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不是药神》真善美的艺术呈现

2018-02-19 08:10闫路瑶
声屏世界 2018年10期
关键词:我不是药神现实主义

闫路瑶

摘要:电影是在银幕上将故事呈现给观众的艺术作品,它所讲的故事或真或假,但其目的都在于表达注入其中的思想、情感。现实主义电影《我不是药神》以真实事件为题材,反映了现实生活中医疗问题等社会现象。作品运用电影独特的艺术手法将“真”“善”“美”展现得淋漓尽致。

关键词:现实主义 《我不是药神》 艺术真善美 影像美

2018年7月5日公映的由文牧野执导,宁浩监制,徐峥、王传君等主演的现实主义电影《我不是药神》,首日累计票房突破3亿元,上映22天票房达到30亿元。①同时,《我不是药神》的口碑也不错,豆瓣电影网观众评分高达9.0分,猫眼电影网用户评分9.7分,淘票票网用户评分9.4分。种种数据表明,电影《我不是药神》取得了成功,是近年来现实主义电影中少有的佳作。

电影真实性

电影艺术真实性,或者说“电影真实”,它不仅是美学层面,也是哲学层面的理论问题,关系到艺术创作、表演和人们对待艺术的态度以及世界观等。②哲学层面的“真”是指客观世界的运动、变化、发展中体现出来的客观事物的规律性。艺术层面的“真”包括生活与艺术的真实性、再现与表现的真实性、现象与本质的真实性、客观与主观的真实性等。

《我不是药神》是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的电影,它受众多观众青睐,很大的原因在于其真实。《我不是药神》是对现实生活中一个真实案例的改编,即一名白血病患者偶然寻得印度仿制药,于是他把这个消息告诉了病友群的成员,同时还把购买流程和方法整理成完整的攻略,分享给了群友,只分享不代购、不贩售,被称为“药侠”。在电影中,程勇(徐峥饰)是一个保健品商贩,在自己家中遇到困难急需用钱时,一名白血病患者吕受益(王传君饰)寻求程勇到印度购买仿制药,机缘巧合下成为印度仿制药的独家代理,并收获了高额的利润,被给予了“药神”的称号。在长期接触白血病人群体之后,程勇的善心被激发,上演了一场人性和现实的博弈。首先,电影题材涉及医疗,医疗是现实中比较受人们关注的社会现象,不管是现实中还是影片中治疗白血病的正版格列宁价格都比较昂贵,人们对这种抗癌药物的关注程度普遍较高,影片真实地反映了“天价药”现象。此外影片中,演员王传君为了饰演白血病患者角色减重20多斤,有一场在病床上的戏,他两天没有睡觉,就是为了能在镜头前呈现出病人奄奄一息的感觉。《我不是药神》将源于生活的灵感真实演绎,把现实生活中的真实故事在银幕上用艺术手法和手段表现出来,通过影片人物塑造、剧情铺垫表达出创作者对客观现象的主观情感。影片成功反映了“天价药”等社会现象,引起了观众的高度关注,国务院总理李克强也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发舆论热议作出批示,要求有关部门加快落实抗癌药降价保供等相关措施。③

“善”是电影创作的前提

黑格尔认为,对艺术的内容,不仅要求真,而且要求善。电影运用镜头、段落、场景、故事、声音、蒙太奇等元素,以社会现象、自然现象以及人的思想感情、道德行为为表现内容,其目的在于揭示现实生活中美的内涵,展示善,鞭挞恶。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人们的生活正逐渐改善,民生问题依然是我国人民最关心的问题,《我不是药神》作为一部现实主义题材电影,选取真实的医疗案例,其目的就在于将人们所关心的切实问题通过艺术表现出来。这里的善不仅是创作者艺术实践、主观愿望的产物,也是社会意志的体现。

電影艺术中的善,即艺术的倾向性,也就是作品所描绘的形象和故事对于社会具有什么意义和影响。《我不是药神》中程勇的生意不景气,家里的事也不让人省心,前妻想把儿子带到国外,父亲又被医院检查后确诊为脑部血管瘤,昂贵的手术费他承担不起。程勇铤而走险,与刘思慧、白血病患者吕受益、刘牧师、“黄毛”彭浩合作,从印度“引进”盗版格列宁,起初程勇为给父亲交手术费、医疗费,让儿子能够过上好的生活。后来,程勇受到吕受益事件的打击,开始负利润卖药帮助病友,给了一部分病友活下去的希望。然而,程勇在一次送药时被警方逮捕,被判处五年有期徒刑,前往监狱的路上,上千病友夹道送别囚车中的程勇。此案引起政府部门高度重视,政府持续推动医疗改革,大批白血病人陆续得到有效救助。影片中,“药神”程勇虽然在印度买药时说“命就是钱”,但在看到白血病患者的遭遇和处境后,他的内心逐渐发生了变化,从开始的贪图钱财、自私自利,到后来的无私帮助吃不起正版药的老病友,他的善良“暴露”出来。无论是程勇,还是刘思慧、刘牧师,这些银幕形象都将他们的善呈现给观众,在故事冲突中传递人性之善,影片成功将现实社会中真实存在的现象反映出来,让更多的人引起共鸣,给予更高的关注。

影像美与人性美

艺术作品是对生活的反映和认识,也有助于观众认识生活,感知人生价值意义的审美体验。电影、电视是一门作用于观众视听觉的时空艺术,影视作品用影像和声音表现内容与情感。《我不是药神》在院线上映,取得较高票房,除却现实主义题材引起观众心灵共鸣外,影像美和内在的人性美是影片深受观众喜爱的重要原因。

古希腊苏格拉底认为:“美和善是一个东西,就是有用和有益。”“任何一件东西如果它能很好地实现它在功用方面的目的,它就同时是善的又是美的,否则它就同时是恶的又是丑的。”⑤《我不是药神》用现实主义的影像风格来增加故事的真实感和观众的代入感,以朴实的摄影手法让观众相信电影中是一个真实的世界。影片拍摄前期,摄像和导演在敲定电影格调时,重新学习了“新现实主义”和巴赞的“段落镜头”理论,强调以平凡的视角在平凡事中寻找“美”,在影像中表达生活美、人性美。影片分为四个阶段,并分成了四个色调,分别是黄(神药出现——首次寻药)、橙(初试身手——身退自保)、蓝(严打无药——冒险代购)、白(不计代价——法不容情),大场景上分为上海和印度,两个地域用不同的数字摄影机来做色彩和质感的区分,最终根据每场人物的情绪做了细节的调整。⑥徐峥饰演的药店老板、王传君饰演的白血病患者、周一围饰演的警官、王砚辉饰演的假药贩子等,每个人物都能让观众感觉在生活中似曾相识。影像中每一名角色都被塑造得接近完美,人物的每一句台词每一个动作,都有一种“来源于现实生活”的写实感。当“药神”程勇第二次去印度时,他站在烟雾弥漫的街道上,他下意识地捂住了鼻子,而后,在那漫天大雾中忽然又飘出两尊神像(湿婆和迦梨女神)。程勇在第二尊神像(迦梨女神)路过自己面前时,慢慢放下了捂在脸上的手帕,深邃的眼神中仿佛若有所思。紧接着,镜头就切到吕受益去世的画面。这样一组别有用心的画面、蓝色的基调、现实中的漫天喷雾给人一种魔幻的感觉,正是喷雾和神像片段,影片用影像的真和美表达了暗含的寓意。烟雾中神像的经过预示着生灵生死的无可奈何,又像是一场洗礼,坚定了程勇守护病人们生命的信心。

影片中若干人物身上都不同程度地散发着人性的真善美,“药神”程勇赔钱“引进”印度格列宁帮助白血病患者,最终受到法律的制裁,但从他身上散发的真善美打动着观众的心。追查“印度假药案”的警察曹斌,听了病人的倾心诉求:“我病了3年,4万块1瓶的正版药,我吃了3年,房子吃没了,家人被我吃垮了,谁家还没个病人,你能保证一辈子不生病吗?我不想死,我想活着。”曹斌不忍心断病人们的“活路”选择不再跟进案件,这时他的内心的善已占据中心位置,人性美爆发。“黄毛”彭浩为了帮助程勇脱身,主动吸引警察的注意,但甩掉警察后,却遭遇严重车祸,不幸离世。“黄毛”死后程勇一句“他才20岁,他就想活命,他有什么罪”令无数观众为之动容。电影《我不是药神》对人性善与美的描绘,不仅让电影富有艺术张力,更契合了观众对人性真善美的追求。

结语

现实主义题材电影的鲜明特点即是真实性,力求将现实生活中所发生过的事件真实还原。但作为艺术的电影,必然会融入艺术色彩。《我不是药神》以真实故事为蓝本,将人们备受关注的“天价药事件”以艺术手法不失真实地呈现,同时把关于人性的善和美贴合其中。每一位演员都尽力演好自己的角色,影片中的他们是对现实中老百姓的真实写照,他们将整个剧情演绎,展示了生活中的善与恶,将人性美用心呈现。《我不是药神》是中国现实题材电影中为数不多的经典之作,而新时代下的中国,需要这种积极地崇尚表现真善美、关照心灵的现实主义佳作,以消解社会癣疥之疾,鞭策社会不断进步。(作者单位:安徽师范大学)

注释:①中国电影数据信息网:《票房信息》,https://zgdypw.cn/。

②王志敏,陈 捷:《关于艺术真实、电影真实和现实主义的漫谈》,《社会科学》,2007(11)。

③《李克强就电影《我不是药神》引热议作批示》,中国政府网,http://www.gov.cn/。

④曹桂生:《论真善美与现实主义艺术》,《美术》,2006(9)。

⑤張 炯:《论文学的审美愉悦性》,《文艺报》,2013/10/21。

⑥《【专访】为了解释〈我不是药神〉如何拍的,摄影师帮我们拆解了电影》,影视工业网CineHello圈子,https://cinehello.com/。

猜你喜欢
我不是药神现实主义
“建设性”法律现实主义——对卢埃林法律现实主义的另一种解读
自然科学与“现代现实主义”——19世纪现实主义再阐释
新法律现实主义
《我不是药神》导演文牧野:“情绪煽得再准点就更好了”
《我不是药神》:现实题材的商业片表达
“自我较劲”成就《我不是药神》
《我不是药神》与宁浩五度合作 徐峥:电影营销越来越难做了
《我不是药神》在沪举行发布会
《我不是药神》海报特辑双发
新现实主义与中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