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理可依 有模有样 独具匠心 用之有度

2018-02-20 23:58魏元元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课者语文课文本

魏元元

一节好的语文说课,是充满语文味的课,这就要求说课者必须具备一定的语文理论知识,要有对文本细读的能力,在说课设计过程中,要体现出对学生朗读方面的指导,紧紧贴着语言和文字来说设计说课教案,除此之外板书设计上也要独具特色,最重要的是说课的每个环节都要做到心中有学生。本文立足以上几点,浅谈自己的认识。

说课,通俗来说,就是给定具体课题,给定一篇课文,给定大概十五分钟的时间,说课者在備课的基础上,口头表述自己的教学设想及其理论根据。说课因其时间短,效果较好,成为教学研究和师资培训选拔的重要途径之一,同时说课活动也有效地调动了教师投身教学改革,学习教育理论,钻研课堂教学的积极性。那究竟怎样才能说出一节好的语文课呢?我结合自身的说课经历及反思,浅谈自己的几点认识。

首先,语文老师说课,需要具备语文课标上的专业术语和理论知识。掌握一定的基础理论,才能让说课的教学设计有理可依,有据可循。比如,在义务教育阶段课标第四学段“阅读”条目里这样说“欣赏文学作品,有自己的情感体验,初步领悟作品的内涵,从中获得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有益启示。对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说课者在解说自己的教学目标时,比如领悟作品的情感,品味作品的语言,概括感知作品的人物形象时,就可以以课标中这段为理论支撑,说出自己设计教学目标的依据。再如,面对一篇文言文,说课者首先要清楚课标中对初中生学习文言文的要求,“阅读浅易文言文,能借助注释和工具书理解基本内容。注重积累、感悟和运用,提高自己的欣赏品位”,说课者将课标理论知识记在心中,这样的话,文言文教学的设计就不会随意拔高或者降低了。

其次,在掌握语文专业术语的基础上,最重要的是要将语文课说成语文课该有的模样,这也是语文说课中最重要的一点。我们知道说课有一定的步骤:说教材、说学情、说教学目标、说教学过程、说板书设计等,如果按部就班地套用这个流程,而不能将语文课本来的面目展示出来,我认为这是一节失败地说课。这和当今语文教学的浮泛化密切相关,黄厚江老师在《语文课堂寻真——从原点走向共生》中指出,“所谓浮泛就是飘浮在空中或者水上,就是虚夸不实,就是浮浅、不深刻、不深入。”“有些语文课,动不动就是文化,动不动就是人文,动不动就是生命,动不动就是生活,但常常脱离教学实际,远离语文学科的基本特点。”而很多说课恰恰如此,说课者的语言里面都是人文、生命、人道、生活,这种游离在文本之上的大而空的话语,放在任何地方似乎都能说得通。那怎样才能将语文课本真的面目说出来呢?我认为说课者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拿到一篇课文,需要细读文本,这是说课者设计教学的第一步。在备课的过程中,说课者需要咬文嚼字、字字斟酌,找出文中的关键句,划出文中的关键词,从浅入深,层层深入文本,而现在语文教学更为普遍也更为严重的现象是对文本的架空分析,不从文本细读出发。南帆有言“文本细读就是沉浸在词语里”,王尧先生曾说“文本细读即是汉语中出生入死”,这是语文教学的基础,只有细读文本,才能慢慢地发现其内在的精髓。说课者如果不能静心细读文本,自己不能深入理解文本内容,怎能说出一节好课?又怎样能上出一节好课?比如在《老王》这篇课文说课的时候,需要抓住关键句“而后者该是更深的不幸”,“那是一个幸运的人对一个不幸者的愧怍”,需要从“不幸”这个关键词解读老王的一生,从文本中解读他的“不幸”体现在哪些方面,需要从“愧怍”这个词出发理解作者对老王的情感,深入探究“愧怍”包含了哪几层深刻的意蕴。文本细读的能力是说课者设计教学过程的基础。

仅仅细读文本仍不够,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老师对朗读的引导上。如果一节课,听不到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孩子们也无法浸润在文本中,这也不是一节真正的语文课。新课标中明确指出“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还指出初中孩子们需要具备默读、通读、快速阅读的能力。说课者在设计教学过程时,不管拿到什么文体的文章,都必须明确指出,文本中的哪些语段、句子需要朗读,哪些需要细细品读,反复读,可采取的朗读方式有多种,如教师范读、齐读、男女生分角色读,或者是个人默读、跳读等,一节好的语文课,朗读是重中之重,因为只有读了文本,才能深入文本,才能更好地贴着语言和文字设计教学。

语文课的语文味还体现在教师的语言运用方面。有人曾说教师的语言是世间最美的语言,而语文老师的语言,应该是更美的。教师的上课用语也体现了语文课的语文味道,而说课的时候,说课者不能忽略此点。有人说老师的语言“不是蜜,但是可以粘东西”,说课的时候,说课者在导入课程、教学过程中、结课的时候都要注意语言的选择和运用,以此“粘”住听者。比如在导入环节,说课者要声情并茂,在课程的开始就牢牢吸引住他人的注意力,例如于漪老师在讲《春》《海滨仲夏夜》《香山红叶》《济南的冬天》等一组写景散文时,她的导语是这样的:法国雕塑家罗丹说:“美是到处都有的,对于我们的眼睛,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我们生活在大自然中,美几乎是无处不在。当然,大自然的美不同于巧夺天工的工艺美,不同于绕梁三月的音乐美,也不同于充满青春活力的人体美。然而大自然的美又似乎融合了所有的美……在导语里面,她就带着同学们品味了语言,学习了修辞,还体会了情感,说课的时候,老师们也不妨用这样的导入语来做自己课堂的开场白。除了在导语上花费心思,说课者在设计教学过程中的时候,在设计评价学生的时候,也花点心思,如评价孩子读书好的时候,不妨用“你读得声情并茂、字正腔圆”,评价学生的语句的时候,不妨从语文的角度出发,说“这句话你用了比喻的修辞,生动形象、文采优美”等,这样学生会被激励,也积累了语文词汇,这样的语文课也便有了语文味。语言是思想的外衣,语文老师的语言应该有文采、易懂,应该传递出深邃的见解和丰富的情感,要粘住听者。

第三,说课的艺术,还体现在板书的设计上。以一篇说课的文章《好心肠的人》为例,这篇文章里面提到了植物和各种各样的好心肠的人,一位说课老师,以画的一株“花”的形式设计自己的板书,花蕊中是一个“好”字,六个花瓣中分别是“柔软”“信任”“感恩”“善良”“质朴”“生命”,这个板书的设计可以说是独具匠心,不仅揭示了主题心肠好,还将好心肠体现在哪些方面都一一展示出来,每个花瓣还将每节内容梳理了出来,一目了然,且形象生动,这样的板书设计也能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也明确地揭示了文章的中心主旨。

第四,现今随着多媒体技术的发展,很多说课活动,也都为说课的老师提供了多媒体手段,说课的老师需要做到的就是:取之有道,用之有度。有些浮泛的语文课,基本上不在语文学科上下功夫,而是过度使用多媒体,将课件做得花里胡哨,播放起来学生们感到眼花缭乱,从根本上来说,这样的语文课就不是语文课,这样的语文老师也只能算是课件的播放者,一节语文课和影视课、主题班会课并无多大的区别,这样的课也注定失去了语文味,所以给说课的老师启示就是要用多媒体,但是不能滥用。

最后,说课的时候,心中必须时时刻刻都要有学生,这是最重要的一点。说课的环节中,有“说学情”环节,但是说一节好课,并不是说完学情,就把学生抛在脑后,而是每个说课环节,都要把学生放在心中,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课堂才会真正有活力。而具体到说课中,教师在制定教学目标的时候,就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三维目标中,不论是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还是情感价值观的引导目标,都要考虑学生的需要,这节课的目标是想让学生学习到什么知识点,掌握什么能力,或是需要在情感上得到什么熏陶,也就要求教学目标的设置必须符合学生的层次,必须细化具体,而不能空泛。教学内容的选择上,也要从学生中来,到学生中去,课堂的每个环节都要以学生的需要为原则,只有做到心中有学生,才能说出一节好课。

如何说出一节好课,以上几个方面需要考虑,同时还要根据当时给定的课题做具体的分析。

【作者单位: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学校 江苏】

猜你喜欢
课者语文课文本
试论讲师团教师的语言修养
可怕的语文课
语文课里挣分忙
体育说课的意义与成功策略
浅谈校外美术教师作为“课者”的创新意识
在808DA上文本显示的改善
基于doc2vec和TF-IDF的相似文本识别
怎样才能上好一节语文课
文本之中·文本之外·文本之上——童话故事《坐井观天》的教学隐喻
公开课要唯“真”、唯“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