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语文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几点思考

2018-02-22 21:30:46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4期
关键词:美感美育词语

耿 慧

(扬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 扬州 225000)

一、关于语文美育

美育就是美感的教育,是人们对美的感受、体验、关照、欣赏和评价,以及由此而在内心生活中引起的满足感、愉快感和幸福感,外物的形式符合内心的结构之后所产生的和谐感,自由感[1]。所以说美感不是天生的,需要对美进行感受、鉴赏、评价等,而这些审美的能力是需要教育进行培养。审美是艺术的魅力,能够体现人的一种修养与素质,同时,审美也是一种学问,有一定的规律和标准,审美能力的提高是需要审美实践和审美教育来实现的。关于美育,朱光潜先生认为美感教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是达到内心和谐和外在有序的情感教育[2]。

语文美育是语文教育中的一个子系统,其根本任务就是在语文教学中通过美感教育,来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观,能够对自然美、社会美、艺术美等进行感知、鉴赏和评价,进而根据美的规律自觉的进行美的创造[3]。语文美育是教学中需要不断开发的领域,美感是历史的产物,而语文教材中许多经典的篇目凝聚了各种因素的美,教师只有在教学中通过教授,用教材中的例子来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进而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语文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地位不容小觑,虽然许多教师也更加注重语文美育在教学中的实施,但是实施方法和手段只是停留在表面,存在着严重的“虚化”现象,还比较肤浅化和形式化。所以语文美育在教学中的实施要落到实处,能够真正提高学生审美感知力、鉴赏力和创新力。

二、语文美育实施的必要性

关于实施语文美育,是时代的必然要求,也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教育的必然途径,所以在语文教学中应该实施语文美育,有利于提高语文教学质量,有利于教学模式和方法的改革。以下从教育学和教育心理学两方面谈语文美育实施的必要性。

从语文教育角度看,1991年5月国家教委颁发《全日制中学语文教学大纲》(修订本),使得中学语文教学更加符合新时期的要求,也全面总结了中学语文教学的改革经验,在大纲的“教学目的”下强调:“在教学过程中,要开拓学生的视野,发展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社会主义道德情操、健康高尚的审美观和爱国主义精神,提高社会主义觉悟。”[4]从大纲中可以看出美育是语文教育中不可缺失的一部分,也充分体现了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指明了语文美育的目标。同时在教育部修订的课程标准《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中关于阅读教学的教学建议中指出:“阅读教学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收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5]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重要的组成部分,在语文课标中明确指出了在阅读教学中要实施语文美育,能够让学生享受审美乐趣,所以在语文教学中,语文美育的实施是语文教育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内容。语文美育在语文教育中的地位也越来越高,教师再也不能把语文美育只是挂在嘴边,只是用来做课堂教学的“装饰品”,而应该将美育真正的重视起来并落到课堂实处,所以语文美育的实施刻不容缓,十分必要。

从教育心理学角度看,皮亚杰提出图式理论,图式是个体对世界的知觉、理解和思考的方式,是人们认识事物的基础,而人们认知发展受同化、顺化和平衡三个基本过程影响[6]。图式理论对语文教学有相当大的借鉴意义,学生在接受新知识时,如果没法对知识进行同化时,顺化也无法产生,那么新知识就无法得到消化,学生对新知识的掌握也许就只是局限在表面,形式一旦变化,就无法解答,所以顺化也是学生对新知识进行吸收理解的过程,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应该进行美育的实施,因为语文美育的实施能够使得学生深入文本内部,真正把握文本的思想感情,获得审美感受,剖析文本内部结构,这样才是真正的掌握知识的过程,如果当学生无法感知课文在形式、内容方面的美感时,其原有的认知图式无法改造,如果长期处于这种状态,学生进行的可能永远是“同化式平庸阅读”,这会严重阻碍学生的创新思维,写作能力也无法提高。所以语文美育的实施有其特殊意义,在语文教学过程中不应该缺少语文美育的实施。

三、语文美育在语文教学中的实施思考

(一)语文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应关注的几点

1.审美能力。美感的获得必须有审美能力的存在,主观上不具备审美的能力,在客观上任何形式的美都不能产生美感,审美能力的培养主要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有待于先天感觉器官上的颖悟能力,另一方面就是后天的学习和实践,这其中包括整个人类的学习和实践和个人的学习和实践。所以在语文美育的实施过程中要把握个人的学习和实践,对于先天感觉器官上有缺陷,缺失审美能力的学生,在语文美育实施过程中应该能够理解并且教学能够有所调整,当然大部分人是拥有审美能力的,这就需要教师在语文美育实施中充分发展学生审美能力的可能性,由于后天个人的学习和实践对审美能力的培养相当重要,所以教师应该不断的锻炼学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2.审美环境。通常有些人具有可以培养的审美能力,但是由于审美环境的缺失,审美能力就无法很好的发挥,美感的获得就会收到阻碍,就像狼孩生下来具有可以培养的审美能力,但是由于离开人类社会的环境,所以审美能力就丧失了。可见环境是影响美育实施的重要因素,所以在语文美育实施过程中要充分重视环境的设置,一方面,对于外部环境,在整个课堂应该营造一个舒适的审美环境,让学生在轻松的氛围中能够享受美感教育;另一方面,对于内部环境,教师在实施美育过程中应该向学生传达一种开放包容的理念,允许学生的个性解读,允许学生的创新思维,这样的一个大环境才能够使得语文美育能够得到更好的实施。

3.审美心理。美感是一种心理活动,不同的心理活动,必然对美感的形成和产生起着巨大的作用,不同的人对不同的对象有着不一样的偏好和喜恶,许多习惯势力也会造成不一样的审美心理,包括个人的生活经历和感情体验,会形成不同的个性鲜明的审美心理特征,所以在语文美育的实施过程中应该充分认知到这一点,教师要有开放和包容的心态,允许多元化的解读和理解,这样才能使得学生的美感能够丰富多彩。

4.审美态度。当审美活动的主体持有不同的态度时,就会产生不一样的美感,虽然说审美态度不是产生美感的决定因素,但是在一定的条件下,审美态度却也影响着美感的产生,由于每个人对待事物的态度不同,积极的态度会产生积极的审美行动,消极的审美态度会阻碍审美行动,所以教师的语文美育的实施过程中,也要考虑到学生的态度因素,帮助学生养成积极乐观的审美态度,这对语文美育的实施也起着一定的推动作用。

(二)语文美育在语文教学中实施的具体途径

语文美育实施,是为了提高学生的感受美的能力、鉴赏美的能力和创造美的能力。由于语文美育是一种情感教育,所以可以通过加强诵读来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语文就是语言,语文的教育也是语言的教育,所以可以通过对书面语言中词语的把握,提高学生鉴赏美的能力;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所以可以通过积累和联想与想象来提高学生创造美的能力。

1.把握语文美育情感性特点,加强诵读,提升感受美的能力。审美教育从本质上讲是一种情感教育。它依靠美的事物的感染力,激起人们感情上的共鸣,产生审美愉悦,从而使得心灵得到升华[7]。所以从审美对象看,语文美育中的审美对象主要是教科书中的文学作品,其中蕴含着许多美的元素;从审美主体看,学生是审美的主体,教材中的美的元素需要通过学生这个主体去感受、挖掘、体悟,只有使学生感受其中的美,才能培养学生积极健康的情感。在这个过程中审美主体学生怎么才能感受教材中蕴含的美的因素,是语文美育实施的关键。这其中诵读能够提高学生感受美的能力,通过诵读,将无声的文字化为有声的语言,学生能够沉浸其中,思想感情得到集中,只有真正沉入到美的对象中,才能感受美,诵读是最容易沉浸于审美对象的方法。

所以在语文美育实施过程中,教师要加强学生的诵读,在读准字音和读准节奏的基础上,要指导学生读出情感,陶醉其中,把全部的身心和全部的思想感情沉入到美的对象中去,这样才能真正的让学生体会到其中的美,提升学生感受美的能力。

2.把握语文即语言的特点,注重词语推敲,提升鉴赏美的能力。叶圣陶说语文即语言,而语言包括了语言文字,语言文字是语文文本的表层,也是语文美育的切入点,词语更是语言文字的一种,所以把握语文教科书中的文学作品中的词语推敲,有利于语文美育的展开,从词彩学角度看,词语中是蕴含着感情、形象、风格等色彩的,而词语又是依赖于一定的语境,在语境中有着某种情感,所以要在语文美育中提升学生鉴赏美的能力,应该要让学生把握语言艺术,注重词语的推敲。不同词语的运用会传达不一样的审美感受,表达不同的价值观,只有准确把握词语,才能真正的品评和鉴赏文学作品中的美的存在。

如从《林黛玉进贾府》这篇课文看,在解读其中贾宝玉摔玉这一段时,教师想让学生更好的分析贾宝玉的形象特征,能够让学生真正鉴赏和品评到其中的美的方法是通过词语的推敲和转换来分析贾宝玉的形象,教师可以将其中“痴狂病”、“狠命摔”、“满面泪痕”、“这们一个”这些词语换成“狂病”、“狠摔”、“满眼泪痕”、“这一个”,然后让学生比较哪一组词语更好,教师再引导学生推敲其中的词语,分析出课文中词语用的恰到好处,“痴狂病”更能体现宝玉痴情的性格特征;“狠命摔”语势更强;“满面泪痕”更符合搭配;“这们一个”更能体现宝玉对黛玉的赞许之情。从词语的推敲中很容易能够分析出宝玉对权力的蔑视和特殊的性格特征,通过词语的推敲,也能够很好的鉴赏文学作品。

3.把握美育多层累突创特点,发挥联想和想象,提升创造美的能力。美是一个开放性的系统,处于永恒的变化和创造过程中,美的创造是一种多层累的突创,主要意思包含两个方面:一是从美的形式上来说,它是空间上的积累和时间上的绵延;二是从美的产生和出现来说,它具有量变到质变的突然变化[8]。所以教师在语文美育实施的过程中要把握这一点,加强学生对美的对象的积累,加强培养学生审美感受和审美鉴赏的能力,由于审美感受离不开历史文化传统,离不开社会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所以在美育实施的过程中,要让学生多走入社会,进行社会实践,不断的从生活中积累美的要素,在具备多层累的审美对象后,然后教师要让学生学会展开联想和想象,将生活中的感悟与审美对象结合,放飞思维,这样才有利于审美创造力的提高。而审美创造力在语文教学中体现最多的是写作教学,它是创作性表述的过程。

如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中水、月、花都是自然的物质现象,他们各自独立,互不相关。但是教师如果在美育实施的过程中让学生通过自己的感受和知觉将它们统一起来,展开联想和想象,灌注自己的情思,就能体会《春江花月夜》那种将自然物质心灵化,由实走向虚的美。教师在让学生摆脱自然的限制,走向自由的想象的过程中,让学生体会了这种虚实之美,学生通过这种体验,在写作过程中就会采用虚实结合的方法进行自由的创作。

猜你喜欢
美感美育词语
容易混淆的词语
让美育引领幸福生活
找词语
兼具力度与美感 Bowers & Wilkins 702 S2/707 S2/HTM71 S2/ASW10CM S2
美育史料·1902年刘焜与“美育”
美育学刊(2018年3期)2018-05-16 11:22:11
美育最忌急功近利
风采童装(2017年12期)2017-04-27 02:21:42
词语欣赏
大桥下面:我喜欢被遗忘的美感
中国三峡(2016年11期)2017-01-15 14:00:21
美育教师
梵呗的音乐宗教美感
人间(2015年18期)2015-12-30 03:42: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