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话设计师刘芊黎
——策展与深度扣连的空间主视觉与风格软装

2018-02-22 03:28JiXiang
家具与室内装饰 2018年12期
关键词:策展家具空间

■吉 湘 Ji Xiang

设计师刘芊黎

刘芊黎是中国台湾知名新锐设计师,刘芊黎设计有限公司的创始人,设计总监,擅长空间、策展、品牌识别与主视觉陈列设计等策划,为空间企业与品牌提升价值,其作品以前卫美感、大胆创新及独有的风格见称,近年来屡次受邀与全球各大知名企业品牌及艺术展览机构合作。

本刊:您作为企业品牌策展人及主视觉设计师,请问您在创新之路上的思考和探索是如何定位的?

刘芊黎:市场迟早是会摒弃一些品牌企业与展览的,如果凭借着大同小异的想法、大同小异的员工、以大同小异的过程,做着大同小异的产品,而且空间与品质也是大同小异,这样仅仅只是试图变得“更 好”的品牌企业与展览,到头来总是会落得大同小异。因为在所有事物越来越趋向标准化的世界,人们会开始寻找不一样的东西。

风格经济的时代,已经不只是销售产品本身或服务了,而是要传递一种生活风格。如何透过对短中长期与小趋势专业度上的把握,去设计与延展企业、品牌、展览的生命力,创造有感的消费情境,进入大众的心理,甚至改变他们的生活样貌并持续追踪,我觉得这才是最重要的策展与设计思考。

刘芊黎:1.这个项目集结了数十个家具品牌,选品超过2000件,我面临的首先是如何将各个品牌家具做打乱、混合、混搭、重建,将跨品牌的合作创造出品牌新鲜感,并且深度扣连整体空间与视觉设计。2.展期只有短短4天,如何透过高水平设计能力,使用业主的硬装材料,降低业主的施工成本,同时在此前提下,为品牌塑造有影响力的设计成为趋势与主流风格。3.设计关乎创意与解决问题,这个项目最大的挑战发生在展览开展前。甲方告知我数度确认后的设计方案各空间墙面材料布艺地毯及80%的家具软装品项因故未能抵达现场,然而12小时后就要开展,有限时间内现场确实不足够我使用专业的纯理论来操作空间艺术,我只好无奈舍弃原来确定后的设计方案,将那些不在我设计范围内提供救急的材料与品项现场重新翻转场域及软装设计。这是个很特别的经验,我原来的完美设计被强迫做出改变为现场自由的即兴创作,现场亲自引导业主与品牌共同解决问题的顺势而为,以及业主与品牌们对我全力的信任与配合,是这个项目外人不理解的经验、趣味与回忆。

本刊:您如何处理展览的入口设计,并且使之具有吸引力?

刘芊黎:吸引力在空间中的定义是一种未知,一种类似梦境般触不可及的神秘。为了让整体看上去非常有气势与张力,我索性把选择不多的硬装材料将展厅入口及外墙以超现实主义的戏剧性打开空间设计对话,如同象棋盘般的黑色与银面天地壁,让人分不清梦幻与现实,让极具视觉震撼的场景在受众心中形成令人深刻的印象。

由于订制的米白丝绒华丽帘幕没有抵达,为了过渡与呼应入口,我将进入展场后的第一个空间沿用展厅入口处剩余的材料展现材质与色彩型态,使之也叛逆、也优雅,让冷调大量银色镜面制造折射,仿佛是冬日的冰川。我用秀场艺术增加视觉诱惑,将自己代理的亿年琥珀昆虫艺术装置以及动物感官雕塑使空间的装置设计充满了现代感,打造一个优雅的奇异宫殿,营造出抽象的奇妙世界。

本刊:您原来订定的展览趋势设计是什么?临时救急的软装品项如何为品牌们讲述风格?

刘芊黎:每个展览与零售最重要最重要的就是策展人及主视觉设计的眼界高度与审美能力,除此之外应该要以生活方式为导向,并尽可能创造不同风格的空间,结合科技体验有吃有玩,做出差异化的同时也关注并承担行业和社会的趋势设计,我当下解决这个项目的方式是将软装产品打造为环境,尽可能唤起对美好感觉的那种触动。另外就是我不太认同稍纵即逝的体验,所以尽可能在有限资源下把空间做到沉淀到与构成记忆。

经由走道进入第二个展厅,我把这里跳脱出超现实主义,做了收敛、沉淀、僻静的处理,使得参观者的精神生活节奏在这里放松与慢下来,并让作品慢慢呈现在客户面前。东方与西方、静谧与优雅、岁月静好的当代生活方式是这个空间的主题。业主临时提供的有限家具,我首先挑选使用和谐对称及不同材质堆叠的搭配原则来凸显,让米色的织物与深色的木质与皮质单品对撞出温暖却不失格调的空间,一层层的给空间“穿衣服”。

连结至各个展厅的空间走道,右侧使用结合金属构成的阵列陈列,用整个走道来彰显左侧不同展区区域的多变空间。各种家具之间,我尽可能做到让形体与色彩层次过渡自然,巧妙呼应,没有了原来设计方案里指定的科技、材料与软装,我就点起柔和的烛光让空间变得低调并有质感。我很喜欢一句话:“势利纷华,不进者为洁,近之而不染者尤洁”,这句话是说:“看过世间的喧闹,身处世故却不世故,而依然心向自然是人最为难能可贵之处,对于空间”,我认为也是如此。

借由“反高潮”的叙事策略突转,张爱玲渲染出了悲悯苍凉的美学基调,带我们由世俗的外核进入到了生命的本质,达到对世俗生命和生存状态的审视:在那“呱呱啼叫的人性”里,越是追求彻底、完美、圆满,就越发会领悟到现实的不彻底、不完美、不圆满。在这些有意为之的“艳异空气的突然跌落”背后,张爱玲表达出了对人性的悲观意识、对生活的反讽意识,以及对社会的旁观意识。“反高潮”的处理,构成了张爱玲小说的召唤性,使人们的既定期待视野与小说的最终呈现之间表现出不一致性,作品的接受也通过对熟悉经验的否定造成情感体验层面和价值判断层次的新变化,文学的功能也由此体现。

本刊:没有了原定的空间设计策略与视觉设计模式,这么大的展厅,您在每个空间中的设计思考又是怎么做的呢?

刘芊黎:美的其中一个定义是各部分的适当比例,再加上一种悦目的颜色。第三个空间我称为会发光的波纹墙,我将壁面作为功能性和装饰性相结合的处理,并切割墙面比例,让背景墙着重在材料的设计、光影投射、光芒、颜色、花纹等,搭配家具软装让空间充满着简约的幸福感。

本刊:您是一个热爱旅行的人,也听说您对酒店的期望值很高,在这个项目中有体现出来吗?

刘芊黎:有很多的酒店我会注意到它们,但是有一种酒店套房我觉得蛮舒心自在的,是我住过一些villa或房间里有另外一间小一点的大厅,里面有简单的家具陈设让空间充满凝聚力,那种不会太大也不会太拥挤的亲密感是我很喜欢的。

第四个空间我就是依照这样的思考,把现场选择已经不多的家具,将空间打造的更具低调魅力和新亚洲风格及现代感,讲求对称协调,但避免压抑沉闷,也避免轻浮毛躁,将色彩的轻重结合,家具的形状大小分配协调,让整体布局完善展现如同奢华套房的生活品质,也让混搭品牌体现出经历时代转变的尝试,在都会中拥抱新的设计美学。

本刊:不熟悉这个项目的人可能永远都不会知道在这样的情况下您对细节的思虑与情绪相关的处理,您又是如何以设计哲学去表达这部分呢?

刘芊黎:剩下的空间我一样是从精神层面去规划的。既然前面几个空间都是优雅的处理,那选择后剩余的所有家具我就特意拒绝任何设计规则,变得戏剧性和叛逆不羁,大胆的在这个空间混搭装饰,使之呈现幽默、诙谐、颠覆,将灵感,自由、热闹丶浮夸的叛逆精神在这个空间进行到底,仿佛是来参加一个热闹的派对。

我使用奢华融入新时代的艺术手法,将感受拉进颇具时间感的巴黎情境,置身其中会从色彩与场景中产生热情洋溢、活力四射的印象。数盏刻意下沉至离地面200公分的水晶灯与镜面及反光材料将空间进行了反复与折射,红地毯与古生物艺术装置,2侧各2个连续的拱型建筑门廊大厅后,墙面丛林是跌入无限幻想的过道,记得那时我笑着对大家说,在这样不得已的情况下,这种有型,就好像穿着晚礼服去吃麦当劳穿着高跟鞋去踢足球,这是一种人格,也是一种自信。

本刊:对于策展、空间、主视觉风格、软装设计的定位,您还有什么要和我们分享的呢?

刘芊黎:大约3年前我就整合许多国际品牌及艺术机构做Pop Shop,近年来策展与主视觉设计及软装陈列设计更是变得越来越重要,因为空间零售服务的本质是无形的,因此对现有空间、展场、服务进行改进和创新,或创造出能产生差异化的商业设计,就是为企业与品牌的用户创造价值。现在是信息过度与全球化竞争饱和的时代,“趋势”已经成为我在策展及设计思考时使用的重要工具,如果在没有趋势调研能力的情况下直接作展览策划产品或空间,无论是对于业主和客户的转型,或是对于产品设计,都很可能误判而失去竞争的基本条件。

本刊:最后,您认为策展、设计与生活的关系是什么?

刘芊黎:策展与设计是看到的生活中提炼出来点点滴滴的结合,所以我认为创造者思考的独特性、眼界和审美绝对是重要的,可以在不断变化中提供或揭示出新的感觉世界,保持对所处时代的人的生存感觉和新的生活变化的双重敏感,并通过掌握最新的趋势来证实自己对当代生活的某些焦点的把握,因为正是这些焦点隐含着一个策展人与设计师区别于其他策展人及设计师的价值或意义,在这一点上,这两个角色更像生活品味家,发现和推荐新的生活趋势潮流、艺术或现象。最终,我认为美学与竞争力到最后是沉淀,我们应该真正去生活,去看去感受,去接触大自然,不应该与生活隔绝,很多人认为赋予设计内涵就是品牌或展览,但除此之外,展览、设计、品牌也是一个感觉,就像生活与人,它必须唤起美好,才算非常好。

猜你喜欢
策展家具空间
空间是什么?
家具上的“神来之笔”
关于策展
现代家具创新化研究
创享空间
向日常生活敬:2018danishdesign MAKERS家具展
2017 艺术策展人
关于将“curator”统一翻译为“策展人”的建议
中西方博物馆策展人(curator)制度浅析
家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