展览馆》和《珍爱生命拒绝毒品》《致青春》等全国禁毒展播片,为我校禁毒宣传教育,营造禁毒氛围。随着社会发展,各种新型的毒品蔓延迅速,让学生通过影片对毒品的种类、危害等有更加直观的认识,从而提升其自我防范意识,真正做到远离毒品,避免毒品对身心带来的巨大危害。通过观看相关视频,让学生明白染上毒品是“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这12个字形象地描述了毒品的危害。“远离毒品,珍爱生命”,曾经或许只是一句耳熟能详的禁毒宣传标语,而通过校园电视台经常性的观影活动,相信这标语会成为广大师生的一种坚持,一种防御。
校园载体2——红领巾广播室。我校设有红领巾广播室,广播时间为每周星期一至星期五上午7:40~8:00,下午14:00~14:20。我校经常在这两个时间段安排红领巾广播室对毒品宣传教育进行广播普及,广播的内容为:(1)什么是毒品。(2)吸毒对身心的危害。(3)吸毒对社会的危害。(4)学生吸毒案例。(5)青少年应该如何防止吸毒。(6)什么是禁毒青少年毒品预防教育 “6·27”工程……通过广播的反复播出,孩子们对毒品危害的认识程度大大提高,起到较好的宣传教育效果。
校园载体3——固定教育基地。我校在教学楼南楼一楼中厅设立毒品宣传固定教育基地,基地中设有毒品预防教育固定宣传栏、禁毒教育警示标识、新版禁毒宣传画等。固定禁毒宣传栏采用彩色喷绘,栏中不仅有有关毒品预防教育的知识,还有我校近期开展的一些禁毒活动的图片,宣传标语设计得图文并茂,营造了浓浓的毒品预防教育氛围。教学楼立柱之间高挂“美好新海南·绿色无毒”的主题宣传横额,立柱上还贴有禁毒宣传标语及新版禁毒系列15张挂图,每一句标语都通俗易懂,有很好的教育作用。学校要求各年级各班利用排队参加课外活动课时间或放学时间组织各班学生定期参观基地,观看固定宣传栏中的内容,将禁毒预防教育贯穿于常规教育活动中。
校园载体4——禁毒文化走廊。校园文化建设还充分利用校园里的一切空间,让墙壁“说话”,使它成为极具传播力和渗透力的校园“墙上媒体”,设计制作与毒品预防教育相关的雕塑、标语的禁毒文化长廊,营造良好的禁毒宣传氛围。
教学楼的走廊是人们容易忽视的空间,认为只是学生来去匆匆的过道而已。其实它是与学生亲密接触的空间,学生每天不知要走多少趟,在这来去过程中也不知要发生多少事。因此,充分利用学校教学楼的走廊空间,在走道上营造一种禁毒文化氛围,来影响学生的言行,是一条随时随地对学生进行禁毒预防教育的很好的途径。
校园载体5——LED(发光二极管)电子彩屏。学校LED电子彩屏位于校园正中央的位置,一进校门就可看见。我校在进行毒品宣传教育时,利用LED电子彩屏无限时滚动毒品预防教育宣传标语,播出我校开展禁毒活动的新闻、图片,如国旗下讲话视频,也播放一些禁毒宣传片,与校园电视台共享资源,差别在于LED电子彩屏上课时间为静音播出,下课才有音频输出,主要针对下课学生休息时间段渗透。孩子们在课余时间目睹了活生生的、血淋淋、惨不忍睹的图片和目睹了吸毒人员的生活,会深深地震撼他们的心灵。
校园载体6——班级微信群。微信群作为新时期的一个主要交流媒介,已经成为人们沟通交流最便捷的方式之一,各班班主任为了加强和家长的联系,也纷纷建立起班级家长微信群。家长微信群在生活中方便了老师与家长间的沟通,家长与家长间的联系,有利于良好家校联系的建立,打破工作时间、空间的制约和家校之间的界线,提高家校沟通的效率,通过班级微信群,学校经常给家长发送上级下发的有关禁毒的文件、视频、一些禁毒方面的宣传资料等,让家长在空闲时与孩子一起学习鉴别毒品的简单方法及生活中要注意的事项,取得很好的效果。
校园载体7——校讯通。借助校讯通,给那些家住农村、网络条件差、生活条件不太好、且没有具备微信学习的少部分家长发送一些有关毒品预防教育的相关信息,如简化版的《珍爱生命远离毒品——致家长的一封信》,一些禁毒口号等,开展“大手护小手”活动,向家长宣传禁毒知识,让这些农村家长也可以一对一和学生进行交流禁毒教育,能更加深入地增大禁毒宣传教育的范围,使禁毒教育无死角。
特殊的活动模式1——迎进来。
(1)发挥法制副校长的作用。我校每学期邀请法制副校长(辖区派出所民警)到学校为学生做禁毒专题报告或讲座,直接参与学校的毒品预防教育工作,警察叔叔的现身说法,增强了学生的禁毒法律意识和自护意识。
(2)邀请琼海市妇女联合会在学校开展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广大妇女是禁毒工作中的一支重要力量,妈妈在孩子成长中占有重要的影响地位,可以说家庭教育是影响孩子的第一教育。以“妈妈说禁毒”的形式开展活动,从一位妈妈带动到全校的妈妈,让禁毒预防宣传活动融入家庭,让妈妈为孩子做出良好的禁毒教育榜样。
特殊的活动模式2——走出去。
(1)参观琼海市强制隔离戒毒所。在戒毒所里,专业医师向学生组织召开了一场场别开生面、意义深刻的禁毒教育知识讲座,介绍毒品的种类、外观、成分、不良反应及危害。随后,学生集中听取在戒人员的现身说法。以在戒人员的亲身经历,告诫学生要抵制诱惑,谨慎交友。学生都专注地听着,并踊跃向在戒人员提问,气氛热烈。
(2)将毒品预防教育延伸到社区。学校联合社区开展禁毒宣传活动,在小区或社区建立学校“禁毒宣传红领巾岗”,安排班级禁毒宣传员在自己家所在的小区或社区进行禁毒宣讲宣传活动,把自己学到的有关禁毒的知识传播到居住的环境中,提高其毒品预防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总之,禁毒工作是一项长期艰巨的工作,只有通过多种途径和方式,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禁毒宣传教育活动,多点播撒禁毒知识,才能让毒品预防教育落地开花,把禁毒工作引向深入,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