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调研报告

2018-02-20 15:17
西藏发展论坛 2018年1期
关键词: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西藏

陈 朴 陈 进

李克强总理早在2014年9月的夏季达沃斯论坛上提出,要在960万平方公里土地上掀起“大众创业”“草根创业”的新浪潮,形成“万众创新”“人人创新”的新势态。此后,出台一系列政策文件,对推进创新创业进行了全方位部署,成为新常态下拉动经济发展的“双引擎”之一。“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对于推动经济结构调整、打造发展新引擎、增强发展新动力、走创新驱动发展道路具有重要意义,是稳增长、扩就业、激发亿万群众智慧和创造力,促进社会纵向流动、公平正义的重大举措。

一、西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成就

西藏自治区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以下简称“双创”),先后出台了很多优惠政策,目前,西藏“双创”工作已如火如荼的展开。

(一)制定了各项政策

目前,自治区“两办”已印发了《关于推进西藏科技长足发展促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意见》的通知、《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知识产权工作的若干意见》;为促进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制定印发了《西藏自治区人民政府关于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意见的实施意见》、自治区财政厅、教育厅、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厅、党委组织部引发了《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学费和国家助学贷款代偿暂行办法》的通知、《西藏自治区关于推进科技教育协同发展的若干意见》、《关于进一步做好创业担保贷款工作的实施意见》、《西藏自治区高校毕业生市场就业补贴政策实施细则(试行)》等系列文件。这一些列文件为西藏“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提供了政策支持和发展方向。

(二)各高校积极响应

自治区各高校都积极落实自治区的相关部署,高度重视“双创”工作,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农牧学院、拉萨师范高等专科学校等高校,结合学校实际,制定实施了《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各高校都在创新人才培养机制、健全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强化创新创业实践等方面做了有益的尝试,充分调动广大师生参与创新创业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全面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的开展。

(三)创新创业氛围逐年浓厚

西藏教育部门通过宣传手册、就业创业经验交流、创业宣讲、制定创业就业教材等方式,不断加大“双创”工作的宣传力度,高校毕业生自主创业人数越来越多,自愿到企业就业的毕业生也在不断增加,在拉萨科技众创空间和高新区N次元众创空间的创新创业团队中,高校毕业大学生创办的企业和团队占到74%,创新创业氛围非常浓厚。多名西藏高校毕业生回乡创业,创业热情不断高涨,涌现了一批如西藏民族大学毕业的巴桑顿珠、达娃顿珠、西藏大学毕业的加央等创业的先进典型。

(四)各类市场主体和平台建设逐步建立

西藏在创新创业过程中高度重视市场主体和平台建设,全区已建成众创空间6家,共吸纳在孵企业和创新创业团队121家,吸纳就业670人,其中毕业大学生158人。全区已建成孵化器和孵化基地4家,面积共达到3.4万平方米,累计孵化企业193家,毕业76家,培育国家级高新技术企业13家,上市企业1家。各地市也在通过各类园区为平台,引进各类科技创新平台,大力培育创新企业。

(五)积极搭建青年农牧民创新创业服务平台

团区委以青年农牧民创业大赛为契机,积极搭建青年创新创业服务平台。全区首届青年农牧民创新创业大赛为获奖企业发放157.5万元奖励扶持奖金,与五家金融机构达成了20亿元的银行贷款授信资金,助力西藏青年尤其是农牧区贫困青年就业创业。通过组建西藏青年创业导师团,为广大创业青年无偿提供创业过程各项支持和服务。大力深化团银、团企合作,通过成立西藏青年创投团,邀请社会各界创投机构、天使投为有效解决青年,尤其是农牧区青年“融资难、融资贵”瓶颈制约,助力城乡青年就业创业。

二、西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存在的问题

由于西藏“双创”工作刚刚起步,加上特殊的自然地理和历史人文环境,西藏“双创”工作还存在一些问题,只有明确问题才能有针对性地提出建议,才能更好地推动“双创”工作的长足发展。

(一)政策供给与现实需求还不相适应

虽然自治区在“大众创新、万众创业”方面提供了大力政策支持,但在执行过程中还存在一些问题。

1、政策落实缺乏实施细则

目前,自治区制定的“双创”优惠政策分解到具体的厅局或者厅局的处室大都还没有落实,导致政策落地力度不够。各相关系统、部门都在做“双创”工作,各管一块,条块分割明显,没能形成统一的工作机制。比如,大学生创业生活补助,找那个部门要钱,刚毕业的大学生摸不清门路,有的相关政策甲部门推给乙部门、乙部门推给甲部门,相关部门之间互相推脱,使得刚出校门的创业就业者来往于各个部门,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政府的公信力。

针对小微创新企业优惠政策,各部门落实执行力度也不大。某小微创新企业,自治区相关领导在视察时,当场办公,指示相关单位解决其存在的困难。但当该企业负责人去联系相关单位时,却以各种理由推脱,最后领导的指示不了了之。该负责人去甲厅落实时,该厅以企业没有项目为由拒绝落实。乙厅以只不过是指示,没有实施意见为由拒绝落实。丙办以没有符合相关政策为由拒绝落实。该负责人在讲述其遭遇时,眼泪婆娑,感叹在藏创业不易。可见当前优惠政策大都没有出台实施细则,没有明确具体负责单位,因此,要尽快做好放管扶的实施细则。

2、政府部门对创新认识不足

在创新过程中,社会各个层面均会出现新事物,政府相关部门在对待新事物方面略显不足。比如,民间智库在内地已经不是什么新鲜事物,而在西藏民间智库还基本处在空白状态。某民间智库(自称西藏第一家)在注册过程中,经历了很复杂的程序,经过该家智库与西藏某厅进行协商,由某厅进行管理,但该厅相关处室不知道其有管理的权利,通过沟通,最后决定上报分管主席批示,分管主席认为这就是该厅的权利,最后又交办给该厅。反反复复将近半年时间,到目前还没有审批下来。可见,政府相关部门在对待新事物,没有做好相关准备,认识还需进一步提高。

3、小微企业需求与政策供给之间存在矛盾

小微创新企业,刚开始起步的前两年,往往是企业最困难的时段,需要政策资金的扶持。而现有政策有些是规定了在藏成立2年以上的年限,而且是西藏户籍,才能获得相关资助。政府的引导资金或者是种子基金,在使用过程中也要评估投入风险,在选择支助对象时也偏好于成熟的企业,而对初创的小微企业往往担心资金收不回来。当前,根据内地相关城市的经验,审计导向偏重于对政府资金亏损的审查,而不关注资金收益,西藏政府资金在使用过程中也担心审计或者纪委以国有资产流失名义处理相关责任人,将会影响政府引导资金或者种子基金的使用效率。

商业银行贷款要综合评估审核企业的资格、诚信、经营场所、市场前景、偿还能力等,而刚起步的小微创新企业,往往偿还能力不强,达不到商业银行的要求,得不到商业银行的贷款扶持。

个别风投机构也往往对初创小微企业投入不够,由于风投机构以收益为主,而小微创新企业的产品和项目,往往不符合风投机构的要求。比如,在西藏自治区第一届创业项目投融资洽谈会上只有8个创业项目与相关投资机构达成意向性投资协议,而这8个创业项目大多都是已经成型的企业,没有一家是初创小微企业。而且根据以往经验,往往由于创业项目不符合预期,这些投资机构投资资金最终得不到落实。

(二)高校“双创”工作还有很大提升空间

虽然自治区各高校都积极落实自治区的相关部署,高度重视“双创”工作,但由于各种原因,高校“双创”工作还有很大的提升空间。

1、创新创业规模小

西藏民族大学、西藏大学成立的双创基地规模都比较小,承载能力弱,西藏大学、西藏民族大学作为过万名学生的综合性大学,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创新创业各只有10支项目团队。而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西藏农牧学院、西藏藏医学院,西藏职业技术学院也不过分别只有5支、1支、4支项目团队。而且创业内容主要集中在农牧产品、摄影制作等技术含量不高的项目上。

2、自主创业积极性不高

自治区没有专门对接高校的“双创”的专门部门,学校积极性不高,激励机制不健全,所做的“双创”工作或项目都是自己的兴趣爱好和指导老师的研究方向,高校做不做“双创”这项工作,都不影响老师的待遇。高校在专业配置、课程体系建设、创业引导方面还与创业需求不相符合,加之,西藏基础教育质量不高,生源的质量参差不齐,高校教学尚需分班教学,更谈不上高校学生创新项目的质量问题了。

3、高校创业项目缺乏后续资金支持

高校只负责学生在校时创业项目,毕业后,毕业生走向社会,创业项目的发展,高校并不跟踪关注,有些创业项目随着项目负责人的毕业,而消失。在内地大学生创业项目,往往都有风投机构关注,即使在民大大学生创业大赛上,陕西的风投机构都会到场,提供专利申请、技术、项目评估、信息咨询、贷款等一条龙服务。在区内由于市场发育程度低,缺乏相关的风投机构跟踪创业项目,导致项目缺乏后续资金的支持。

(三)毕业生创业就业还需进一步引导

由于西藏前期全就业的政策惯性,导致高校毕业生对创业的意愿和积极性都不高,创业就业还需进一步引导。

1、就业观念还需转变

与全国欠发达地区相类似,西藏家长在孩子就业方面,往往偏好于行政事业单位就业,鼓励高校毕业生报考公务员。比如,某创业公司,招收了5名本地毕业生,其中有些在公司上了几天班,就被家里人叫回去考公务员。有些人都已经在该公司步入工作状态,开始参与公司业务之时,家长命令其考公务员,虽然经过与家长反复沟通,但仍未能扛住家长压力,不得不忍痛从该公司辞职,回家考公务员。可见,家长就业观念对毕业生就业的影响很大。

2、高校毕业生创业经验和能力都不高

由于全就业的影响,本地生源毕业生在大学里普遍对创业知识积累不够、自主创新创业意识不强,能力不足,自主创业率偏低。刚走出校门的毕业生大多数家庭条件一般,缺乏资金,没能力直接创业。即使有能力的家庭支持毕业生创业,起步资金来源多是家长的血汗钱,由于缺乏创业经验,一旦创业失败对家庭也有一定影响。加之,当前刚出校门的毕业生往往都有眼高手低、心高气傲的特点,选择的创业项目往往不具备持久性,创业不容易成功。这些创业失败的毕业生,往往就不愿意再去到企业打工,因为习惯了“老板”的生活,对其个人家庭或者是社会都有不良影响。

3、西藏籍毕业生不愿到内地就业

就业援藏是援藏的一种方式,援藏省市每年提供了大量行政事业和国企岗位,但西藏籍毕业生往往不愿到援藏省市就业。一方面,前几年援藏就业岗位大多是企业岗位,而且所需专业门槛较高;另一方面,西藏籍高校毕业生,思想观念还需进一步解放,往往认为援藏省市人生地不熟,在语言、气候、生活习惯方面不适应,由于民族群体性、地域性较强,家长不愿子女离开身边,缺乏熟人圈子等等都阻碍了西藏籍高校毕业生到援藏省市就业。

(四)市场主体和创新平台的培育力度上仍需进一步加强

由于西藏市场发育度低、人力资源缺乏等因素,市场主体和创新平台的培育力度仍需进一步加强。

1、产业链不完整导致缺乏创新链

内地成功的“双创”案例显示,要具备专业孵化器、好的专业导师和团队,以及完整的产业链。内地行业门类齐全,产业门类多种多样,聚集程度高,创新的企业和项目也就有市场。而西藏经济发展水平不高,市场发育度低,工业还处在起步阶段,上下游产业链不完整,产业门类不齐全,形成不了产业聚集。只有完整的产业链,上下游的产业才能互动,有了完整的产业链才能有创新链。但由于西藏非典型二元经济结构的存在,传统部门和现代部门之间绝缘,导致产业链不完整,因此也就形成不了创新链,上游产业的创新项目,下游产业用不上,或者传统部门创新项目,现代部门用不上,现代部门创新项目,传统部门也用不上。

2、硬件建设和软件建设还不协调

在西藏政府主导的各类高新区、产业园区、工业园区或新区都在如火如荼的建设中,但大都缺乏创新功能,大部分园区没有设置创新功能区或孵化平台,缺少专门的网络服务平台、产品初试、终试实验检测平台和成果转移转化平台。目前,全区仅有众创空间6家,孵化器和孵化基地4家。平台与银行、保险、担保、信托等金融机构合作局面尚未新城,缺少能够打入区内外市场的创新产品,与区内外高校、科研院所、有实力的科技企业联系不紧密,联合研发产品、合作项目的局面尚未形成。比如,在科技厅扶持的60多家创新企业中,有10多家企业由于创新产品销售不出去,已经退出市场。这10多家企业大都是生物医药企业(这类企业创业者大多都是诺迪康、甘露从内地招录进来的技术和科研人员,为了得到政府创业扶持资金,从原企业辞职出来创业)创新出来的医药产品无法进入到市场,如果这类企业创新的医药产品投入市场,需要国家审批,国家审批的前提条件是要进入临床试验,而临床试验需要大量资金和复杂的实验程序,西藏医药企业大多不具备这类能力。

3、企业创新能力不强且缺乏高新技术企业

虽然全区各地园区企业多达1600多家,但企业总体上规模较小,高水平的创新性企业很少,创新活力严重不足,创新产品大都是初级产品且市场转化能力弱,比如唐卡、娱乐演艺、农牧业产品、民族手工产品,这些产品往往产业链条不长,创新影响较小,而且由于销售和宣传渠道不畅,转换成经济优势缓慢。有些理工科专业毕业生毕业之后也很想进企业,但是其所学专业没有企业需要,一些专业在内地很容易找到工作,但是回到西藏却找不到相关工作,也说明西藏缺乏高新技术企业。比如某些大学毕业生所学研究生专业为应用化学、生物工程,只想进实验室,但西藏企业普遍不具备生物实验室,导致这些毕业生只能参加无专业限制的公务员考试。

4、小微创新创业企业经营理念仍需提高。

大多数小微企业没有科学的发展规划,没有发展规划团队,往往仅凭公司负责人的各人想法来开展业务,在经营理念,产品设计、市场营销等方面还需要进一步提升。有些小微企业产品与市场产品有同质性,缺乏竞争力。即使有些企业产品具有独创性,由于只有几个合伙人,没有专门的营销团队,也缺乏营销策略和手段,有的企业在市场营销方面多考虑依靠政府力量来帮助其销售。大多数小微企业尤其是西藏籍创业者,不能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仍旧停留在让政府提供保姆式服务的经营理念上。

5、缺少高级技术人员和创新人才

由于西藏高寒缺氧,生活工作环境艰苦,用人体制僵化,已有的创新平台也缺乏创新创业团队,缺少高级技术人员和创新人才;来西藏企业就业的毕业生,非本地生源的毕业生往往具有西藏情怀,而且想到离家很远的地方工作,还有的是恋爱或夫妻双方有一方在西藏体制内工作,为了另一方而来西藏工作。在企业就业或者自主创业的本地生源毕业生往往是为了多学一点东西,以企业为平台,进一步深造;或者是考上公务员但工作地点条件艰苦,不得不到条件较好的地区企业就业,而这部分在企业就业的毕业生往往不具备创新技能。

(五)农牧民创新创业水平还有待进一步提升

自治区各级各部门都比较重视农牧民创新创业工作,但是由于农牧区社会保障率高、农牧民受教育水平低,创新创业水平还不高。从西藏共青团首届青年农牧民创新创业大赛情况来看,大多数参赛青年农牧民都属于返乡创业的大学生,没受过大学教育的农牧民创业率较低。青年农牧创业项目涵盖特色养殖、民族手工业、农畜产品加工、互联网+等,展品达到1000多种60000余件,这些项目产品均有较高的市场前景,但市场对其认知度低,尤其是没有和旅游产品市场对接好,一方面是旅游产品市场缺少西藏特色产品,另一方面是特色产品没有被旅游产品市场认识,这就需要进一步提升项目产品的市场转换率。

三、促进西藏“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建议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是一项战略,是一种长期的发展,不可能在短时间内产生很大的效果。因此,需要全社会来共同努力。针对西藏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存在的问题,我们给出一些相关部门还没关注到的建议,以便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

(一)完善体制机制

一是加强优惠政策的落地。制定自治区党委政府双创优惠政策的实施细则,把每条实施细则落实到有关厅局的相关处室。政府各部门要建立互通机制,做好对接,尽快使优惠政策落地。二是成立自治区级双创机构或建立厅局联席会议制度,提供注册、资金扶持、风投、专利申请、金融贷款等一条龙服务。

二是成立监督机构,监督政策的落实。以当前“巡视”常态化为契机,加强对各部门在“双创”工作的监督,督促各项政策落地生根。

三是加大宣传力度。自治区层面要加大宣传力度,制定通俗易懂的宣传内容和方案。让每一位创新创业者知道在哪个部门能得到相关资助资金、到哪个部门能找到负责的人,避免好的政策悬在半空中。

四是继续深化行政审批改革。政府的审批观念需要改进,提高对新事物的认识。目前,为了“双创”各有关厅局在人社厅培训中心集中办公,目的就是建立“一站式”服务,但“一站式”服务的前提就是要掌握政策,有现场审批权,避免出现转交过渡站。

五是提前建立审计的正确导向,提前设定好政府扶持资金损失的程度,审查时综合考虑资金的特殊性,建立总收益评价机制,只评价政府资金投入的总额度保值,不用评价具体每一个资助项目的收益或者亏损度。

(二)继续深化各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

一是建立对教师的激励机制。各高校大多建立了创新创业指导教师的责任制,而缺乏对指导教师的激励机制,应该把指导创新创业作为一项成绩纳入到职称评定、绩效奖励等涉及教师利益的内容中去,激发教师积极性;鼓励教师停薪留职,参加社会创新创业活动。

二是创新学生管理工作。正确处理稳定和创新创业的关系,鼓励学生到社会参加各类“双创”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改变以往把学生“关在校园”的做法;在建立弹性学制、学分方面下功夫;设立专项资金,加大对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活动的支持;加大创业就业的宣传力度,让学生认识到“考公务员”不一定是唯一出路。

三是教育管理部门要给高校放权。减少教育管理部门对高校行政化的影响,让高校自主加强与市场的联系,容忍失败。增加高校创新创业的主动性、灵活性,避免一管就死、一方就乱的局面。

(三)积极引导高校毕业生创业就业

一是引导家长和大学生毕业转变就业观念。当前,自治区提出要由全就业转变成积极就业。今年自治区提供就业岗位与应、往届没就业毕业生数量比例大概1:4,岗位需求和供给显然不成正比,已经无法满足全就业,即使加上援藏就业、三支一扶、小微企提供的就业岗位,就业压力仍旧较大。家长期待孩子有一份稳定的工作无可厚非,这种观念是长期形成的,不会一撮而就可以转变的,需要一个过程。这就需要加大宣传力度,加大“由全就业向积极就业转变”的宣传,也要让家长们知道全区的就业压力,同时还要营造一种“公务员”和其他行业一样,只不过是一种职业,不存在“稳定”之说的氛围。

二是适度引导一部分大学生毕业先就业再创业。对于大部分大学毕业生来说,一出校门就创业有很大风险。引导在校没有参加过创新创业大赛的毕业生,先到相关企业就业,学习经验,积累人脉,摸清政策,然后根据个人发展需求再进行创业。

三是援藏就业提供集中式岗位。建议援藏省市在提供就业岗位时,多考虑集中度,不要把岗位分散到各个城市或各个行业,是否可以考虑一个单位招4-5人,能够形成西藏地域的小团体,让西藏籍大学生有群体感,促使其慢慢转变思想,缓缓接受到内地就业这一新事物。

(四)加强对创新创业企业的培训和支持

一是开拓创新创业企业思想,立足西藏特色优势产业,创新特色产品或项目,满足风投机构的需求,创新产品或项目要面向国内外,关注国内国际对新产品的需求偏好。

二是正确处理好政府与市场的关系。各类创业企业在产品研发时,要多考虑国内外市场需求,而不是只考虑西藏各级政府的需求,不能只满足政府部门对产品的偏好。

三是对小微企业发展,可以建立大企业带动小企业的模式。各孵化基地或众创空间,提供平台,搭桥牵线,把业务相似的小企业,引荐给大企业,在发展中由大企业对小企业进行带动。

四是在双创大背景下,吸引人才机制建设已经迫在眉睫,改变以往只用体制内的方式引进人才的做法,建立人才创新的资金激励机制。鼓励区内体制内科研人员停薪留职创新创业,鼓励科研人员创新成果与企业合作。

五是政府承担企业社保。当前,企业吸纳就业,采取以奖代补的办法解决社保问题,通过“吸纳大学生用工奖励资金”,每吸纳一名当地生源大学生就业,人社部门奖励一定资金。一些企业为了得到这笔资金,想办法与当地生源毕业生签订合同,但有些企业生存期很短,存在套取奖励资金的嫌疑,奖励资金往往不能起到应有的作用。因此,建议取消奖励资金,企业吸纳毕业生的社保由社保局统一购买。

(五)继续提升青年农牧民创新创业水平

一是紧紧抓住青年农牧民增收致富的现实需求,探索以“团干部+创业青年+金融服务+专家+扶贫”的模式,创新“双创”工作开展方式,广泛发动基层团组织和广大创业青年积极参与农牧区创新创业创优。

二是进一步做好西藏共青团首届青年农牧民创新创业大赛,加大宣传力度,建立创业项目产品与旅游市场的对接联系机制。

三是支持大学生返乡创业,进一步加强与成功的返乡创业青年的沟通力度、帮扶力度、宣传力度,让他们以点带面,推动全区农牧区创新创业氛围的形成。

猜你喜欢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双创西藏
都是西藏的“错”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圆梦星之火,助力“双创”加速跑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神奇瑰丽的西藏
一个人的西藏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政策促进经济增长的经济学分析
“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下小微企业金融支持体系研究
贵州省下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实施意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