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开英
(贵州省毕节市纳雍县寨乐镇中心小学 贵州 毕节 551700)
美德是人一生立足之根本,是当今教育理念下最重要的一环。无德而无才者,无以立足于世;有才而无德者,甚至有可能遗患无穷;只有德才兼备,才能成为社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才能成为对社会有贡献的人。小学教育是国家九年义务教育的开始,也是奠定基础的时期。而小学生可塑性极强,因此必须时时刻刻注意学生美德的培养。只有让他们明白德行的重要性,明白何为“美德”,方能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语文教育不仅是小学教育的核心,在小学生美德培养过程中也有很重要的作用。
教育者与受教育者是教学活动中很重要的两个主体,何为教师,传道、授业、解惑者也,因此在教学活动中教师的主导作用极其重要。学高者为师,身正者为范,只有教师树立正确的德育理念,才能在美德教育中事半功倍,才能真正做好小学生美德的培养工作。
首先,作为教师必须以身作则,这是个老生常谈的话,但却一直被忽略。尤其许多大学毕业后进入教育行业,常常会忽略自身道德品德的修行与知识的学习。知识与美德在某些方面来说是共通的,只有知识不断得到增长,才能看见更高的品德境界。因此,语文教师想要在教学中培养好学生的美德,首先就得树立自己不断修身的理念。君子以成德为行,日可见之行也。品德的修养不仅在于修行,还在于施行。教师只有多读书多反思,才能不断认识到更高的道德水平,以及看见自身的问题,从而不断完善自己的德行。
教师只有如此,才能以自身德行潜移默化自己的学生,才能在举手投足间展现美德的魅力。世间确实没有完美的人,也不可能存在德行无缺的人,但是我们作为人民教师,必须时时刻刻提醒自己朝着圣人的境界前行,给学生树立一个好的形象,才能将美德传递给学生。
其次,作为语文教师也必须意识到,小学生的德育培养,并非只是班主任或者思想品德教师的工作,而是每一个为人师者的工作。只有如此,才能在语文教学中,不断渗透对学生的德行培养,才能让学生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与德行追求。
在教师有了正确的德育理念后,便要在日常教学中实施德育培养。首先要借助课文教学树立学生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认知,以《三字经》为例,在小学语文课本中,三字经节选是需要学习的。学生学习时不仅应让他们能背诵下来,还应让学生明白其中道理。首先在朗读时,可以配乐使学生更容易产生情感带入,还可以让学生自己先讲解理解的含义,在思考后引导他们理解其中深刻的含义,才能让学生印象深刻。再比如一些古文经典,都有关于是非道德的,尤其圣人言论,很多都符合正确的价值观,在这类课文的教授中,只要稍加引导,就能构建学生正确的是非观。
再比如《秋天的怀念》,作者史铁生对已故母亲的深刻回忆,表现出其对母亲的怀念与深爱。同时表现出自己“子欲养而亲不待”的痛苦与曾经自己对母亲不解的懊悔之情。这篇散文只要教师用心去教,让学生用心阅读,他们就能感受到其中可贵的爱。爱是人类共通的情感,纯真的小学生更能对这份亲情产生共鸣。而就像雪莱所说,“美德最大的秘密就是爱。”只要能让学生懂得爱是世间最珍贵的情感,那么这份留在心中的爱就能激发学生身上的其他美德。
其次便是在课堂教学中,要时时刻刻注意不要放过让他们认知美与丑的机会。就如老子所言,“天下皆之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但小学生还处于一种对美丑善恶懵懂的状态,但他们都有追求美的思想,只是缺少正确的善恶认知。而语文阅读是最能感染学生的,也是最能引起学生情感体验的教学活动。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结合课文,适度引导学生明白什么是美什么是丑,什么是善什么是恶,让他们循序渐进不断完善自己的善恶观,构建自己正确的三观。
不过最需要注意的是,在课堂中教师对于学生的道德渗透,不能过于宽泛无物,更不能空大抽象、模棱两可。必须要告诉学生,善恶有别。否则因为小学生本身的人生经历少以及辨别是非能力不足,就很容易导致学生产生错误的解读,这对于学生道德的培养是极其不利的。
在学生构建正确的道德理念之后,道德行为就尤为关键。这不仅在课堂上,更应在课堂外得以延伸。教师应鼓励学生在平常课外活动中,将美德付诸实践。团结同学、热爱生活、尊敬师长、孝顺父母等等美德不该停止于口号,而应该在日常行为中将之践行。教师还可以布置一些课外作业,一些关于美德的作业。但要让学生明白,这不是任务而是自身美德培养必须去做的,而有美德之人方能得到他人真正的尊重。或者,教师还可以举行一些有美德教育意义的活动,并且给予认真参与的学生一些适当鼓励。
在语文教学中,教师应从知情意行四个方面关注学生美德的培养,从修养自身德行与树立正确德育观念开始,进而在课堂内外从细微处逐渐树立学生正确的价值观与道德认识,再引导学生将美德付诸实践。只有如此,才能做好小学生美德培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