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琳
有一根“魔杖”,它确实是有魔力的,哪个孩子一旦被它点中,就会变得更聪明,在学习上会更有潜力。那这根“魔杖”到底是什么呢,大家也许已经猜到了,那就是阅读。《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规定:小学生的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45万字,并对课外读物提出了具体的建议。而据相关调查数据显示,目前我国中小学生阅读量非常低,粗略估计平均阅读量在国家出台标准的20%以下,所以说有幸被“魔杖”点中的孩子还是少之又少的。
那么作为语文教师的我们可以为孩子做些什么,我们在语文教学中又要改变些什么,才能让孩子得到“魔杖”的垂青呢?通过这些年的小学语文教学,我觉得我们老师可以改变的只有两点,一个教学观念,一个教学方法。
在教学观念上,首先我们要认识到语文教学不只是局限于教科书的内容,更要大胆地从教科书上延伸出更精彩的课外阅读。著名特级教师魏书生在中学教语文时,虽然肩上有学生升学考试的压力,但他总是在开学的第一个月就领着学生把课本全部学完,剩下的时间进行广泛的阅读和相关学科活动。其次,我们作为老师不能光盯着学生的分数,从我个人的一些经历来看,一些学生的语文成绩存在着一种“假象”,我并不是说孩子们作弊了,而是一些孩子从不读课外书,考试成绩经常很高,而一些经常读课外书的孩子在考试中并未显出优势。这是怎么回事呢?其实我们知道小学语文试卷一般都是紧紧围绕着教材来的,考试前紧扣教材的反复训练,确实会让孩子们在卷面上表现出好成绩。事实上,这样的考试是不能考查出学生的真正的“语文水平”,它只是在考查学生“学课本的水平”。那么使情况发生改变的神奇力量就是这根“魔杖”,这股神奇的力量赋予孩子不同的能量——凡是从小有大量阅读的孩子,他的智力状态和学习能力就會更好;凡是缺少阅读的孩子,学习能力一般都表现平常。也许你会想,阅读对孩子的智力和学习会有这么大的影响吗?
作为教师如果我们的观念改变了,孩子得到“魔杖”的垂青会变得很简单,所以我们要首先改变自己的观念,改变,再改变!然后再从我们的教学方法入手,从课堂上打开缺口。
首先,课前预习时收集信息资料,激发课外阅读欲望。我在教学每篇课文前,预习时都让学生广泛涉猎与课文相关的信息资料,现在教材的编写,有很多文章都出自名篇,而且每个单元都有一个主题,这样就可以更好地从课内衔接学生的课外阅读。例如在教学《火烧赤壁》时,指导读《三国演义》,教学《海伦·凯勒》,引导学生课外阅读《假如给我三天光明》《走出黑暗》等作品。陶行知曾说过:“我们读《水浒》《红楼梦》《鲁滨孙漂流记》一类的小说时,读了第一节便想读第二节,甚至从早晨读到晚上,从夜晚读到天亮,要一口气读完才觉得痛快。”我们就是要激发学生的阅读欲望,一旦阅读欲望被激发了,那么孩子的课外阅读就会水到渠成。
其次,阅读教学一定要从烦琐的形式主义中解放出来,教课文要力求突出重点,简洁明了。或抓住一句,教活一篇;或精导一段,拨通全文或突破一点,举一反三。我们再也不能延续以往把大量的时间、精力花费在对课文和句子的“肢解”上的做法。句意、词义是不能孤立理解的,只言片语地进行分析,这种支离破碎的理解只会影响文章的整体意义,而且这种教学方法也会让本该最有趣的一门课变成最枯燥无味的课。
第三,我们要正确引导孩子的阅读。经常看到一些学生手里拿着本书上课看,下课看,一套十几本,没几天看完了。不明就里的家长会说,他的孩子整天在读书啊。再仔细问问什么书,漫画书!这是时下里校园非常流行的书。有位教育专家说过:“漫画不是书,漫画只是以书的形式出现的电视。”如果说孩子在“读书”,不如说他一直在“看电视”。那该怎样去引导孩子的课外阅读呢?我觉得孩子读一些小说,此外传记、历史、随笔、著名的童话、寓言等都是很好的,但有些老师或家长却觉得读小说这些“闲书”不如读作文选“有用”。我们引导孩子的阅读,其实很重要的一点就是要尊重孩子的意愿,一个中心目的就是尽量地调动孩子的阅读兴趣。有趣的书往往也是有用的书,一本好的小说对孩子的影响绝不亚于一本作文选,甚至还要超过作文选。
第四,让孩子品尝阅读带来的成功与喜悦。随着阅读量的提高,学生有了自己独特的阅读感受。而阅读的成就感源于自己的情感得到共鸣,得到肯定和赞许。我在课余时间经常给孩子举行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为学生提供一个表达自我的舞台,同时也满足了学生在阅读中交流情感的需要。像做做手抄报,写写读书感受,举行读书汇报会等等,这些活动激发了学生的阅读热情,慢慢地学生自己就会找书读,慢慢学会读书,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学生来说,有了良好的阅读习惯将会终身受用。
现在,我们也许会觉得让孩子被“魔杖”点中并不是件难事,或者说是一件多么简单的事啊,就让他们去大量阅读吧!从课内到课外,书籍会给孩子带来魔力,会让他的智慧晋级,会让他有一支生花妙笔,会让他有你意想不到的一切!
【作者单位:沭阳县贤官小学 江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