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知 体会 丰富 获得

2018-02-20 23:58孙世香
小学科学·教师版 2018年11期
关键词:范读语言文字语感

孙世香

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汉字语言的训练,我以为最要紧的是训练语感。”现行小学语文教学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要注重语感的培养,使学生受到情感熏陶。那么,什么是语感呢?语感是人对语言文字的敏锐感受,是对语言隐含意义的一种深刻的直觉,一种顿悟,一种心理体验。语感训练就是引导学生通过对语言文字阅读的分析,深入理解语言文字的内在含义,充分感受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从而达到发展学生认知水平的作用。怎样培养学生的语感呢?笔者认为朗读训练是培养学生语感最有效的手段之一。因为,朗读正是将书面语言化为学生自己内部语言经验的最好方式。所以,培养学生的语感,应在朗读训练上下功夫。

一、范读引路,感知语感

范读引路,感知语感,也就是老师用范读课文的方法,传染语感于学生,使学生感知语感,起到教师引路的作用。我们知道,范读课文常包括老师亲自范读和录音、录像范读几种最基本的方法。这几种方法都会给学生树立朗读的榜样,建立朗读的规范,从而使学生感知语感。如教学“早发白帝城”这首古诗时,教师在范读时,就要力求将语感传染给学生,使学生感知语感。首先,教师在范读前,一定要清楚这首诗是诗人对沿江美丽景色和舟行迅速地赞叹以及诗人愉快心情的反映。然后,教师要根据本首古诗的特点,决定采用何种方式、何种情绪进行范读。当采用“四三顿歇”的方法范读时,要有合理停顿,给学生以想象空间;要有连贯语感,体现声断意连;要有升、降调及重、弱音的变化,起到强调和突出的作用;要有教者感情的流露,体现诗的意境。短短的一首古诗,为什么教师要如此深挖细想后才能范读呢?这是因为,我们知道范读课文是使学生在听的过程中,学生所接受的语感训练是多方面的。首先便是了解口头语言所表达的内容,知道听到的是什么;其次,是感受语言和表达者的神情,潜移默化中吸收、模仿;第三,便是感悟、體会情感,学习别人是如何声情并茂的用恰当、生动、流畅的语言,表达自己的观点、感受和情感。可以说,是对课文的人物、情节、环境、情感,有一个完整的感知和把握,范读的好坏决定着能否吸引学生对课文学习的兴趣,决定着能否将语感传染给学生,使学生感知语感。所以,教师范读的时候,不能应付差事,自己要先有较为准确的语感,把握语气、划重音、讲究分寸、传达感情,力争做到:每一个范读都要精雕细刻,认真揣摩文章的思想感情,切实达到引路的目的,使学生感知语感。

二、以读显形,体会语感

以读显形,体会语感是指学生通过朗读教材中的语言文字,展开联想和想象,受到感染,体会语感,加深对课文的理解。如教学小学语文第四册《雷雨》一课时,由于本课是描写景色的文章,所以,这篇课文是非常有利于学生展开想象的。教学本课时,可结合本课的特点,采用以读显形的方法,使学生体会语感。如教学雷雨前这一部分内容时,可这样设计:请同学仔细阅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找出重点描写下雨前景色的句子;想一想,你是怎样理解的。学生很容易找出“乌云飘过来”“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飘过来”这两个句子。然后结合投影和录音引导学生想象这两个句子描写的景色是什么样子的,然后用语言表达出来,学生通过想象、投影展示、语言描述、情感朗读自然受到感染,仿佛真的置身于雷雨前的景色之中,此时,学生自然而然对课文隐含的意义有了一种深刻的直觉,一种顿悟,实际上也就是语感的体会。所以,在我们现行的小语教材中,有很多类似于《雷雨》这样的课文,我们都可以采用以读显形的方法,使学生体会语感。

三、以读启智,丰富语感

“读了又思,思了又读,才能入情入境。”确实是这样的。多读,益于积累,积累利于知识贯通。积累多了,学生的智能才会充分调动与发展。所以,我们要丰富学生的语感,就要使学生的眼、耳、口、手、脑等多种感官协调活动。在课堂上,采用个人读、集体读、分角色读、朗读、默读、分段读等多种读的方式,使学生做到眼到、口到、心悟。如教学《黄山奇石》一课时,就可采用个人读、集体读、分句读、师引读等多种读德方式,对学生进行读的训练,启发同学们的智慧,特别是针对“金鸡叫天都”这一自然段教学时,不仅可以让学生充分地进行读的训练,还可以引导学生在读的基础上,结合书中对“金鸡叫天都”这块奇石描绘的语言文字进行想象,勾勒出这块奇石的样子,(这一自然段没有插图)然后,请一名同学做导游,向大家介绍这块奇石。这样,通过读文、思文、演文,激发了同学们的现象力,锻炼了同学们对语言文字的感受,从而丰富了同学们的语感。所以说,以读启智,是丰富同学们语感的有效途径。

四、熟读成诵,获得语感

宋代大教育家朱熹提倡熟读精思:“大抵观书先熟读,使其言皆若出于吾之口;继以精思,使其意皆苦出于吾之心,然后可以有得尔。”可见学习语言就是指通过多种朗读训练来感受、领悟、积累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来提高语文能力。也就是将大量接触的语言材料和运用语言材料化为己有,即获得语感。而怎样才能熟读成诵呢?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把书读熟了,读出味来了,自然地理解了。所以,读书要做到“由厚读薄,由薄读厚”“要读进去,读出来。”要让学生充分地读,在疑中读,在情中读,在感中读,在美中读,经过多种朗读训练。(即:熟读)最终达到能够声情并茂,富于真情的朗读,不仅能够传达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还能够通过具体的声音、感情,把对语言文字的理解。如:熟悉种种变化的句式和词语安排等表现出来。以至于背记不忘。(即:成诵)实际上,这就达到了大纲有关学生要在读中有所感悟的要求。(即:学生语感的形成)

总之,大量的教学实践证明:在朗读训练中培养学生的语感是行之有效的,虽然,它需要一个过程,(从感知――体会――丰富―――获得),但是,只要我们每一位教师都能认真钻研教材,精心设计每一个朗读训练的环节,切实做到有的放矢,一定会达到预期目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以朗读训练为契机,培养学生的语感。

【作者单位:沈阳市沈河区文化路第二小学  辽宁】

猜你喜欢
范读语言文字语感
小学语文课堂范读时机的把握及策略分析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浅谈教师范读的“放”与“收”
“读”辟蹊径 助培语感——指向语感培养的朗读教学策略
小学语文教学中的范读策略探究
论中学语文阅读教学中语感的培养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