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社会经济发展的迅速,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发展,城市环境日益恶劣,人们在繁忙工作生活之余,无比向往走进自然、走进森林,渴望与自然融为一体,绿色生态的人居生活,也是近些年来各个城市大力发展的重中之重。同时生态生活的出现也使各个城市大力发展生态园区,利用景观规划的手段,使人们的生活接近自然,融入自然。
关键词:生态农业;景观规划;绿色生活
一、规划设计原则
(一)源于自然的原则
生态园在设计时要突出生态景观和环境保护。生态景观是生态园建设的基础,从水生植物到旱生植物的植物系列景观,布置层次色彩分明的花卉景观,使其突出成为亮点。规划区域内湖泊、树木的自然资源,在保留的基础上进行设计。使设计更贴近自然,在自然的基础上形成景观。
(二)人人参与性原则
种植、采摘、加工和收获,使游客享受到文化的乐趣。从乡村和乡村高于乡村,欣赏现代生态园林的风景。在园区内每一处景观,游客都可以切身的去体验去感受,园区内大多位置全部是开放空间,不会给游人造成压迫感。
(三)文化渲染的原则
生态园的发展与当地文化的进步是紧密相连的,其中园内的花卉种植结合本地气候和文化底蕴来进行栽植。在该公园的规划设计中,对城市的自然文化资源进行深入挖掘和开发,以提高生态园的文化品位,实现景观资源的高层次利用。在景观设计中加入文化的成分,使设计更加有底蕴有内涵,不单单局限于景观的高度。
二、生态农业园景观规划设计中的现存问题
(一)选址不合理
现阶段我国很多的文化生态农业园项目在实际运行过程中所取得的经济效益并不高,甚至好多都处于亏损状态。这些项目失败的很大原因在于选址,可以说选址问题是项目规划中首要解决的问题。可以将文化生态农业园建在城市与郊区边缘、景区边缘和自身具有深厚农业资源等地区,建在城市与郊区边缘可以保证充足的客源;建在景区边缘可以依托景区的发展带动项目的发展。因此,一个项目的提出一定要从现有的资源优势出发,合理规划场地,避免盲目建设。
(二)评价方法缺乏科学性
在进行文化生态农业园建设时,要充分重视农业景观建设项目的综合评价。现阶段,我国许多农业景观开发项目都是投标,然后施工,没有经过科学有效的评价,不仅会破坏原有的自然环境,难以实现初期预定的经济效益;有损游客利益,最终阻碍当地农民的收入增长和农业发展。因此,在提出農业景观开发项目时,应当通过严加调查当地具体情况,建立一整套发展指标,更好地指导农业景观项目的建设与发展。
(三)景观规划设计复制现象严重,缺乏当地特色
在对我国许多地区的农业景观开发项目的调研过程中,发现景观的样式和类型太过单一。项目与项目之间比较,一个地方与另一个地方的农业景观规划设计竟然出奇一致,项目管理者根本没有考虑和结合周边地区的资源特色,只通过简单的模仿复制,与预测结果相同,这样的项目实际的经济效益很难达到预期效果;项目设计中的纵向比较,有相当多项目中设计互动环节比较单一,大多都是各类的水果蔬菜的采摘为主,游客参与度不高,降低游客游玩兴趣,丧失游客资源。不能发挥农业景观建设的预期效果,削弱项目的经济效益。
三、设计存在的问题以及解决的措施
近年来,随着我国社会和经济的发展,虽然我国的农业园林方面取得了很大的发展,但是不可避免的,我国的农业园林景观设计中仍然存在着很多的问题急需得到解决。下面是对农业园林景观设计中出现的问题和解决措施进行阐述。
(一)出现的问题
我国的农业园林景观雷同,园林的基础设施建设基本上一致,缺乏创意。大多的农业园林为了降低投资,就简化了设计,盲目的模仿其他农业园林的设计,人云亦云,没有创新。我国大部分的景观设计都缺乏科学性,同质化严重。
(二)解决措施
(1)合理划分区域
生态农业园的规划布置,一定要根据当地特色合理有效地利用现有资源。在规划生态农业园时,可以通过分区划分选址实地的自然资源,划分为农业发展、景区参观、科学展示、娱乐休闲等区域,在划分区域时,应当结合生态环境和经济效益可持续发展的原则,还应当充分考虑自身环境因素,发挥不同区域之间的特色优势,为建设生态农业园提供内在动力。
(2)运用科学有效的评价方法
生态农业园经过合理的区域划分后,还应当结合生态农业园的实际建设情况完善评价体系和评定指标,根据园区规划的特性选用不同的评价方法,比如层次分析法、专家评价法和综合因素考评法等得出结论,为园区项目建设提供更好的服务。其中层次分析法主要通过建立完善的评价体系,对参与评价的各个元素制订评价指标,根据指标的完成情况来评价项目的整体情况;专家评价法是通过评价确立的评价指标和指标中的各个元素,最终根据专家的评定确定项目的整体情况。
结束语:
我们在设计时必须要注意,一定要以人为本,充分的了解消费者的需求。来办一些采摘园让旅游者参与到农业生产之中。这样就会使更多的人关注农业发展,促进我国农业的进步。
参考文献:
[1]王成福,朱美玲,邓浩,刘欢,马永胜.基于LFA荒漠土地滴灌项目综合效果评价体系构建与应用——以新疆温宿滴灌生态园项目为例[J].节水灌溉,2017(03):10-16.
[2]刘宇,樊丽华. 基于民俗文化的农业生态园景观设计——以宿迁西楚庄园为例[J].河南科技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1).
[3]王堞凡,王浩.美丽乡村背景下新型农业园规划设计的探索与实践[J].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2016(9).
作者简介:
汪欣欣,齐齐哈尔工程学院风景园林专业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