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雅思
(内蒙古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 内蒙古 010000)
自古以来,古今中外,关于理想国家的学说理论不胜枚举,国家这一范畴因其所涉及对象的复杂化也引起了各学科的广泛研究。而早在2300多年前的古希腊哲学家柏拉图就曾有经典著作《理想国》留世,同时期的我国也有孔孟为代表的儒家所提倡的“大同社会”等思想,英国革命时期也有卓著的思想家詹姆斯·哈林顿的《大洋国》问世。事实上,所谓理想国家,并非国家所有方面都达到理想的境界,也不可能存在万事理想的状态,只能说我们要一直走在补缺理想国家发展短板的路上。基于青年的角度来看,我所谓的理想国家更侧重于青年教育的发展和培养对理想国家发展的重要性,对理想国家的国家制度体系的建设这一方面是不进行讨论的。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是历史的主体,国家的历史归根结底也是人的历史。任何历史都是特殊年代的产物,而人的表现也是不同社会发展阶段人性的体现,那就是逃不过人性定律——爱有差等。社会是两个以上的人因一定的联系而结合成的共同体,国家是拥有最高权力的社会,国家和社会的本性都是社会发展的规律,因而人性是国家最根本的本性。那么什么是人性呢?人性理解为个人对自身、他人和社会所具有的利害效用的行为所体现出来的人之本性,换言之就是人们天生所具有的趋利避害的特性。人所进行一切伦理行为所体现出来的人性归根结底要归于爱有差等的人性定律。
19世纪法国社会学家奥古斯特·孔德在其所提出的实证主义制度中指出,社会的起源是利己主义的个人情感和利他主义的社会情感共同作用的结果,当社会越发展,人们对社会情感的需求就会越迫切,就越能控制利己主义的个人情感。在我们所熟知的各种社会舆论中所表现出来的人们对善良、好人的重新考量,也是极大的体现了当代社会发展中人们对人性美好的追求。作为同是当代青年的我们,应该怎样的正确态度看待着类似的事件,应该怎样以此鞭策自身,或者说通过类似事件反思我们实现理想国家的当代青年应该担负起怎样的责任,这是青年应该重视的问题,也是青年教育的出发点。
(一)理想国家建设中理想教育所具备的基础
1.理想国家社会经济发展程度基本达到较为平衡且充分的状态
我所说的社会经济发展程度达到较为平衡且充分的状态,相较于马克思主义中的共产主义社会状态还是有一段距离的,而这个状态也是通过国家社会集体的努力能实现的。在这个基础上的人们所遇到的问题不再是经济分配严重不公,贫富差距较大等问题,而是社会的观念转变为如何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优势,挖掘满足人们的各类需求,对精神财富创造的能力加大。当然,矛盾的普遍性告诉我们,任何社会发展时期和阶段,矛盾都会始终伴随。
2.理想国家中的社会矛盾的解决更为平和
国家这一机构还是要始终长期存在的,理想国家的矛盾不再是以经济利益为主的引发的矛盾,不存在各行业各阶层的实质性对立,人们之间的矛盾基本是围绕信息不畅通、沟通不到位等非本质原因,都可以通过社会和教育方式来影响,通过国家这一机构来裁定。理想国家的人们对于群体关系、社会情感的认同感达到一定水平,在矛盾面前,都能将社会集体利益放在首位,而社会集体也会以别样的方式作为弥补,来平衡这种暂时性的利益受损。
(二)青年教育体系的内容
陈独秀说:“青年之于社会,犹新鲜活泼细胞之在身”。青年是国家的未来,民族的未来,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有力量,更是中国共产党长期执政的基础。理想国家的建设离不开对青年的教育,尤其是青年的终身教育。理想国家的青年教育打破传了统观念对于教育的认识,教育普及化、大众化,全民化终身化,教育不再仅仅局限于学校教育,其中社会舆论的正确导向也起到一定的教育作用。因而,理想国家的青年教育是一场返璞归真,回归教育最本质的核心,不是以实际利益的多寡作为评判教育高低的标准。打破现有划分学科的教育方式,教育更加面向综合性、全方位的发展,尤其是注重个人兴趣爱好。青年教育较之基础教育,是在广泛的基础上更为深入,在基础理论夯实上对当下社会事件针砭时弊,形成各自具有独特性的看法和观点。此外,社会上形成普遍的学习氛围,教育融入各种社会活动和场所,允许各种正当言论的自由发展。
(三)二者之间的关系
加强青年教育有利于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有利于逐步达到理想国家的状态。培养“有信念”、“有理想”、“有奋斗”、“有奉献”的理想青年,加强青年教育,利用好人类爱有差等的人性规律,在人类价值中着重突出理想信念的价值,把握好当代青年价值的正确方向,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培养人才力量。理想国家的建设对青年教育提出更高的要求的同时也会促进青年教育的发展,为青年教育的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物质基础和发挥平台。总之,二者是相辅相成、相互联系的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