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文随境随学生

2018-02-20 23:58王倩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读文随文北大荒

王倩

“随文识字”一直都是近几年小语教学的热门话题,各校也都围绕这一教学方法开展了各类研讨活动。它是指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到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由字到词,再由词到特定的语句,甚至再将语句纳入一段文字中去理解。它以激趣减负为主渠道,把生字、词放在特定的语言环境和具体的一篇篇课文中来感知、理解和掌握。在教学《北大荒的秋天》一文时,我采用了随文识字的方法,对这一教学方法有了一些新的感受。它可以避免大规模出现字词,加重学生短时记忆的负担。但要求也的确要比集中识字更高,教者必须充分研读教材,整合文本知识资源;充分设计教学情境,优化师生合作学习;重视学生样态分析,提升资源放大利用。也是就是说随文识字,重在“随”,随的是课文,随的是情境,随的是学生,是一种有向、自然的生成过程。

一、随课文:基于充分的文本研读

教师对教材的理解不同,对课标的解读也有差异,导致了所教学生对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层次不同。要想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教师自身要强化知识、提升素养。只有更准确地解读教材,吃透标准,才能更准更科学地引导学生学习知识,掌握技能。

随文识字是从文入手的,学生面对的生字都不是孤立的,也就是有一定的语言环境。课文是学生识字的主要载体,这是随文识字的优势,也是随文识字的最大特点,“字不离词,词不离句,句不离文”。既然有语言环境,大部分生字学生就自主学习去解决,如联系上下文猜字,借助拼音等,识字有借助的平台,有抓手,而不是孤立识字,片面识字。

《北大荒的秋天》一文以写景为主,描绘了北大荒秋天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展示今天的北大荒是个富饶而美丽的地方,抒发了对北大荒由衷的热爱之情。文章呈总分总结构,二三四节分别从天空、小河、田野三处入手,描绘了它美丽的自然风光和丰收景象,文字优美,画面斑斓,诵读性强。这一特点体现在随文识字教学上时,我采取了引领学生在移步换景的读文过程中相机识字,在课文中发现生字、生词,让学生在诵读中完成识字的学习活动。这样的识字教学不失语境,不突兀。通过充分诵读,让学生体会文中所描绘的景和表达的情,并由此欣赏和品味作者那种简练而又多姿多彩的表达方式。

二、随境:基于原生的情境再创

如何让学生能够走进课文,边读文边识字呢?这里就有一个情境创设的过程,创设与课文相匹配的情境,寓文于境中,让学生的情感和能力相结合,打好识字最好的基石。这一课中我通过创设情境带领学生想象到北大荒秋游,调动学生读文兴趣,通过语言引导,创设分享在北大荒看见的美景这一情境,引导学生读文交流识字。

例如:一开始提出要去北大荒秋游,就带给学生一个问题:“大家知道北大荒在哪里吗?”学生纷纷拿出提前预习的资料,交流对北大荒的认识,在交流过程中,一个学生就提出:“老师,我爸爸说北大荒原来很荒凉,后来人们去种粮食就不荒凉了!”我便借机抓住这一资源,引导学生深入了解:“是怎样的荒凉?能具体说说吗?”学生就对北大荒最初的状态进行了一些交流,“那里没有人住,没有村子。”“一点植物都没有,寸草不生!”“那里很荒凉!”这个“荒”字也就得到一个自生的认识和理解。这一过程是学生在虚拟的情境中真实地进行内心活动和体验。

三、随学生:基于丰富的生本样态

许多教师往往心中有教案,却很少关注学生动态学习过程中所生成的资源,包括对这些资源的利用,这就是我们常说的“心中有案,行中无人 ”,导致课堂教学缺失生命活力。美国心理学家加德纳的多元理论指出:每个人都是具有多元智力的个体,智力之间的不同组合造成个体间的智力差异。面对差异,我们与其消极观望,抱怨其实造成学生学习成就差异的罪魁祸首;还不如积极应对,把它当作一种教学资源来开发。

“随学生”这一要求就尤为重要,最精彩也是最能体现“生本”理念的。要求教师能够在带领学生读文识字的过程中灵活机动地处理每一个生字的出现方式或记忆形式;要善于在学生学习过程中,抓住学生个体对生字不同的认知程度来捕捉教学资源,放大资源价值,从而将这一生字的学习点变成生本流露到聚焦关注这一非常自然的學习过程!在这一课教学中,我的预设点都是固定的,对于生字的出现方式相对比较单一,当我行课到某一知识点时,便想方设法地用预设好的导入来引出,时常会让教学显得刻板、生硬,识字教学不够灵动。相反,许嫣娜老师上《乌鸦喝水》一课时,每一个生字的教学都是由学生的学习过程中自然提出,顺其自然地展开,没有教师可以牵引。

比如,在带领学生读文时,遇到了 “银灰”“橘黄”“血红”“绛紫”“黑红”这些词语,学生在“橘黄”“绛紫”“血红”这三个词上卡了壳,读音、含义都比较陌生。师:“这些词语是不是有点拗口,读不太准?不太理解?”生:“有一点。”师:“那我们一起来解决!”学生能理解构词特点,但对颜色的具体感知有缺乏,要真正感知这些纷繁的色彩,学生有一定的障碍。出现了这样一个学生学习样态,我们不能因为知识点难以解说就放过,而应该抓住这种资源,展开有效的识字教学。我及时调整,利用课件中的一个云霞图片,将学生置入于北大荒真实的场景图片氛围之中,让学生产生身临其境之感。天边的云彩的用具体的图片情境展示,通过颜色的对比分析,相机理解“银灰”“橘黄”“血红”“绛紫”,通过这种情境创设,将识字落实在具体的图文对比之中。同时,对词义的理解,不仅仅停留在字面,还关注其所处的整个环境,无论是语言的,还是画面的。学生面对这多姿多彩的景物,对各种色彩的感悟就能品味出它的美不胜收了。

随文识字是一种非常流畅高效的识字教学方法之一,掌握好以上三个策略,不仅能有效地提高学生识字的数量和质量,促进学生语言的发展,还能提升教师整体把握行课的能力,培养孩子在日常的阅读中主动识字的习惯。

【作者单位:常州市丁堰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读文随文北大荒
让随文练笔回归语言本位
随文仿写:由读到写的有效迁移
随文练写,汇滴成河
当延安精神遇见北大荒
随文活色 练笔生香——小学语文随文练笔实践举隅
从北京到北大荒
前“练”后“写” 读“文”写“作”
北大荒:新航母,再出发
在“读”文过程中实现体悟式阅读教学
弄清段落关系 按图索骥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