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新媒体育人路径探析

2018-02-21 22:28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21期
关键词:媒介育人校园

刘 萌

(作者单位:曲阜师范大学)

高校校园媒体是思想政治教育和文化育人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网络尤其是移动网络的快速发展,相对于报纸、广播电视来说,新媒体已经成为广大受众接收信息的主渠道。大学生作为信息前沿的主力军,新媒介的运用已经嵌入其日常生活,原有信息接收和认知模式不断被重塑,对大学生言行举止和思维方式产生深刻影响。

1 高校校园新媒体育人功能面临的问题

近年来,高校纷纷开设新媒体平台,在传播校园文化、营造校园育人氛围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仍面临着诸多发展问题。

1.1 主流地位边缘化

移动互联网时代人人手握自媒体,方便、快捷地接收信息、发表意见,传统媒体受众被分流。受社会化媒介冲击下的高校校园新媒体,对于学生关注的热点事件关注力度不够,从以往话题的“议程设置者”渐渐变为“议程跟随者”,舆论话语权有被边缘化趋势。

高校校园新媒体存在定位不明确问题,一些校园新媒体,宣传模式和传播理念方式依然停留在传统阶段,简单将校报内容、网站内容搬运,各种会议新闻、领导讲话充斥版面,内容吸引力不强,很难激发学生兴趣和引起共鸣,影响力和威信力有弱化趋势。

1.2 媒介融合力度不够

随着媒介传播形态不断变化,校报、广播等传统意义上校园宣传的主力媒介优势逐渐弱化,以互联网和移动终端为代表的新媒体迅速崛起并赢得大批受众群体。校报、广播的传播速度难以满足学生对于信息获取时间性和空间性的要求,而新媒体以随时随地进行信息传播的优势,更好地满足了学生群体需求,得到了极大的认可和青睐,不同媒介间融合发展成为趋势。

而受传统体制机制的影响,高校内不同媒介间融合力度远远不够,仍处于探索期,部分高校校园宣传媒介存在“各自为政”状态,纸、网、屏等校园全媒体互动大宣传格局有待进一步加强。

1.3 缺乏高素质专业队伍

当前,高校宣传工作已经由报纸、广播转化为网站、报纸、新媒体等多媒介形态并存的宣传矩阵,但人才队伍建设多数未配置到位,高校宣传部门日常宣传工作节奏快、任务重,采编人员紧缺,多数高校校园新媒体处于教师兼职管理审核、学生队伍编发运营状态,缺乏专职从事新媒体管理人员,宣传育人作用有限。

新媒体对于人才能力的要求突破了传统单一的采编范畴,在懂新闻、会采编的基础上,对内容生产、传播渠道与方式,技术运用等都提出了更高的专业要求,但在原有宣传模式下培养的新闻工作者,新媒体运营思维和业务能力难以短时间内跟上新兴媒体快速发展的步伐,内容生产、互动传播等难以取得理想效果。

2 高校校园新媒体育人功能提升路径

高校要通过建设新媒体传播平台,加强新媒体传播内容建设,弘扬正能量,主动占领校园舆论阵地,形成正确的宣传导向,强化价值引领、育人化人功效。

2.1 主动发声,抢占宣传制高点

在多变传播格局下,新媒体力量越来越大,“民间舆论场”的影响力愈发不容小觑,高校宣传工作要及时了解掌握大学生思想动态,顺应多变媒介环境,实现从观念到行动的自觉转换。“万物皆媒”时代,众声喧哗、理性言论与非理性言论并存,大学生群体心智尚未完善,媒介素养有待提升,容易陷入偏颇媒介观点呈现的“拟态环境”中,渐失思考和判断能力。哗众取宠的内容更易引起围观,低俗媚俗更易引发关注,难免造成劣币驱逐良币。大学生在新媒介中的主体意识不断强化,传统主流媒体权威性渐受消解,社会舆论热点和西方文化渗透影响日益增强。

面对喧嚣的媒介环境,高校宣传部门如果只是跟在信息后面跑,对大学生关注的热点问题不闻不问,很难立本清正、有效育人化人。宣传部门主导下的校园新媒体须切实增强紧迫感、责任感,积极研究和把握新媒体发展规律,创新宣传报道模式,主动发声、善于发声,抢占新媒体宣传主阵地。用有趣的内容、生动的报道方式、灵活的传播渠道增进与大学生群体之间的互动交流,保证导向性,追求贴近性,改变说教模式,用更加“接地气”方式增强亲和力、号召力,传播真知灼见,进行价值引领,在多变传播环境中不断提升高校校园新媒体的权威性与公信力,加强舆论引导,让新媒体成为有效吸引、凝聚和引导青年学生的重要平台,真正发挥高校校园新媒体春风化雨的育人功效。

2.2 新旧整合,多频共振齐发力

当前,媒介间融合发展成为大势所趋,高校校园媒体也不例外。高校应加快推进建立长效媒介融合机制,打破固有宣传模式,实现新旧媒介融合共生。

如何打造丰富多样、积极健康的内容生态,满足大学生多样化的信息需求是新媒体值得思考的问题。校报、广播等传统媒体在内容发掘、深入报道等方面具有优势,新媒体在传播时效、渠道等方面遥遥领先,校园新媒体需将传统媒介优势巧妙融入新媒体宣传中,充分挖掘和利用传统媒体的优势,结合新媒体的特性,避免传统媒介生硬、刻板等宣传方式,实现校园媒体间的优势互补,保证信息传播的时效性、全面性、可接受性,实现新旧媒介整合。以微信、微博等为代表的新媒体与校报、广播、电视等主动融合,根据各自传播特点,正确定位,各展所长,及时传播报道校园重大新闻事件、校园生活、服务师生,满足学生群体多样化信息需求,形成资源共享,多种媒介齐上阵的宣传格局。

同时,从学校到各院系,从职能部门到学生组织等各级新媒体平台,应致力于聚合联动、集体发声,多频共振,营造良好校园文化育人氛围。目前,越来越多高校成立新媒体联盟,通过联盟平台形成校园各新媒体间的有效互动,实现信息共享、平台共建、发展共谋,构建全校联动的新媒体宣传格局,营造积极校园文化育人氛围,形成宣传合力、增强宣传,共同传播校园故事、声音和形象。

2.3 强化队伍建设,重视媒介素养教育

拥有政治素质硬、业务水平强的专业队伍是提升校园新媒体影响力的关键。加强校园新媒体人才队伍建设,配置专职新媒体工作人员,完善硬件设施投入,加强管理培训,使新媒体工作人员既具有较高的思想理论水平,了解学生成长成才规律,又熟悉新媒体工作规律,更好地使用新媒体做好育人化人工作。

重视学生队伍建设,学生队伍往往有着较高的工作热情和创新精神,能够站在同龄人视角,用学生的语言进行信息传递,易被学生群体认同和接受。通过专业学习和培训,提升媒介运用水平,打造一支业务精湛、素质优良的学生队伍,为校园宣传工作带来活力和生机。

校园新媒体在做好内容建设、渠道传播的同时,高校要注重强化对学生群体的新媒体媒介素养教育,培养提升大学生利用多种媒介获取信息的能力,适应媒介带来的各种变化,塑造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3 结语

高校校园新媒体要紧跟发展潮流,不断强化信息传播、舆论引导、教化育人等职能,创新宣传模式和育人方式,筑牢新媒体育人阵地,提升权威性、增强凝聚力,更好地发挥价值引领、主流担当的职能。

猜你喜欢
媒介育人校园
文化育人的多维审视
育人铸魂守初心 赓续前行谱新篇
家校社协同育人 共赢美好未来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书,最优雅的媒介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他们用“五招”育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