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德慧 孙侥
摘 要 介绍海南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分析产地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并提出有针对性的监管措施,以改善海南省农产品产地环境,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
关键词 海南省 ;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 ;影响因素 ;监管措施
中图分类号 F322 文献标识码 A Doi:10.12008/j.issn.1009-2196.2018.11.018
Influencing Factors and Regulation Measures of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ainan Province
WAN Dehui1) SUN Yao2)
(1 Modern agricultural inspection testing and control center of Hainan province,
Haikou, Hainan 571100
2 Agricultural science and technology education training center of Hainan province,
Haikou, Hainan 571100)
Abstract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ainan were analyzed, and some regulation measures were put forward in order to promote the environmental quality and the quality safe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in Hainan.
Keywords Hainan Province ; environmental quality of agricultural products ; influencing factor ; regulation measures
2017年中央一号文件明确指出,“坚持质量兴农,实施农业标准化战略,突出优质、安全、绿色导向,健全农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标准体系”[1]。食品安全是一项重大社会问题,关系到人民的健康、经济的发展、社会的稳定,影响人民对政府和社会的信心。农产品产地环境是保障农产品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前提,直接影响农产品质量安全,是农产品质量安全不可忽视的源头性影响因素。农业产地环境质量监管,构成生产过程的基础和首要环节。因此,掌握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状况,探究农产品产地环境的影响因素,制定科学合理的监管措施,才能做到“对症下药”,进而给农产品质量安全提供保障。本文介绍海南省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分析产地环境质量影响因素,并提出可行性监管措施。
1 海南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
土壤、灌溉水、大气的质量构成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2],直接关系农产品质量安全。海南省地处热带北缘,属热带、亚热带气候,素来有“天然大温室”的美称,具有丰富的热带农业资源,是全国冬季菜篮子生产基地[3]。
1.1 土壤质量
海南省耕地土壤存在肥力低、酸碱失衡的状况[4]。有机肥施用不足导致土壤有机质含量不断下降,而无机肥的超量投入又致使耕地土壤酸碱度降低。自2010年以来,无机肥施用量高达117.5万t,致使全省70.8%的耕地土壤pH 值低于5.5[4]。2017年公布的全国首次土壤污染状况调查结果显示, 海南省耕地土壤达到二级标准的点位有81.3%,超标点位为18.7%,其中轻微、轻度、中度和重度超标点位比例分别为8.2%、1.5%、6.0%和3.0%,主要超标污染物为镍、钒、钴、铬。超标原因主要是自然背景值高[5]。
1.2 灌溉水质量
《2017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表明, 2017年全省地表水环境质量总体为优,水质优良率为94.4%。对52条主要河流的110个断面、23座主要湖库的32个点位开展监测,结果显示,符合或優于地表水Ⅲ类标准的河流断面为94.6%、湖库点位为93.8%。全省地表水水质优良率比2016年上升4.3个百分点[6]。
1.3 大气质量
根据《环境空气质量标准》(GB3095-2012)的评价要求,海南省空气质量状况近几年来持续优良。2017年,全省优良天数比例为98.3%,轻度污染天数比例仅为1.6%,中度污染天数比例仅0.1%,重度污染天数为0[6],明显优于全国绝大多数城市。
2 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影响因素
2.1 农业投入品使用
农业投入品如肥料、农药、农膜等的不合理使用构成农产品产地质量安全的一个直接或间接的风险隐患。目前,海南省现有的生产管理和执法监督普遍缺乏对农业投入品的严格监管。相对内陆发达省市来说,海南省教育水平比较落后,农民整体科学素养偏低,农业生产者普遍按照个人喜好或经验选择生产方式,缺乏科学的农业投入品使用方法[7]。主要存在:一是施肥不科学。农民为追求农作物高产和高效益,大量施用无机肥,极少施用有机肥[8]。加上偏施、超施化肥现象严重,导致耕地土壤板结、硝酸盐富集,成为产地酸化、养分失衡的重要原因。二是不合理使用农药。农药在防治病虫危害、提高农产品产量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但不科学使用农药必然造成农药残留问题,如农药中的有机氯/有机磷在土壤中大量残留,可转化为剧毒或致癌的长期性有机污染物多氯联苯、多环芳烃等[9],给土壤等生态环境和农副产品造成不同程度的污染。据统计,海南省耕地农药使用量达62.5 kg/hm2,其中仅10%~20%附着于作物上,50%~60%残留于土壤中,通过吸附、解析、淋溶等方式污染水源,周边水中的农药检出率高达85%[4]。三是农药塑料包装及农膜大量残留。废弃的农药塑料瓶、农用地膜被丢弃在田间地头、河湖沟渠等环境中,影响土壤通透性、土壤水分养分移运及根系对水分的吸收和肥料的利用率[10]。
2.2 产地环境污染
工业“三废”污染是产地环境污染物的主要来源[11]。海南省部分企业环保意识不强,污染控制技术不达标,排放未达标的工业“三废”造成周边土地和灌溉水源重金属含量高于其背景值。另外,农村生活污水和固体垃圾污染也是产地环境污染不可忽视的因素。由于资金、技术及政策等方面的原因,农村广泛存在着污水随意排放、垃圾随意堆放现象,不但给农村自然环境造成污染,也对产地环境增加了重金属污染的风险[12]。
2.3 生態环境
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指出,海南要牢固树立和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在生态文明体制改革上先行一步,为全国生态文明建设作出表率[13]。生态文明建设已经被纳入国家建设海南的大政方针,可见生态环境对于全省改革发展的重要性。与其他产业相比,农业更容易受生态环境影响,良好的生态环境能促进农业发展;反之,生态环境一旦破坏,农业发展将步履维艰。海南省是我国最大的热带宝地,拥有全国最好的天然生态环境。近年来,海南省生态环境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如资源被过度开发,农用土地资源水土流失,灾害性天气频发,外来有害物种入侵等,对农业生产环境造成极大的影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隐患,最终导致农业经济效益下降。因此,加强生态环境整治,是发展生态循环农业,实现资源、环境与农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经之路。
2.4 基层监管机构
农产品基层监管机构在控制农产品质量和生产源头方面是主力军和前沿阵地。近年来,海南省各市县虽然成立了农产品监管机构,但监管人员数量有限,监管技术不成熟,监管力量从上至下逐步减弱,加上运行经费不足,专业素质不高,对农产品科学监管和各类检测仪器的操作使用知之甚少,大型检测仪器难以发挥应有的作用,工作人员常常顾此失彼,未能充分履行监管职能。
2.5 产地生产规模
海南省山地较多,连片的大田洋少,耕地规模小且分散,与国内其他农业大省相比农业生产方式,较落后,农业生产基本以家庭为单位,重产量轻质量的传统农业生产观念仍然根深蒂固。另外,海南省土地流转基础薄弱,农产品组织化、标准化生产进程受阻,给农产品产地统一监管带来巨大压力[6]。
3 监管措施
3.1 加强农业投入品监管
一是建立健全农业投入品对农产品质量影响的评价机制和评价制度,对农业投入品的使用进行全过程的跟踪评定,确保投入品满足农业生产需求的同时,不给产地环境带来负担,不对农产品质量安全构成隐患。二是落实农业监管机构职责,严格农业执法监管,明确乡镇基层监管责任。依法规范市县、镇、村级农资连锁经营点,畅通经营渠道,完善购销台账,加大农资打假力度,严查高毒高残留违禁投入品经营者和使用者,确保投入品使用规范。据统计,海南省近年来共查封销毁高度剧毒及假冒伪劣农药达43 t,劣质化肥1 200 t[4],应继续加大监管执法力度,从源头上杜绝产地环境污染。
3.2 加强产地污染和生态环境监管
一是加大环保监督和执法力度。严格执行国家规定的污染排放标准,杜绝超标排放现象,从源头断绝产地环境污染,消除工业“三废”对产地的污染排放,同时完善农村环境管理机构,严格污灌管理[11]。二是进一步完善农业产地基础设施。海南省农田基本建设尤其是水利设施建设较差,加上各种人为和自然因素的破坏,海南岛丰富的水资源没有充分利用和开发,遇到干旱天气,农作物的生长受到一定的限制和破坏,成为海南省农作物产量和质量远低于全国及高产区同类产品平均水平的原因之一[14]。此外,海南省有着丰富的太阳能、热能、风能、潮汐能等,可以充分利用这些天然可再生能源为农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的改善、热带高效农业的发展和海南生态省的建设服务。
3.3 加强监管检测机构建设
逐级完善省市县农产品产地监管机构及相关执法组织[10],出台相应的法规与政策,明确责任主体,农业、环保、国土等各机构各负其责又要协同配合,形成行政管理网。增加基层工作人员数量及工作运行经费,完善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人员队伍建设,确保市县监管监测机构能够有效运行。
3.4 加强技术培训和人才引进
农产品生产者安全生产意识的增强、法制观念的树立、安全优质生产技能的掌握和应用,是现阶段确保农产品质量安全的根本,也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需要完成的迫切任务[15]。一是加大对农民的培训力度,通过技术人员到田间地头教学、新闻媒体宣传等多种形式推进测土配方施肥、精准施肥、水肥一体化等农业技术,鼓励使用“生态肥料”,提高产地环境保护意识和技能。二是鼓励“三品一标”企业认证,提高农产品品牌意识,加大对“三品一标”的扶持力度,让更多农业经营者体验到农产品品牌经营的好处,提高申报积极性,从而实现对产地环境的可持续性保护。二是培养和引进大批农业技术人才,各高校或技术院校增设产地环境保护、监管等相关专业课程,有针对性地培养此方面的农业人才。另外,政府部门可提供丰厚的薪酬、较好的教育住房等待遇条件引进并留住农业人才,让科技兴农不只是一个口号,真正依靠科技实现农业现代化,为海南省热带高效生态农业发展添砖加瓦。
3.5 建立预警体系
在海南省构建农业产地环境长期定位监测基地,制定长期跟踪调查方案,按照农产品质量对产地环境质量的要求,开展农产品产地环境跟踪调查,以此为基础建立并完善农业产地环境预警系统。监测产地环境中的有害物质种类,污染物的分布和形态,以及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规律,为土壤修复提供数据支撑[16]。掌握重点区域产地质量总体状况和特征,明确其污染程度、范围及生态风险等级[10],依据产地现状指标建立监测信息资源数据库,打破数据壁垒,实现数据共享,避免各部门工作量的重复和资金的浪费,实现农业产地环境的预警预报。
参考文献
[1] 任 意. 推进我国耕地质量标准化建设[J]. 中国标准化,2017(3):11-13.
[2] 杨晓霞,龚久平,柴 勇,等. 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现状问题及其对策研究[J]. 南方农业,2014,8(28):68-72.
[3] 万德慧,蔡汇丰,李晓慧. 海南省无公害农产品产地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对策[J]. 热带农业科学,2015,9(35):88-90.
[4] 李晓慧,蔡汇丰. 海南省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对策[J]. 现代农业科技,2015(23):208-209.
[5] 2016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EB/OL].[2017-06-05].http://www.hainan.gov.cn/hn/yw/jrhn/201706/t2017
0605_2335913.html.
[6] 海南省生态环境保护厅. 2017年海南省环境状况公报[N]. 海南日报,2018-06-05(004).
[7] 徐世伟. 山区半山区农产品产地环境管控与农业投入品监管探讨[J]. 云南农业,2016(4):74-76.
[8] 刘宁飞,唐兰兰,杨长河,等. 农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的问题与对策[J]. 农业资讯,2016(21):108-110.
[9] 陈秋会,席运官,王 磊,等. 产地环境中重金属和有机污染物对农产品质量的影响综述[J]. 江苏农业科学,2018,46(1):5-8.
[10] 赵 娜,雒鹏飞. 影响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因素及其监管机制[J].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2014,36(6):735-741.
[11] 方 堃,刘潇威,王 静,等. 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主要污染物现状及防治研究[J]. 农产品质量与安全,2012(4):54-57.
[12] 赵 娜. 农产品产地环境的人为影响因素及其监管措施[J]. 土壤与作物,2014,3(2):76-79.
[13] 习近平:在庆祝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EB/OL].[2018-04-13]. http://www.xinhuanet.com/politics/2018-04/13/c_1122680495.htm.
[14] 畢 华,尤春花. 海南省农用土地资源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控制对策[J]. 农业环境保护,2000,19(5):317-319.
[15] 张丽荣. 达坂城地区产地环境与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的对策措施[J]. 农业科学,2017(6):69.
[16] 王丽平,顾国平,章明奎. 我国农产品产地环境质量现状及存在问题[J]. 安徽农学通报,2006,12(12):49-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