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导主动参与建构动态课堂

2018-02-20 23:58孙莉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涂色对折圆柱体

孙莉

任何学科的教学中,教与学都是相辅相成,以教带学,以学促教,是教学活动开展的最终途径。因此小学数学教师在实际教学的过程中应打破“教师教、学生听”的听课模式,引导学生们主动参与到数学问题的思考与探索当中,通过创设情境、实践操作、小组交流、深度探究以及学以致用等方面,引导学生们从主动思考问题出发,发表自身的学习意见,进而达到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最终目的。

本文主要讲解了教师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们对数学知识“心动”“手动”“口动”“脑动”“意动”,共同建构动态的数学教学课堂的一些策略。

一、创设情境,促使“心动”

兴趣是激发小学生们进行数学学习潜力的有利条件,在实际教学时,教师根据内容创设一些有趣的教学情境,有效激发学生们学习数学知识的兴趣,促使学生们对数学知识“心动”,以达到有效的教学效果。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分数》这一课的内容时,先组织学生们完成一个小游戏来引入“分数”的概念。我要求学生们先拿出一张A4纸,再要求学生们自己动手将A4纸对折,对折后再将对折后的纸张进行对折,此后展开纸张,让学生们拿起彩笔在对折后的纸张中选择一块区域进行涂色,涂色完成后,向大家展示自己涂色完成的作品。有的学生说,自己涂色的部分占了纸张的一半;也有的学生回答说,自己涂色的部分比较少,只占了纸张一半的一半。根据学生们回答的内容,我引导学生们去思考:纸张的一半用分数表示是纸张的几分之几。

二、实践操作,鼓励“手动”

实践操作是提高学生们动手能力、活跃课堂气氛的有利条件,教师应当将实践操作融入课堂教学中。鼓励学生们学习时进行“手动”,促进手脑的结合,以促使学生们对知识的理解更透彻,以此获得高效的课堂教学。

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统计与可能性》这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我直接给学生们每人一个不透明的箱子,每个箱子里都有一黄一白两个乒乓球,然后学生们随机地从箱子中抽取一个球并记录它的颜色,每个人做十次重复实验。要求学生分别展示自己的数据,并将白球和黄球出现次数列成条形统计图记录在黑板上,然后我提问学生们发现了什么规律。

三、小组交流,发展“口动”

语言交流是思想表达的主要途径,而思维的碰撞往往能够产生别样的观点和看法。比如,我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的相关内容时,我给学生带来了一整套人民币(包括纸币和硬币)让学生讨论并识别。首先,将学生分为5人一组并将人民币分发给小组成员,并向学生提问:“大家讨论一下,你们是通过什么样的方式来判断这些钱的面额的?”学生们通过讨论还认识了原先不认识的面额,然后每个组纷纷派出学生上台演示自己认识的纸币,这样学生就能更好地认识人民币,同时也对物质的价值有所了解。

四、深度探究,重在“脑动”

小学数学教师要善于引导学生们动脑思考,在不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提升学生们的数学思维能力。我在讲解苏教版小学数学《圆柱和圆锥》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中,引导学生们进行思考:如果给出条件——圆柱体由一个长方形旋转而得出,那么它的具体形成过程是怎样的呢?学生们根据圆柱体形成的概念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进而发现圆柱体的形成是长方形ABCD饶其中的一條边AB旋转一周而得出的,同时让学生们根据圆柱体的形成过程思考圆锥的形成过程。

学生们思考后发现:等底等高的圆锥体的体积是圆柱体体积的1/3。

总而言之,小学数学的课堂要充分地让学生们“动”起来,增强学生们在课堂上的主动性,引导学生们参与到课堂学习的过程中,增强课堂教学的活跃程度。希望笔者的以上见解能为大家带来一些有益的启发。

【作者单位:涟水县涟城镇中心小学 江苏】

猜你喜欢
涂色对折圆柱体
附加整流装置的圆柱体涡激振动数值研究
对折十次
涂色
涂色
涂色
涂色
平移、对折和旋转,一网打尽
“买一送一”不等于“打对折”
找出圆柱体
实验帮我发现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