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振一
(作者单位:大连财经学院)
中国的电视事业起步较晚,在发展的过程当中难免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特别是综艺节目的抄袭及克隆现象严重阻碍了中国电视节目的发展,而其中尤为严重的问题便是节目创意的缺乏。随着我国社会经济的发展及综合国力的提高,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水平得到了极大的提升,有了更多的闲暇时间,因此对精神文化需求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满足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有多种多样的形式,其中观看综艺节目便是其中一种。由于人民的精神文化需求在不断提高,因此综艺节目作为满足人民精神文化需求的重要形式也势必需要不断地丰富与提高。
综艺节目以娱乐为主,但是不能毫无底线地去迎合广大受众的低级趣味,而应当在娱乐的同时更能给受众留有思考的空间和余地。但是,当综艺节目中加入关于文化价值的内容时,由于种种原因无法引起观众的兴趣及注意,因此文化类的综艺节目在推广当中是非常困难的,属于典型的“叫好不叫座”。面对这一尴尬局面,如何将优秀的传统文化以观众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入到综艺节目中,让两者相互融合相互促进,既赋予综艺节目深刻的内涵,又让观众乐于接受传统文化,是目前文化类综艺节目急需解决的核心问题。本文以大型文博探索类节目《国家宝藏》为例探讨文化类综艺节目的相关创新性问题。
综艺节目既不是阳春白雪,也不是下里巴人,而是介于两者之间,也就是要处理好雅与俗的关系,这是综艺节目长久以来面临的问题。这两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矛盾,只要处理得当,综艺节目必然会获得长久的发展。《国家宝藏》的制作就巧妙地抓住了高雅与通俗之间的连接点,通过明星的演绎以通俗易懂的方式来展现优秀的传统文化。明星是综艺节目的常客,通常也是综艺节目收视率的保障。《国家宝藏》同样也邀请了人气颇高的一些明星作为该节目的嘉宾,明星在该节目中已经不仅仅是作为单纯的嘉宾存在,而是作为国宝的守护人,以守护人的形式将明星嘉宾与国家宝藏建立起微妙的联系。在这里,明星的身份定位发生了变化,他不再是节目的主角,而是对国宝满怀敬畏之情的守护人,通过守护国宝赋予了明星全新的形象,在演绎全新形象的同时将国宝的形象及概念突出化、扩大化,在潜移默化中加深观众对国宝的认知,从而进一步宣传节目的文化价值及内涵。通过明星身份定位的变化,观众也从单纯地对明星的消费转变为对国宝及传统文化的消费,在加深对国宝及传统文化认知的同时也进一步强化了受众对偶像明星的好感。
在新媒体快速发展的当今社会,受众有了更多表达自我的平台和渠道,通过各种新媒体平台,受众特别是粉丝有了更多表达对偶像崇拜的途径,而这种方式在无形之中就起到了宣传明星及与其相关事情的作用。《国家宝藏》正是借助了明星与粉丝之间的这种微妙关系,启用了李晨、王凯、易烊千玺等当红明星,借助他们的魅力及影响力,吸引了大批年轻的受众。而这些明星也因为担任了国宝守护人这一角色,让粉丝看到了这些明星与平时不同的一面,增加了其好感度,使其人气在短时间内大幅度提升。明星作为公众人物,其一言一行都会成为粉丝关注与追捧的焦点,就如同拉扎斯菲尔德所提出的“意见领袖”理论一样,明星的言行举止会对粉丝产生至关重要的影响,基于爱屋及乌的理念,粉丝会对喜欢的明星参加的节目抱有迷之自信与好感,从而强化对节目的宣传,为节目吸引大批观众。粉丝的口耳相传在节目的宣传推广当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时候甚至比专门的节目宣传推广效果更好,而且粉丝对节目的宣传几乎不占用任何资源,再加上如果节目制作水准较高,更会利于粉丝的回流,形成良性循环。
受众对文博类综艺节目的刻板印象主要停留在对于文物的鉴定方面,其侧重点在于对文物以专家的视角进行品鉴,其内容定位于对文物的收藏价值方面。比较典型的文博类综艺节目是王刚主持的《天下收藏》,该节目主要分三个版块,分别是亮宝、辩宝及护宝,其最大亮点可能就是最后对赝品无情地锤毁,当然这也是广受大家诟病的问题所在。这种形式的文博类综艺节目以鉴定为主,专业性较强,难以拉近与年轻观众之间的距离,造成了大量年轻观众的流失,不利于节目的宣传推广及收视率的提高。而《国家宝藏》的巧妙之处便在于将高高在上的披着神秘面纱的国家文物以通俗易懂的平民视角即情景再现的形式进行演绎,让观众对这些神秘的文物不再陌生,从而拉近了文物与观众之间的距离。
《国家宝藏》每期都会推出一款文物,通过明星的角色扮演,以情景再现的方式演绎文物的前世传奇。综合各种舞台效果的运用,将文物的历史感与厚重感突显出来,这种方式具有极强的代入感,在潜移默化中将观众带入到文物的历史情境中,一起去感知它的传奇。
《国家宝藏》的节目形式不再是单纯地以鉴宝为主,而是通过“明星+素人”的方式演绎国宝的前世今生,将国宝以饱满生动的形象展示在受众面前,让国宝不再神秘与陌生。该节目对国宝的前世传奇主要通过明星在现场舞台演绎的方式进行表现,并结合跌宕起伏的情节设计来吸引观众的注意力;对国宝的今生故事主要由专业素人守护者进行解读,对国宝的相关内容和知识进行科普,以此来满足在前世传奇阶段早已被激发出来的观众的好奇欲望。这种形式不仅让国宝不再神秘陌生,更能让观众体会到作为专业素人的国宝守护者对国宝的守护默默作出的贡献,由国宝的守护衍生出人文主义的关怀。
维亚康姆公司总裁雷石东曾经说过:“传媒企业的基石必须而且绝对必须是内容,内容就是一切!”从他的观点中可以看出内容对传媒企业的重要性。《国家宝藏》的制作对内容的重视程度非常明显,在题材的选择上尽量避免文博类综艺节目专业、枯燥的刻板印象,趋向平民化,在国宝的选择上更加注重文物的故事性,讲述与国宝有关的背后故事,以观众喜闻乐见的讲故事的形式让观众重新去认识国宝、认识历史、认识民族文化,兼具趣味性和严肃性。
《国家宝藏》虽然以国宝为主题,但是该节目真正的内涵却是透过国宝探究其历史文化价值,通过明星的演绎将人与历史相连接,以此唤醒国人对国家历史、文化的兴趣及重视。该节目还有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表达了对素人国宝守护者的敬重之情。素人守护者作为国宝真正的守护者,对国宝的守护付出了巨大的努力,这在无形之中展现了他们伟大的匠人精神。这些精神内涵通过《国家宝藏》这个节目生动而丰富地体现了出来,既是对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弘扬,也让国人的民族自信心与自豪感油然而生。
美国传播学研究领域的代表人物詹姆斯·凯瑞认为:“传播的‘仪式观’是一种以团体或共同的身份把人们吸引到一起的神圣典礼。”仪式观不是一种具有强制性的法律及规章制度的条文约束,而主要是通过人们自发式的意愿,将人们紧紧联系在一起,从而获得一种认同感与自豪感。《国家宝藏》以文物为核心及着眼点,通过设立国宝文物前世今生的守护人及守护人质朴而又激情洋溢的宣读守护誓言,再配以恢弘大气的情景表演及舞台效果,强化了该节目的仪式感,观众在观看的过程当中通过强化的仪式感在不知不觉中将隐藏在心底已久的民族的身份认同感及自豪感充分唤起,通过这种仪式感强化了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在娱乐至死的时代起到了一定积极的教育作用。
传统文化,主要是指反映民族特征和风貌的一种文化形式,是各种民族思想和观念的集合体。《国家宝藏》中展示的国宝文物正符合了我们民族的特征及风貌,通过展示文物来强化民族认同感及对传统文化的认知。但是,长久以来人们对传统文化的认知和学习变得越来越被动,接触的机会也越来越少,传统文化的宣传遇到了瓶颈。传统文化宣传困难主要原因在于其形式往往过于枯燥乏味且晦涩难懂,对于普通大众来讲增加了其认知的难度,致使两者之间存在一定的陌生感和距离感。而流行文化是大众所喜闻乐见的一种文化形式,与高雅文化相对,被大众普遍喜欢和热爱,主要功能在于娱乐。《国家宝藏》基于传统文化宣传困难的现象,将传统文化与流行文化相结合,以年轻人乐于接受的流行方式展现出来,让观众在一场视听盛宴中感知文物及传统文化的魅力。中央电视台作为传统电视媒体,在互联网及多媒体迅速发展的时代积极顺应时代潮流,转换思路及方式,一改过去传统官方媒体高高在上的姿态,而是以一种平等交流的姿态去重新审视自己的定位,既让节目好看,保证收视率,又宣传了国家的传统文化,体现了作为国家级媒体所肩负的责任。
大众媒体特别是传统电视媒体在建立之初所承担的功能便是宣传教化,但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人民生活水平的大幅度提高,电视媒体的宣传教化功能逐渐淡化,伴随着大众文化的强势传播,电视媒体的功能逐渐向娱乐化方向发展,大有愈演愈烈之势。大众传播时代,虽然电视媒体的功能逐渐以倾向娱乐化为主,但是其宣传教化功能永远是电视媒体所担负的重大责任。《国家宝藏》就是一档寓教于乐的好节目,既利用了大众传媒来宣传展现自己,又起到了积极的教育启发作用。该节目巧妙地利用了明星的影响力和号召力,通过明星对国宝的守护传达了作为国人应当具备的使命感和责任感,也在观众心目中树立了爱国担当的良好的公众人物形象。同时,该节目中与国宝相关的故事内容传递了较强的正能量,有利于帮助观众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世界观。大众媒体作为信息的传播者及拥有者,应当担负起文化传承的责任,以传播正能量为主,积极弘扬社会主义主旋律。《国家宝藏》这档节目就很好地做到了这一点,节目中对国宝文物的展现及重视正是对文物考古及文物维护修护工作者的莫大重视,正是他们的努力才能让如此宝贵的文物见世,同时也传达出了对文物守护者的尊敬、敬仰之情。通过节目独特视角的呈现,起到了积极的宣传教化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