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永刚
(中共中央党校 研究生院,北京 100091)
在《自然辩证法》中,恩格斯有言:“一个民族要想站在科学的最高峰,就一刻也不能没有理论思维。”[1](P875)而“理论思维仅仅是一种天赋的能力。这种能力必须加以发展和锻炼,而为了进行这种锻炼,除了学习以往的哲学,直到现在还没有别的手段”。[2]中华民族是善于理论思维和拥有“哲学头脑”的民族。在辉煌璀璨历久绵长的中华文明星河中,涌现出了老孔孟荀庄墨、程朱陆王、梁启超、孙中山、鲁迅等无数思想家群星。这些伟大思想家以其皇皇巨著、千秋思想,成为引导和推动历史发展与社会变革的主导力量。在中华文明陶冶与润育下,诞生于国运衰微之际的中国共产党主动擎起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武器,不断学习哲学运用哲学,开创了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的一个又一个伟业新局,既赓续了中华文化思想精华,也形成了中国共产党学习哲学运用哲学的优良传统。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步入伟大复兴时代的时空背景下,从历史维度对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优良传统的演进嬗变进行科学考镜,从理论维度对中国共产党在学哲学用哲学历史进程中积累的基本经验加以深透把握,从现实维度对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时代意蕴进行全面观照,不仅是赓续弘扬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百年传统的理论自觉和实践自觉,而且对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历史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从理论上看,哲学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其价值在于使人能够自觉行动。马克思对此曾有一个深刻而生动的说明,他在《资本论》中说:“最蹩脚的建筑师从一开始就比最灵巧的蜜蜂高明的地方,是他在用蜂蜡建筑蜂房以前,已经在自己的头脑中把它建成了。劳动过程结束时得到的结果,在这个过程开始时就已经在劳动者的表象中存在着,即已经观念地存在着。”[3](P170)哲学之所以能够启迪人们的智慧,是因为它的功能在于开发并运用理论思维。“保证人能用理性去指导自己的言行,破除各种各样的干扰,坚持正确的方向。”[4](P4)在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上,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领导人民在中华民族最危险的时候取得革命的伟大胜利,说到底与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善于理性思维、善于运用哲学智慧指导革命实践是分不开的。
当然,毛泽东等中国共产党人善于理性思维、善于运用哲学智慧指导革命实践,又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学习依靠学习是密不可分的。考察探析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建设所取得的伟大成就,应当说,成就的背后镌刻和绵延着毛泽东一生刻苦的读书生活。从根本上说,读书,不仅使毛泽东具有了渊博的知识和高超的哲学智慧,而且进一步影响着党和民族的前途命运。比如,他曾要求“组织老一辈的、中年的和青年一代的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工作者,努力写出真正的通俗的而又有价值的,具有吸引力而为群众所爱读的理论书籍”。[5](P54)从历史上看,延安时期,是毛泽东在哲学领域里劳作最勤、收获最丰的时期,也是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比较兴盛的一个时期。这突出表现在,一方面,在写作《实践论》《矛盾论》和整个《辩证法唯物论》的前后,毛泽东在读过的许多哲学书上留下了大量的批注。“从毛泽东在延安时期留下的两万字的批注内容来看,大致包括哲学基本理论、中国哲学史和西方哲学史上的问题。在哲学原理方面,批注主要集中在认识论和辩证法上,这两部分是毛泽东全部批注的核心和主体。”另一方面,1937年4月至8月,毛泽东在延安抗大当教员,他教的课目就叫“新哲学”。正如韩毓海先生在其著作中所言,刚刚结束了两万五千里长征,便在黄土高坡低矮的窑洞里,在陕北炽热而明亮的太阳下大谈哲学,听众踊跃,课程紧密,备课任务繁重。由是观之,仅就学习哲学运用哲学而言,毛泽东是何等境界,中国共产党人又是何等境界。
而后,毛泽东三个多月的授课成果,凝结成了中国历史上两篇划时代的伟大文献。一篇是《实践论》,一篇是《矛盾论》,这两篇“改变了人类思想史的巨著,是毛泽东吃着野菜写成的”。[6](P100)时至今日,80余年过去,其思想依然放射着真理的光芒,彰显着科学的力量。可以说,它不仅展现着毛泽东作为伟大思想家的光辉形象,而且集中表达着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时期崇尚哲学、学习哲学、运用哲学的坚定信仰与实际行动。
毫无疑义,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无论是中央苏区,还是陕北延安,书籍都极其缺乏,哲学著作就更少了。当时毛泽东读的哲学书,也仅限于经过长征带在身边的、中央书记处图书资料室提供的、向周围同志借来的,以及别人赠送的。通常,毛泽东读过的哲学书,上面至少有两三个笔迹不同的人写的批语。彼时,毛泽东是到处寻找哲学书来阅读。这种状况,只有到了新中国成立以后,进入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才有所好转,毛泽东和全党的读书条件都好了起来。这一时期,就阅读哲学书籍而言,毛泽东不但读基本原理,也读中外哲学思想史,还读逻辑学、美学、宗教哲学等。比如,中国佛教经典作品《金刚经》《六祖坛经》《华严经》等,毛泽东都阅读过。事实上,毛泽东阅读宗教经典,一方面将其作为哲学问题来研究,另一方面也当作群众工作问题来看待。
在毛泽东看来,“我赞成有一些共产主义者研究各种宗教的经典,研究佛教、伊斯兰教、耶稣教等等的经典。因为这是个群众问题,群众中有那样多人信教,我们要做群众工作,我们却不懂得宗教,只红不专,是不行的”。[5](P3)又如,1963年12月30日,毛泽东曾在一个文件上写下这样的批语:“对世界三大宗教(耶稣教、回教、佛教),至今影响着广大人口,我们却没有知识,国内没有一个由马克思主义者领导的研究机构,没有一本可看的这方面的刊物。”[5](P3)复如,毛泽东还指出:“用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写的文章也很少,例如任继愈发表的几篇谈佛学的文章,已如凤毛麟角,谈耶稣教、回教的没有见过。不批判神学就不能写好哲学史,也不能写好文学史或世界史。”[5](P3)此外,他还阅读了逻辑学书籍,关心和参与了有关逻辑问题的学术讨论。譬如,在20世纪50年代的中国有一场关于逻辑问题的讨论。该讨论以对周谷城《形式逻辑与辩证法》不同看法之间的切磋的形式展开。毛泽东对周谷城这篇文章所表现出的探索精神和新见解十分欣赏。这充分体现在1957年2月16日,他召集中央报刊、作家协会、科学院负责同志召开的会议上。因为当时参加讨论的文章大部分是与周谷城“商榷”的,而毛泽东则鼓励他,不要怕,积极写文章,继续辩论。毛泽东这种对学术研究自由的维护,对专家学者的尊重,不仅反映了他本人对学习哲学运用哲学的高度重视,而且表明党的学哲学用哲学优良传统在社会主义建设探索时期得到了进一步弘扬与发展。
透视毛泽东读书生活及其对哲学工作的关注与指导,不仅可以发现党的领袖在学哲学用哲学方面为全党做出了示范、树立了榜样,而且能够深切体认到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共产党迫切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理论的有力指导。毛泽东上述思想和实践,集中表达了中国共产党善于进行理论思维,致力于实现理论与实际高度统一的实际行动。考察审视中华人民共和国发展史,从一定意义上说,新中国之所以能够快速发展起来,社会主义建设之所以能够取得巨大成就,与中国共产党致力于学习理论、学习哲学,善于运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是分不开的。可以说,纵观中国共产党探索建设社会主义的历史,考察毛泽东读书生活,能够深刻认识和把握中国共产党在艰辛探索社会主义建设时期重视和加强理论学习,特别是学习哲学,努力进行理论思维,掌握科学思想方法的逻辑机理和实现路径。
在“文化大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和其他各方面传统一样一度被削弱和中断。当然,“伟大的阶级,正如伟大的民族一样,无论从哪方面学习都不如从自己所犯的错误的后果中学习来得快”。[7](P79)在历史转折时期,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邓小平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勇于纠正“文化大革命”的错误,做出了把党和国家工作中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实行改革开放的历史性决策。从历史变革和思想解放维度看,可以说,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及邓小平发表的《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团结一致向前看》所提出的许多石破天惊的思想与观点,本身就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优良传统得以恢复和重新发挥作用。因为哲学的核心要义就在于其“反思”的特性。仅就邓小平这篇改革开放的宣言书来看,其中就蕴涵有许多哲学思想精髓。正如邓小平有言:“思想一僵化,不从实际出发的本本主义也就严重起来了。”[8](P142)“实事求是,是无产阶级世界观的基础,是马克思主义的思想基础。过去我们搞革命所取得的一切胜利,是靠实事求是;现在我们要实现四个现代化,同样要靠实事求是。”[8](P143)凡此论断无不体现中国共产党对唯物主义观点和实践观点的坚持与把握。一言以蔽之,也标志着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唯物主义实践观在党内重新得以确立。
一九九二年,邓小平等中国共产党人以更加理性的思考和决绝的意志,把改革推向了更加广阔的空间和崭新的高度。在邓小平看来:“革命是解放生产力,改革也是解放生产力。不坚持社会主义,不改革开放,不发展经济,不改善人民生活,只能是死路一条。”[9](P370~371)这正是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高度,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辩证关系角度来看待和思考改革开放,运用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来考察把握改革开放的前途命运问题。应当说,邓小平对改革开放的思考和谋划,蕴含着鲜明的哲学思想和哲学智慧,闪耀着历史唯物主义思想的光辉。同时,就社会主义前途而言,邓小平以极具前瞻性的经典论断给社会主义在中国的发展注入了强大思想动力。邓小平言:“我坚信,世界上赞成马克思主义的人会多起来的,因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它运用历史唯物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规律。封建社会代替奴隶社会,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社会主义经历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9](P382~383)这些深邃思想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历史思维、过程思维特点,是中国共产党运用历史分析方法或者说历史过程理论,观察分析社会发展问题的具体体现,也是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实践的时代展现。
进入21世纪以后,围绕“建设什么样的党,怎样建设党”这一重大理论和实践命题,江泽民提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表明中国共产党是生产力决定论的信仰者、实践者,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社会基本矛盾的理性认识和深刻把握。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则说明了中国共产党是彻底的历史唯物主义者,始终把实现人的全面自由发展作为实践宗旨和最高价值追求。应当说,无论从思想看还是从实践看,上述思想都是江泽民等中国共产党人对党的建设的深刻思考与深透把握,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在学习哲学运用哲学解决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问题上实现了与时俱进,达到了新的高度。
中国共产党十六大以后,以胡锦涛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面对经济、社会、城乡、区域之间发展不协调、不可持续等制约我国发展的瓶颈问题,提出了科学发展观。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这不仅是唯物辩证法在我国发展中的贯彻运用,而且表明中国共产党深谙矛盾运动的基本规律。科学发展观把以人为本确立为自身的核心,表明中国共产党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观点,坚信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此外,无论是科学发展观的根本方法统筹兼顾,还是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基本要求,皆彰显了辩证法的显著特征,蕴涵重要的思想方法论。可以说,科学发展观的生成与实践,不仅是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深刻实践的又一典范,而且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传统在新的时空条件下得到了坚持与发展,实现了与时俱进与重大飞跃。
诚如“只有自己的传统文化才是原创的,越是传承民族的,就越有世界意义。现在很多人认为,只有抛弃了传统,才是原创。原创不是抛弃传统,而是继承优秀的传统去发展。……传统就是我们的原创。没有传统,哪来的原创?”[10](P6)中国共产党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为核心的中国共产党人清醒认识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华民族步入伟大复兴时代,必将伴随着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而中华文化的繁荣兴盛,又是以哲学社会科学的繁荣兴盛为主要标志的繁荣兴盛。正是因为如此,2016年5月习近平主持召开了哲学社会科学座谈会。在此次会议上,习近平围绕繁荣发展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的重大意义、我国哲学社会科学发展面临的紧迫现实问题、加快构建我国哲学社会科学体系等重大理论和现实问题发表了重要讲话,提出了一系列新理念新思想新观点。为推动我国哲学社会科学繁荣发展提供了理论指引、战略支撑和政策支持。
新时代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的召开,不仅表明中国共产党审慎地认识到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做好哲学社会科学工作的重大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而且反映了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对学好哲学用好哲学的高度重视。在习近平看来,“当代中国正经历着我国历史上最为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也正在进行着人类历史上最为宏大而独特的实践创新。”[11]“这种前无古人的伟大实践,必将给理论创造、学术繁荣提供强大动力和广阔空间。……一切有理想、有抱负的哲学社会科学工作者都应该立时代之潮头、通古今之变化,发思想之先声。”[11]在中华民族即将步入伟大复兴时代,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应当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正如毛泽东言:“必须用社会科学来了解社会,改造社会,进行社会革命。”[11]这种清醒认知和准确判断,不仅来源于中国共产党高度重视哲学社会科学的优良传统,而且来源于哲学社会科学自身独特的社会功能和作用。因为在民族复兴的伟大进程中“哲学社会科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地位”。也来源于坚持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时代要求。因为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一项前无古人的伟大事业,需要进行艰苦卓绝的伟大斗争,必须学好用好哲学这一智慧武器。
透视上述发展变化和思想理论,应当说,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会议召开为重要标志,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光荣传统得以进一步弘扬,展现出哲学社会科学发展的光明前景。习近平言:“要按照立足中国、借鉴国外,挖掘历史、把握当代,关怀人类、面向未来的思路,着力构建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在指导思想、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等方面充分体现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11]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政治局专门就学习和掌握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看家本领进行了两次集体学习。一次是学习辩证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一次是学习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旨在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以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本领。
同时,从新时代学术界和理论界的学术与理论创新看,全国重要学术期刊注重刊发哲学社会科学的创新成果。其中,《光明日报》哲学专刊复刊最为世人瞩目。复刊之后的哲学专刊先后发表了陈先达的《文化自信中的传统与当代》《哲学的困境与中国哲学的前景》《文化传承的自觉性和制度化》《文化自信中的政治与学术》,杨耕的《社会科学的特殊性》,张世英的《万事相通的哲学》,以及唐凯麟的《文化自信三题》等重要哲学论文,就当今重大哲学问题展开了深入探讨,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做出了积极引导和贡献。正所谓“新时代孕育新思想,新思想引领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引领下,党内外重视哲学、学习哲学、运用哲学的氛围空前高涨,思想更加活跃,实践日趋丰富,成果愈加丰硕,展现繁荣复兴景象。
纵观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历史轨迹,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历来高度重视学习掌握正确的哲学方法,把哲学方法论看作改变世界的“桥”或“船”,即重要的思想理论武器。正是在此意义上,从理论逻辑看,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重要实践经验可以概括如下。
科学的实践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创立和发展的基石。实践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本质特征。学习运用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实践中积累的重要经验。回顾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1931年1月7日,党的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从那时起,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的领导机关里占据了统治地位。当时,“党的很多干部对革命充满热情,但是理论准备和实践经验不足”。[12](P145)当王明等人脱离实际地搬用马克思主义的词句来论证自己的观点,并得到共产国际代表的全力支持的时候,党内很多人便对他们的错误主张失去了清醒认识和抵制的能力。其直接结果导致了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和中国工农红军被迫开始了两万五千里长征。这是党的历史上理论与实际相脱节的严重危机,是缺乏正确理论思维和哲学智慧指导所造成的空前危局。
为了使党内同志充分认识到教条主义的危害,用正确的思想理论和哲学思维指导艰难的革命实践,在此时期,毛泽东深入苏区农村进行了实地调查,像著名的寻乌调查、兴国调查、木口村调查、长岗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都是这一时期毛泽东对中国农村实际状况所做的详细调查实践。与此同时,在深刻调查实践基础上,毛泽东写下了很多调查研究的理论名篇。从理论创新和实践突破上看,应当说,无论毛泽东的一系列农村调查,还是为反对党内教条主义思想而写下的《反对本本主义》,均表明幼年的中国共产党开始走向成熟,逐步认识到坚持以正确的理论或思想方法为指导,才能取得革命的胜利。可以说,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学习哲学运用哲学的思想与实践成果,突出表现在毛泽东领导中国工农红军奔赴井冈山,致力于把马克思主义的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走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工农武装割据”道路上。
当然,就理论和实践成果而言,中国共产党学习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所取得的重要成就在于:一是在实践层面,以毛泽东农村调查为标志,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以中国具体国情为依据,理论联系实际,实事求是,注重调查研究。总结积累革命的实际经验,开辟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取得了两万五千里长征的伟大胜利,以及抗日战争的伟大胜利,解放战争的伟大胜利等。新中国成立后,成功进行了社会主义改造,建立了社会主义基本制度。“文化大革命”结束以后,党和国家把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开启了改革开放的崭新实践。二是在理论层面,产生了《反对本本主义》《寻乌调查》《实践论》《论十大关系》《正确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等重要理论巨著,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改革开放历史时期,邓小平面对中国将向何处去、要不要改革,以及姓资姓社的困惑,恢复党的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提出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三个有利于”标准、改革开放论等,发表了影响深远的“南巡讲话”。这些理论创新成果最终凝结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重要理论结晶——邓小平理论。进入21世纪,围绕“实现什么样的发展,怎样发展”这一重大时代课题,根据历史变化,结合时代特征,胡锦涛集中全党智慧和人民意愿提出了科学发展观。不仅从理论上丰富和深化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而且从实践上把中国发展成功推向了崭新境界。
考察审视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的逻辑机理与思想意蕴,按其本质来说,其本真精神都是坚持马克思主义实践观,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均将马克思主义实践观或者说发展观,作为其思想的基本内核与实践的本真品格。
就理论特质而言,作为自然、社会、思维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辩证法在对现存事物的肯定的理解中同时包含对现存事物的否定的理解,即对现存事物的必然灭亡的理解;辩证法对每一种既成的形式都是从不断的运动中,因而也是从它的暂时性方面去理解;辩证法不崇拜任何东西,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和革命的”。[3](P94)它是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它不仅包括客观辩证法还包括主观辩证法,它与唯物主义、认识论是高度统一的。从唯物辩证法的两大基本观点(联系与发展),三大基本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对立统一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八大基本范畴(普遍性与特殊性、相对性与绝对性、必然性与偶然性、可能性与现实性、现象与本质、内容与形式、原因与结果、抽象与具体)来看,矛盾分析是蕴含其中的理论精髓与思想实质。可以说,矛盾分析方法在唯物辩证法中居于核心地位,是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就实践原则而言,中国共产党向来有“照辩证法办事”的科学精神和优良传统。譬如,用唯物辩证的观点看待形势、从对立统一中把握事物及其发展进程、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意研究矛盾的特殊性、抓重点带全局与统筹兼顾开展实践,等等。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中国共产党把唯物辩证法的观点、范畴、规律运用于具体思维和工作中形成了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比如,分析矛盾特殊性的方法、“两点论”与“重点论”相结合的方法、抓关键和看主流的方法、批判与继承相统一的方法等。再如,归纳与演绎、分析与综合、抽象与具体、历史与逻辑相统一的辩证思维方法等。复如,蕴含辩证思维基本精神和原则的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现代科学思维方法犹如一个巨大的方法群,包含着控制方法、系统方法、信息方法、结构—功能方法、模型化方法,以及理想化方法等。应当说,从哲学思维方式和领导工作方法角度看,在学习哲学运用哲学的历史进程中,中国共产党形成了自身独特的方法论和鲜明的实践品格。
也正是在此意义上,我们才能更加深透理解毛泽东在《矛盾论》中所下结论的深刻现实意义:“事物矛盾的法则,即对立统一的法则,是自然和社会的根本法则,因而也是思维的根本法则。”[13](P336)进而更加清醒认识到,像“谬误是走向真理的铺路石”“‘允执其中’‘和而不同’‘过犹不及’的策略哲学”“‘恶’是历史进步的一种动力”“打破形而上学的思维怪圈”[4]“学哲学、用哲学就是学会分析矛盾。事物就是矛盾,问题就是矛盾。矛盾的法则是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法则。矛盾无处不在,用哲学原理分析矛盾也就无处不在。”“研究对策就是研究解决矛盾的方法,有些哲学观点本身就是方法。”[14](P714)凡此等等,皆标志着中国共产党对于辩证思维方法和领导工作方法的深透体认、准确把握和正确运用。更深刻揭示了学习和运用辩证分析法或矛盾分析法是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的秘密武器。
历史唯物主义这一马克思的“新世界观”是马克思一生中的“两大重要发现”之一,也是整个马克思主义哲学大厦的基石。作为马克思主义者的“新世界观”和方法论,历史唯物主义的创立和变革,揭示了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一般规律,使社会主义从空想变成了科学,为无产阶级改变世界提供了强大思想武器。从理论内涵与精神实质看,坚持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方法、立场,中国共产党拥有了解决中国革命、建设、改革和复兴基本问题的看家本领。
考察探析历史唯物主义文脉肌理,首先,可以发现:(1)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原理;(2)社会基本矛盾是社会历史发展根本动力原理;(3)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原理,是其核心观点。其次,其根本方法有:(1)坚持生产力标准;(2)社会结构分析方法;(3)历史过程分析方法;(4)社会基本矛盾分析方法;(5)遵循历史发展规律与坚持人民主体地位相统一的方法。最后,其两大核心理论是:(1)社会结构理论,即强调生产关系与生产力、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的相互作用,以及生产力对社会历史发展的最终决定作用理论。(2)历史过程理论,即强调社会发展是一个有规律可循的历史过程理论。这为马克思主义者树立结构思维、过程思维,以及运用结构思维、过程思维指导实践提供了理论指导与实践遵循。
考察审视中国共产党百年奋进历史,可以发现,正是因为始终学习运用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群众路线,中国共产党才具备了不断走向胜利的过硬本领与强大能力。[15]在革命时期,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坚持“人民,只有人民,才是创造世界历史的动力”[16](P1031)的基本原理,创造性地提出了党的群众路线,运用群众路线这一重要法宝,从而获得了战胜敌人的不竭动力。此后,在“窑洞对”中,面对民主人士黄炎培“历史周期律”的历史追问,毛泽东坚定地认为,中国共产党已经找到了克敌制胜的武器——民主,即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改革开放历史新时期,邓小平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提出了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论、社会主义本质论、改革开放论等重大思想理论。科学考察邓小平理论,可以看出历史唯物主义是贯穿其中的基本精神和重大原则。正是在此意义上,可以说邓小平理论是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在当代中国的实际运用和意涵拓展。
此外,考察透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其中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生产力的发展要求,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无不体现历史唯物主义的人本思维和生产力评价标准。进一步考察还可以发现,无论是以人为本的科学发展观,还是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新发展理念、“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均是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理论与当代中国实际相结合的经验总结与思想结晶,是把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作为解决当代中国发展问题看家本领的具体体现,也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学习哲学运用哲学的理论展现与实践表达。
基于中国共产党发展历史和理论发展的时代审视,可以发现百年大党从革命到建设、从建设到改革再到复兴,始终高度重视思想上建党,始终坚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教育和武装全党。学哲学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须臾不曾废离的本真品质、秘密武器和看家本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习近平深刻指出:“学哲学、用哲学,是我们党的一个好传统。要原原本本学习和研读经典著作,努力把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自己的看家本领。”[17](P279)在此意义上,中国共产党要赓续弘扬自身学习哲学运用哲学的本真精神和优良传统,深透把握自身学习哲学运用哲学的宝贵经验和秘密武器,应当按照“实然→应然→将然”的分析框架加以认识、把握和实践。
从哲学维度看,实然、应然以及将然是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三个基本范畴。实然是对事物或现象的客观描述,说明的是事物的现实存在状态,说明“是什么”的问题;应然是从规律的高度科学分析判断事物的发展趋势,说明“应该怎样”的问题;将然则基于实然性和应然性的描述分析和判断,从而预测事物发展的前景,说明“将会怎样”的问题。就本质而言,应当说,将然建构应然,应然决定实然,而实然体现应然。任何事物的发生发展都是实然、应然与将然的统一,均会经历一个由实然到应然,再到将然的转化过程。“在西方哲学史上,区分‘实然’和‘应然’、‘是’和‘应该’,是一个历史性的大事件。”[18]哲学上的“休谟问题”就表明,讲“实然”即要讲清楚“是什么”的问题,讲“应然”则应讲清楚“应该怎样”的问题。
显然,用“实然、应然以及将然”这三个基本范畴来分析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百年实践的当代意蕴,可以从理论上更加透彻地说明学哲学用哲学历史与实践的现实意义。实际上,从实然视角看共产党人所学习运用的哲学自然是马克思主义哲学。一方面,从理论本身看,列宁指出:“马克思主义这一革命无产阶级的思想体系之所以赢得了世界历史性的意义,是因为它并没有抛弃资产阶级时代最宝贵的成就,相反却吸收和改造了两千多年来人类思想和文化发展中一切有价值的东西。”[19](P299)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创立和发展,实现了人类思想史上的伟大变革,为人们认识历史和时代问题提供了一种崭新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它把伟大的认识工具给了人类,特别是给了工人阶级。马克思恩格斯运用其哲学基本观点,总结工人运动的斗争经验,提出了无产阶级的历史使命,并且指明了实现这一历史使命的方向和道路。正是因为如此,习近平指出:“马克思主义哲学深刻揭示了客观世界特别是人类社会发展一般规律,在当今时代依然有着强大生命力,依然是指导我们共产党人前进的强大思想武器。”[17](P278~279)
另一方面,从现实需求看,党和国家治国理政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领导干部开展实践、指导工作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全体国民进行通识教育,掌握科学的思想方法和工作方法需要马克思主义哲学。首先,从党和国家治国理政维度看,坚持世界物质统一性原理这一辩证唯物主义最基本、最核心观点,或者说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石,就能一切从实际出发,正确认识我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这一最大客观实际,站稳开展实践、推进事业的客观基点。坚持学习运用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抓住“问题”这一事物矛盾的基本表现形式,不断增强问题意识,把认识和化解矛盾作为打开工作局面的突破口,就能在解决矛盾进程中推动社会向前发展。其次,从领导干部素养能力提升维度看,是否具备马克思主义哲学思维方式和领导工作方法,是衡量新时代领导干部能力素养的基本标准。具备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思维方式、领导方法和工作方法,无疑是提高解决改革发展基本问题的看家本领和不二法门。最后,从哲学大众化维度看,虽然马克思主义哲学不是万能的药方,“然而它是我们认识自然、社会不可缺少的望远镜、显微镜,是我们从事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思想武器”。[20](P12)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亿万人民自己的事业,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这一思想武器应当为广大群众所掌握,才能真正变成强大的物质力量,从而有力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21]换言之,哲学不仅仅是新时代共产党人的安身立命之学,而且“为我们每个个体和整个人类提供安身立命之所,使其精神有所归依,有能够赖以栖居的精神家园”。
学过哲学的人都知道,“是—应该”问题的诞生既是整个西方哲学史的大事件,也是马克思实现哲学变革的真正突破口,更是马克思哲学发展的基本逻辑主线。“是”在马克思那里表现为对社会历史的认识,“应该”则表明无产阶级应当怎样。在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哲学意义上,从“应然”维度考察新时代共产党人如何学哲学用哲学,至少有以下方面应予以认识和把握。
其一,把学好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看家本领。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全部马克思主义学说的哲学基础,是无产阶级的世界观和方法论,是无产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强大思想武器,也是无产阶级政党制定正确思想路线的理论依据。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不仅可以用科学的世界观认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把握历史前进方向,观察世界大势和国家发展形势,而且能够掌握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正确立场、观点和方法,从而具备开展实践的思想方法、研究方法、工作方法和领导方法。一言以蔽之,马克思主义哲学是中国共产党的世界观、历史观、价值观和方法论,新时代中国共产党人应具备这一看家本领。
其二,汲取中国优秀传统哲学智慧的有益滋养。一方面,正如著名学者楼宇烈所言:“传统跟现实根本不应该对立,现实就是在传统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我们都是承袭传统文化而来的。”[10](P3)我们要做传统文化下的现代人,或者说现代化的中国人,历史不能隔断。只有对历史进行反思,或者跟古老的文化衔接,我们才能走向现代。另一方面,“传统文化之所以不可能全盘继承,正是由于文化自身的有机性。在传统文化中,应区分智慧力量、生活方式、道德与风俗习惯,它们在文化整体中的可变性是各不相同的。智慧力量是超越时代的,具有永恒性和传世性。我国历史上思想文化经典著作中的智慧都具有超越性,可以反复为后人提供智慧力量”。[23]譬如,“传承和发扬中国传统哲学心性论的传统”。[22]无论是老子的“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孟子的“尽心、知性、知天”,还是程朱理学的“穷理、尽性、至命”、陆王心学的“尽性至命”等,均能为发展当代中国哲学提供本土滋养。正是因为如此,新的时代条件下中国共产党必须不忘本来,继承与弘扬中国优秀传统哲学,深入挖掘汲取中国优秀传统哲学智慧的有益成分以获取生命滋养。
其三,批判借鉴西方哲学的优秀成果。正如《共产党宣言》所言:“资产阶级在历史上曾经起过非常革命的作用。”[7](P402)“资产阶级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阶级统治中所创造的生产力,比过去一切世代创造的全部生产力还要多,还要大。”[7](P405)客观而言,西方资产阶级在历史上创造了举世辉煌的灿烂文明,积累了许多优秀灿烂的文明成果。“泰山不拒细壤,故能成其高;江海不择细流,故能就其深。”新时代中国共产党要带领人民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坚持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和汲取中国优秀传统哲学智慧有益滋养的同时,理应坚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思想机理与“不忘本来、面向未来、吸收外来”的实践理路,大胆吸收和改造包括西方哲学优秀成果在内的人类一切优秀成果,集百家之长、汇世界之智,方能获得前进的不竭动力,“始终成为时代先锋、民族脊梁,始终成为马克思主义执政党”。[24]
立足“实然”,可以把握“应然”,能够透视“将然”。科学史观关于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表明,经济发展是社会发展的基础,但是如果没有相应的文化发展,整个社会发展就无法得到提升。中国共产党固然有着悠久的学哲学用哲学传统,但是这并不代表这种学习与运用可以一蹴而就、一劳永逸。过去拥有这种传统不等于现在拥有,现在拥有也不等于今后拥有,更不等于永远拥有。正所谓“哲学是文化的活的灵魂”。当代哲学发展所面临的“肌无力”困境,实际上正是当代文化发展困境的一种表现形式,也是当代中国共产党人学哲学用哲学现实状况的一种真实表达。
事实上,哲学的本真特质在于其“反思性”,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实践品格在于宝贵的自我革新精神。回望历史,“人类轴心时代之所以如此久远,仍未成为历史遗忘的角落,与彼时出现的灿若星辰的伟大哲学家不可分。17世纪的英国、18世纪的法国、19世纪的德国,在它们的文化光芒中都闪烁着哲学家群星的身影”。[25]中国历史更是如此。从百家争鸣的先秦时代,到魏晋、两宋、明清,中国历朝历代都涌现出了许多名载史册的优秀哲学家。
站在历史的崭新起点深刻省思,一个拥有无数千秋思想家,以及列列青卷、皇皇史书的伟大民族,一个拥有丰厚传统文化底蕴正在腾飞的庞大经济体,一个正在全面深化改革的现代化社会主义中国,一个正处于民族伟大复兴前夜的现代中国,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依靠共产党人独特的自我革新品格与勤于学习善于学习的实践优势,完全有能力有条件成为新时代善于理性思维和拥有哲学智慧的国家与民族。当然中国共产党学习哲学运用哲学还应像毛泽东所指出的那样,“让哲学从哲学家的课堂和书本里解放出来,变为群众手中的武器”。[25]即哲学应当从神圣的哲学殿堂里走出来,真正成为人民群众的理性思维和实践智慧。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将呈现哲学的强大思想伟力。这应当就是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学习哲学运用哲学渐入佳境所展现出的光明前途。
综上所述,学习哲学运用哲学是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改革、复兴各个历史时期得以克敌制胜与保持蓬勃生机的秘密武器和优良传统。考察探究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传统的历史演进与深刻嬗变,总结把握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宝贵经验与理论精华,研究观照中国共产党学哲学用哲学的时代意蕴与未来前景,应当说,不仅是继承与弘扬优良党风、净化党内生态的理论自觉与实践自觉,而且是加强党内政治文化建设的应有之义。对于坚定不移全面从严治党,不断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领导水平,建设马克思主义学习型政党和学习大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具有深远历史意义和政治意义,还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实践意义和方法论意义。
[1]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2]周桂钿.哲学有什么用[N].光明日报,2017-05-22.
[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4]宋惠昌.换个角度看问题:领导者哲学思维能力训练与提升[M].北京: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2011.
[5]龚育之,等.毛泽东的读书生活[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1996.
[6]韩毓海.伟大也要有人懂:一起来读毛泽东[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6.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
[8]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4.
[9]邓小平.邓小平文选(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
[10]楼宇烈.中国文化的根本精神[M].北京:中华书局,2016.
[11]习近平.在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5-18.
[12]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中国共产党的九十年[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2016.
[13]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1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4]李瑞环.学哲学 用哲学[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15]朱永刚.论习近平人才思想的历史逻辑与实践智慧[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7,(5).
[16]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
[17]中共中央宣传部.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读本[M].北京:学习出版社,2016.
[18]李德顺.立足“实然”讲好“应然”——构建当代中国价值观念的阅读札记[J].党政干部学刊,2016,(1).
[19]列宁.列宁选集(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
[20]韩树英.通俗哲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2011.
[21]朱永刚.民族复兴语境下党的调查研究——基于哲学层面的多维分析[J].学术探索,2017,(9).
[22]侯才.让哲学成为安身立命之学[N].光明日报,2017-01-02.
[23]陈先达.文化自信是对民族生命力的自信[N].人民日报,2017-07-25.
[24]陈先达.哲学的困境与中国哲学的前景[N].光明日报,2017-02-13.