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洪刚
(四川省广安市广安区龙安乡小学校 四川 广安 638500)
德育----学校教育中的一个永恒的话题,学校教育的核心工作。古往今来,德育二字在学校工作中居于首位,在时光的隧道中总能辐射出德育的光影。正如苏霍姆林斯基所说:“智育的目标不仅在于发展的充实智育,而且也在于形成高尚的道德和优美的品质。”
体育学科蕴含着丰富的内容,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丰富学生的生活,陶冶学生的情操,让学生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说话说,身体是革命的本钱。而今的体育,做到身体和思想的两结合,最终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那么,怎样才能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呢?
2008年8月8日,实现了中国人百年梦想,百年的期盼,“同一个世界,同一个梦想”这一口号在中国人的心中不停地呼唤,梦想实现了......我们一定要“更高、更快、更强”。
1984年,许海峰为中国赢得了第一枚奥运会金牌,到2004年雅典奥运会上中国成为奖牌大国,到后来的2016年这么多次奥运会,许多的运动健儿为之付出了多少汗水。可见,体育的重要性,它弘扬了民族精神,让我们走向了世界,让全球都认识了中国。
在教学过程中,要通过对奥运史和中国在奥运会上取得的成绩进行介绍,回眸那激动人心的一幕幕,五星红旗一次次一次次升起,让学生感受到惊心动魄的场景,并用体育健儿的典型事例去激发学生学习体育的兴趣,更能激发学生强烈的爱国主义精神和民族精神,让学生在感受过程中增强爱国信念,勇于奋进,托起未来。
毛泽东在《体育之研究》一文中曾指出:“体育一道,配德育与智育,而德智皆寄于体,无体是无德智也。”“体者,载知识之车而寓道德之舍也。”由此可见,体育与德育从来都是在教育活动中相互渗透、相互影响的,似乎又是一个整体,不可分割。
体育教学中,球类竞赛战术的运用与安排,体现着马克思列宁主义的哲学理论观点及毛泽东的军事思想的丰富内容,既要防守,又要进攻,两者相互矛盾,又相互统一;运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对球类竞赛进行具体全面的分析,把握主要倾向,解决处理战术中的实际问题,有效地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教育。
体育活动不仅能使学生增强体质,提高运动技巧和技能,还能培养学生集体主义精神,增强组织性和纪律性。如队列和体操队形不仅是身体姿势的基本训练,同时也是一项严格的集体活动,它要求学生动作协调,配合一致,从而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集体主义精神。教学拔河是,让学生充分感受集体的力量,一个人是起不到什么作用的,但如果把大家的力量集合在一起,就不一样了。俗话说:一根筷子好折断,一把筷子牢牢抱成团。由此可以启迪学生,集体的形象与荣誉和你们的努力是分不开的,进一步培养学生热爱集体的情感。
有一位教育家说过:“最善意的批评也比不上最简单的鼓励。”在教学中,要对学生进行正面的引导和鼓励,抓住活动契机,让他们知生知道自己是集体中的一员,感受集体的力量,明白集体的可贵,从而产生归属感,以增强学生集体主义精神。
意志是人的意识能动性,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心理过程,它受立场、观点、信念的制约和个人的认识水平有关,充分表现出一个人的立场观点、信念及认识水平。
新的《体育课程标准》要求体育应日高学生的体育素质,树立学生的终身体育意识,在教学中要使学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既要掌握基本运动技能,又要发展学生的意志品质。体育项目一般都具有艰苦性、困难性、激励性、对抗性及竞争性的特点。教师应根据运动项目的特点和练习方法,采取不同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的意志品质。如:利用游戏教学培养学生机智、勇敢、果断、诚实、合作、胜不骄败不馁的意志品质;利用队列队形练习,培养学生守纪律、坚韧不拔、集体主义精神;利用球类运动,培养学生强烈的进取心,高度的纪律性和不畏对手的意志品质。要合理化、科学化、循序渐进地让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得到磨练,从而达到培养良好意志品质的目的。
美是人们所向往和追求的,社会对美的追求,可以反映这个社会的文明程度,一个人对美的追求,则反映这个人的自身修养。
体育美具有形体美、动作美、精神美、心灵美四着相结合的特点,它是一种内在的美,需要人们去实践才能表现出来,体育教学中主要是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良好的行为习惯,加强德语中的审美观,让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去发现美、认识美、感受美和体验美,从而使学生自身更完美。
体育教学中教师处于主导地位,学生要从观察中去欣赏教师,教师的一举一动都要有美的韵味,讲解、示范是必不可少的。清脆、嘹亮、和谐的声音和准确、优美、规范的动作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给学生美的感染。因此,体育教师要做到“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持之以恒、导之以行”。实践证明,通过体育教学可以使学生掌握正确的思想、理论与观点,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和人民,遵守纪律、团结奋进的集体主义精神,尊重他人,诚实、公正、谦虚、礼貌的高尚品质,为学生的终身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