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阜师范大学宣传部 山东 273165)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意识形态工作,做出一系列重要部署。面对当前经济转轨、社会转型、改革攻坚的新形势,高校作为党和国家意识形态工作的前沿阵地,必须守土有责、守土负责、守土尽责,同时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需要创新[1],为推动高校事业科学发展、办好人民满意教育提供有力的思想保证、舆论支持、精神动力和文化支撑。
(一)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必须坚持党性,坚持正确导向。正确导向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灵魂,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线。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所有宣传思想部门和单位,所有宣传思想战线上的党员、干部都要旗帜鲜明坚持党性原则。”[2]高校作为知识分子云集之地,是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的前沿,也是国内外各种意识形态相互交锋、相互争夺的主战场,尤其在当今新媒体兴盛的时代,网络的虚拟性、交互性、开放性使得意识形态斗争更具有隐蔽性、复杂性。同时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价值观念多元多变,青年学生思想活动的独立性、选择性、差异性进一步增强,部分学生思想略带偏激和非理性,有的甚至对思想教育工作有一定的抵触,要赢得这场拼韧性的战斗,就需要坚持不懈的耐心与持之以恒的努力,要强化打好这场硬仗和持久战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对意识形态领域斗争的一些假象乱象保持高度的清醒和政治敏锐性,不能听之任之、退避三舍,要敢于冲锋陷阵,不怕招致围攻,对各种不和谐的杂音噪音要敢于发声,敢于亮剑亮旗,要坚决抵制庸俗萎靡之风蔓延,努力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校园舆论文化氛围和良好育人生态。
(二)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的职责与使命。当前,高校的发展大局是抢抓发展机遇,积极主动融入国家和地方创新驱动战略,牢牢抓住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不断提升育人质量,深化高校全面综合改革,推进“双一流”建设,实现内涵式发展。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充分发挥思想引领、舆论推动、精神激励作用,使学校的发展理念与思路内化为师生员工的广泛认识和共同愿景,转化为攻坚克难与推动工作的动力和自觉行动。高等教育综合改革已进入攻坚期和深水期,新旧观念、新旧思维方式和新旧利益格局的碰撞加剧,宣传思想工作要充分发挥其在表达利益、反映诉求、协调矛盾、维护稳定等方面的重要作用,推进学校科学民主决策机制的完善,引导师生员工转变观念、转变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增强凝聚力和向心力,调动积极性和创造性,推动高校改革稳定发展和师生全面发展。
(三)坚持党性和人民性有机统一,树立以师生为中心的价值取向与工作导向。密切联系群众是宣传思想工作的生命力所在,是加强和改进宣传思想工作的关键,高校宣传思想工作既要顶天又要立地。顶天,就是胸怀学校事业发展大局;立地,就是要尊重师生的主体地位,主动到工作一线去、到师生中去,聚焦师生关注的热点焦点问题,回应师生的重大关切和思想困惑。要不断强化服务意识,适应不同群体的思维习惯和接受水平,努力满足不同层次、不同年龄阶段、不同成长背景师生的差异化的精神文化需求,把为师生员工服务作为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不同程度面临自说自话、自弹自唱的尴尬局面,存在浮、虚的问题,要主动走进课堂宿舍、食堂、操场,与师生面对面、心贴心。接地气才有底气,有底气才有生气,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说“基层跑遍、跑深、跑透了,我们的本领就会大起来。”[3]
新形势下的高校宣传思想工作,要立足意识形态领域深刻变化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立足学校改革发展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立足现代传播技术迅猛发展对宣传思想工作提出的新要求,全面提高宣传思想工作科学化水平。
(一)不断解放思想,推进理论创新。理论创新是宣传思想工作健康持续发展的本质要求,是不断提升宣传思想工作服务大局水平的客观需要。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理论创新要把握好三个坚持:一是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紧紧围绕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理念,形成了一系列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进行了一系列新实践,取得了一系列新成就,我们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武装和引领广大师生员工,加强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和“中国梦”重大问题的解读和阐释,深入浅出地阐述和表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丰富内涵和实践要求,深入研究新媒体背景下巩固校园主流思想的舆论引导策略,壮大主流声音在网络世界的影响力。二是坚定文化自信。文化传承与创新是高校的基本职能,是宣传思想工作的应尽职责,要秉承高度的文化自觉和强烈的文化担当,紧密结合当前思想文化和道德建设的实际,传承与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革命文化和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凝铸与培育体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特点、时代特征和学校特色的校园文化,铸就学校事业发展的文化软实力。三是坚持根植于高校全面深化改革的具体实践。日新月异的教育教学改革实践蕴藏着最鲜活、最丰富的思想教育资源,是宣传思想工作出新出彩的源头活水,我们要立足高校改革发展和教学科研实际,着力于与广大师生根本利益密切相关的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着力于师生普遍关注的热点难点问题。
(二)积极探索新途径、新办法,增强针对性和时效性,提升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水平和实效。我们党在长期的革命和建设实践中,善于运用广播、标语、口号、传单、布告、壁报、简报、戏剧、歌谣等群众喜闻乐见的宣传形式开展工作,受到广大群众的欢迎,极大地激发了群众参与革命和建设的热情。当前,高校宣传思想工作的环境、内容、方式发生了很大变化,并面临一系列新课题、新挑战、新要求,我们要努力探索更加有效的工作路径、载体和平台,努力塑造适应新时代需求的更具传播力和引领作用的宣传思想话语体系,要深入到教育教学一线、师生日常生活中,充分发掘既有新闻价值又能反映学校改革发展和学校精神的鲜活素材,注重先进人物和典型事迹的发掘和宣传,传播校园好声音,讲述校园好故事,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和带动作用,改变以宣讲为主的宣传模式,扩展宣传思想工作的平台和渠道,将报告会、演讲会、论坛等宣传教育活动与志愿服务、主题实践活动相结合,使教育实践活动呈现丰富性、开放性、灵活性和常态化的特点,拓展新媒体工作载体,建构平面媒体、电子媒体、网络媒体等全方位的校园宣传载体和平台,充分利用报纸、广播、互联网、手机客户端、户外等进行全介质传播。
(三)创新体制机制,推动高校宣传思想工作可持续发展。我们要加强顶层设计,实现规划引领与科学布局,通过整合优势资源和学校特色资源构建党委统一领导、校院两级联动、党政各部门协同参与的大宣传工作机制和格局,强化学校规划、政策等方面的支撑与支持,进一步开放校园主流媒体的信息源,提供了解学校党委会、校务会、党政联席会等重要会议内容的渠道,发挥其配合中心工作引导舆论的作用,克服宣传思想工作是软工作的片面认识,完善谋划设计、过程控制、考核评价等长效机制,以机制激发工作活力,改进学校新闻宣传和管理的方法,建立健全信息发布机制、政策解读机制和风险评估机制,加强对报告会、研讨会、讲座、论坛、校园网、报纸刊物等宣传载体和平台的建设、运用和管理,提升宣传思想工作者的服务水平与效能,从依靠一支笔、一张嘴到自媒体再到融媒体,不断提高工作的技术含量与和艺术含量,以自身的良好言行做好高校马克思主义意识形态的形象代言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