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园网剧成功模式分析

2018-02-21 22:51余俊炯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14期
关键词:校园网原著网络平台

余俊炯

(作者单位:黑龙江大学)

1 校园网剧的发展

网剧是借助新媒体平台的通道迅速发展起来的,我国从2000年开始出现了网络自制剧的萌芽,随着不断挖掘有内容的“IP”作品,许多优秀的文学作品凭借精湛的内容将其进行影视化加工,改编成影视剧,投放到网络平台上进行播放。

校园网剧的诞生应从《原色》开始追溯,到后来成为一代人记忆的《老男孩》和2014年搜狐自制剧《匆匆那年》,校园题材作品以其特有的风格成为投资者们竞相追捧的资源。后来,相继出品的《最好的我们》《你好,旧时光》《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忽而今夏》等多部青春校园剧登陆视频网站,一经播出,视频点击量大幅度暴涨,校园网剧以其低成本的创作﹑受众集中﹑有着青春亚文化的噱头,带动观众的情感共鸣和校园生活回忆,占据了网络平台的小半江山。

2 校园网剧成功模式的影响因素分析

2.1 IP的“原著党”众多

各大投资商在最初的题材选择上狠下功夫,他们重点挖掘那些拥有众多“原著党”的文学作品进行再创作。这部分作品本身就有精湛的故事情节,其感染力﹑塑造力都成为投资商选择的必要条件。以小说为基础,且拥有互联网属性的IP作品是校园网剧成功模式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

2.2 网剧角色的代入感强

许多电视剧为了上星都会考虑一线明星的加盟,资本对于明星效应的狂热追求使其降低了对角色适合性的考量。而校园网剧更倾向于选择低龄化的演员,这些演员与剧中人物的年龄相近,且本身青春洋溢的特点极符合作品人物。校园网剧的演员在试镜阶段挖掘出许多有潜力的优质演员,也在一定程度上推动了新生代演员产业链的发展。《你好,旧时光》和《致我们单纯的小美好》在女演员选择上就大胆地采用了99年出生的李兰迪和97年出生的沈月,其中,沈月并非科班出身,但在屏幕前的表现可圈可点,深受观众喜爱。有人质疑由素人参演的弊端,但校园剧演员本身原生态的特点正是角色所需要的,相较起来对于演技要求偏低,而且同龄人的演绎更有代入感,引起观众共鸣。

2.3 校园文化的共鸣性

青春题材的校园网剧呈现一种爆发性的发展态势,是因为“青春”二字。口碑不错的几部校园网剧都是一代人青春的缩影,也反映着一个年代的中学校园生活缩影。校园网剧中的影像元素:校服﹑教师﹑操场﹑书本等都将校园生活展现得淋漓尽致。青春期少年的激情﹑懵懂﹑含蓄引发了观众对高中时代的共鸣。文理分科﹑高三考试﹑教导主任都是每个人学生时代所经历的,这些情节的渲染会让观众沉浸在回想自己的旧时光里。校园网剧记录的不只是主人公的成长历程,而是一种大众心理的折射,让观众可以有契机回想过去的岁月,产生共鸣。

3 校园网剧面临的窘境

3.1 校园网剧类型化,模式固定

校园网剧的受众定位是青少年,而且小清新的风格更吸引女生观众。校园网剧不仅定位小众,其作品类型化﹑同质化现象还比较严重,故事模式单一。年轻化观众的审美需求是多样的,也是多变的,单纯的校园题材作品只能一时留住观众,如果校园网剧在内容创作方面不能突破,将会面临滑铁卢,很难有重大突破。

3.2 校园网剧的原创力薄弱

直接购买IP版权固然可以吸引许多原著粉丝,但也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着风险,改编失败带来的吐槽景观也远非资本可以承受。大多校园网剧都是改编网络作品,真正以影视剧出发创作的作品十分罕见。网络文学作品先入为主,许多读者对其场景有了预想架构,在改编作品的过程中,如果未能达到读者对原著的想象感受,很容易口碑下滑,流失观众。校园网络剧应在原创作品方面加大投入,创造出影视剧的优秀剧本,提升网剧的整体质量。

3.3 网络监管的缺乏

目前,国家对网剧的监管力度虽有所加大,但网络信息视频纷繁复杂,很难面面俱到。各种网络平台信息的传播互动,网络媒体对于内容也很难把控。由于缺乏把关人,网络平台上的许多网剧都存在内容低俗的信息,影响着网络生产内容的整体水平,误导观众的审美,导致网剧环境低俗,鱼龙混杂的网剧形象会让用户心存芥蒂,也会成为不法商家企业生产低俗文化的温床,很难创造出网剧的品牌化和精英化形象。所以,网络平台要加大对内容的审查力度,净化网剧的创作环境。

猜你喜欢
校园网原著网络平台
网络平台支持下初中语文翻转课堂教学研究
漂流瓶
课后泛读的有益尝试——原著阅读
数字化校园网建设及运行的几点思考
试论最大匹配算法在校园网信息提取中的应用
网络平台补短板 办学质量稳提升
拔牙
基于VRRP和MSTP协议实现校园网高可靠性
NAT技术在校园网中的应用
网络平台打开代表履职新视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