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江苏省淮安市淮阴区实验小学幼儿园 陈梦迪
区域活动不是独立于主题教学之外独立生成的区域教学模式,它是主题教学的延伸,是幼儿个性、兴趣、能力在同一个主题脉络下的延伸。对生活经验的一个串联,将主题教学与幼儿发展有机的结合。这一学期我们一直在全面思考、也一直在努力进行主题背景下区域游戏的创设,努力追随幼儿兴趣、创设能满足幼儿自主发展需要的游戏环境,吸引幼儿主动、合作、愉快地参与,为孩子的游戏添砖加瓦。那么如何在主题课程背景下开展大班区域游戏呢?我是从以下几点做的。
主题与区域是有联系也是有区别的,幼儿在区域活动中关注的是区域中环境的探索和活动内容的挖掘,在主题活动中关注的是寻找兴趣点和合作研究、表达、这两种活动经常互为融合,幼儿可能在某一活动中发现兴趣点,生成主题并扩展其他区域,也可能在主题活动中形成分工,分散到各个区域进行探索、表达、表现,并转化为区域活动的主要内容。
主题活动开展后,我们通过区域活动对孩子的观察,了解孩子的兴趣所在,捕捉到对主题教学活动的价值,并运用这些有价值的经验,合理设计主题教学活动,从而使主题教学活动能够有效得到开展。如:在主题“中国娃”活动中,结合家乡课程我们设计了“占领高地”的游戏。让幼儿在游戏中不仅了解我们的家乡淮安一些好玩的地方,而且培养了孩子的合作能力与竞争意识;在“学习单、双数”中,我们用卡纸、数字、筷子、盒子,制作了“钓鱼”游戏材料投放在游戏区。幼儿根据自己拿单双数的盒子把钓到的鱼进行单、双数分类放好。“编一编”中,孩子们进行有规律的编织地毯。还有在“动物王国”活动中,我们在游戏区投放了“谁不见了”、“有趣的手电筒”等游戏材料。通过此类游戏,让幼儿更进一步的了解动物的生活习性与特征。从而让区域游戏推动了主题活动的开展。
区域活动还可作为主题活动的延续,围绕主题活动我们可以激发幼儿开展进一步的活动。如:“数字比大小”活动后,在“益智区”我们在区域中投放了“翻一翻、比一比”游戏材料。此游戏的材料是利用饮料瓶盖、宝宝霜盒以及卡纸做成的,通过掷色子比出数字的大小后、再进行翻瓶盖比出数字的大小,谁大谁就把小的数字吃掉,在游戏中让幼儿进一步复习巩固数字的大小关系。这个游戏不仅培养幼儿合作能力还培养了幼儿的竞争意识。在“我喜爱的运动”中,投放火柴棒、图片、记录笔和纸,孩子们可以看图片用火柴棒拼各种图案也可以自己拼不同图形并进行记录等。还有在主题活动“我来设计标志”中,孩子们通过交流了解标志的作用,并进行讨论班级哪些地方需要标志,然后动手设计标志。有的幼儿没有完成的,我们就投放在游戏区“手工坊”进行。在主题活动中,孩子未完成或者发现孩子的兴趣点都可放在区域中,让孩子在游戏中学习,挖掘出孩子的最大潜能。这时区域游戏就成为了主题活动的延伸。
在区域活动中,要让幼儿保持新鲜感,乐于动手动脑,激发游戏兴趣,更主要的是要追随幼儿不断发展的需要,找到幼儿的“最近发展区”。因此,根据幼儿的兴趣需要提供丰富的材料,这影响幼儿对参与游戏的积极性。如:在主题“新年到、喜洋洋”中,孩子们对过新年的向往之情溢于言表。于是我们在“美工区”投放了制作“灯笼”、“贺卡”、“窗花”、“拉花”等材料,让幼儿在制作“灯笼”、“窗花”、“拉花”、“贺卡”的过程中感受到新年来临的喜庆气氛,也让幼儿进一步了解春节的历史、文化、习俗,体验传统民间文化和节日喜庆的气氛。还有在“角色区”中,幼儿想模仿教师的言行,我们就及时提供了教师活动中的各种教具,供幼儿自主选择,游戏的自主性得到充分发挥。
《纲要》中指出“关注个别差异,促进每个幼儿富有个性的发展”。在投放区域材料时,不能只考虑幼儿的普遍发展需要,更要为个别幼儿发展、提供不同要求的材料,使每个幼儿都能满足操作欲望,并在自己原有的水平上有所提高。如:在“找相邻朋友”区域活动中,我将三种不同难度的材料分置在区域里。第一层次准备的是制作好的底板半成品,幼儿只需看中间的数字找出它相对应的小邻居和大邻居,找到把放上去就行;第二层次准备的也是制作好的半成品,与第一层次不同的有两点:第一,将小邻居和大邻居已放在上面让幼儿找出这个数字;第二,只给一个大邻居或者小邻居让幼儿找其他2个数字。第三层次准备的材料就是空白的底板,幼儿可以自己数字任意放,然后根据自己放的数字找出相应的邻居朋友。还有在“动物王国”活动中,利用泡沫垫制作游戏材料“小动物住新房”也分别制作了难易不同的三个层次。这样不同层次的材料投放,可以让幼儿根据自己的能力水平、选择不同材料操作把玩,促进了每个幼儿向更高的水平发展,使能力水平不同的孩子在同类活动中都有所挑战,都能获得成功的体验。
以往区域活动的材料都是由老师提供,或者是老师布置内容后请幼儿帮助收集。这学期为了践行“让幼儿真正成为环境的主人,促进幼儿主动发展”,我们班努力让幼儿参与材料的投放。如:在主题“动物王国”开展几天后,“淘宝小铺”区域的孩子们有的在当老板卖玩具、有的做顾客来买玩具。林子博来买玩具时说:“看,这个恐龙是我今天刚带来的,昨天老师给我们讲了恐龙的世界,早上我就把恐龙带来淘宝小铺了,”他这样一炫耀,“淘宝小铺”的其他小朋友立即表示:“我家有海豚、有兔子、小狗……明天我也带来。”通过这个案例,我们不禁要感叹,孩子带来的玩具、材料放到区域中,竟然会有如此大的反响,他们各自源源不断地寻找各种材料,游戏的兴趣也逐渐增强。
区域游戏活动不是一成不变的,随着主题活动的开展,根据本班的幼儿实际需要,也为了使创设的活动区域发挥最大价值,满足幼儿发展的不同需要,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我们围绕主题活动,对游戏活动区域的材料和环境不断调整。所有区域活动并不是在主题活动建构后马上就能创设出来的,可能在刚开始的时候,只有两三个区域与本主题有关。但随着主题的持续开展,区域活动会越来越多,有的是主题活动的延伸有的是幼儿自发生成的新活动。在一段时间后,孩子的兴趣点可能会发生变化,我们老师要根据孩子的实际需要灵活添加、删减、雪藏部分游戏。在设置上也要有层次性。根据主题的不同,在各个区域适当添舍材料,让不同层次的孩获得发展。如:主题“丰收的季节”中,在“美工区”画“秋天的树林”,做“种子粘贴画”以及“树叶粘贴画”,让幼儿感受秋天的美。随着主题“动物王国”的开展,我们在“美工区”新增加折纸、纸盘、纸杯、光盘、橡皮泥等材料,让孩子根据图示折出或制作出自己喜爱的小动物。对于新增材料,孩子们很感兴趣,能力强的幼儿主动去尝试折、剪、粘贴、制作,对于能力弱的孩子可继续画画秋天,这里面也体现了以强带弱,促进生生互动。随着区域游戏活动推进,使每个孩子都得到经验的提升。
区域活动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分享交流,分享交流也是区域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分享交流提高幼儿语言表达能力、建构技能、情感态度等各方面的能力。培养了自信心和合作意识,促进幼儿良好习惯的养成,同时激发了幼儿再次活动的欲望。
分享交流的方式是多种多样的,我们班这一环节叫“我有话说”,让幼儿自己上来说一说,自己玩的什么区域游戏,和谁一起游戏的,怎么玩的……游戏中遇到什么困难?怎么解决的?你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让幼儿在相互交流、相互反馈中,知道好在哪里,还有哪些不足。使幼儿在分享、交流中得到共同进步,提高活动积极性。让幼儿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
任何一种知识、经验都不是孤立存在的,各种活动模式都存在着不同的优势,我们要灵活应用。结合主题活动,使区域游戏活动发挥其更大的价值。无论是主题活动,还是区域活动,都要考虑幼儿自主选择、个性发展的需要。鼓励幼儿用自己的方法自主自发的活动,因为我们的最终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围绕这个核心,我们将继续探索、创新,开展好主题背景下的区域活动,促进幼儿健康、和谐、快乐的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