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立云
摘 要:随着我国教育水平的不断提升,各式各样的教育概念犹如雨后春笋一般竞相涌现,而核心素养就是其中之一。所谓核心素养,就是学生学好并且能灵活运用好某一学科知识所必备的品质与关键能力,它不仅对学生的学习十分有益,同时还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促进作用。因此,广大教育工作者必须要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予以充分重视。对初中数学教学中,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策略进行阐述,以期能给其他教师同行带来一些借鉴与启示。
关键词:初中;数学;核心素养;教学策略
现阶段,新一轮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在这样的背景下,教师要想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有效地培养,就必须顺应新课程改革的发展趋势,充分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基于自身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去学习数学知识。具体来说,教师可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一、为学生营造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氛围
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在系统性的训练中被逐步培养出来的,而不是来自于教师的直接教学。对此,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积极地为学生营造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氛围,借以促使其主动、积极地进行学习。这样做,能够有效突破以往单调、枯燥的数学教学模式,从而能唤醒学生的学习激情。从过去的数学教学历史来看,很多后进生之所以无法对数学这门课程产生兴趣,主要是由于他们觉得数学知识与其实际生活较远,而之所学习数学,不过就是为了应付考试。针对于此,教师必须及时采取有效的措施对其错误思想进行转变,结合其知识水平以及情感态度,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利用数学知识去解决生活问题,以提高其对数学的重视程度以及学习积极性,这对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具有十分积极的作用。比如,在教学“正数和负数”这部分知识的时候,教师可让学生通过小组学习或者互联网查询的方式去搜集正数和负数在生活中的应用,这样做,有利于学生在脑中建立出有关正、负数的具体模型,从而能有效培养学生的数学建模意识,深化其对这部分知识的理解与认知,这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他们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
二、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数学开放题目
开放题目是指答案不唯一且解题思路也不同的题目。这类题目所涉及的条件、解题思路和最后的答案都具有开放性。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运用这种题目对学生进行训练,能够有效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解题能力,从而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数学核心素养。此外,数学开放题目所涵盖的知识内容也十分广泛,如经济、历史、科学等,且好多都与学生的认知水平相契合,换言之,这类题目不仅对学生数学水平的提升十分有益,同时还能在一定程度上增长学生的见闻,扩充学生的知识储备。所以,教师在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培养时,一定要对开放性题目的多样化设计予以高度重视。
三、通过思维导图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
在应试教育的影响下,很多教师都习惯于通过考试的方式对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进行评测,并且会在考试过程,根据学生在考试中暴露出的不足进行具有针对性的讲解。诚然,这样的教学方式能够有效强化学生的薄弱点,但是对于很多学生来说,数学知识依然是以碎片化的方式在其脑中存在的,即学生无法在学过的知识点间建立有效链接,继而也就无法在实际的学习或做題过程中,实现知识点间的有效联动,如此,学生的学习效率以及做题效率必然会受到阻碍,从而会严重影响其数学核心素养的形成与提升。针对于此,教师可通过思维导图改善上述状况,让学生通过思维导图,对所学知识间的联系有一个清楚、直观的认知。举个例子,在教学“全等三角形”这一章的时候,教师可组织学生对其思维导图进行构建,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角平分线的性质”“考察题型”“全等三角形的性质”这四部分内容整合到一个完整的知识网络中。如此,学生不但能直观地阅读和记忆本章节的知识,同时还能有效提升他们的概括、归纳与总结能力,这对其数学核心素养的提升大有裨益。
四、制订综合性的数学学习评价制度
长久以来,教师大多只习惯于通过作业和考试这两种方式对学生的学习效果进行评价,这种只重视结果,而忽视过程的评价方式是十分片面的,而且科学性不高,对学生核心素养的培养不利。对此,教师应基于新课改理念,将学生的学习效率、知识水平、学习态度、实践能力等因素容纳进自身的评价体系之中,当然,在这基础之上,教师还应对学生的数学核心素养进行重点突出,要注意体现评价制度的综合性和全面性,借此为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发展奠基。
综上所述,数学核心素养不仅对学生的数学学习具有重要意义,同时还能对学生的终身发展起到十分积极的影响。为此,广大初中数学教师必须要对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培养予以高度重视,努力为学生营造具有探究性的学习氛围,积极为学生创设多样化的开放题目,因时因地地在教学中引入思维导图,并为学生制订具有综合性的数学学习评价制度。
参考文献:
[1]杨高发.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初中数学课堂教学实践探索[J].教育现代化,2018,5(8):344-345.
[2]代友智.创设智慧课堂,提高数学素养:浅析初中数学教学的有效性[J].学周刊,2018(17):88-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