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 忧
(作者单位:湖北襄阳八中)
刚刚获得第55届金马奖最佳男主角的新片《我不是药神》,让人们看到了徐峥在另一个维度的表演才华。如果说徐峥以前的表演主要将自己独特的幽默发挥到淋漓尽致的话,本片则体现了徐峥在把握严肃题材电影方面的独特才能。他将幽默融入悲剧中,让观众在观看影片时笑中带泪,在欢笑与泪水中体会到小人物的人生转变[1]。笔者在电影院观看此片时,前半部分感觉到电影院充满欢声笑语,到电影后半部分,影院却出奇安静,当笔者观察四周时发觉周围的观众都在擦拭泪水。该片取得了票房上的空前成功,同时赢得了观众和影评人的高度认可,在豆瓣电影评分榜上取得9.0的高分,位列国产片前列,成为近年来为数不多的票房口碑双丰收的国产影片。该片聚焦罹患绝症的病人,深刻审视我国的医疗制度改革,影片表现了小人物在法律、道德和人性之间的挣扎。应该说,该片是徐峥表演风格的一次重大突破,也是其表演思想的进一步升华[1]。
影片发生于2005年的上海,程勇(徐峥饰)是一个失败的小商贩,他靠贩卖印度神油度日,可是生意惨淡,甚至连房租都交不上,妻子由于嫌弃他生活贫穷而远走他乡,离他而去,父亲则常年卧病在床需要人照顾。这是一个典型的徘徊于社会底层的小人物——人到中年,事业失败,婚姻破裂同时还有沉重的家庭负担,他生命中唯一的希望大概是爱他的儿子。如果不是自己的父亲突然病情加重需要大笔费用,如果不是遇见同样身患重病的吕受益(王传君饰),可能他一辈子就过着混吃等死的生活。偶然的机会,他遇见了白血病患者吕受益,这是他生命中的一次重要转折。
吕受益由于长期服用价格异常昂贵的进口药格列宁,早已家徒四壁,求生的本能使他找到了程勇,希望他帮忙到印度走私更廉价的治疗白血病的仿制药。开始听到吕受益的请求时,程勇断然拒绝,因为他知道这样做可能受到国家法律的严厉制裁。程勇心态的转变是贯穿该片的重点。但随着父亲病情的恶化,把他逼到了生活的绝境,他的心态发生了第一次转变——为了钱铤而走险前往印度走私仿制药,吕受益负责把仿制药卖给病友。他们以高于走私价格10倍却仍然远低于进口药品的价格贩卖药物,打开了一扇不法的财富之窗。在贩卖药物过程中,他认识了因患白血病不愿连累亲人、独自在上海打拼,外表沉默倔强却内心柔软的黄毛;认识了坚强美丽、独自抚养身患白血病女儿的单亲妈妈思慧;认识了品德高尚,虽身患白血病但依旧安慰鼓励其他病友的刘牧师;认识了众多与白血病魔努力抗争的患者。程勇内心的善良被一个个努力拼命活下去的生命所唤醒。
人往往是这样,在没有亲眼见到别人的苦难之前,总以为自己是这个世界最不幸的人,是被上天抛弃的孤独的孩子,程勇的遭遇犹如上天的指引,就如同一位长者对一个考试不及格的同学说“孩子别灰心,你只是考试不及格,有些孩子可能连上学的机会都没有”。程勇看到了生活中存在的更大的苦难,而这些不幸的人还在努力生活,就如电影的英文名一样“dying to survive”——向死而生,自己对于生命的看法已经悄然改变。懂得感恩常常是主动奉献的第一步,因为认识到自己的幸运,才会充满感恩,才能对社会产生温情;因为这一点温情,爱的力量才能被传递、被延续。
徐峥塑造的程勇本质上是一个心存良知的人,他也许只是一个混迹于社会底层的小市民,不是一个尽善尽美的大英雄,但当遇到人间真正的恶时,他敢于挺身而出,使这样的小人物闪现出人性的光辉。当他看到假药贩子张长林的贪婪和毫无人性,看到吕受益在家徒四壁的房间中黯然离世,看到这个薄情的世界里身患白血病的人们相互扶持,在这个圈子里虽然大家早已习惯了生离死别,但每个人的离去都如同是他们自己离去,由己及人,由人及己。程勇发生了第二次重大转变——为了他人的生命而重新走上贩卖仿制药的道路。这一次的转变是主人公人格的升华,他不再是一名为挣钱而触犯法律红线的假药贩子,而是为白血病人的利益而牺牲自己的英雄,就如佛家所言“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
本片选择了当前中国社会最热门医疗改革,揭示中国底层深层的社会问题——看病难、看病贵。本片反映的社会问题太过尖锐,以至于有影评人认为这部影片能够在国内上映本身就代表着中国电影的进步。影片中,最让人心疼一幕是一位白血病老人说给警察的:“我病了3年,4万块的药吃了3年,房子吃没了,家也吃垮了。我不想死,我想活着,行吗?”观众看到这一幕后几乎都在擦拭眼泪。是的,生命权是人的最基本权利,白血病人特别是那些贫穷的病人希望追求廉价的和效果好的药物延续生命有错吗?但进口药品的前期临床试验花费往往巨大,动辄几十亿到上百亿美元,药商为收回前期的成本和盈利,将药品价格定在较高的价位也无可厚非,走私仿制药是我国法律明文禁止的,执法者依法抓捕程勇也是天经地义。《我不是药神》给了观众一个无法解开的死结。在这里观众站在每一方的立场上都有充分的道理,但组合在一起却是一个悲剧。事实上,这绝非是一个是非对错的判断题,而是一个两难的处境,是一个需要时间才能得到答案的问题。笔者认为,这正是整部影片带给观众的最大收获。
现实生活中最大的苦难不是抉择,而是无法抉择,那些生命中能够通过是非对错简单做出选择的往往只能称之为麻烦,当选择任何一方时都将付出沉重的代价,承受生命不能承受之重。除宗教范围中的苦行僧外,生命之中往往没人愿意主动接受苦难,但人们有时也不得不承认,苦难往往是对一个人能力、勇气和智慧的终极考验,它能磨炼我们的胆识、定力和意志[2]。若是我们能够战胜生活中的苦难,就更加不会畏惧生活中其他的一些麻烦和琐事。影片的结尾出现了这样一个感人的场景,那些受益于程勇的低价药幸存下来的白血病患者,自发站在马路两侧,目送关押着程勇的囚车离开,他们冒着被感染的风险一个个接连摘下口罩,向他们心中的英雄致敬。看到这一幕,大部分观众都会忍不住眼中的泪水。救赎和牺牲这些宏大的字眼不仅存在于拯救人类命运的英雄身上,也存在于日常生活中这些普普通通的小人物身上,他是如此的真实,又是如此打动人心。
《我不是药神》改编自真实大案例,故事的原型陆勇家住江苏无锡,原本是一家外贸服装厂的老板,2002年确诊为白血病后,他卖掉厂房,几年的治疗费用几乎使他一贫如洗,他接受记者采访时提到,患病之后唯一的想法是“我还能活多长时间,我怎样才能活下去”。一次偶然的机会,陆勇在网站上发现外国白血病友在服用价格比较低廉的仿制药,抱着试一试的心态托朋友带了一盒,用过之后去医院检查,他惊奇发现自己身体的各项指标均达到正常。他急忙将这一消息通过QQ群分享给病友,从此陆勇开始无偿为病友代购仿制药,最终,公安机关查到了陆勇违法的事实,在审判阶段,1 000多位受到陆勇帮助的患者自发来到法院为他求情,现实生活中的判决考虑到了国法与人情,陆勇最终被判处缓刑。
电影在真实事件的基础上升华,设计出程勇的角色,使电影更有张力。同时也指出了中国社会的痛点——医疗改革。国内的医疗改革绝非简单的抗癌药价格这个问题,诸多历史和社会的问题错综复杂,它是一个社会问题,同时也是一个人性问题。我们不能只以单纯财富的积累评价个人的价值,谁创造的财富多就是英雄,是这个时代的宠儿,而是应该更多把关爱的目光投给这个社会上最无助的弱者,正如一位伟人曾经说过的“衡量一个社会的进步程度应该是看这个社会对弱者的关爱程度”,让每一个个体都有尊严地生活在社会中,关怀每一个需要帮助的个体,才是我们社会的当务之急。
近年来,随着中国电影观众的逐年增长,国产电影也得到了长足发展,我们在电影院国庆档、贺岁档票房的前几名几乎都被国产电影占据。我们看到了《美人鱼》《泰囧》《战狼》等电影票房节节高升,一次次刷新国产电影票房纪录。有的电影也赢得了观众良好的口碑。但是,像《我不是药神》这样敢于触碰社会痛点的影片目前还是少数,本片不仅票房取得大丰收,更为难得的是电影对社会现实的关注与表达,它源自真人真事,聚焦的是关乎全体国人的医疗困境。虽然电影利用非常巧妙的技巧避免将公权力摆放在公众面前评价,也没有对体制性的问题做过多质问和表现,它仅仅是展现出这样一种群体的困境与苦楚,但已经给电影足够的冲击感和表现力,且深深打动了观众。在社会剧烈变化的当今社会,对中国的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来说是一个巨大宝库[3-4]。希望国内的电影人能深入社会、解放思想拍出更多有深度、有温度和有希望的国产新片,消除目前很多观众对国产影片“只有笑点,没有灵魂”的刻板印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