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小淳
在以往的纪录片创作中,观众能体会到的都是有限的视觉体验且“似真非真”的纪录片情节。所谓“似真非真”是指,纪录片的本质是“真实”,是旨在将所纪录的真人真事通过艺术手段呈献给观众,而在导演思维和蒙太奇的叙事规则下,部分“真实”会因片子的整体效果而有所割舍,“似真非真”。
然而,自从2016年“虚拟现实元年”开启后,创作者们开始尝试VR范式下的纪录片创作,这不仅突破了“画框”的概念,将叙事在“360”度的全景画幅中展开,也扩展了传统纪录片的视听语言系统,将传统的导演中心制逐渐转移到观众中心制,观众与场景之间的交互性大大增加,从而也大幅提高了纪录片的真实性。其主要原因表现在三方面。
由于360°的全景摄像头无处不在,将拍摄现场一览无余地尽收眼底,现场工作人员只能在开机后迅速离开拍摄现场,只留纪录片主人公在场景里真实表现。因此,工作人员对拍摄人物的刻意引导和干预程度降低,就会在前期拍摄这一环节最大程度地保留纪录片人物的真实性。
由于VR视频是全视角的拍摄,单个镜头一般都超过20 s,全篇的长镜头会让观众事无巨细地感受到影片内部环境,纪录片的纪实性也通过提升场景的真实感而进一步增加。
与以往2D观影模式不同,观影者需要佩戴多功能体验设备,如头盔或眼罩,就能进入如真实场景般的虚拟空间。所有的视听内容都以其特有的沉浸式与临场感,向观众传递着纪录片“追求真实,呈现真实”这一灵魂内涵。
为什么虚拟现实技术只和类型片中的纪录片产生了艺术与技术之间的碰撞,而非其他剧情片、故事片?
说到VR影片的单个镜头要持续10 s以上,整片大多是以长镜头贯穿,以淡入淡出作转场。而这种叙事节奏是无法满足故事片情节发展的。由此可见,虚拟现实技术与纪录片的结合绝非偶然,本文对三部比较成熟的虚拟现实纪录片作品进行了对比,分别是美国《纽约时报》的《流离失所(The Displaced)》,Chris Milk和Gabo Arora共同创作的《锡德拉湾上的云(Clouds Over Sidra)》,以及国内首次以虚拟现实的方式拍摄完成的纪录片作品《山村里的幼儿园》。通过分析,总结除了现有VR纪录片的共性特征。
一是影片选取题材大多是以社会焦点或关注热点为主,具备典型性、稀缺性特点,如在战争下生活的难民、与埃博拉病毒对抗的人们、切尔诺核事故纪念30周年的题材,等等。这种现世题材才能使观众更沉浸在触动人心的影像当中,毫无意义且枯槁的主题会拉低一部纪录片的高度。
二是影片拍摄多以固定镜头为主。
三是时长大多为10 min左右。这主要考虑到了在全视角维度中,观众佩戴VR头显设备时间过长的话会产生眩晕感,降低用户体验。
四是影片大多以淡入淡出为转场,相似场景会直接采用叠画方式过渡。
五是影片大多以第三视角拍摄主人公生活,又以第一人称口吻作旁白解说,这种主声音弱画面的制作手法和影片基调很吻合。
六是影片叙事手法多以平行蒙太奇为主,将不同主人公的故事交织在一起,平行讲述。
不难发现,当下VR纪录片呈现的共性大于个性,VR影片无法将传统影视语言的艺术手法发挥出来,蒙太奇语言也同样被禁锢。
纪录片的传统叙事往往采用一系列常规化的叙事形式,“远全中近特,推拉摇移跟”已经成为一套固定使用的镜头语言。在拍摄全景视频时,则需要垂直和水平同步的360°的录像,而这大多为固定焦距所运用。这种拍摄方式摈弃了推拉摇移这种有争议的运动镜头,确实增强了纪实性,但同时也失去了特写利器。人物动情时刻,无法拍到婆娑的泪眼,而只能转用靠近等办法来补救。固定焦距还带来三种语法变化:其一,景深的缺失,浅景深一度成为突出主体美化人物的有力手段,朦胧的失焦镜头也变得少见;其二,长焦的缺失,失去了放大和观察细小物体的手段;其三,景别的缺失,使蒙太奇被禁用,大量镜头与镜头组合的语法失效[2]。
VR影片的长镜头很容易让人感觉拖沓,且会对同节奏同类型影片产生倦怠感。如若变换或加快叙事节奏,观影者却又会错过很多应该接受到的信息,从而影响影片观赏的效果。
VR纪录片的虚拟现实系统,就是一种鼓励观众参与真实建构的技术。然而,由于目前设备技术的有限性,当观众真正地把自身置若在影片里时,就会有一种想要参与情节的冲动。比如,在一部VR动画里,主角Henry坐在家中的椅子上哭,观影者想上前去安慰眼前的Henry却发现无能为力,“明明你就在我的眼前但我们还是不处于同一个世界”这种失落感会将沉浸感瞬时打破,使受众意识到“我只是在观看一部VR影片”。因此,现有的技术还不能完全实现真正的沉浸感。
虚拟现实技术为传统纪录片所带来的革新性改变是不容小觑的,但由于现有设备条件不足,VR纪录片在其互动性上还稍显不足。相信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硬件将不再成为问题,观众也不仅仅是在和影片中的环境互动,甚至可以和里面的人物互动。而那时,VR纪录片在视听语言上的缺陷也将会因为观影体验的魅力而忽略不计。
[1]于太罡.VR范式下的纪录片发展探索[J].科技经济导刊,2017(22):18-19.
[2]刘何雁.虚拟现实:VR纪录片的纪实性[J].青年记者,2017(20):88-89.
[3]李函栩,石思嘉.VR虚拟现实技术带给纪录片创作的机遇与挑战[J].今传媒,2017(7):118-119.
[4]郑潇.VR+纪录片:建构新兴纪录片媒介环境[J].新媒体研究,2017(8):122-123,128.
[5]孙翠平.VR纪录片的视听语言探析[J].视听,2017(2):49-50.
[6]孙振虎,丁山.虚拟现实技术背景下纪录片的创作路径研究[J].中国电视,2016(11):55-59,1.
[7]万彬彬.试论虚拟现实(VR)技术对纪录片发展的影响[J].现代传播(中国传媒大学学报),2016(10):110-113.
[8]林孟贤,吕宇翔.从技术到内容:虚拟现实下纪录片的叙事手法[J].视听界,2016(4):39-44.
[9]邱嘉秋.国内首部VR纪录片是怎样炼成的?[J].影视制作,2016(7):19-20.
[10]刘助翔,李新.VR在广电行业中的应用[J].现代电视技术,2016(6):52-56.
[11]谭菩提.面对VR纪录片人该行动了[N].中国文化报,2016-04-18(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