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帽”之后再加力 稳步走好后扶小康路

2018-02-20 14:45邓维敏
重庆行政 2018年6期
关键词:武隆摘帽贫困人口

邓维敏

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三大攻坚战之一,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决定性意义。走好脱贫后扶的小康路不仅是一个资金问题,也是一个激发内生动力的问题,更是一个关系国家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新问题。结合重庆市武隆区的实际来看,亟需转变观念,采取有效措施,走好脱贫后扶的小康路。否则,就会丧失原有优势,就会不利于实现武隆区的贫困人口和贫困乡村同全国一道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

一、重庆市武隆区脱贫后扶的现状与问题

武隆地处武陵山和大娄山峡谷地带,幅员面积2901平方公里,辖2个街道、25个乡镇186个行政村。受自然地理条件制约,过去武隆产业基础薄弱,经济发展滞后。近年来,武隆紧紧围绕统筹推进“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协调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深入践行新发展理念,坚持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一手抓从严治党、一手抓转型发展,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和党的建设,实现全区经济平稳健康发展、民生持续改善、生态不断夯实、社会大局和谐稳定,迈出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坚实步伐。2017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60.49亿元,增长7.7%;税收收入8亿元,增长8.5%;固定资产投资144.3亿元,增长10%;社零总额58.8亿元,增长11.9%;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0279元,增长11.2%;城镇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2495元,增长9.4%;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1744元,增长10.3%。武隆已经通过国家扶贫验收,摘掉贫困“帽子”,但是武隆离实现小康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行百里者半九十”,要全面消除相对贫困,武隆还存在诸多问题:其一,群众持续增收“缺长效产业短板”;其二,脱贫户、贫困户“精神贫困短板”明显,内生动力不足;其三,深度贫困乡、深度贫困村的“基础设施短板”;其四,农村“人才缺乏短板”;其五,存在因病、因灾返贫现象,财力薄弱“政策保障难的短板”。

二、重庆市武隆区走好脱贫后扶小康路的建议

(一)基层领导干部带好脱贫后扶队伍

1.解放思想,开拓创新意识

作为带领贫困人口和贫困乡村走向全面小康社会的基层领导干部,要深學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脱贫攻坚重要论述,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努力具备符合时代要求的知识结构,实现邓小平同志所说的“学习是前进的基础。在不断出现的新问题面前,我们党总是要学,我们共产党人总是要学。”

作为基层领导干部,要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理念。正确认识脱贫后扶具有艰巨性、重要性、紧迫性、复杂性的特点。拓宽发展思路,着力建设一支能担负起乡村振兴的基层干部队伍。

随着“互联网+”时代的到来,脱贫后扶工作的开展不再依赖传统的工作方式,倘再以经验主义思想开展脱贫后扶工作,将无法适应时代的变化。对于国家而言,创新是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亡发达的动力,作为一个新时代在基层工作的共产党员,创新思维是基层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的源泉。因此,解放旧思想,以创新思维开展脱贫后扶工作势在必行。要加大对基层领导干部新兴知识的普及和推广,引导广大基层领导干部多思考,多学习,多借鉴,多开展互动交流会,促使基层领导干部在脱贫后扶中永葆活力。

2.科学培养基层领导干部脱贫后扶的工作能力

基层领导干部能力高低关系到脱贫后扶目标完成的质量。如何科学培养基层领导干部脱贫后扶的工作能力,可以从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加强干部经济社会发展能力的培训。基层领导干部的业务能力培养不能在“温室”中刻意培养,正所谓“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所为,所以动心忍性,曾益其所不能”,因而基层领导干部更要勇于在艰苦岗位、复杂环境中去锻炼,如此,更加有利于其业务能力的培养。二是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2018年5月,中共中央办公厅印发了《关于进一步激励广大干部新时代新担当新作为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要求各地区各部门建立健全容错纠错机制,严肃查处诬告陷害行为,切实为敢于担当的干部撑腰鼓劲。[1]该《意见》的出台有利于解决基层领导干部在脱贫后扶中存在的懈怠心理和“为官不为”现象,有利于调动广大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对全区、全市乃至全社会都有营造鼓励改革创新、支持干事创业的良好氛围的重要意义,因而基层领导干部在具备创新思维的同时也要敢于进行有科学依据的探索性试验,结合实际开展脱贫后扶工作。三是打好“团结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团结出凝聚力,出战斗力,出新生力,也出干部”[2],因而位于一线的基层领导干部在做好个人工作的同时,也要正确对待自己,正确对待同志,正确对待组织,在攻克脱贫后扶的艰难工作中加深相互了解,在共事中增进团结,建设出一支具有强大凝聚力、执行力的基层领导干部队伍。

(二)拓宽群众持续增收的路子

1.做强武隆优势产业,拉动服务增收。坚持走旅游富民之路,旅游产业已经成为武隆的一张靓丽名片。以旅游核心景区为依托,做优旅游品牌,提升旅游核心吸引力,发挥仙女山核心辐射带动东北片区发展。加快推进白马山旅游开发,拉动西南片区发展。将乡村旅游作为发展全域旅游发展,以乡村旅游精品线路实现全覆盖,建成乡村旅游示范村(点)带动贫困人口实现脱贫增收。

2.做优、特色效益农业,稳定持续增收。结合武隆自身自然资源禀赋,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经济,做强独具武隆特色的高山蔬菜、茶叶、特色林果、草食畜养殖等特色主导产业,使其成为贫困群众脱贫增收致富的重要增长点。结合特色农业,延伸物业链,开发旅游产品,提升农产品附加值。

3.稳步推进农村“三变”改革。试点村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股金、农民变股东的“三变”改革和农业项目财政补助资金股权化改革等系列农业农村改革,让农民持续稳定增收。

4.发展现代服务业。以“特效农业+乡村旅游+农村电商”为发展思路,把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贯彻其中,统筹推进农业农村工作。具体而言:一是按照“一乡一品”“一村一品”的发展格局,规划农业产业和扶贫产业示范基地,推进重点项目建设,形成以示范带为支撑骨架的优势产业集群,培育农业品牌,带动贫困村脱贫、贫困户致富。二是建成“寻味武隆”O2O体验馆、电商运营中心、物流分拨中心和村级电商服务网点,完善农村电商三级服务体系,打造了“寻味武隆”“大巷口”“凤来谷”“赵佳人”等电商品牌,带动贫困户增收和就业率的提高。

(三)“三治”并行保障脱贫后扶小康路畅通

1.依法治理,建设和谐武隆

习近平总书记提出:“和谐社会是秩序良好的社会,它要求社会依照既定的规则有序运行,反对无序化和无序状态。实现社会和谐有赖于人们对法律的信仰和遵循。”[3]从本质上来说,和谐社会就是法治社会,法治为社会和谐提供重要保障。但武隆的部分贫困乡村同中国大部分法治落后的地区一样,都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和遵循,因为缺乏对法律的信仰和遵循,村民大多表现为有大事小事就上访甚至破坏了当地社会治安。这不但不利于及时就地解决信访问题,也不利于维护当地的和谐与稳定。

因此,针对村民法律知识少、法制观念弱、法律信仰低的现状,这就需要把乡村治理纳入法治轨道,使农村上上下下知法懂法、信法敬法,干部依法管理,村民依法办事,营造办事依法、遇事找法、解决问题用法、化解矛盾靠法的浓厚氛围。

2.鼓励基层自治,共同发展武隆

我国包括武隆在内的大部分亟需脱贫的地区,基层社会自治水平有待提高,民间自治意识、自治能力和自治文化都需要逐步培养,这将是一个相对长期艰难的过程。通过学习枫桥经验、“三事分流”和“三社联动”等有代表性的基層治理方式,在脱贫后扶中,武隆区也需要循序渐进推进村民自治,让乡村治理重心下移,切实把资源、服务、管理放下去,培育服务性、公益性、互助性农村社会组织,发展农村社会工作和志愿服务,减少对农村的考核评比、创建达标、检查督查,发挥好、维护好村民委员会、农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村合作经济组织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有利于提高全区人民自发进行基层治理的参与程度,实现稳定脱贫,避免再返贫。

3.强化家风,建设文明武隆

家风影响着一个人的品质和行为。对居于领导岗位、握有权力的官员来说,家风的败坏更容易成为牵引其自身及亲属走向牢狱的绳索。俗话说:“天下之本在国,国之本在家,家之本在身。”开展家风文明建设,营造武隆文明实属必要。一是深入开展农村“公序良俗”教育,办好“新时代讲习所”“乡村道德讲堂”“乡贤讲理堂”等活动,培育新乡贤文化,强化红色精神激励、传统文化滋养和先进文化引领。二是大力开展移风易俗活动,选拔一批文明村镇和星级文明户,推广“星级评比”等做法,教育引导贫困群众弘扬传统美德、树立文明新风,杜绝老无所养、大操大办、好逸恶劳等现象。强化道德教化作用,不断丰富乡村文化生活,引导农民向上向善、孝老爱亲、重义守信、勤俭持家,形成家庭和睦、邻里和谐、干群融洽的良好风尚。

(四)贫困群众自觉走好脱贫后扶小康路

1.扶贫先扶志,纠正“等、靠、要”错误思想

在深度贫困村和贫困人口之中,部分村民存在“等、靠、要”的错误思想和自暴自弃的低迷精神状态问题。思想是行动的基础,同“等、靠、要”错误思想以及自暴自弃的低迷精神状态做斗争,就已刻不容缓。一方面,引导村民树立正确的自我发展思想。总结推广脱贫典型,宣传表彰自强不息、自力更生脱贫致富的先进事迹和先进典型,用身边人、身边事示范带动贫困群众,激发贫困户脱贫致富的干事热情,引导贫困群众广泛参与扶贫项目建设和致富产业。另一方面,注重帮助贫困人口重建致富信心。提高贫困人口致富的自信心,增强他们的自信力,是扶贫工作的重中之重。针对一些因病、因残丧失劳动力而失去改变生活信心的贫困人口,建议将心理健康治疗加入健康扶贫工程,从操作上组织帮扶干部进行思想辅导,有条件地聘请或招募志愿的专业心理健康治疗队伍进行辅导。重点引导消极生活、自暴自弃、自闭自卑和有抑郁症等心理疾病的贫困对象,使他们敞开心扉,积极面对生活,重建对美好生活的信心。

2.授人以渔,培养自主脱贫致富能力

俗话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正是如此,对深度贫困乡村和贫困人口更需要提供“脱贫、不返贫”能力培养。要做到夯实基础,进一步完善农村贫困群众实用技术的培训模式;进一步加大对“雨露技工”的培训;进一步开展创业培训和义务监督员培训;进一步建设扶贫车间,同时开发扶贫公益岗位;进一步帮助白马工业园区企业开展定点培训技能的活动,实现贫困人口转移就业;进一步加大培养贫困村致富带头人;进一步有针对性地帮助全区100个产业薄弱村,通过派驻农林牧渔科技员、科技顾问,提高其与贫困人口的有效帮扶程度;进一步加强与济南的东西扶贫工作交流,多开展“东西扶贫协作企业联盟”等活动,以东部带动西部,从而达到贫困人口可以靠自己实现“脱贫、不返贫”的目标。

通过教育扶贫,从根源上解决返贫隐患问题。一是义务教育阶段的政策扶持、补助,加大对贫困学生家庭的扶持力度;二是职业教育扶持,深化产学研教育教育,培养实用型人才;三是识别本区困难大学生,提供适当的大学生补助,缓解就学压力,引导回市回区就业;四是对在村中青年村民开展实用技能培训、电商培训和新型种养殖技术培训等培训班,帮助贫困人口实现以一种专业技术带动一个深度贫困人口所在家庭全体脱贫,不再返贫。

3.防止返贫,做好后扶稳固保障机制

截至2017年12月,武隆区纳入低保保障对象共11504户21133人,其中城镇低保户3029户4716人,农村低保户8475户16417人;累计发放城乡低保金8697.6万元,其中城镇低保2509.6万元,农村低保6188万元。按照100元/人的标准,为47935个贫困人口购买了精准脱贫保,已赔付2633人160万元;健康扶贫医疗救助基金已赔付3324人150万元;解决大病医疗救助268.8万元,惠及贫困人口202人次。

从以上数据来看,武隆区通过保险保障(各类保险保障)、医疗救助(临时救助、卫计委救助、保险补助)、低保兜底(特困群众)、残疾人补助(残疾人扶持)等社会保障机制对脱贫后扶的现状有明显改善,但同时也表明了武隆区范围内仍存在较多深度贫困人口。因此,打牢后扶稳固平台,重点做好返贫扶贫帮扶机制,提高边缘户、返贫户的监测力度,完善社会保障机制,精准施策、精准扶持,例如将收入低、患大病、丧劳力、受灾害、受高等教育等5类困难农户纳入动态监测的重点;对符合建卡条件的,按程序识别为贫困户,次年不再监测;对暂不符合建卡条件的,纳入监测范畴,并落实民政救助、临时救助等措施,最终实现武隆区脱贫后扶的成功开展。

参考文献:

[1]人民网.建立干部容错纠错机制需把握的几个问题. 2018-6-25[EB/OL].http://theory.people.com.cn/n1/2018/0625/c40531-30081849.html,2018-10-25.

[2][3]习近平.之江新语[M].浙江人民出版社,2017:21.

作  者:重庆市武隆区赵家乡党委书记

责任编辑:刘小侨

猜你喜欢
武隆摘帽贫困人口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摘帽“清零”,未来可期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脱贫摘帽是起点不是终点
奋力打赢老区脱贫摘帽攻坚战
发力“摘帽后的续航”
十八大以来每年超千万人脱贫
自然的遗产 世界的武隆
要让贫困人口真正受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