邓春晖
亚当·沙夫(Adam Schaf,1913—2006)是波兰哲学家,是人道主义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也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的重要代表人物。他基本上经历了20世纪主要的政治事件,一生涉猎广泛,包括对人、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的关注,在其构建的理论体系中,对于异化问题的关注尤为突出,体现了一位具有深厚学术涵养和革命激情的思想家的现实关怀。他在《作为社会现象的异化》中形成了系统的异化理论,对我们认识异化的产生及其消解、社会主义的建设等问题具有重要的启示。
沙夫在《作为社会现象的异化》中详细论述了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客体的异化、主体的异化、社会主义的异化、革命的异化等问题。他强调了马克思异化理论在马克思主义总体理论体系中的重要地位,认为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贯穿马克思思想体系发展的始终。这个理论揭示了人、自然和社会的总体异化的现实,也探索了超越这种总体异化的路径。他认为异化不仅存在于资本主义社会,社会主义社会也有异化,异化无处不在,是诊断所有社会病理的突破口。异化具有客体和主体两个方面的向度,客体的异化体现了人受制于物,被物操纵;主体的异化体现了人的自我异化,表明人失去了对作为其创造的产品的控制。客体的异化包括经济的异化、社会政治结构的异化、意识形态的异化;主体的异化包括失范、个体同自我、他人、社会的异化等。他尤其指出了在正统的马克思主义者看来,社会主义不存在异化,但实际上这是典型的教条主义马克思主义的体现,没有阐释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也就无法彰显异化理论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极端重要性。只有明确社会主义有异化现象,才能探寻解决异化的路径,否则不仅背离马克思主义的初衷,而且会阻碍社会主义建设的顺利进行。事实上,社会主义的异化表现在人与社会制度、自然、社会之间的关系上。社会主义的异化不应该被遮蔽,应该被认真讨论。正如他指出的,人的一切物都有向异化发展的趋势,包括国家、政党、领导人、官僚体制等。他还指出,在进行社会主义革命的过程中也需要面对异化问题,这种异化体现为对社会主义革命的片面认识上。因为传统的革命政党从狭义上理解社会主义,认为社会主义革命就是推翻资产阶级的统治,建立社会主义的政权,而没有从广义上理解社会主义革命不仅仅是推翻资本主义,而是要构建新型的人与人的关系。特别是在革命的政党建立起政权后,为了巩固政权会实行强制集权统治,建立各种机构控制人的自由,损害人们的合法权益,这就会将党凌驾于国家和人民之上,导致政党的异化,社会主义革命就会走向反面。
沙夫的异化理论是东欧新马克思主义异化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彰显了马克思主义的人道主义批判精神。通过对马克思的《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资本论》等文本的解读,指出了这些理论著作共同贯穿了对于劳动的异化、人的生存处境的关注。沙夫对异化理论的重视既反映了他对当时马克思主义学界关于异化问题“空场”问题的深刻反思,也反映了他为了更好地揭示和构建马克思主义的异化理论,没有停留在对马克思异化理论的简单指认层面,而是扩展了对资本主义社会现实异化的总体认识,指认了异化的本质就是自我的异化,要消除人自身的异化只能立足人的实践活动。正是通过实践活动,使得人的创造性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才能不断克服新产生的异化,实现更高层面和更充分的解放。
因此,要用马克思的异化理论分析社会现实,要全面揭示现存社会实际存在的总体异化,要消除异化就必须从构建社会主义的民主体制、塑造社会主义新人、建立自治的社会主义社会等方面推进。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永远在路上,没有终点,要持续推动社会主义的改革,建立真正适应社会生产力发展,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