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媒体环境下网络群体意见交锋及调和策略

2018-02-21 19:17翟继业
西部广播电视 2018年9期
关键词:网民冲突媒介

翟继业

自媒体是指传播者通过互联网这一信息技术平台,以点对点或点对面的形式,将自主采集或把关过滤的内容传递给他人的个性化传播渠道,又称个人媒体或私媒体[1]。自媒体以其平民化、自主性、交互性优势,为人们提供交际、寻求共同兴趣群体、表达话语诉求的平台,自诞生起,快速“吸粉”无数。

但正如尼葛庞洛帝所说,每一项技术或科学的馈赠都有其阴暗面。自媒体从诞生起,思想的争鸣也伴随着不同群体之间的纷争,纷争的涟漪唤起围观者的共情,随之形成大规模的网络群体冲突,其主要表现为网络群体之间公开表露出来的敌意和对对方活动的干涉。

1 网络群体冲突的形成

斯梅尔塞对集体行为的发生条件作了分析,指出集体行为的发生同时受六个要素的影响:结构上的有利条件;结构性紧张;概化信念的发生和扩散;诱发因素;动员参与者;社会控制机制[2]。网络群体冲突的发生,是基于自媒体社交平台的便利性、网络监管机制不健全的情况下,网民可以快速加入到网络“大V”设置的个人情绪宣泄情境中,使群体冲突产生并快速升级。

1.1 内群体产生--结构失衡

网络群体不同于现实的正式群体,各群体成员分散各地,跨越不同文化、年龄及职业等,是典型的非正式群体。内群行为是指两个或更多个体间的互动,这些个体处于一个共同的或共享的社会自我范畴化或社会认同之中[3]。群体成员虽没有群体规范的约束,也没有科层制的领导体系,比较松散,内部会经常发生矛盾,但有着共同的利益需求、认知体系,一旦遭遇外群体的攻击,会迅速地集合起来,显示出群体的凝聚力,组建临时的讨论群,商量策略,团结一致对外,由此,从松散的大众集合成为紧密的一体性单位。

1.2 社会分层、利益向背--偏见的根源

社会分层是当前社会结构的表现形式,社会分层是指社会成员、社会群体因社会资源占有不同而产生的层化或差异现象。这里的社会资源是指对人有价值的全部资源的总称,包括政治、经济、文化资源,等等[4]。网络社会亦如此,表现为不同层次群体之间互动,各个网络分层群体都有自己的共同利益。在自媒体环境下,虽然人人握有“麦克风”,但影响力却很小,很难引起广泛关注,话语权仍被极少数的“意见领袖”掌控,这样,一旦“网络大V”发出一致对外的动员,能很快引起圈内网民的“共情”,为维护所共同拥有的诉求,倾力参与其中。

1.3 社会控制稀缺--外部监管有限

自媒体环境呈现匿名性、信息传播快、实时监控难度大的特点,治理网络冲突、引导网民情绪的机制还不成熟,有关治理网络法规制度还不健全。社会控制因素缺位,外部监管有限,大多网民便心存侥幸,责任意识薄弱,个人主义观念突出,肆无忌惮在网上抨击。自媒体随即出现失范现象,偏向问题滋生,大规模的网络群体冲突一触即发。

2 网络群体冲突的危害

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缩影,网上的每次动荡都会在现实社会中引起波澜,对社会的各方面造成不同程度的危害。

2.1 政治上的危害

当前,我国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复兴、实现伟大“中国梦”而不断探索,正处于深化结构性改革的深水区,改革不免触及部分人的利益,这些人利用捕风捉影的消息,通过网络制造矛盾,误导网民,引起大规模的网上群体冲突,严重危害了党和国家的形象,破坏改革坏境,极大地阻碍了改革进程。

2.2 经济上的危害

网络群体冲突对经济的危害是快速的,一旦冲突爆发,就会对某个企业经济造成损害,特别是同质化企业之间的冲突,这种“零和博弈”,最终只会两败俱伤。由于自媒体个性化推荐式的“协同过滤”服务,尤其是当媒介偏向存在时,网民只看到冲突一方的观点,作为旁观者的网民也会形成心理偏向,特别是关于药品、食品等关乎民生的企业信息。这样冲突一方的企业就会陷入致命的旋涡,企业形象损害、产品销售大幅度缩水,甚至破产。这些现象严重破坏市场秩序,对于经济的发展极为不利。

2.3 文化、教育上的危害

据中国互联网数据平台(CNNIC)第40次统计,10-19岁网民占19.4%、20-29岁网民占29.7%,总比例占49.1%,占据网民比例的一半左右,是自媒体网络的重度使用者。这一层次用户大多是学生群体,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还不成熟,防范意识薄弱,辨别能力差,情绪控制自制力差,盲目跟风,极易被误导。这类群体处于学习、文化培养的关键期,任由其参与网络冲突,世界观、价值观就会有偏差,不利于主流社会认同的培养。

3 解决网络冲突策略

网络冲突是社会现实的反映,相比现实社会的小规模群体冲突,治理难度更大,成本更高,所以,一定要加大治理力度,同时需要各方力量协同,避免产生更大的社会危害。

3.1 健全法规,加强监管

网民参与到网络冲突的纷争,大多是由于没有政策顾虑,大肆在网上造谣生非,有意恶化网络环境,心存侥幸、法不责众的心理现象依旧普遍。网络社会是现实社会的一部分,应健全相关法律法规,兼顾社会方方面面,在法律政策上建立追究责任制,并全面开展普法教育,形成社会共识。另外,由于网络的话语权依旧被少数“意见领袖”控制,应密切关注其言论和动向,做到有的放矢,在源头上控制舆论方向。治理莫过于防范,在审核把关方面丝毫不松懈,加大力度依法审核自媒体、公众号平台,一旦发现不良苗头,立即制止。

3.2 权威引导,防止极化加剧

群体中的成员正如勒庞所说的“乌合之众”,处于集体“盲目”状态,群体冲突的双方“零和博弈”思想严重,对于冲突一方的说服,会选择性理解、逆向解读,加上传播隔阂现象的存在,双方的“鸿沟”越来越大。针对这种情况,应采用第三方介入、两面提示的策略,传统权威媒体应积极加入,极力尽到“把关人”的职责,化“被动”为“主动”,加强舆论引导力,根据舆情监测,传播大量的真实“信息流”,冲淡“情感流”的传播,减轻双方的集体“相对剥夺感”,合理引导冲突双方修复关系,达成和解。另外,注重社区及网络社区优势,消除“传播隔阂”,减少误解,避免更大的群体极化。

3.3 加强教育,提升媒介素养

媒介素养为近用、分析、评估、创作和参与各种媒介信息提供一个架构[5]。是一个人媒介认知力、解读力、创造力、参与力的综合体现。当前,自媒体用户大众化,普及速度飞快,渗透各个阶层。但媒介教育滞后,发展不成比例。当前,应根据不同年龄段、学历层次的人群,制定相应媒介素养读本,列入各个教育阶段以及不同学科的必修课,同时,传统媒体借助客户端、微信公众号等普及媒介知识,这样形成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多方合力,提升全民媒介素养。

[1]申金霞.自媒体的传播特点探析[J].今传媒,2012(9):94.

[2]Neil J Smelser.Theory of CollectiveBehavior[M].New York:Free Press,1962.

[3]迈克尔·A·豪格,多米尼克·阿布拉姆斯.社会认同过程[M].高明华,译.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1.

[4]李强.社会分层十讲[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

[5]荣建华.中国媒介素养教育论[M].北京:社会科学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网民冲突媒介
耶路撒冷爆发大规模冲突
媒介论争,孰是孰非
网民低龄化 “小网虫”的明天谁来守护
书,最优雅的媒介
有关公路,网民有话说
欢迎订阅创新的媒介
反思媒介呈现中的弱势群体排斥现象
论跨文化交流中的冲突与调解
“邻避冲突”的破解路径
一次冲突引发的思考和实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