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市土地房产交易中心 广东·深圳)
事业单位在日常运作的过程中势必会涉及资金的往来支配等,为了能够对于资金来往等情况进行有效的管理,必须通过会计来对各项资产资金运作情况进行相应统计,这样才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资产以及资金等收支情况清晰明了。不过在实际的运作中,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过程中存在一定的不足,导致会计监督无法有效实施,这不利于会计数据的准确性,也难以对事业单位的利益起到保护作用。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指的是事业单位在会计编制的过程中,需要对相关会计单据等进行核对和有效的保存,真实地记录事业单位各项资产资金来往收支情况,并对资金收支等事项进行合理的控制,避免一些不合理的资金支出等情况的发生。
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落实主要从两个方面实施,一方面事业单位会计监督需要对于内部的各项经营事项进行监督,比如相关发票的报销或者对资金收支等进行全面的整理统计,确保数据的真实有效性。另一方面则需要对与外界进行各项交易中的交易单据真伪性进行检查,并对与外界交易过程中交易事项以及金额的合理性与否进行判断,确保事业单位资金使用支配运作合法合规。
我国目前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现状特点主要为三个方面。首先,我国目前事业单位对于会计监督方面整体认知还偏低。大多数的事业单位对于会计工作的认知只是把会计工作当成会计单据的整理工作,对会计工作缺乏正确的认知自然也就无法实施有效的会计监督。其实,对事业单位而言,会计单据的整理只是其基础工作,会计工作的重要之处在于确保事业单位资产资金使用效率的提升,对资金使用科学性进行掌控,同时助力事业单位内部控制。因此,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会计认知的不足会直接影响到会计监督作业。
其次,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作业中有效性较弱。其主要原因在于我国事业单位的相关会计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缺乏独立性,由于事业单位的会计人员以及财务人员的薪资发放均来自事业单位,具有着铁饭碗的特性,这些会使得会计及财务人员对事业单位依赖性较大,对于事业单位的领导服从性也较强。因此无法独立实施会计监督作业,影响会计监督成效。
最后,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会计监督并没有专业的职位或者规章制度,导致我国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更多情况下属于会计以及财务人员自律性作业内容,造成会计监督事项无法得到有效的落实。
通过上述对于我国事业单位会计监督的现状能够发现,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对于会计作业的认知程度还较低,只是简单地将会计作业当作是会计单据整理工作,没有意识到会计作业的其他功效。由于对于会计作业的认知偏差,造成我国事业单位对会计监督重视程度较低。在具体的操作过程中,事业单位的财务部门管理人员只是要求会计作业人员对于相关数据录入的正确性加以保证,对于会计的各项开支合理性并未做出相应的要求,导致一些不合理的支出行为难以在会计监督环节得到识别和制止。同时,部分事业单位将会计作业外包给专门的会计师事务所打理,在外包过程中认为外包已经将所有会计事项转移,也因此并未对外包的会计师事务所进行作业监督,这些都会造成事业单位在会计作业中会计监督落实欠缺,无法有效实施会计监督。
要想有效的实施会计监督,需要相应的会计基础。会计基础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对于会计监督需要设立相应的专业人员,如果人手不足则需要财务部门将监督职责加以明确;另一方面需要高素质人才才能够对事业单位会计作业进行有效的监督。但是我国事业单位会计基础不足,很少有事业单位对会计监督设置专业人员,而且也没有将监督职责进行明确划分,导致会计监督难以强制性实施。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缺乏有效的外部监督。与企业相比,我国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缺乏明确的外部监督机制,加上事业单位的会计数据以及会计作业相对封闭,无法实现公开化、透明化,使得外部社会群体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数据难以了解,缺乏会计数据自然也就无法进行相应的会计监督。因此,我国事业单位要想得到有效的外部监督,就必须对事业单位的相关财务会计数据等进行披露,这样外部会计师事务所等民间机构才能够实施外部监督,促进事业单位会计质量的进一步提升。
会计监督的过程中一个非常重要的环节就是审计环节,审计环节是基于独立第三方的对于会计内容进行的核查和监督,因此审计是保证会计监督的一个重要环节。我国事业单位在财务部门中对于审计职位基本未进行单独列出,往往由财务部门人员兼职,这就造成审计作业无法独立性落实实施。审计工作一旦缺乏独立性,那么审计作业的效果将会大打折扣。尤其是我国事业单位呈现家庭式或者关系式的内部治理模式,这会进一步造成审计作业的员工难以独立实施,会计监督也就无从落手。
随着互联网信息化的不断发展,网络会计开始逐步实施并铺展开来,不过目前我国的事业单位在作业的过程中大多为会计电算化作业,并未实施更先进科学的网络会计系统。会计电算化作业主要的功效在于加快会计数据的录入以及整理,但是对于会计监督缺乏有效的帮助,而网络会计则能够实现会计监督,结合大数据来判断相关财务支出是否符合行业标准,同时对于各项财务数据等进行计算分析,来判断资产优化情况。因此未能有效运用信息化的会计作业系统,会削弱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
事业单位管理者应当按照会计准则的要求和最新颁布的物权法的规定,对自身事业单位经营和财务状况积极建立会计监督体系。可以通过会计监督提前发现事业单位财务工作体系中存在的问题,认识到会计监督对自身经营管理体系和财务工作体系完善的重要意义。会计监督不仅能够为事业单位提供可靠财务信息,并且能够促进经营管理和盈利能力的提高,同时也符合日益严格的税务检查和法律要求。事业单位应当提高财务人员实施会计监督的积极性,并赋予相关权力,以切实发挥会计监督的实际作用。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监督基础的两个层面都存在一定的欠缺,导致事业单位会计监督受到影响。因此,要想提升事业单位会计监督水平,需要从该两个方面分别入手。一方面需要对于会计监督设立专门的职位,使得会计监督能够实施专业人员落实,如果事业单位规模较小,则必须由财务部门管理人员明确监督职责的归属,让会计监督责任得到有效划分,并实施责任制度,这样相关的会计监督人员才能够提高监督积极性,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作业进行有效的监督。
另一方面我国事业单位缺乏对于会计人员进行培训的意识,许多会计人员上岗之后长期得不到专业化的培训,导致技能难以得到提升。同时我国会计法律规章制度现今处于多变期,如果会计人员不经常进行培训,就难以跟上社会发展需要,对于会计监督的能力要求也就无法满足。因此,事业单位需要进行定期培训,以提高事业单位会计人员能力,提升监督质量。
事业单位要想实施会计监督,仅仅依靠自身会计监督显然不够,还需要外部会计监督。但是事业单位由于会计数据等缺乏公开透明化,导致外部会计监督无法有效的介入,因此事业单位要想得到外部会计监督,必须对相关会计数据等加以公开。在具体的公开过程中,除了一些涉及国家机密数据之外,对于一般经营运作数据等进行全面的公开,既能够接受外部对于事业单位的会计监督,而且也能够使得事业单位的消费由于公开的因素加以遏制,避免一些铺张浪费,对事业单位的经营优化会起到帮助作用。
内部控制科学完善与否是衡量运营绩效的重要指标,建立并完善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是科学有力财务监管体制的前提。事业单位强化财务监管,做到可持续的发展,提升竞争力和竞争优势,就必须建立并完善涵盖运营管理各角度各方面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处理的操作流程加以规范、杜绝漏洞、保证资金安全,具体包括授权批准控制、不相容职务分离、会计系统控制等制度。
目前我国事业单位在实施会计作业的过程中大多采取电算化作业,并未进一步升级为网络会计作业,这样就无法运用到网络会计的相关技术优势比如大数据分析法等实施高效的会计监督。因此未来我国事业单位在会计作业的过程中有必要升级为网络会计作业,通过网络会计的相关功能尤其是大数据功能对会计数据进行分析,寻找不合理性的会计数据以及相关会计风险,借助网络会计来提升会计监督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