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课堂教学重在激发学生兴趣

2018-02-22 11:46:19海南省屯昌县屯城镇中建学校李孙平
新教育 2018年31期
关键词:理解能力基础知识语文

□ 海南省屯昌县屯城镇中建学校 李孙平

小学语文作为一门让学生认识世界,热爱世界的启蒙学科,在学生的学习当中占据着重要地位。小学语文是一门基础性学科,是学生用来与周围人交流的工具。因此,学好语文会对学生的一生都产生深远的影响。而学好语文的关键因素有很多,其中笔者认为最重要的则是学生的兴趣。

一、学生在语文学习中存在的问题

在实际生活中,有些学生对语文产生了一种刻板印象:认为语文枯燥无味,需要花费大量时间,重复背诵的内容较多等,遇到问题便产生抵触逃避的心理,学习语文的目的也多是为了考试分数而不是从兴趣出发,感觉作文难度大,无话可说,言之无物。

为了让学生真正对语文产生兴趣,从而在语文学习中受益良多,教师首先要充分了解学情。小学阶段的学生具有鲜明的特点:好奇心强,想象力丰富,注意力难以长时间集中,自制力较差,抽象思维尚未建立完善,理解能力和逻辑能力欠缺。因此,教师要结合学生的特点,找到突破口,对症下药方能药到病除。

二、解决学生语文学习存在问题的对策

1.教师要树立亲切而有威信的形象。让学生对语文产生兴趣,教师在学生心中的形象能起到很大的作用。这就需要教师用心经营一段良好的师生关系。

一种有效健康的师生关系,必定要求教师用心去塑造亲切和蔼的形象。小学阶段的学生心思纯真善良,心灵敏感脆弱。教师平时应该多多鼓励学生,建立学生的自信心,拉近与学生之间的距离,使得学生乐于亲近教师。

在课堂教学当中,幽默生动的语言往往是营造良好氛围的催化剂,教师要善于使用幽默的语言调动课堂的气氛,拉近与学生的心理距离,引发学生的兴趣。

2.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语文是一门非常具有文学性的学科,它充满魅力。在实际教学中,多数喜欢语文学科的学生都非常喜欢阅读。因此,教师可从这方面入手,采取多种渠道培养学生热爱阅读的习惯。在阅读中,学生不仅能锻炼逻辑思考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还能与文学家产生共情心理,充分感受文学的魅力,也会对语文产生极大的兴趣。在平时的教学当中,教师可以推荐一些优秀名著给学生阅读。但是,在推荐名著的时候,要充分考虑是否适合学生,如:文字内容要适合学生理解能力,阅读难度不能太大;内容要符合当前学生年龄,不可过于成熟;内容三观要积极向上,符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情节活泼有趣,引人入胜,引领学生热爱生活。除此之外,教师还应该带头看书,与学生一同看书,每日设置阅读时间,安排阅读活动,例如给学生分享自己最喜欢的一篇文章,最喜欢的一个情节,字数不限,降低难度,润物细无声,让学生自然而然地热爱阅读,从而喜欢上语文。

3.对学生因材施教。让学生对语文课堂产生学习兴趣,教师必须要下功夫钻研教材,充分备好每一堂课。在备课过程中,教师不仅要吃透教材,同时也要备好学生学情,因材施教。

每一位学生的学习情况、理解能力、注意力集中程度等都不尽相同,教师如果仅仅从表面上根据学生的学习状态而评价学生,则无法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也无法改变学生对待语文的态度。只有对症下药,才能药到病除,才能让每一位学生都能感受到自己的进步。因此,教师在备课当中,要熟悉学生的接受程度和理解能力,在平时的作业安排上难度应该有所降低,布置不同梯度的作业,并且常常鼓励学生。这样学生才能真正热爱语文,不会产生畏惧心理。

4.加强学生基础知识的学习。多数学生对于语文学科不感兴趣,是因为本身基础知识不牢固,对于老师讲授的课程接受较为吃力,无法及时跟上老师的进度,久而久之就对语文失去了兴趣。因此,教师要在基础知识这块加大投入力度,保证学生基础知识过关。基础知识是语文学习的工具,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只有把基础打牢固,学生才能有余力去学习更深层次的内容。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要重视训练学生的基础知识,制定相对应的学习计划。例如:规定每日识字、每日造句等,也可举办识字比赛,成语比赛等趣味性活动,提高学生的兴趣。

5.在教学中及时将实际生活和文学结合。语文是一门充满文学魅力的学科,当它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时,学生便会对语文产生兴趣。因此,在实际生活中,教师要注重将文学与实际生活联系在一起。例如,在学习课文时,引导学生观察自己的周围是否有类似的事物,让学生自己来尝试着描述,模仿。当我们在欣赏美景美物的时候,教师及时将文学名著加以类比,提醒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处处留意细节,让学生意识到,语文不仅仅存在于课堂中,也存在于生活中。让学生认识到学好语文,才能在实际生活中如鱼得水,才能完整地将自己的想法转化成文字表达出来。

6.加快学生学习的反馈速度。及时反馈在心理上是一种满足。人们总是喜欢马上看到成效,时间越久,耐心也越容易丧失。反之,收到的反馈越快,越好,人们越容易产生自信,越容易保持耐心。教师要抓住这一心理特点,加快学生学习的反馈速度。例如,对于成绩稍差的学生,布置较为简单的作业任务,让他明显感觉自己有所进步,从而产生自信。平时教师可多设置反馈较快的任务安排,同时也要及时批改作业,让学生及时收到反馈。

总之,培养学习兴趣的最终目的还是在于让学生能够自主主动学习语文,在语文方面有所收获,让语文真正发挥它的价值,使得学生和谐地融入社会,在未来拥有更多的可能。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它能让人沉迷其中,感受到快乐。因此,教师不仅要从思想上重视对学生学习兴趣的培养,也要在平时多多研究各种有效的教学方式,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让学生在语文学习中感受到快乐,在快乐中成长。

猜你喜欢
理解能力基础知识语文
《快乐语文》2022年全新改版!
快乐语文(2021年35期)2022-01-18 06:05:52
掌握基础知识
如何提高中学生的英语阅读理解能力
学周刊(2016年26期)2016-09-08 09:03:10
大学生公民国际理解能力测评指标体系构建
运用纸质地图提高学生的理解能力(上)
地理教学(2015年15期)2016-01-06 12:00:14
基础知识巩固题精选
基础知识:“互联网+”的基本概念
初中学生阅读理解能力的培养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