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8年第2期刊发阿格妮丝·赫勒的文章(杨威译)指出,通过五种不同的视角来阐释羞愧:人类学视角、社会学视角、伦理学视角、心理学视角以及历史学视角,这五种视角均为哲学式的阐释。从人类学的角度来看,纯粹、简单的羞耻感是一种以各个种群通过特定方式进行表达的情绪,表达时需要整个人身心的投入。从社会学的角度来看,羞耻感的社会触发因素的载体是他者之眼一一共同体的眼睛;违反规则会产生羞耻感,与他人的言行或外表存在差异也会使人产生羞耻感。从伦理学的角度来看,他者的目光就像道德威权,我将其称为道德审判的外部威权;道德审判的内部威权则是一个人的良知。外部威权进行伦理制裁的手段是羞耻感;而内部威权进行伦理制裁的手段则是良心的谴责。从心理学的角度来看,让人感到不适的,不仅仅是被否定,还有被人看穿,这是对遗失自我的恐惧。毋庸置疑,聆听内心之声是防止被他者之眼“看穿”的最佳方式。从历史学的角度来看,启蒙时代对耻感文化的冲击最大,那时人们贬损传统规范及规则的价值,认为传统的一套无趣空洞。但与此同时,尤其是在维多利亚时代,当传统被阶级规约所取代时,所谓的教化进程的约束力更强。随着耻感文化规约的不断变化,人们更加漠视他人的意见,更加依赖于自我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