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措郎杰
一妻多夫制指一个女子同时与几个男子结为夫妻的婚姻形式。一妻多夫制的文献资料较多,大多数文献资料没有明显地指明对一妻多夫制的排斥或者不认可的观点,但在字里行间里无不透露出对一妻多夫制的不认可,甚至排斥的观点。任何事物无论是个别性还是普遍性,只要存在,必然有存在的土壤和理由。昌都市江达县娘西乡帮达村(以下简称帮达村)一妻多夫制较为普遍,这种普遍性具有它的合理性,因此,深入分析其存在原因,也就无需评论和排斥帮达村的一妻多夫制的普遍性。
娘西乡帮达行政村藏语意为“草坝下面的村庄”,位于江达县娘西乡东部,幅员面积68.6平方公里。村委会驻地海拔3928米,距离县90公里、乡政府18公里,辖普巴、卡贡、国修3个自然村,全村常住人口42户310人。村中没有寺庙。
帮达村是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草场总面积18523亩,牧业饲养牦牛、黄牛、马等;耕地面积213亩,主要产青稞、土豆、芫根、豌豆等。全村生态保护良好,气候冬季寒冷,夏季凉爽,雨雪时间长。村庄周边植被茂盛,森林总面积5万余亩,有松树、青杠等树种。野生动植物众多,主要有熊、豹子、野猪、獐子、鹿、雪鸡、旱獭等。林下资源丰富,主要有冬虫夏草、松茸、樟子菌等。
全村42户中21户为一妻多夫制,占全村户数的一半,其中两户父母和兄弟都是一妻多夫制,所以,总共有23个一妻多夫制。在23个一妻多夫制中,一妻二夫的有14个,一妻三夫的有7个,一妻四夫和一妻五夫各1个,总共81人,占全村人口26%多点。帮达村都为兄弟共同一起为一妻,没有朋友共同一起为一妻现象,一般情况下妻子先跟长子一起生活二至五年,然后妻子按照兄弟年龄顺序一起生活,也有妻子跟几个兄弟交织生活在一起。在家中除了父母有至高无上的尊严以外,家里一般大小事都要听从长子的安排,一妻多夫家里无论妻子与哪个兄弟生的孩子,孩子都管长子为父亲,其他兄弟称叔叔。帮达村没有男的去做上门女婿,一般女的都有嫁出去的习惯。
资料显示西藏的一妻多夫制有上千年的历史,帮达村的一妻多夫制现象的历史也比较久远,一妻多夫制既是有历史传承的一面,也是现实的选择。
很多资料里显示,一妻多夫制是保护家庭财产不分散的一种办法,也是产生一妻多夫制的理由的共识。确实保护家庭财产不分散是一妻多夫产生的重要理由,同时有其他方面的原因,只要全面客观地分析一妻多夫制产生的根源,那么我们能够正确地看待一妻多夫制普遍存在的现实。
(一)自然环境对一妻多夫制产生一定的影响。西藏的一妻多夫制多数产生在昌都一带。昌都一带的地形地貌主要是山高路远,极大地限制了人口的流动,很多人从生到死也没走出去过大山,相对封闭的自然环境,就只能就地解决每个人的婚姻大事。如果远嫁到他乡,那么很难一年半载也见不到自己的父母兄弟姐妹,于是自然环境的封闭性也限制了在更大范围内择偶的余地。帮达村四周环山,从所辖乡政府到帮达村要翻越一座山,这是唯一通往外界的公路。帮达村东与波罗乡接壤,通往波罗乡有一条乡间小路,骑行摩托车需要两个小时,帮达村大部分女儿嫁到波罗乡,帮达村娶上门的媳妇也大部分来自波罗乡,帮达村群众的娱乐活动和宗教活动绝大部分参与波罗乡的活动,很少参与本辖区乡的活动,也很少有在本辖区乡里婚姻来往,所以婚姻取向也与群众在社会实践中的来往有很大关系,自然环境的封闭性,缩小了择偶的地域范围。
(二)男女人口比例严重失调促使一妻多夫制产生。男女比例失调对社会的良性稳定运行、社会伦理道德体系会造成冲击,如婚配失当、人口拐卖、性行为犯罪、反社会情绪等。一定的辖区范围里需要男女比例平衡,男女比例失衡催生了一妻多夫制,一妻多夫制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男女比例失衡带来的社会负面影响。帮达村十八岁以上男的有132人,女的有83人,男女比例大约1.6比1,然后排除整村的亲属关系,在相对封闭的帮达村来说严重失衡了男女比例,一妻多夫制在婚姻选择上较好地调整了男女比例失调问题。
(三)村民的生产生活需要一妻多夫制。帮达村是以牧业为主,农业为辅的行政村,家庭生活中男主外女主内,男女工作分工比较明确。一个家庭既需要上山料理家庭牲畜,又要经常性地进县城购置家庭必需品,大部分运输需要马驮人背,在这种情况下,男人扮演着重要角色,每家没有两个以上的男人,家里的生产生活举步维艰。帮达村根本上没有去做上门女婿的现象,每个家庭每个兄弟娶来媳妇既不现实,也不利于家庭的和睦团结。在现实生产生活中一妻多夫制利弊比较,利大于弊,因此,一妻多夫制是家庭生产生活最为理想、最为合理。
(四)一妻多夫制也有家庭财产聚集的作用。一妻多夫制使兄弟不分离,兄弟在一起不分财产,团结合作,和睦相处,财产不外流,有利于家庭幸福家族兴旺。在这样的现实需求之下,一妻多夫不仅不会受到父母的反对,还会得到社会的认可。如果兄弟要分家,首先要解决住的房子,在帮达村盖房子造价在40万元左右,男方女方家都出了钱也会使两家的积蓄几乎因盖个房子而化为乌有,因此,一妻多夫制解决了分家带来的种种问题。
这些是一妻多夫制产生的重要原因,当然还有其他方面的原因,比如:帮达村气候恶劣,很多女孩不愿意嫁到帮达村来的;有的在传统观念的影响下,较为认同一妻多夫制所起作用的。等等,这些或多或少是产生一妻多夫制的因素,产生一妻多夫制的原因多方面的,而且一妻多夫制在一定时期内特定的辖区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的历史时期内调节男女比例失衡、社会和谐稳定、家庭和睦、家庭经济发展等方面起到积极的作用。
婚姻制度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完善,人类最初期,生产力非常低下,人们与自然抗争的能力很薄弱,只能依赖原始群落的集体力量,组成群体,群居生活,正如恩格斯所说:“以群的联合集体行为来弥补个体自卫能力的不足”,在这个时期,人们群居生活,也就是群婚制。随着生产力的逐渐提高,原始公有制的生产关系逐步由低级阶段向高级阶段发展,男女的关系也随之发生变化。从最初的毫无限制的男女关系,逐渐形成相对稳定的成对配偶婚制,即对偶婚姻制。随着原始社会崩溃,阶级社会的形成,开始走向文明时代,婚姻行为有了规范,逐渐形成了一夫一妻制,婚姻制度日趋完善。不言而喻,帮达村的婚姻形式必将走向一夫一妻制。
(一)随着基础设施的不断改善,极大地拓宽了交流的渠道。帮达村现在与外界的交往不再受自然环境的影响,帮达村的公路虽然是土路,但家家都有摩托车,很多家购买了汽车,极大地方便了出行。通讯网络也开通了,及时能够了解到外面的世界。择偶方面不再受地域空间的限制,可以在更大范围内可以选择配偶,也不受帮达村男女比例失衡的限制,在更大范围内交往,能够缓解帮达村本身男女比例失衡问题。
(二)随着群众受教育的普及,婚姻观也有所改变。帮达村现在适龄儿童上学率达到了百分之百,文化水平的提高,群众的观念随之有了很大的变化,从过去父母支配婚姻到自己支配婚姻转变。文化水平的提高,解除了交流的障碍,有利于融入到更大范围社会圈子,向往自由婚姻的愿望更加强烈。
(三)生活水平的提高,为一妻一夫制提供物质基础。物质决定精神,物质生活水平达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人们更多追求精神生活。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也对婚姻的选择上有了物质的保障。一妻多夫制在财富集聚上发挥了积极的作用,当财富集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一妻多夫制的优势也显现不出来。物质生活的提高,很大程度上从繁重的劳动中得到了解放,大大减少了劳动的轻重区别,现在村里男人干的工作女的也能干,基本上在劳动中不再需要男女区分了。同时,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家庭人口越多开销也越大,人均生活水平显现不出来。在帮达村也将近一半户是一妻一夫制,日子也过得幸福美满,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也不亚于一妻多夫的家庭。因此,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也会减少一妻多夫制的家庭。
一妻一夫制是人类比较理想的婚姻方式,但我们不得不承认一妻多夫制在特定的历史时期特定的地域范围内,所起到的社会稳定、经济发展的作用。因此,在西藏自治区施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婚姻法》的变通条例第二条中明确指出:“废除一夫多妻,一妻多夫等封建婚姻,对执行本条例之前形成的上述婚姻关系,凡不主动提出解除婚姻关系者,准予维持。”这条条例既尊重了西藏民族习俗和历史,也对西藏的婚姻形式走向文明指明了方向。那么,我们要正确审视一妻多夫制的现状和积极的一面,还要积极引导正确的婚姻观,使群众在婚姻选择上得到自由和幸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