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类高校学报综合评价研究

2018-02-19 07:54吴锦雅余诗诗
韶关学院学报 2018年12期
关键词:总分影响力学报

吴锦雅,余诗诗

(南方医科大学 学报编辑部,广东广州510515)

我国医学类高校学报是一类特殊科技期刊,它不仅是医学科研交流的媒介,也体现着各大医科院校教学、科研学术的前沿.评价期刊的影响力,不仅能够为读者和科研人员提供选择的依据,而且能发现期刊自身存在的不足和问题,从而促进发展.目前,医学界对医学期刊评价除了同行评议外,更多是选择文献计量指标进行评价.20世纪中期,加菲尔德首次提出“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的概念后,医学界大多数采用这两个指标来评价期刊影响力,但这仅仅能在某些方面衡量期刊学术水平和贡献度.期刊学术影响力还和被引频次、时间跨度、研究热点、学科等等有关.随着期刊来源文献量增加和科技评价指标日益更新,原有影响因子单一评价体系已经不能满足现有医学类期刊尤其是高校类学报学术评价状况.为了更加科学地评价高校医学学报的学术影响力,本文结合原有影响因子、被引频次,引入h指数,通过将h指数排名与影响因子、载文量进行比较,在此基础上,考虑影响因子和h指数均未排除自引问题,故引入综合评价总分比较分析,以期全面客观评价医学高校学报影响力并分析其原因.

1 研究的对象和方法

1.1 研究对象及数据来源

本研究选取2014版《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中列出的医学类高校学报,共计22种.因2017年数据还未更新,因此对应的评价数据截取到2015年.选择《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2015年的数据,统计影响因子、发文量、综合评价总分和h指数.

1.2 研究方法

统计《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1—2015年医学高校学报各个期刊的h指数和影响因子,并求其平均值和排名;对二者做相关性分析.统计《中国期刊引证报告》(扩刊版)2015年h指数、影响因子、2013—2014年发文量和2015年引用次数,分析h指数和发文量和被引次数的关系.根据《中国期刊引证报告》2015年h指数和综合评价总分,分析二者趋势、排名及其差异,并用回归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统计学处理软件为SPSS20.0.如样本符合正态分布,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如不符正态分布则采用Spearman非参数相关检验.

2 结果

2.1 h指数分布、趋势

期刊影响因子主要反映的是期刊出版后2年的平均被引率,有文献报道[1-2]影响因子在计算过程中存在缺陷,很难公正和科学地评价影响力,主要表现为:(1)计算中并没有对引用行为的质量进行评估,只是对引文的绝对数量的统计;被引总数、论文总数、总被引次数会受到少数高被引文献、论文的不均衡影响.(2)计算期刊影响因子选用的时间段为2年,由于不同的研究领域具有较大差异,从而导致计算出的不同专业领域论文的被引频次差异也较大.h指数是美国加州大学的物理学家[3]在2005年提出,这一指标能兼顾论文数量和质量,少量高被引文献不容易影响h值,只有当绝大多数期刊的引用率高时,才会使h指数较高,从而不会受到期刊中个别的高被引的文章干扰.因此,本文中引入h指数,科学分析医学高校学报影响力.

表1列出医学高校学报近5年h指数情况,整体趋势呈小幅度上升趋势.表明近几年医学高校学报影响力有所提升.这可能和国家对医学科研加大投入有关.2015年h指数最高为13,最低为7;将近一半的期刊的h指数大于10,其中《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的h指数分别为13和12.从2011—2015年h指数变化趋势来看,所有期刊中h指数变化最大的是《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和《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增幅为5;前三者均从6增至11,《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从8增至13,其他大部分均略有上升或数值1~2间略有波动,但总体保持不变.除了《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在2012年h指数增加后,又下降.上述数据间接表明近5年,每一种高校学报发表论文都有不少于5篇的文章被引次数不低于5次.这与医学其他专业期刊h指数动辄十几或几十的比较,在总体影响力略为薄弱.这也侧面说明医学高校学报在期刊影响力竞争中核心优势的缺失.

表1 医学高校学报历年h指数情况及其排名

2.2 h指数与影响因子对比分析

由于高被引文献的引用会在很大程度上影响期刊学术水平的评价.为了更客观的分析,本研究中将医学高校学报在近5年h指数和影响因子的统计数据进行相关性分析,并在趋势上比对(图1).

根据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相关方程为 Y影响因子=4.401xh指数+4.118(F=15.707,P=0.001),相关系数为0.663,二者具有较好的正相关性.纵观折线趋势图(图1),除了个别期刊,大部分医学高校学报的影响因子和h指数趋势没有显著差异.如影响因子名列前茅的《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和《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的3种杂志,h指数排名位居前3.相对h指数排名靠后的杂志,其影响因子排名也相对较低,如《山东医科大学学报》和《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从图1和表2中影响因子与h指数的排名差异中可以看出,h指数和影响因子相关性较好,大部分期刊没有出现很大差异.从较长出版周期来看,影响因子排名、h指数排名能较好反映期刊刊载论文的质量.当然,也有个别期刊如《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偏离度为16;《重庆医科大学学报》偏差为11,《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和《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偏差均为10.

图1 医学高校学报h指数和影响因子对比分析

表2显示影响因子排名较前和h指数排名相对较后的几种杂志,发文量少的,影响因子排名相对h指数会有一定提升,而发文量大的,影响因子排名相对h指数会有所下降.这也说明为何上述这几种医学高校学报在影响因子和h值偏离值较大的原因.《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2015年影响因子虽然为1.246,排名第8,但是其h指数却排名接近末位,二者排名偏离值为10.《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的2015年影响因子仅为0.826,排位19,但其h指数排名却相当靠前(第3),其偏离值为-16.统计2013—2014年二者发文量分别为528和731篇,《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远高于《郑州大学学医学版》第三军医大学学报发文量.同时,表2也显示《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版》和《中国医学院学报》2013—2014年发文量都不大,268和331篇,但较之其他学报,其影响因子(1.496和1.608)和h指数(12和11)都相对较高.这也侧面反映医学高校学报的发展重在文章质量的提升,而并不仅仅是文章的数量的增加.通过引入“在质量的基础上求数量”新的评价指标h指数,医学高校学报评价相对于影响因子、总被引频次等更具科学性和客观性.

2.3 h指数和综合评价总分的对比分析

综合评价总分是根据科学计量学原理,系统性地综合考虑被评价期刊的各影响力指标影响因子、被引频次、他引率、基金论文比、引文率等)在其所在学科中的相对位置,并按照一定的权重系数将这些指标进行综合集成[4].根据 Pearson 相关性分析,相关方程为:Y综合评价总分=4.089h+20.935(F=17.709,P=0.000),相关系数r=0.685,二者具有较好的正相关.从h指数和综合评价总分的对比可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和《北京医科大学学报》h指数和综合评价总分排名均考前.从表2中综合影响因子与h指数的排名差异中可以看出,h指数和综合评价总分相关性较好(见图2),大部分期刊没有出现很大差异.但有期刊除外,如《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和《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其偏差绝对值分别为15、13和10.分析其原因,《中国医科大学学报》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他引率排位均相对靠前,但基金论文比却很低,只有0.45,导致该刊综合评价总分不高,排位较低.同样,《安徽医科大学学报》影响因子较低,导致其综合评价总分较低,但h指数却不受影响,侧面也反映了h指数

和单篇高被引用影响不大,与整体期刊篇均引用率有关.《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影响因子、基金论文比居于中间,所以综合评价评分也居于中位,但因为2013—2014年的发文量非常少,仅为223篇,和其他学报比较,是发文量最少的刊物,导致其h值排位处于末位,因此二者偏离值为-10.侧面说明h指数会受期刊载文量影响.

表2 2015年医学高校学报影响因子和h指数比较

图2 2015年医学高校学报h指数和综合评价总分对比分析

3 讨论

通过《中文核心要目总览》中医学高校学报h指数的测定,以及分别和影响因子、综合评价总分对比研究,分析我国医学高校学报影响力现状及其原因.

3.1 我国医学类高校学报整体学术水平还待提高

随着生物医学领域的发展,医学及其相关领域不断产生新技术和新研究热点,带动了我国医学期刊的发展,促使2011—2015年医学高校学报影响因子和h指数逐年上升.但相比其他医学及其相关专业期刊,医学高校学报的发展仍显滞后.究其原因,一是医学高校学报是综合性杂志,包含基础医学和临床医学几十种学科方向,每个学科论文数量有限,而且研究者和临床医生更倾向于将稿件投稿给自己方向领域的专业杂志,导致高校学报社会影响小,读者群也少,整体影响力低.二是受国内科研评价体系的影响和导向作用,将SCI期刊作为重要的评定指标,导致创新性或高水平优质稿件大量流失,使多数医学类高校学报缺乏高质量的稿源,期刊的学术水平难以提升.三是医学高校学报的载文量有限,稿件的发表周期相对偏长,对广大作者和读者的吸引力还不够大,高被引的文章数偏低,h指数难以提高.同时研究者和临床医生也倾向于优先选择SCI作为主要文献引用来源,大量优质稿件外流,造成被引率难以提升.从表2中可以看出2013—2014年文献在2015年的被引情况,而近2年所刊登的文章可能因为影响力不足导致整体被引率偏低.

3.2 医学高校学报的各个期刊差异较大

从图1、2和表2的数据可以看出,《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南方医科大学学报》和《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等优质期刊,其在影响因子、h指数和综合评价总分上都位居前列,近5年来均处于上升趋势,刊登论文创新性强.但部分学报综合评价总分和h指数波动较大.分析其原因,医学高校学报报道范围相对局限,栏目时有重复,缺乏特色专栏,致使原本有限的优质稿源竞争加剧,影响了医学类高校学报整体实力的提升和进一步发展创新.

4 建议

4.1 寻找热点问题、最新研究动态,有计划的组稿约稿

医学高校学报可以根据汤森-路透公司的Essential Science IndicatorsTM数据库把握当今医学研究的热点问题[5],利用高校这个平台,参加各个专业学术会议,进一步了解和掌握当今医学的研究焦点,抓住这些热点研究专题,有目的、有计划地组稿约稿,加大报道力度,有力保障我国医学科研工作者取得更多优秀成果,提高期刊影响力.

4.2 增加特色栏目和专题,突出学科优势

医学高校学报是综合性期刊,大部分版面分散、专业特色不明显.每个医学高校都有自己的立校之本,即有优势学科和专业特色,比如说南方医科大学有内科学(消化系)、中西医结合、神经医学和行为学等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医学院有口腔专业、药学和生物学专业等特色专业.因此医学高校学报根据本校优势学科的特点,成立专业栏目或特色栏目,发表的论文必须注意突出本校的优势专业和重点学科,使综合性与突出重点有机结合起来,办出特色鲜明的期刊,持续吸引读者,才能使学报有更好的发展,同时也避免内部重复报道和竞争.

4.3 增大数字化、网络化建设的投入,加快期刊国际化进程

加快数字化、网络化建设,提倡无纸化办公,审、编、校出版、发行、宣传线上一条龙服务.缩短论文发表时滞;积极开展对外联系,编委、读者、作者及时交流和互动,建立国际化的审稿专家库,拓宽核心作者覆盖群体,加快期刊运作进程,第一时间展示优秀科研成果,从而提高学报的整体影响力和综合竞争力[6].

猜你喜欢
总分影响力学报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征稿简则
致敬学报40年
第59届IMO团体总分前十名的代表队及总分
天才影响力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
传媒不可估量的影响力
学报简介
学报简介
一年级下册期末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