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海南省东方市八所中学 孙凤 海南省东方市第二中学 王永红
课堂提问是教师教学活动中十分重要的一种手段,在课堂上,教师根据教学目的、教学内容,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提问,根据学生的回答情况来判断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有效理答使学生获得有效的信息,从而更加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教学。新课改倡导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素养为宗旨,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由此可见,课堂教学提问的有效性是至关重要的。那么对于化学课堂教学中的提问,要具有一定的技巧性,在一定程度上能给学生的认知带来一定的冲击性。如果教师仅仅将课堂提问看做是一个教学环节,简单、随意的向学生提问,那么很难发挥出课堂提问的作用,在农村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的提问必须恰到好处,师生共同关注,对学生具有一定的驱动效果,同时还要与学生的实际相符合。
在生活中蕴含着丰富的化学知识,而课堂教学更是探索化学奥秘的主要途径,很多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过程中,需要对特定的化学术语进行解读,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的理解这些化学术语的含义。但是在课堂提问中,教师容易忽视这一点,提出的问题过于专业,从而影响到学生回答,例如在进行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相关探究内容时,教师在课堂上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什么是二氧化碳,二氧化碳在生活中有什么作用?”对于这样的问题,学生会感觉很茫然,二氧化碳是看不见的气体,学生一时间很难理解它。从本意上看,教师这样提问是想引起学生对二氧化碳进行思考,但是初中学生对二氧化碳并没有一个系统的认识,教师这样提问很容易引起学生卡壳。
教育应该是面向全部学生,但不同的学生,其能力之间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尤其是农村初中学生,受教学条件和学生见识等各方面的影响,他们对教师的课堂问题在理解上会有一定的局限性。因此,教师就不能采用相同的标准来要求全体学生。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针对学生的具体状况提出相应的问题,很好的将因材施教措施落实到实处。教师应根据一个班级中的优等生、中等生和后进生设计相应的问题,进而在课堂教育中很好照顾到各个阶层的学生,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均得到被提问的机会。在课堂提问中,要是没有一定的探究性和针对性,就很难激发学生的思维活动。课堂提出的问题过于机械和呆板,就会让学生成为课堂中的应声虫,他们只是会说是或不是,不能很好的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很多教师的提问都是较为机械的,在课堂中学生为单独的个体,具有属于自身的思想,因此,教师应通过针对性的提问来有效激发和鼓励学生。
问题是课堂教学中师生互动的纽带,是学生产生质疑和思考的催化剂。而有效的提问尤为重要,能帮助学生有效的学习,助教师发现问题,及时调整教学行为。但有时候一些教师的课堂提问过于随意,缺乏一定的逻辑性和明确性。如在进行过滤实验的教学时,教师问:“漏斗如何固定在铁架台上?”而教师的本意是想问“漏斗是通过什么仪器固定在铁架台上的?”由于提问过于随意,无明确性,让学生无法回答。
在课堂教学中好的问题能激发学生的学习潜力,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参与到课堂中来,通过各种活动发现自己、展现自己。但有时教师的提问范围过大,会让学生不知所措。如教师在进行第八单元置换反应教学时,讲到铁、镁、铝三种金属和稀盐酸的反应,一位老师上来就问:“大家把这几个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写出来看看它们有什么共同点?”此问题一出,学生摸头不着脑,继而抛出“都是金属和稀盐酸反应”,“都生成氢气”等偏离教学目标的答案。加上教师一一否定,在一定程度上会让学生有挫败感,学习的热情和兴趣会削减。问题太大,不具体,学生无法准确把握。教师应当将问题细化,有针对性,层层递进,因势利导地避免无效问题出现。
农村初中化学教师在进行课堂提问时,为了确保提问的有效性还需要做好以下几点基础工作:
从整体上把握分析教学内容,并逐个认识教学内容,也就是把握好课本中科学探究的意识,便于很好的把握科学探究知识体系。同时,教师应明晓只有转化知识,才能很好的解决问题。
教师备课时不仅仅是写教案,同时,还应对教材和学生进行很好的分析。上课之前,对科学探究教学中的重点和难点进行科学分析,了解学生的具体状况,最终很好的将教学内容同学生的具体状况联合在一起,选择良好的教学切入点,完成合理的教学活动。
教师在设计教学方法的时候根据教材中的内容、教师的个性、学生的认知状况等。在选择教学内容的时候,应同学生的实际状况和认知状况等相结合,同时加上教师的心理、个性和特征等进行良好的教学。良好的教学方法能帮助教师很好的完成教学任务和教学目标,让学生喜欢学习,并将知识内化成学生的科学学习素养等。如二氧化碳气体使紫色石蕊溶液变色的吗?在教学设计中教师应充分考虑怎样引导学生学会思考并提出问题,在解决过程中提高自身的实践能力和形成一定的科学素养。
一个教师在课前给学生洗课,就能将不需要的东西排除掉,进而减轻学生学习的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所谓的洗课就像洗衣服一样,洗掉不需要的东西。这种方法能很好的提高学生思考的力度和深度。如在学习“对人体吸入的空气和呼出气体的探究”一课时,课前指导学生筛选身边的用品进行探究,把没有必要的物品和步骤“洗掉”。
在设计课堂练习的时候,教师应根据学生具体状况,设计富含针对性的课堂练习。在检测、迁移和巩固等不同层次,充分发挥学生自身的功能,最终很好的实现能力和知识提高的目标。
教育本身是一个质疑、释疑的过程,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课堂提问来引起学生的思考,并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在实际中,为了充分发挥课堂提问的作用,教师可以采用“启发性提问”,对学生进行启示,让学生自觉、专注的进行探究。例如教师在讲解水的组成时,教师可以事先准备好电解水实验(或者用多媒体展示电解水实验),然后教师向学生提问。
师:水是我们生活中十分常见的物质,那么水有什么特征呢?
生:透明、无味、无色。
师:很好,大家回答的都很好,这些都是水的物理性质,那么谁知道我们如何去发现水的化学特征呢?
生:可以通过实验来观察。
实施电解水实验(或者用多媒体展示电解水实验)。
师:在刚才的电解水实验中,大家都看到了什么?
生:在实验中有气泡出现,说明有气体分解出来了。
通过实验及教师的启发,学生在课堂上找到了自身的存在感,同时听讲也更加积极,在教师实验的启示下,学生对水的组成的认识也一步一步深化,教师根据生活、实验来逐步提问学生,帮助学生更好的吸收知识,这样就能让学生对水的组成的相关知识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再例如:在讲到燃烧条件:温度达到着火点。为了学生更好地理解着火点,可以设计两个提问。第一点,铁丝和火柴都是可燃物,为什么燃烧铁丝要系一根火柴?学生会回答火柴比铁丝好烧,教师进一步追问,火柴为什么比铁丝好烧?教师在理答中让学生理解火柴的着火点比铁丝低。第二点,铁丝燃烧时为什么要把铁丝盘成螺旋状?学生回答不出来,教师理答:主要是铁丝燃烧时把铁丝弄成螺旋状,其受热面积增大,在铁丝边燃烧时边加热,温度不断提高,保持到达着其火点或温度到达着火点以上,铁丝就能烧完。若不把铁丝盘成螺旋状,铁丝燃烧时放出的热量很难达到其着火点,燃烧就会停止。通过铁丝燃烧的实例,学生就比较容易理解着火点这个概念。
在农村初中化学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改变以往的定势思维,从生活的角度出发,全面激发学生对问题的探索热情。对于一些比较复杂的问题,教师应该将其转变成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话题,从而带给学生探索的空间。例如教师在讲解金属的化学性质时,可以设置以下的提问:
师:大家家里都有哪些金属?
生:铁、铝、金、银等。师理答:铜、铁、镁、铝、金、银等。
师:大家都说一下家里的这些金属都有哪些物理性质?
生:能导热、导电、有光泽。师理答:有金属光泽,具延展性,导电导热性。
师:大家回答的非常好,那么同学们谁知道家里的菜刀、锤子等为什么要用铁制而不用铅?
生:铅有毒。
师理答:铁和食物摩擦掉下来的铁元素不会对人体造成危害,而铅属于重金属,会对人体带来危害,如果用铅制成刀的话很容易引起铅中毒,同时铁比铅的硬度要高,制成菜刀、锤子后不容易变形。
在这样的提问中,几乎都是围绕学生的生活进行的,学生在回答教师的这些问题时,根据自身的生活经验和以前学到的知识,能更好的思考、回答,教师加以补充,这样对于课堂教学的顺利进行更加有利。
在化学教学中,我们教师可以通过设置悬念的方式进行提问,引导学生更好的进行思考,设置得当能很好的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例如教师在讲解金刚石、石墨、C60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可以向学生提出这样的问题“自然界中什么东西最硬?”学生看课本后回答“钻石”。事先准备一把玻璃刀和一小块废旧钢板让学生亲自动手实践,并提出问题“玻璃刀的刀头为何物?为何能刻划坚硬的钢板?”然后教师用多媒体为学生展示钻石的开采过程,并向学生提问“为什么钻石和黑乎乎的碳有关系”,对于这个问题学生会感觉很难回答但出于好奇又迫切想知道原因,然后教师进一步引导学生,在课本中回答这个问题,这样自然就引出本节课的重点,学生通过学习也就知道了钻石和碳的关联。
在初中化学中考总复习教学中,教师可以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提出有利于提高学生归纳能力的问题,尤其是基础薄弱的农村学生,可以让他们的学习相对轻松一些。例如:复习到原子团的化合价时,可以向学经过思考可以回答都有两种原子构成,且化合价都是负价。总复习过程中还可以向学生提问:在初中化学里有一些概念属于“相反”概念,如化合反应和分解反应,它们是一定意义上的“反义词”,我们学过的“反义词”有哪些呢?你能列举出多少呢?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说出:混合物与纯净物、化合物与单质、金属与非金属,酸与碱,氧气与二氧化碳等。氧气与二氧化碳在性质上相反表现是氧气支持燃烧,二氧化碳不支持燃烧,在用途上表现是氧气帮助燃烧,二氧化碳灭火。继而引导学生进行思考,让初中化学知识中的“反义词”不断进驻学生的学习中,帮助他们加深记忆和理解。如教师问“单质和化合物的异同之处是什么?”学生在思考和回答的过程中归纳能力潜移默化的得到了训练和提高。化学课堂教学中教师通过对一些关于“反义词”问题的提出,指引学生去思考和归纳。在复习到第十、第十一单元时,可以向学生提出酸碱盐有哪些共同的化学性质?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
提出问题是初中化学学习探究过程中的首要步骤,没有问题就没有探究,教师要精心设计探究活动的核心问题,围绕核心问题逐步展开探究,根据学生的反应和表现及时的调整预设问题,对学生的回答加以理性分析,给出有效理答,以提高提问的有效性。
因此,科学、合理的课堂对于提高农村初中化学教学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在实际中,初中化学教师必须结合具体情况,对农村学生的知识水平、技能、接受能力、教学目的、探究教学内容等进行全方位分析,并采用多样化的提问方式,全面调动学生热情,让学生更加主动的回答课堂提问,以此促进学生化学学习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