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高中语文教学中爱情观的渗透

2018-02-22 17:43
新作文(教育教学研究) 2018年3期
关键词:深情爱人爱情

张 喆

(湖北省鄂南高级中学 湖北 咸宁 437100)

爱情是人类永恒的主题,恋爱、婚姻是人生的必然.且不说每个人在幼年时从长辈讲的民间故事里,从儿童读物里,从耳濡目染的戏曲里,接受了诸如牛郎与织女、白雪公主、海的女儿、灰姑娘、青蛙王子与睡美人……更不用说青少年时期读到的许多中外文学名著,再看生活中各种各样的爱情,时代不同,每个人的爱情也都不一样,这也就成就了文学作品中的永恒主题。

中学生对爱情早已不陌生了,可多情的他们会不会带着少年般纯洁的心,去用心体会课文里淡如涟漪的爱情?在爱情泛滥的社会里,还有多少人懂得爱情重要之所在?我想,他们更多地是用他们胸中仅有的笔墨,浅白地勾画那独特的心灵激动。他们单纯地向往和欣赏爱情,而又无数次对爱情发出疑问。在爱情教育面前,我们在引导学生欣赏的同时,更要教会学生对生命、对爱情、对亲情……这一切神圣的东西要给予重视。课文中的爱情确实有浓郁的精神价值,有其存在的神圣,我们要学会从灵魂出发体会它的美。

一、爱情的美可以用不同的文学形式去歌颂

在现今的中学语文课本中,我们可以看到各种各样表现爱情的文学形式。《诗经》作为诗歌的起源其中描写爱情的古老篇章不胜枚举;古乐府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让我们看到了凄婉动人的爱情悲剧;现代朦胧派女诗人舒婷在诗歌《致橡树》高唱了自己的爱情观;戏剧《雷雨》中的扭曲爱情让我们感受到了激烈与震撼;小说《边城》更是让我们见识了内心深处纯真的盼望,那青涩的爱情是多么的动人。这些课文在用不同的方式向同学们展示爱情的魅力。当然,同学们也同样会因为对爱情的欣赏而了解了文学形式的多样性。爱情是美丽的,文学却让爱情的美丽更加的永恒与深刻。

二、让爱情经久不衰,代代传唱的更是那文学作品中优美的语言

“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韧如丝,磐石无转移。”一曲哀词,见证了一段时间亘古不变的誓言,纵天上人间,难负深情。“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写出了牛郎织女相隔万里的遗憾与惆怅,“两情若是长久时,又岂在朝朝暮暮”又让我们得到了一丝丝的安慰。女词人李清照面对心爱人不在身边写下了“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让人们感受到了相思之苦,有情人难以相伴终身,尽管她才华横溢,晚年寡居亦只能是吟叹“寻寻觅觅,冷冷清清,……雁过也,却是旧时相识。”自然也有男人思念亡妻的,苏轼在《江城子》里缅怀“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读来不禁让人泪水涟涟。唐人李商隐在《锦瑟》里的“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让人读出了遗憾与悔恨。这些经典的爱情语言,让我们在感受爱情美好的同时,更让我们见识了文学语言的魅力。语言原来可以如此简练,有如此的蕴含深情,语言可以让抽象变得具体,让我们更真实的体味爱情。

三、呼唤爱情的不同的美学视点

人人都能够追求爱情。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他们都有抒发爱的权利。

《致橡树》中舒婷作为现代女性抒发了自己对爱的认知,对爱情的阐释。“我必须是你近旁的一株木棉,作为树的形象和你站在一起。”爱情是平等的,同甘共苦的,不需要攀援、依附。《诗经·卫风·氓》以“我”的口吻、视角叙述了自己“恋爱——婚变——决绝”的整个人生经历。通过“我”被遗弃的遭遇,为读者塑造了一个勤劳、温柔、坚强的妇女对“他”——“氓”婚前的深情、婚变后的委屈、最后的坚定。在那样一个女性地位无比卑微的年代,“我”的敢爱敢恨是多么的让人敬佩啊。

不光只有女子在表达者爱情,在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中,男子在爱情面前同样是深情的。“我愿意是小河……,只要我的爱人是小鱼……;我愿意是荒林……,只要我的爱人是小鸟……;我愿意是废墟……,只要我的爱人是常春藤……;我愿意是草屋……,只要我的爱人是火焰……”这是怎样的无私于奉献啊。

当然爱情不只是单方面的,爱情是双方的付出。《邶风·静女》是一首与众不同的诗作,是一手描写理想爱情的优秀诗作。他用男主人公的自叙角度通过回忆体现爱人对“我”的深情,又用这一角度更为直接地体现“我”对爱人的真情,它写的不是一个人的爱情,不是单相思也不是有主次之别的爱情,而是两个人的爱情,是两个相爱的青年男女情深意浓的两厢情愿的深情叙述。

爱情不只是因凄美而动人,更因为圆满而让人激动和欣喜。每个人都渴望拥有一份真正属于自己的美好浪漫爱情,但并不是所有相爱的人都懂得爱的艺术;两情相悦是让人向往的,但并不是所有的爱情故事都充满喜悦和幸福。中国古代文学中有很多爱情诗作中的爱情故事大多以愁为基调,常是喜剧上场、悲剧结束。“人面不知何处去,桃花依旧笑春风”、“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这些经典爱情诗句都充满了忧伤和遗憾,这些诗句让读者阅读之后不由为这些有情人不能眷属的悲剧一洒同情之泪,在同情之余不免让人发出这样的感叹和遗憾。可爱情是那么的令人向往,相爱的人儿应当是幸福的。《邶风·静女》静女中这对平凡的男女却给后世的人们演绎了一个充满快乐与活力的爱情情景。

四、学会从灵魂出发体会它的美

我们欣赏爱情,为爱情故事或喜或悲,我们从这些有关爱的文学作品中品位了文学的魅力,但正如我之前所说的,课文中的爱情确实有浓郁的精神价值,有其存在的神圣,我们要学会从灵魂出发体会它的美。我们要通过对爱情的欣赏来丰富或构建学生对爱情的审美认识。

十六七岁的高中学生,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他们开始对两性关系产生兴趣和好奇心,但特别敏感而不敢公开去了解去谈论“爱情”话题。我们不讲不说,他们也可以通过网络、电视电影和报刊杂志去零散地“探索”。这些信息鱼龙混杂,而中学生的分辨能力有限,稍有不慎,就会让他们误入歧途。对不知天高地厚的中学学生来说,爱情或许只是牵起的双手,上课时互相传递的写着爱语的纸条,睡前的短信问候,在同龄人面前的炫耀罢了。我们要公开的利用健康美好的爱情精品来熏陶学生,净化他们的心灵,让他们领悟爱情的单纯,爱情的美好,爱情的神圣,爱情更是一种责任。

我们要在学习舒婷的《致橡树》时,深刻领悟到爱情是平等的,不平等的爱情带来的是痛苦和爱情的毁灭。在诗的开头,诗人一连串地用了六个比喻句来批评她不赞成的人生态度和爱情观念。比如攀附高枝的“凌霄花”式的依赖式爱情,一味讨好奉献的“小鸟”式的单向式爱情。而要去追求的一种崇高境界的“伟大的爱情”——木棉树与橡树的爱情:“你有你的铜枝铁干,我有我红硕的花朵”“我们分担寒潮、风雪、霹雳”“我们共享雾霭、流岚、虹霓”“仿佛永远分离,却又终身相依”。男女之间的爱情应该建立在互相平等、独立的基础上,不仅能够同甘共苦,而且能够不懈地追求伟大的事业,这才是真正的爱情。在学习裴多菲的《我愿意是急流》时,我们要知道爱情是需要付出和包容的,只有双方都愿意付出,都用心经营的爱情才有可能是美好和长久。《孔雀东南飞》叙述了焦仲卿和刘兰芝爱情故事,对焦刘爱情悲剧的揭示,以及对他们忠贞爱情与反抗精神的歌颂。可爱情并非感情一途,而是包含政治、经济、伦理、责任等多重因素。爱情并不是两个人的事情,而是两个家庭乃至两个家族利益与关系的建构与调整。因此,谈自由爱情的同时要意识到对父母、家庭乃至两个家族的一份责任。自由爱情并不是不考虑亲人感受的无责任约束行为,而是将自己的幸福与亲人捆绑在一起的高尚道德行为,只考虑自己的幸福而置亲人感受于不顾的,无疑是一种缺乏德性与心胸的偏执爱情。

我们要让学生从文本和心灵上真正的读懂爱情,将来,他们都会受到爱情的洗礼,承受对爱情的责任.当挫折与苦闷在爱情的道路上不可避免地扑向我们他们时,我想,他们不会慌张.因为在那人生最珍贵的高中岁月,课文已向他们展示出最美好的爱情图画.我们从此有了方向.我想,这便是课文中的爱情给予他们最珍贵的礼物.

[1]吴晓湖 无一爱字,字字含情[J]中学语文·教师版2010年第10期

[2]黄慧 课文中的爱[J]语文教学与研究(读写天地)2009年第7期

[3]杨新虎《孔雀东南飞》主题思想新解 [J]语文教学与研究(教研天地)2010年第11期

猜你喜欢
深情爱人爱情
《甜蜜蜜》:触碰爱情的生存之歌
不谈爱情很幸福
深情
深情的告白
我的爱人
我有深情抛未得
爱人就是爱自己
下一世,你是我的爱人
归去且住,深情自不言
爱情来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