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维果茨基全集》中文本解读

2018-02-22 20:23王光荣
心理学探新 2018年3期
关键词:全集心理学心理

王光荣

(兰州大学管理学院,兰州 730000)

《维果茨基全集》(下文简称《全集》)中文本于2016年11月在我国出版面世。《全集》是继20世纪80年代苏联《维果茨基文集》俄文版(6卷本)之后世界上最全的版本,共9卷,计300多万字。《全集》从2006~2007年申报选题并立项,翻译工作自2008年启动,其间被列为国家重点出版规划项目和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最后正式出版,凝结了30多位译者、编辑的智慧和辛勤汗水,可谓“十年磨一剑”。它的出版是中国心理学界,乃至整个学术界、理论界值得庆贺的一件大事(刘华山,2016)。本文拟从出版缘起、主要内容和学术价值三方面对《全集》中文本进行解读,希望有助于国内学者和公众能比较全面和准确地了解维果茨基的学术思想,把握维果茨基理论和方法的精要,激发学界同仁对维果茨基思想的研究热情。

1 《全集》中文本的出版缘起

维果茨基(Лев Семёнович Выготский,1896~1934)是苏俄心理学的主要奠基者,著名的社会文化历史学派的创始人,20世纪世界范围内最具影响力的心理学家之一。维果茨基的学术思想博大精深,然而他的学术观点却与当时苏联官方的主流意识形态相左。维果茨基思想的一条基本原则是,语言是人类发展的主导性的中介但不是唯一中介。而官方的意识形态认为物质劳动才是人与自然界唯一的中介,维果茨基则坚持认为物质工具与口头工具在社会过程中对人类的形成都有重要作用(Rom Harre,2007)。正因为如此,“在苏联,维果茨基思想的研究在他1934年去世后很快也被禁止了。他的书在图书馆里被清出去,有的直接扔进火堆。维果茨基的名字差不多有四分之一个世纪从苏联心理学中被排除了”(黄秀兰,2014)。然而真理不会永远被权利所遮蔽。1962年,维果茨基的主要著作《思维和言语》被译成英文在美国出版后,使西方学者惊叹不已,被认为是具有世界水平的心理学经典著作,对他的评价远远超过了原苏联心理学界享有盛名的一些学者(方汉文,1999)。特别是20世纪80年以来西方学术界出现了维果茨基研究热,又称“维果茨基现象”。维果茨基在国际上影响与声誉日渐盛隆,维果茨基著作的引用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近年来,维果茨基的主要著作被译成中、英、法、德、意、日和西班牙等多种文字。遗憾的是,中文译著仅约计60万字,不足维果茨基全部作品的四分之一。所以,出版《全集》中译本的初衷之一是要为我国心理学界、教育界、文化界以及其他领域的学者和工作人员全面认识、准确理解、深入研究维果茨基思想做好基础工作(刘华山,2016)。安徽教育出版社能出版这样一部卷帙浩繁的纯学术性著作,充分显示其在文化传承与创新的社会责任上的远见卓识。

出版《全集》中译本的另一个原因也是对改革开放后40年来我国心理学界只重视西方心理学,而忽视苏俄心理学的一种反思。众所周知,中国心理学在向外国心理学学习的问题上是有其经验教训的。中国现代心理学是20世纪初接受西方心理学后才逐渐形成和发展起来的。这说明向外国心理学学习对中国心理学的发展有过重要作用。上世纪40年代以前,中国心理学出现了向西方心理学一边倒地照搬西方心理学的倾向,但也有少数学者,如潘菽、高觉敷、郭一岑、陈汉标等译文或撰文评介苏俄心理学。解放以后的五、六十年代,随着政治上的一边倒,又完全向苏联学习,而排斥西方心理学,被翻译出版的西方心理学只有寥寥几本,如兰德的《西方心理学家文选》(科学出版社,1959)、吴伟士的《西方现代心理学派别》(人民教育出版社,1962)等。文革期间,心理学受到重创甚至被取消,无论是苏联心理学还是西方心理学便都谈不上研究与学习了。文革以后的至今40年,心理学得到恢复并展现出蓬勃发展的态势,但又出现了只研究和学习西方心理学,而忽视苏俄心理学的倾向。我们认为,在学习外国心理学的问题上,应当博采众长和克服摇摆现象。“政治上要不要一边倒姑且不谈,但在学术上绝不能倒向一个国家或一个学派,应当博采众长,为我所用。退一步说,如果要一边倒,就应当倒向科学、倒向真理”(车文博,1998)。苏俄心理学是世界心理学重要的组成部分,我们要正确处理好西方心理学与苏俄心理学研究之间的关系,不可偏废。就研究心理学的指导思想和当前学习外国心理学的片面性来看,更需要重视和加强苏俄心理学的研究与学习,而要加强对苏俄心理学的研究,首先应加强对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的研究(杨鑫辉,1998)。因为,维果茨基学派是苏俄心理学的一个源头和主流,他的理论内涵丰富、思想深邃、举世公认、影响全球。所以,对维果茨基心理学理论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抓住研究苏俄心理学的关键。

2 《全集》中文本的主要内容

《全集》共9卷,是其主编龚浩然先生对维果茨基文集、维果茨基文选以及其他一些著作中的篇章,按照他对维果茨基学术思想脉络的把握进行的精心编排,这样9卷自成体系。其主要内容为:

第一卷:《对传统心理学的反思》。本卷收入了维果茨基最主要的著作之一《心理学危机的历史内涵》及有关对西方心理学著作的评价文章。在本卷中维果茨基对传统心理学进行了全面的反思,尤其是对传统心理学危机产生的根源,特别是与现代心理学的联系做了深刻的分析。另外,维果茨基对心理学中包括方法论在内的带有根本性的各种理论问题进行了深入的探讨。

第二卷:《高级心理机能的社会起源理论》。在本卷中,维果茨基主要阐述了高级心理机能的含义、起源、发展机制等问题。他认为,高级心理机能是在人的活动和与人的交往过程中形成和发展起来的。活动和交往形式的内化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机制,工具与符号是高级心理机能发展的中介,这就是高级心理机能社会起源的学说。在本卷,维果茨基还指出,高级心理机能本身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过程。

第三卷:《新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上)。本卷内容丰富,维果茨基对心理学一些重要概念和理论作了系统的阐释。其中包括心理、意识、无意识,情绪的本质、动力,情感与意志,心理系统,心理机能的定位,高级心理机能的研究方法,儿童发展中的工具与符号等问题。维果茨基强调意识问题是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并明确指出,心理与意识是本质不同的两个概念。文化历史理论是高级心理机能的具体方法论,高级心理机能系统的动态的定位理论是其更为具体的方法论。

第四卷:《新心理学的基本理论》(下)。本卷包括两大部分,第一部分涉及维果茨基有关现代心理学中一系列难度极大的问题的理论研究与实验研究的成果,第二部分为心理语言学。维果茨基在心理语言学方面的研究是其整个心理学研究理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从心理学的角度对语言和言语问题做了大量的研究。他在该领域的研究为苏俄心理语言学的形成和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五卷:《年龄心理学问题》。在本卷,作者首先着力探讨了儿童(年龄)心理学的基本问题,包括儿童年龄发展的阶段划分、发展的动力问题、发展的社会情境等问题。其次,从儿童的认识、情绪、意志和个性及世界观等方面阐述了儿童心理的发展问题。最后,对少年期的主要心理机能进行了系统而深入的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初步构建了年龄心理学的学科体系。

第六卷:《教育心理学》。本卷包括两部分,第一部分是维果茨基1926年出版的《教育心理学》,第二部分是1935年出版的文集《教学过程中儿童的智力发展》。前者是年轻的维果茨基在初期教育实践中总结的理论与经验。后者则创造了许多具有重要学术价值的教育心理学的新概念。如“理想年龄”、“教学的最佳年龄期”,特别是“最近发展区”已成为心理学的经典概念。

第七卷:《缺陷儿童心理学研究》。在本卷,维果茨基把社会文化历史观点运用到缺陷学领域(又称特殊教育领域),具体分析了盲童、聋哑儿童、智力落后儿童以及道德缺陷儿童的教育问题。他指出,缺陷对一个人的发展具有双重作用,一方面它起着妨碍作用,另一方面它会刺激间接适应途径的发展。因此,维果茨基进一步认为,“文化发展是缺陷补偿的一个主要领域,当器官的进一步发展不可能时,文化发展的道路是开放的、不受约束的”(Выготский,1990)。

第八卷:《文艺心理学》。这本著作研究的对象是文学作品,维果茨基结合对克雷洛夫、普希金、托尔斯泰、陀思妥耶夫斯基、契诃夫、蒲宁等俄罗斯作家作品的分析,对文学本质、文学语言、文学体裁、文学的社会价值进行了心理学的分析。可以说,对文艺作品结构的分析和研究是本书的全部内容。维果茨基力图通过文艺作品的分析把文艺学与心理学结合起来。

第九卷:《对〈哈姆雷特〉的心理分析》。本卷原名为《莎士比亚:丹麦王子哈姆雷特的悲剧》,这是维果茨基首部学术研究专著,也是他的心理学处女作。作者通过对剧本大量片段的剖析,对整个剧情的发展进程和剧中各种人物,特别是主人公哈姆雷特矛盾性格的分析,试图对个人与世界、人格与意识、心理与身体、思维与言语、文化与自然等困扰同时代作家、诗人、哲学家的这些问题作出科学解答。

3 《全集》中文本的学术价值

在世界众多心理学家中,维果茨基的学说独树一帜,他以辩证唯物主义为指导,在心理学方法学、心理学史、普通心理学、发展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艺术心理学、儿童缺陷学、临床神经学以及其他人文科学(如符号学、语言学、文化学等)的广阔领域进行了卓有成效的理论与实验研究,论著多达186种300多万字。他的心理学思想已经成为人类心理学宝库中不可多得的精神财富,其思想也远远超出了心理学的范围,尤其对当前世界的教育理论和实践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早在维果茨基逝世30年后,即上个世纪60年代初,维果茨基的一系列著作在苏联国内再版后仅几年,东欧一些社会主义国家和北美一些国家对维果茨基的心理学遗产便发生了极大的兴趣。纽约、伦敦、柏林、法兰克福、布拉格和华沙以及其他现代心理学研究中心相继出版了维果茨基的《思维和言语》等重要著作。1980年,在芝加哥举行了维果茨基著作专题研讨会。1987年,美国开始出版维果茨基六卷本文集,成为西方心理学界的一个重要事件(王光荣,2009)。特别是维果茨基的文化历史发展理论的影响所至,孕育了当代的社会建构主义,促成了心理学的文化转向,为当代心理学家理解人类行为提供了新的视角。维果茨基的理论观点与研究成果以其主题的重要性、领域的多样性、研究的开创性、观点的超前性引起了世界各国学者的普遍关注(刘华山,2016)。美国哲学家和科学史学家S.托尔明在1978年9月《纽约评论》上刊文《心理学中的莫扎特》盛赞维果茨基。认为不了解维果茨基,就不是一位现代的心理学家。美国著名教育心理学家布鲁纳在为其专著《认知心理学》俄文版所撰写的前言中真诚地指出:“在过去四分之一世纪中从事认知过程研究的每一位心理学家都应该承认维果茨基的著作对自己的巨大影响”(布鲁纳,1977)。由此可见,研究维果茨基不仅是研究历史人物的历史作用,而且更重要的是研究现代人对现代心理学的重要意义。

维果茨基心理学思想早在20世纪30年代就传入中国。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出版的多种心理学教材和译著对维果茨基的思想都有所介绍。然而到上个世纪60年代,苏联心理学界对维果茨基思想开始重新评价,维果茨基研究日益受到重视,此时恰逢中苏两党之间发生意识形态论战,有关情况未能及时介绍到中国来。这种状况一直持续到1966年我国“文革”开始,此后我国心理学事业出现十年停顿。上世纪80年代初期后,改革开放的国策为我们充分吸收各国心理学最新研究成果提供了有利条件。我国心理学者主编和出版了一批维果茨基研究丛书和译著,但未能够形成气候,同当时国际上正在兴起的维果茨基研究热相比,我国学界对维果茨基的研究依然滞后。难怪当时加拿大有位学者公开批评我们中国心理学界没有人懂得维果茨基,这当然由于他并没有全面了解情况,但也说明个中原因。这种状况不但和我们这个改革开放的世界大国不相称,也使我们的心理科学无法迎接21世纪的挑战,走进世界现代心理学的行列(龚浩然,2006)。令人欣喜的是,《全集》的出版为我国维果茨基研究填补了一项空白。2016年11月份又恰逢维果茨基诞辰120周年,白俄罗斯、俄罗斯在戈梅利和莫斯科两地举办了以纪念维果茨基诞辰120周年为主题的“列夫·谢苗诺维奇·维果茨基和现代文化历史心理学”国际科学会议。《全集》也是我国学界向世界级学术大师维果茨基诞辰的献礼之作,更是我国学术界对世界文化做出的贡献。

当然,《全集》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由于维果茨基著述内容涉猎广泛,行文旁征博引,间或夹用法文、德文、拉丁文和其他文字,翻译难度较大;参考文献大都是100多年前的文献,且格式不尽统一,译者和文字编辑无法查阅原始文献加以规范处理(杨多文,2016)。对此,出版社在编校过程中专门采取了一些补救措施,以尽可能减少差错。虽然遗憾难以避免,但总体上看,《全集》瑕不掩瑜。

《全集》的出版有助于国内学者和公众比较全面和准确地了解维果茨基的学术思想,把握维果茨基理论和方法的精要,激发学界同仁对维果茨基思想的研究热情,这正是《全集》中文本的价值所在。我们真诚地希望《全集》的广大读者,尤其是心理学工作者,通过分析和比较、实践和鉴别,从维果茨基学术宝库中获得适合于现代心理学发展需要、适合我国社会生活实际的智慧启迪,尽快使我国对维果茨基思想的学术研究跻身于世界一流水平,以使本领域的研究成果能在促进我国心理科学繁荣、教育事业革新和社会文明进步方面发挥积极作用(刘华山,2016)。

猜你喜欢
全集心理学心理
心理“感冒”怎样早早设防?
Distress management in cancer patients:Guideline adaption based on CAN-IMPLEMENT
心理小测试
心理感受
趙孟頫書畫全集
上海人民出版社 章太炎全集
竺可桢学——《竺可桢全集》催生的一轮朝阳
明星开心笑果全集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