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 蕾
(作者单位:长春金融高等专科学校)
数字化技术的全面发展突破了传统编辑模式的弊端,体现出多元化信息对新闻媒体的优化作用。因此,需要就新闻传播途径进行创新,并不断提高编辑的工作能力。同时,在多层次的信息整合中,扩大传媒的信息承载度与信息容量,彰显信息化的时代意义。
智能手机的有效引入改变了新闻传播的载体形式,该形式的特征主要体现在以下几方面。
第一,移动端趋势。主要体现在电视、广告、广播电台的形式转变为APP形式,如今日头条、微博等手机软件,有效满足了人们对信息传递的形式需求,也提高了信息传递的时效性。特别是新媒体软件能够将不同时间段的新闻信息进行整合,引导人们主动对时政、传媒、生产方面的新闻加以关注,结合生活实际进行分类,并促使人们以自我为核心,将不同形式的新闻上传至网络平台。
第二,可视化趋势。人们可以通过软件进行新闻阅读,并通过视频、声音的形式联动人们的思维感知,提高人们对新闻意义的认知。同时,通过移动端形式的数据传播,能够提高新闻传播的效率。
第三,多元化趋势。当前,人们可以通过不同的信息设备,如网络期刊、电子杂志、笔记本电脑等获取新闻,进而满足人们不同的阅读习惯[1],有利于“深度”新闻的全方位拓展。
人们能够通过不同软件形式参与新闻讨论,如使用手机、电脑、IPAD等设备探索新闻事件对社会的影响力。在此过程中,人们能够主观发表自身对于事件的看法,提出负面事件的解决措施。例如,“重庆公交车”事件的讨论中,新闻媒体迅速将该事件的发生成因以“文字+视频”的模式展现,为读者提供了一个适合交流的平台空间,鼓励读者基于此事件发表自身看法,最终实现反思价值。读者需要从自身出发,提高安全行车意识,对“违规现象”进行批判,提高道德意识。再如,“政协双周座谈会”的新闻讨论中,人民从自身实际出发,积极主动地对小镇的发展问题进行资料收集,以新闻的模式及时发表,最终体现了“时效性”价值。
现如今,APP的主体内面多以“热点新闻”和“爆点新闻”进行排列,以时间先后的顺序进行内容体现,向读者直观性地展示大流量数据的新闻内容。同时,“热点新闻”能够提高读者的阅读积极性,进而提高文章内容的流量载体,提高了编辑内容的基本价值,提高了新闻的成本价值。另外,读者能够从新闻中分析我国实际发展方向和民生思想,帮助读者全面认知十九大后的国家政治、经济、市场动向,体现了“热点新闻”的意义。
此外,学术期刊也是表现新媒体流量的一大媒介,不仅拓展了新闻编辑的表达方式,还体现了新媒体时代的价值影响。因此,就期刊编辑而言,需要编辑具有角色意识、创新意识、法律意识、学习意识,整合期刊文献与新闻的兼容性,全面适应新时代的新闻媒体需求。
新媒体的时代背景提升了读者对新闻的接受力,帮助读者提高对新闻信息的认知度,基于不同的新闻内容进行思考、探索与反馈,最终体现出新闻的“时效性”价值。就新媒体传播模式而言,通过音频、文字、视频的表现形式,研发了能全面被读者接受的阅读模式。同时,可视化的新闻模式能够更好地被读者所接受,进而创造新颖的阅读空间。正如杨晓丹学报论文中所提到的“新思想、新观点、新信息的传播、阐释与交流为己任”关于新媒体新思想内容,可以说,新媒体的空间模式将读者引入了一个全新的思想空间,合理调整了读者对新闻的接受模式。所以,编辑需要将新的信息传递方法融入新闻中,强化读者的基本感知,促使读者对新闻的发生、解决、影响进行了解,实现“新闻接受”的目标。
第一,网络稿件的挖掘。编辑需要对网络稿件内容进行探索,特别是需要将影响力不同的教育、科技、民生的新闻资源进行整合,促使新闻内容能够体现阶段国内外发生的实事“热点”。具体来说,需要对不同的新闻素材进行调研,结合大众的主体关注点进行纵向开发,进而有效保证新闻内容的专业性。众所周知,网络稿件均伴随一定的时效特征。所以,需要编辑在操作过程中进行内容整合、优化与创新,进而体现出不同类型新闻内容的价值意义。
第二,网络纪实信息的挖掘。编辑需要对新闻的科学性、合理性进行审批,借助记者对实际情况的记录,有效杜绝虚假信息的发生,进而确保新闻稿件真实性[3]。同时,需要对网络资源内容进行有效提取,整合涵盖数据、具体事件、关联人物、事件影响效果的基本内容,促使读者能够基于严谨的新闻报道掌握不同新闻事件的发展动向。
第三,网络评论的筛选。编辑需要针对新闻热点的评论内容进行分析,排除伴随社会舆论性质的新闻主题,提出正确价值观的新闻动向,促使读者能够在正确的引导中进行政治信息拓展。同时,需要降低虚假网络信息、负面网站的出现率,建立合理的立法制度,促使新闻内容具有正确价值观,且具有合理的效益功能,保证社会治安的稳定性。
第一,思想价值。编辑需要将不断学习先进的国家政治理念,拓展党建思想和政治思想的核心内容,不断端正自己的态度,树立正确的三观。同时,编辑需要基于民生、国家的发展问题进行多元化的问题探索考虑,促使编辑的思想能够及时接轨时效性的政治理念,对其发展有积极意义。
第二,利益理念。编辑需要树立有利于国家发展的利益观念,塑造自身核心价值观,充分体现新闻内容的利益价值。同时,需要探索新闻内容的时效性,进而保证读者从报道中了解实时的动向价值。
第三,创新意识。编辑需要不断创新内容的撰写方式,符合受众的阅读习惯,满足人们对新闻内容的基本需求。同时,需要编辑人员不断完善写作能力,拓展写作方法,如散文形式、标题形式等各类方式的基本形式。促使读者通过新颖的内容了解不同的新闻内容,提高读者的阅读积极性。另外,需要编辑具有较强的思维意识,并从中分析读者的心理需求,创造多元化的新闻内容,有效改变新闻内容“千篇一律”的现象,彰显与众不同的创意内容,达到吸引观众眼球的目的。最后,编辑需要从生活实际中进行创新,并利用交互式设计,引导读者基于不同的平台进行讨论[4]。
第一,软件创新。编辑人员需要同技术人员进行软件操作创新,拓展多客户端信息的融合方法,促使多元化的信息主体能够以不同的软件形式进行表现,实现技术整合。同时,技术人员需要创新阅读矩阵,推送于各类阅读群众,彰显出自身软件的优势,进而有效吸引读者眼球。
第二,版块内容。版块内容的选择可以从阅读模式进行创新,如可以从科技、政治、人文、生活等领域进行新闻内容的拓展,实现新闻内容的“自由化”。引导读者基于软件的分类了解主体新闻内容,灵活的体现出不同版块内容的特特点,促使读者能够直观进行新闻筛选,进而评测、推送读者感兴趣的话题。
第三,群体创新。编辑工作效率的创新可以从读者的年龄阶段进行调研,推送适合读者年龄阶段的内容,对内容进行合理评测。同时,需要推送不同的主体内容,促使读者能够基于多元化内容了解软件品牌的优势,有利于打造系统的品牌环境。
完善的编辑策略需要将新媒体的特征融入实际发展中,并利用多元化信息技术方式对信息的处理,优化信息分类,进而打破传统新闻媒体的局限性。同时,需要提高编辑的创新意识,权衡新观念与新闻内容的表现形式,进而促使编辑工作更趋于现代化、信息化、数字化,更有利于被广大群众所接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