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 彤
(苏州大学文学院 江苏 苏州 215000)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提出:“写作能力是语文核心素养的体现,写作教学过程就是学生语文核心素养得到提高的过程。”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的进步,作文教学应该与时俱进,在写作教学中,如何把作文教学与社会发展相结合,使学生通过写作提高自己的语文核心素养,这是一名语文教师无限光荣的责任,所以,本文从语文核心素养视域下的高中记叙文写作路径来研究。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要养成留心观察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生活就是作文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水源。细致观察、用心感悟生活,是写好细节的前提。生活中从不缺乏写作的材料,关键是引导学生学会在生活中发现美,仔细观察身边的人事物景,让学生懂得那些生活中的看似平常的人事物景都存在美,都是精妙的写作素材。如《我爱我家》记叙文写作专题,我让学生回家观察家里的情况:有哪些人?各有什么经历、嗜好、习惯?家人之间、亲戚之间、邻里之间关系好吗?从你记事以来,有哪些事最能表达家人对你的爱?你觉得家里有什么秘密没有?你最爱家里什么人?有什么心愿?学生进行训练后,语文核心素养得到不同程度的提高。
教学中,我们要与作者的节奏合拍,跟随作者的视线感受丰富多彩的生活,品味课文经典细节。一篇文章,恰到好处地运用细节描写,能起到烘托环境气氛、刻画人物性格和揭示主题思想的作用。如阅读经典名篇朱自清的《背影》一文,重点安排了学生分析“父亲买橘”片段:“蹒跚”,说明父亲身体肥胖,走路摇摆。两手的动作用“攀着”,两脚的动作是“向上缩”,上身的动作是“微倾”,爬上月台,多不容易。通过典型性的动作细节描写,表现出的父亲形象确实栩栩如生。如果写成父亲很困难地爬下月台,买了橘子又很费劲地爬上月台,走回来,我们就不可能体会到他流眼泪的心情。在品味经典中,学生的语文核心素养自然提升。
教师要求学生在阅读过程中遇到好词、句、典故等要收集起来,并分析、研究以理解、掌握和运用。文章的优劣与作者用词造句能力的高低有着直接的关系。如果学生语汇贫乏,作文时就会绞尽脑汁、搜索枯肠也想不出几个好词语来,出现“眼高手低”的现象,面对美好的景物,只有空抒情,至于如何美,好看在哪里,却无法用词语来形容。有时即使用上一点点,也词不达意,或是句子干巴巴的,枯燥无味,这样,就算有明确的中心、较好的题材、独到的构思,文章也会黯然失色。反之,若学生能博览群书,经常收集词汇,积累佳句,作文时恰当用上,文章定能锦上添花,大放异彩,核心素养也会随之提高。
读写虽分为二,实则密不可分。“阅读一批,作文一篇”的方法不错。在指导学生阅读的时候,还应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使他们懂得什么是好,什么是坏,什么是美,什么是丑,哪些值得拥护,哪些应该反对,哪些值得歌颂,哪些应该唾骂等。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能散发出动人的光彩,才能体现出时代的精神。依据高中阶段语文教学的整体目标和作文教学的实际需要,教师要对高中三年的课外阅读进行整体规划,系统安排。高中记叙文写作涉及到写人记事,因此在规划课外阅读时,不仅要注意到课外阅读的内容与写作教学内容相适应,还要注意到在文章体裁、写作技法上和写作训练的重点相适应,读写结合,使学生的核心素养提高。
教师指导学生学写记叙文,要让学生知道,只有通过积极参与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积累生活经验,并勤于掘取生活中的真实“故事”,述说人和物的真情实感,才能更好地表达自己的思想和情感,写出好文章。好记忆不如烂笔头,留住刻骨铭心的事件,挽住精彩的瞬间,用日记是个好方法。叙写故事,就是描述自己的学习和生活,表达真实的事件和情感,只有真实的,才是具有特色的,才是动人的。在用日记记录的过程中,学生的核心素养得到滋养。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没有“源头活水”是很多高中生写不出作文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高中生写作文时感到的最大困难,往往是缺乏丰富典型的素材。日记是一个伴随作文教学全过程的系统工作,需要有计划地指导学生有目的地观察自然和社会,全面认识自我,关注他人,深入了解社会,还要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学会学习借鉴,为我所用,积累间接的生活素材。留心处处皆学问,关键不是生活怎样,而是是否留心。高中学生处于一个非常特殊的阶段,其身心发展正起着重大变化,观察、记忆、想象诸种能力迅速发展。
记叙文写作教学对高中生语文素养培养有着积极意义,是培养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人生观的有效途径,记叙文的写作教学引导学生不仅观察周围的人和事,还关心社会时事,思考人生,发现“真、善、美”,使学生在思考与发现中提高思想认识,完善道德品质、培育理想人格,他们的语文核心素养自然会得到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