邢多多
浙江财经大学大四学生沈喆斌是一位“骨灰级”虫友。近十年来,他已饲养了上千只活体甲壳虫,收藏标本多达十余万只,不仅在多项大学生创业大赛中获得荣誉,还注册了自己的品牌商标。2017年8月12日,杭州低碳科技馆一楼开办了一场名为《神奇的生物多样性———甲壳虫》的微展览,沈喆斌现场讲解甲虫世界,呼吁保护甲虫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虫友、学生和家长前去观看。
与虫结缘
沈喆斌出生在绍兴一个普通农村家庭,小时候很喜欢爬树。有一次与朋友比赛爬白杨树,沈喆斌被树上的天牛狠狠地咬了一口。看着这只体色黄、黑、橙相间,酷似黄蜂的小东西正在咬自己的胳膊,沈喆斌第一反应不是疼,反而觉得很有趣。仔细观察过后,他发现天牛的嘴巴上还有两个大钳子,以吃树木为生。想到树上有那么多洞,竟然是这只小虫的“杰作”,沈喆斌对它产生了强烈的兴趣,于是爬树比赛也顺理成章地变成了捉天牛比赛。
那个时候,沈喆斌还不知道自己关注的就是甲虫,但是这份好奇心却为他走进甲虫世界埋下了伏笔。小学五年级,在一堂阅览课上,老师展示了几张甲虫图片,其中就有自己一直观察的天牛。通过书本和互联网介绍,沈喆斌打开了昆虫世界的大门,他发现原来一只小小虫子的背后是如此庞大而有趣的一个家族。
从那之后,沈喆斌开始从各种渠道了解甲虫。每次去外面玩,视线也不再局限于天牛,他开始抓各种颜色的金龟子和象鼻虫,然后观察它们吃什么食物、生活在什么样的环境。
有一次,沈喆斌发现一只通体发黑的甲虫,它的头上竟然长着巨型犄角,角上面还有两个大夹子……第一次见到这么奇怪的虫子,沈喆斌很兴奋,决定把它带回家仔细观察。令人遗憾的是,换的环境并不适合甲虫生存,仅仅一天,这只甲虫就死了。养虫失败,让沈喆斌很难过,但是这次经历也让他发现,甲虫的生命很短,要想仔细观察它们,必须把它们带回家饲养。
“独角仙”为双叉犀金龟之俗称,因为有巨型犄角,故有此称,闽南语称为“牛角歪”……虽然网络上有那只死去的甲虫的详细介绍,但是沈喆斌认为“纸上得来终觉浅”。他最终决定,从“死了的虫子”开始养起。
第一次饲养“独角仙”,沈喆斌不知道它们吃什么,只是通过网络了解到甲虫吃木屑,他就喂木屑,虽然能存活,但个体很小。为了改良品种,沈喆斌决定自己配饲料,但是由于缺乏经验,导致自己配置的饲料并不成功,反而将甲虫喂死了。
失败后的沈喆斌并没有灰心,他开始摸索怎样把虫子在野外生存的环境复制下来。通过反复调研,沈喆斌最后选择了朽木,先锯木,再加一点糖或者面粉之类进行发酵。效果果然不错,虫子的数量从几十只迅速发展到了几百只,个头也长得越来越大。
调配饲料的成功,给沈喆斌带来了莫大的鼓励,他决定在虫子的世界里大显身手。
卖虫为生
小学升入初中时,沈喆斌几乎将所有心思扑在了养甲虫上,人家回家做作业,他回家先伺候那些甲虫。通过养甲虫,沈喆斌渐渐总结出了一些技巧。他觉得饲养甲虫就像养植物,只需做到定时管理。给幼虫准备一只塑胶盒,放上些发酵的苔藓、木屑和水,成虫的食物则是香蕉、苹果等水果。一般温度控制在20℃~25℃,大约两个月换一次木屑,一周换一次食物就能将甲虫养好。
甲虫被沈喆斌“伺候”得很好,数量也开始迅速增长。这本是一件开心的事,但也给沈喆斌带来了极大的烦恼。他说:“不止每个月的零花钱全部搭了进去,还因为养虫,无法平衡学习压力。”就连一直支持自己“玩”的父母,也突然改变了态度,觉得沈喆斌这是玩“虫”丧志。
2010年,沈喆斌升入高中,因为考大学的压力,他在“养”与“不养”之间,面临着抉择。有一次,他带朋友去家里参观自己的甲虫,看着满屋子的甲虫,朋友突然说:“为什么不开一个网店卖你这些虫子呢?”一语惊醒梦中人,沈喆斌真的开了一家卖甲虫的网店———养蟲蟲人。第一天,就卖了好几只。卖虫子也能赚钱,这让他激动。
卖甲虫重新点燃了沈喆斌养甲虫的信心,面对自己喜爱的甲虫,沈喆斌专门腾出一个房间做饲养室。所养的甲虫也不再局限于平时能看到的种类,各类罕见的兜虫、锹甲、花金龟等,都变成了他饲养的对象。而每次看到虫子从幼虫羽化成成虫,沈喆斌都有极大的自豪感。
2014年,沈喆斌顺利考入浙江财经大学。进入大学后的他,有更充沛的时间来饲养甲虫。短短几年,在沈喆斌的虫屋里,就有各种原产地进口、品种名貴、尺寸罕有的甲壳虫,有的身价更是达到三四千元一只,网店每年的纯收入也有十多万。
通过卖甲虫,沈喆斌变成了同学口中的“有钱人”,但是只有他自己清楚,他还面临着一个更大的困难。“甲虫的成虫生命期很短,有时候还来不及卖出去,就死掉了。”沈喆斌常常看着甲虫的尸体心痛不已。
没事的时候,沈喆斌就开始思考,怎样延续甲虫的“生命”。
为虫公益
在大学,沈喆斌学的是广告专业,因此常常接触到艺术品。有一次,学校组织参观一个标本艺术品展览,沈喆斌看到了一些昆虫标本。“标本里的蝴蝶,如同活着一样,我觉得这才是延续甲虫‘生命的最好方式。”沈喆斌有感而发。
第一次动手制作甲虫标本,沈喆斌只用到了身边比较简单的材料,如泡沫板、昆虫针、镊子和一个容器。渐渐地,他开始将广告专业中所学的广告创意融入到甲虫标本的制作中,在外观设计上加入了各种流行元素,最终将甲虫标本制作成为耳环、项链、拼画、背包、装饰画等一系列的工艺品。一经推出,深受买家喜爱。
2016年10月,沈喆斌联合几位大学同学组成了创业团队,带着自己的甲虫项目分别参加了浙江财经大学创新创业与职业规划大赛、浙江财经大学东方学院第二届“挑战杯”大学生创业大赛、中国杭州大学生创业大赛,分别荣获三等奖、二等奖和全国四百强。一时间,沈喆斌成了校园里的“甲虫达人”。
与甲虫打交道的时间久了,沈喆斌也发现,中国的昆虫文化并不健全,甚至很多人都没有保护昆虫生态环境的意识,为昆虫做的科普活动更是少之又少。最终导致越来越多罕见的昆虫渐渐地消失在了人们的视野中。想到这,沈喆斌觉得还有一项很重要的工作要做,那就是为甲虫做公益。
利用暑假时间,沈喆斌担任温州一所中学户外夏令营的指导老师,带领学员走进大自然寻找甲虫的身影。除此之外,他还与浙江自然博物馆达成合作,开展了甲虫主题科普讲座。
2017年8月12日,杭州低碳科技馆一楼开办了一场名为《神奇的生物多样性———甲壳虫》的微展览。苏门答腊巨扁锹、独角仙、孔夫子锯锹、澳洲彩虹锹……在打着透气孔的透明塑料箱里,有四百多只形态各异的活体甲壳虫,有的威武地挥舞大犄角,有的正在大口进食,有的在阳光下外壳变得色彩斑斓。沈喆斌现场讲解甲虫世界,呼吁保护甲虫生态环境,吸引了大批虫友、学生和家长前来,与甲虫亲密接触。
截至目前,沈喆斌养了一千多只活体甲壳虫,昆虫标本多达十几万只,收藏量为全国前十。除了精进自己的养殖技术,沈喆斌也在研发自己的木屑配方,他决定把自己的“甲壳虫事业”打造成一条包括科普教学、工艺品、标本制作和展览活动的产业链。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